840-地球物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880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

880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

地球科学是一门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地球科学基础是地球科学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对于考研备考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地质学1. 《地质学概论》作者:程裕旺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2. 《地球物理学基础》作者:周有光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涵盖了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有很好的帮助。

3. 《地球化学基础》作者:陈永昌内容简介:该书全面介绍了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于理解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二、地球物理学1. 《地球物理学导论》作者:王旭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对于理解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2. 《地球电磁学》作者:杨庆玲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适合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考生阅读。

3. 《地震学基础》作者:王大年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准备从事地震研究工作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地球化学1. 《地球化学原理》作者:陈家炎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适合地球化学专业的考生阅读。

2. 《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作者:王忠秋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于准备进行地球化学实验研究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3. 《地球化学方法》作者:贺振宇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对于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工作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本文推荐的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希望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考试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848_地球物理学_考试大纲

848_地球物理学_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地球物理学》内容包括地球的起源及早期演化,地球年龄,圈层速度结构和物质组成,地球重力场,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电磁感应和电性结构,地球内部热状态与地热场特征以及地震学中的体波反演、面波及自由振荡、复杂介质和速度结构等,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优秀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简答题60%,论述及计算题40%
三、考查要点
1、地球起源、早期演化、地球年龄(第二、三章):主要包括主要的地球起源和演化学说,年龄测定方法,地球年龄上下限等。

2、圈层速度结构和物质组成(第五章):主要有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模型,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掌握上地幔、下地幔、内核和外核、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概念。

地壳物质组成及洋壳和陆壳的区别,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及推测方法等。

3、地球重力场(第六章):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正常重力场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潮汐作用与固体潮等。

4、地球磁场(第七章):岩石磁性、地磁场起源假说、地球的变化磁场和古地磁学中地磁场倒转等内容。

5、地球的电磁感应(第八章):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电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率。

6、地球内部热场(第九章):热场概念与岩石热物理特征、地球的热能源与损耗,地球的热历史等内容。

7、地震学内容(十~十三章):介质的弹性性质、地震波及其特征、地震体波的传播和反演、地震面波及其特征、地球的自由振荡、天然地震、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和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内容。

地球物理学专业基础设置

地球物理学专业基础设置

地球物理学专业基础设置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并探究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一门复杂而综合性强的学科,地球物理学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地球物理学专业设置了一系列的基础课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基础数学是地球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需要具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数学基础知识。

高等数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则为后续的地球物理学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方法。

2. 物理基础物理是地球物理学的根基,学生需要学习力学、电磁学、热学等物理学基础知识。

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后续深入地研究地球内部提供理论支持。

3. 地球科学基础地球科学是地球物理学的相关领域,学生需要学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大气科学等基础知识。

地质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壳的构成和演化,地球化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化学成分和地球化学过程,大气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变化。

4.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在现代地球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科学基础和数据处理技术。

学习计算机科学基础可以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原理和运作方式,数据处理技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地球物理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

5. 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包括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电磁学和地热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设置涵盖了数学、物理、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全面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保障。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为地球物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出贡献。

上海市考研地质学复习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归纳

上海市考研地质学复习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归纳

上海市考研地质学复习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归纳地球物理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内部的物理特性和地球表面上的物理现象。

对于准备参加上海市考研地质学的同学来说,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和地热学等学科。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测、实验和数学模型等。

二、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内容1.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及其引起的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学科。

地震学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传播的速度、路径和能量等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

2. 地磁学地磁学是研究地球磁场及其引起的物理现象和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科。

地磁学可以通过观测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运动情况。

3. 重力学重力学是研究地球引力场分布及其引起的物理现象和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科。

重力学可以通过观测地球引力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来推测地下的岩石密度和地球内部的结构情况。

4. 地热学地热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热流分布及其引起的物理现象和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科。

地热学可以通过观测地热流的强度和分布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热状态和热流动情况。

三、地球物理学的应用1. 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学在找矿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测地磁场、重力场和地震波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的矿产资源和矿床分布情况。

2. 地震学预测地球物理学在地震学预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通过观测地震波和研究地震活动规律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为地震灾害的减轻提供科学依据。

3. 地热能利用地热学的研究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通过观测地热流的分布和温度来选择合适的地热资源开发地点,为地热能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总结:地球物理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特性和地球表面的物理现象,对于地质学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热、地磁、地电等现象的学科。

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地球物理学在上海市考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下面将对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纳。

一、地磁学1. 地磁场的基本特征:地磁场的强度、方向和倾角等。

2. 地磁场的形成机制:地球磁体内外部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生地磁场的原因。

3. 地磁场的测量方法:地磁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4. 地磁场的变化:地磁场的季节性变化、日变化和年际变化。

二、地震学1. 地震波的类型及其传播:地震波的种类包括纵波、横波和表面波等,地震波的传播具有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特点。

2. 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的产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地壳变形和地震断层等有关。

3. 地震地质学:地震对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的研究。

4. 地震的记录和解释:地震波形记录的分析与地震数据解释。

三、地热学1. 地球内部热量的来源和分布: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的内外核的放射性衰变和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

