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与青蒿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蒿素 PPT课件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
A.抗疟研究: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民已经知道了
用艾草治疗疟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 蒿素之所以能治疗疟疾,其作用机制是通 过它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后,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自由 基”,从而使单细胞疟原虫死亡。
疟 原 虫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联合发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A.抗疟:本品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及其稀醇 浸膏对鼠疟、猴疟、人疟均有显著抗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本品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 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C.解热: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有退热作用。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 有明显抑制活性,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作用。
H
LDA,CH2 =C(Me3 Si)COCH3
O
O
PhH2 CO
LDA催化发生Michael加成
H
H
O
O
Ba(OH)2 .8H2 O (COOH)2
O
PhH2 CO
PhH2 CO
碱催化下发生Robinson环合反应
弱酸催化下发生脱水
H
H
NaBH4 -Py Jones oxidation
H 醋酸汞催化条件下的醚交换反应
H
HO
O
H
O
H
toluene,210Csealed tube,72h
H
O
O
H
PhH2 CO
PhH2 CO
NaBH4催化下共轭的双键被完全还原
生成仲醇
仲醇氧化生成酮
H
H
O H
PhH2 CO
MeMgI p-TsOH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课件PPT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 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 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 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品读识美
•本文根据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及其论 文编写,兼具演讲稿和实用类文本 的特点,作为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 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 材料的?
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 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资料链接
青蒿素并不来自青蒿 有一种野草叫青蒿,青蒿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提取青蒿素的原植 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青蒿长相和我们涮火锅吃的蒿子杆极 其相似,叶子很难分别,只是茎杆不是滚圆光滑的,而是棱形杆状。 另一个分别就是我们吃的蒿子杆有淡淡的清香,而青蒿则基本无香气 。黄花蒿结籽,细叶羽状,茎杆较细,株高一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其 香气有点类似苦艾的味道,但比苦艾好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4/2/20
5
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 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 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 苹。”
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1955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 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 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年,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党 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 奖章。
品读识美
•本文根据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及其论 文编写,兼具演讲稿和实用类文本 的特点,作为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 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 材料的?
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 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资料链接
青蒿素并不来自青蒿 有一种野草叫青蒿,青蒿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提取青蒿素的原植 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青蒿长相和我们涮火锅吃的蒿子杆极 其相似,叶子很难分别,只是茎杆不是滚圆光滑的,而是棱形杆状。 另一个分别就是我们吃的蒿子杆有淡淡的清香,而青蒿则基本无香气 。黄花蒿结籽,细叶羽状,茎杆较细,株高一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其 香气有点类似苦艾的味道,但比苦艾好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4/2/20
5
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 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 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 苹。”
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1955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 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 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年,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党 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 奖章。
新药研究与开发 ——青蒿素_PPT幻灯片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 示下,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523项目”的 计划就此启动了。项目短期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 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 ,而它的长远目标是通
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 新的抗疟药物。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 课题组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 整理。
2 毒理学
2.2 大白鼠的长期毒性
取体重80~I00克的大鼠32只,分为四组,雌雄配搭均匀.第一组大 剂量为1000mg/kg,第二组为500mg/kg,第三组为250mg/kg,第四组为 对照.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前称体重.测心电、血像.给药期间, 每三天称体重一次.观察一般表现及食欲.最后一次给药后1~2小时内 测心电.停药24小时测血像后各组处死一半.取心、肝、脾、肺、肺、 肾、脑、胃作病理切片检查.其余动物一周后再处死作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指出: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增长率是一致的.说明青篙素对 大鼠的食欲和生长没有影响.且心电、血像和各组的病理学检查,均无 异常改变.
工艺原理:
青蒿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表面吸附和氢键吸附的作用下,吸附量大,易解析。
三、临床前研究
药 理 学
毒 理 学
药 代 动 力
学
1 药理学
(1)抗疟作用
实验证明: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性体有较强杀灭作用。对抗氯喹和奎宁 的疟原虫有良好的疗效。但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及蚊体内的孢子增殖无影响 。本品的抗疟作用与叶酸代谢无关,也不像氯喹等抗疟药那样干扰DNA的复制,其抗 疟作用主要是破坏疟原虫滋养体的膜系结构,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使原 虫体无法摄取宿主红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发生肿胀、死亡,并不断排出
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 新的抗疟药物。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 课题组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 整理。
2 毒理学
2.2 大白鼠的长期毒性
取体重80~I00克的大鼠32只,分为四组,雌雄配搭均匀.第一组大 剂量为1000mg/kg,第二组为500mg/kg,第三组为250mg/kg,第四组为 对照.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前称体重.测心电、血像.给药期间, 每三天称体重一次.观察一般表现及食欲.最后一次给药后1~2小时内 测心电.停药24小时测血像后各组处死一半.取心、肝、脾、肺、肺、 肾、脑、胃作病理切片检查.其余动物一周后再处死作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指出: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增长率是一致的.说明青篙素对 大鼠的食欲和生长没有影响.且心电、血像和各组的病理学检查,均无 异常改变.