2. 地壳的热传导和热对流:地壳的热传导和热对流是地热的重要传输方式。

3. 地热资源与地热能利用: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地热能的利用方式。

四、重力学1. 地球重力场的特征:地球重力场的强度和方向等特征。

2. 重力测量方法:重力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重力异常的解释:重力异常与地壳的密度分布和构造变化有关。

五、电磁学1. 地球的电磁特征:地球的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特征。

2. 电磁法的应用:电磁法在地质勘探和资源探测中的应用。

六、地质学基础知识1. 地球的构造和地质作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板块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2. 地层学:地层的划分和确定方法。

3. 地球历史和地质年代:地球历史的长短时期和地质年代。

以上是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这些内容对考生们在备考中有所帮助,并能顺利通过考试。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基础绪论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

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

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

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

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

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

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三.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下的一个地震波速度的间断面,P波速度由界面上方的6.2km/s增至8.1km/s左右。

这个间断面称为莫霍面(M面)。

莫霍面以上的介质称为地壳,以下的介质称为地幔。

地壳构造复杂,厚度不均,大陆厚,海洋薄。

地幔:从莫霍面到地下2900km深处这一层称为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解析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解析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解析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构成、结构、演化历史以及与地球表面和内部过程有关的学科。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大气层、海洋等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相辅相成,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揭示了地球的奥秘。

本文将解析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地质学基础知识解析1.地球结构地球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2.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漂浮并通过构造活动相互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形成等现象。

3.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时间序列,包括了地质纪、地质世、地质时等单位。

地质时间尺度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4.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本构成物质,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二、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解析1.地球引力地球具有引力,引力作用下物体会向地心运动。

地球引力对于地球表面的物质分布和大气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2.地热学地热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热传导和热对流等热现象。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于地球形成时的能量释放和核反应。

3.地磁学地球拥有地磁场,地磁场是地球内部和大气层、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磁场对导航、地质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4.地震学地震学研究地震的发生、传播和震源机制。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内部和外部过程的重要学科。

地质学揭示了地球的物质构成和演化历史,而地球物理学通过测量和观测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这些学科也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2019年云南大学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9年云南大学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的内容结构地震学60%地磁学40%三、试卷的题型结构填空题20%分析题80%四、考察的知识及范围1、地震学正确理解地震烈度、震级、地震频度、震中距、震源、震中、波阵面、射线、入射角、出射角、视入射角、视出射角、费马原理、球对称介质、本多夫定律、SNELL定律、高速层、低速层、正演、反演、传播速度、质点振动的位移、质点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面波频散、相速度和群速度等概念。

在无源的情况下,建立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掌握均匀平面波,非均匀平面波以及球面波之间的关系、矢量场分解及其运算,球面波的分解。

掌握平面波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和反射,非均匀平面波叠加形成面波的理论基础,以及自由表面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的频散特性。

以几何地震学为基础,分析近震射线及走时方程,建立首波的形成相关概念及波阵面方程。

分析球对称介质中的射线特征与走时曲线的关系,确定地球内部速度分布的公式。

地震学以观测为基础,应了解地震仪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摆的固有运动与地面运动之间的关系。

另外,掌握地方震、近震、远震的射线传播路径、以及各类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学会识别简单的震相,以及利用地震记录定性判地震类别。

再次,在测震学中,震级标定和用一个台或三个以上台进行地震定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2、地磁学地磁场的构成、地磁标势的通解、高斯系数的确定方法、高斯分析的本质内容;主磁场的起源、分布特点、西向漂移,磁极、地磁极;地壳磁异常特征、地磁异常的正演和反演、海底磁异常特征、居里温度;影响地磁场变化的因素、变化磁场的分类、地磁指数、Sq傅里叶系数确定球谐系数、典型磁暴的发展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的内容结构
地震学 60%
地磁学 40%
三、试卷的题型结构
填空题 20%
分析题 80%
四、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1、地震学
正确理解地震烈度、震级、地震频度、震中距、震源、震中、波阵面、射线、入射角、出射角、视入射角、视出射角、费马原理、球对称介质、本多夫定律、SNELL定律、高速层、低速层、正演、反演、传播速度、质点振动的位移、质点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面波频散、相速度和群速度等概念。

在无源的情况下,建立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掌握均匀平面波,非均匀平面波以及球面波之间的关系、矢量场分解及其运算,球面波的分解。

掌握平面波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和反射,非均匀平面波叠加形成面波的理论基础,以及自由表面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的频散特性。

以几何地震学为基础,分析近震射线及走时方程,建立首波的形成相关概念及波阵面方程。

分析球对称介质中的射线特征与走时曲线的关系,确定地球内部速度分布的公式。

地震学以观测为基础,应了解地震仪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摆的固有运动与地面运动之间的关系。

另外,掌握地方震、近震、远震的射线传播路径、以及各类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学会识别简单的震相,以及利用地震记录定性判地震类别。

再次,在测震学中,震级标定和用一个台或三个以上台进行地震定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2、地磁学
地磁场的构成、地磁标势的通解、高斯系数的确定方法、高斯分析的本质内容;主磁场的起源、分布特点、西向漂移,磁极、地磁极;地壳磁异常特征、地磁异常的正演和反演、海底磁异常特征、居里温度;影响地磁场变化的因素、变化磁场的分类、地磁指数、Sq傅里叶系数确定球谐系数、典型磁暴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