工艺原理:
青蒿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表面吸附和氢键吸附的作用下,吸附量大,易解析。
三、临床前研究
药 理 学
毒 理 学
药 代 动 力
学
1 药理学
(1)抗疟作用
实验证明: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性体有较强杀灭作用。对抗氯喹和奎宁 的疟原虫有良好的疗效。但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及蚊体内的孢子增殖无影响 。本品的抗疟作用与叶酸代谢无关,也不像氯喹等抗疟药那样干扰DNA的复制,其抗 疟作用主要是破坏疟原虫滋养体的膜系结构,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使原 虫体无法摄取宿主红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发生肿胀、死亡,并不断排出
青蒿素PPT

传播全世界
除了生产和配方问题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向世界传播我们的研究结果的挑战。
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的立体结构于 1975 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团队协助下确定。然而,当时中国的环境限制了任何 有关青蒿素的论文的发表,除了中文发表的几篇文章。幸运的是,1979 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证书,以 表彰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抗疟功效。 2005 年,世卫组织宣布使用青蒿素联合疗法(ACT)的战略。 ACT 目前被广泛使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主要是非洲儿童的生
命。由于其抗淋巴细胞活性,该疗法显著减少了疟疾的症状。
艰难历程
上世纪60年代
各国废大量的人力物力, 寻找能够对抗疟疾的药物
1969
屠呦呦被任命为“523” 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 长。
1967
中国紧急启动“药物研究工 作协作”,代号“523”。
1971
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 此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 抗疟疾效果为100%的 青蒿提取物
由于没有专利机制和专利意识,中国科研人员先后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
青蒿.素的论文,如1977年在《科学通报》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介绍了青
蒿素的化学结构,1978年又发表了关于青蒿素结晶立体绝对构型的论文……由于各国专 利授权的基本前提都是“新颖性”,经过如此公开之后的青蒿素,也就失去了在国内外 申请专利的可能。
从分子到药物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进行新药的临床试验。因此,为了帮助患有疟疾的患 者,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勇敢地自愿成为第一个服用这种提取物的人。在确定提 取物对人类使用安全后,我们前往海南省测试其临床疗效,对感染间日疟原虫 和恶性疟原虫的患者进行抗疟试验。这些临床试验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用 提取物治疗的患者症状(如发热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迅速消失,但是接受 氯喹的患者没有。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说明了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1、理结 第构一部分(1-4):
屠呦呦就获奖表达 感谢以及追溯自己 的医学初衷。
第三部分(16-20): 讲述青蒿素的发现 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和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5-15): 讲述青蒿素从发现 到成药的过程。
第四部分(21-25): 讲述中医药学的杰 出贡献。
2.本文设立多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青蒿( ) 屠
呦呦(hāo ) 精髓( yō)u相悖( ) su砒ǐ
霜( bè)i
芍药苷p(ī )瘀血( )gān
瑰y宝ū ( ) guī
nüè
suǐ
疟疾( ) 精髓( )
整体感知
解读标题
你能从这个标题中读出什么信息?
第一点出了屠呦呦的科学发现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当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就一遍又一遍复习 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 感和启示,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 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只叹生不逢时,如果东晋时期就有诺贝尔奖的话,我想, 葛洪应该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医者。 我还想感 谢一个人,准确地讲,应该是一群人,一群数以百万的 非洲人。正是他们对中国中医、对青蒿素的信任,才换 来生命的重生,见证了青蒿素的神秘。
也就是从诞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 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 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 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 ——毛泽东。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 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 “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 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 泽东指导:“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它就是我的工作 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绩我一番事业 的平台。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5)发现·发明 [辨词]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 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 方法。 [选词] ①今年年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 国的“新四大 发明 ”——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 ②近日海龙屯景区在城墙维修工程中, 发现 了一段与明代城墙 截然不同的城墙,疑似宋代城墙。
作品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 评价 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 组长。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 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 000个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640 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个方药开展实验研 究,从中提取380余种提取物,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获得青蒿抗疟方案。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4)志愿·自愿 [辨词] 志愿:志向和愿望。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自愿:自己 愿意而没有被强迫去做的。只能作动词。 [选词] ①在经济活动中,签订一个协议要本着 自愿 的原则进 行。 ②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 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 志愿 服务工作推进会。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2.辨证施治 又称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 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所谓 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 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也称黄花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以青 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近年 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被发现,如抗肿瘤、治疗肺 动脉高压、抗糖尿病、胚胎毒性、抗真菌、免疫调节、抗病毒 、抗炎、抗 肺纤维化、抗菌、心血管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
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
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
官
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B.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C.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D.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
①政府的主导作用 ②科研团队强烈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奉献精神 ③能够立足传统(医药文化),并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并与之相结合 ④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敢于探索、不断创新 ⑤注重团队合作
深入探究
研读“引言(获奖感言)”部分, 思考1.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明确: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第三单元
7 青蒿素:人类征 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目标:1.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知识性读物阅读方法。2.学习 科学家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感受屠呦呦的科学家形象。3.体会科学研究 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激发学生为了人类幸福探索的热情。
4.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体会实用类文本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 找出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内容。 2.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体会实用类文本的写作方法。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3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从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要成为 一名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观点争鸣
观点一: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 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 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 精神。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 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被认为是20 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
作家作品
加来道雄(1947年1月24日-),出 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毕 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 美国科普作家,科学畅销书作者,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 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文本研读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怎么理解“一小步”?
文本研读
(1)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疾病 之一,所以是“一小步”。 (2)“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 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3)青蒿素的研发只不过是中医对人类馈赠的沧海一粟, 而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拥有的丰富的宝藏则是无尽的。
撒手人寰(huán)
熟语积累
(1)【对症下药】 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亦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
采取有效的措施。 (2)【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熟语积累
(1)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灿烂多彩。
(2)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对方 的意图使人很难猜透。
谦虚态度
表示数量
偏正短语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点明了作者的身份
童年的两件 趣事极大地 丰富了他对 世界的理解, 并引导他走 上成为理论 物理学家的
观点争鸣
观点一: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 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 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 精神。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 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被认为是20 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
作家作品
加来道雄(1947年1月24日-),出 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毕 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 美国科普作家,科学畅销书作者,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 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文本研读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怎么理解“一小步”?
文本研读
(1)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疾病 之一,所以是“一小步”。 (2)“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 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3)青蒿素的研发只不过是中医对人类馈赠的沧海一粟, 而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拥有的丰富的宝藏则是无尽的。
撒手人寰(huán)
熟语积累
(1)【对症下药】 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亦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
采取有效的措施。 (2)【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熟语积累
(1)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灿烂多彩。
(2)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对方 的意图使人很难猜透。
谦虚态度
表示数量
偏正短语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点明了作者的身份
童年的两件 趣事极大地 丰富了他对 世界的理解, 并引导他走 上成为理论 物理学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 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 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
11
疟原虫致病机理
疟原虫寄生在蚊虫体内—蚊虫叮咬人体----疟原虫感染 肝细胞(大量繁殖)--疟原虫进入红细胞(破坏血红蛋 白,释放出游离Fe2+)--
青蒿与青蒿素
.
1
青蒿(黄花蒿)
.
2
青蒿(黄花蒿)
.
3
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 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 《肘后备急方》一书中 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 功能 。
.
4
开发抗虐新药的全国性协作项目: 523项目
起因:援越备战 启动时间:1967年5月23日 (该日国家科委和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疟 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 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 药项目的代号)。
OCH3
蒿甲醚
H O CH3
O
青蒿琥酯
O.
15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应用新进展
抗癌
.
16
.
8
CH3 H
O
H 3C
O
H O CH3
O
青蒿素
.
9
2011年9月27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 素而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迄今为止中 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露西·夏皮罗在为屠 呦呦致颁奖词时说:“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 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
在药物筛选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很差, 甚至还不及胡椒有效。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青蒿并没有引起重视。
青蒿品种问题(青蒿、黄花蒿)
提取方法问题(加热、醇提)
.
7
在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代替乙醇提 取青蒿有效成分(乙醚的沸点为34.6度),提取 物抗疟有效率达95%到100%,这一方法对证明 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
.
5
1969年为研发抗疟疾药物,中国中医研究院加
入523项目,屠呦呦任科研组长。
首先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并 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 信,寻访老大夫总结实际经验等,汇总了植物、 动物和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 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 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
.
12
疟疾典型发作过程: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致病后果:贫血
1)直接破坏红细胞 2)免疫溶血 3)脾功能亢进 4)红细胞生成障碍
.
13
青蒿素抗虐作用机制
.
14
作为抗疟药的青蒿素衍生物
CH3 H
O
H 3C
O
H O CH3 OH
双氢青蒿素
H 3C
O HO
CH3 H
O
H 3C
O
CH3 H
O O
H O 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