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升华和凝华 检测【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0月23日开始的半个月是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属于()A.凝华B.液化C.凝固D.汽化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蒸笼旁的“白汽”B.蜡烛流出“烛泪”C.树上的“雾凇”D.草叶上的露珠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4.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樟脑丸变小B.露珠的形成C.“雾凇”的形成D.河水结冰5.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块,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隆冬时节,用水壶烧开水,壶嘴有“白气”冒出,它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人运动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D.元旦时节金佛山上一宾馆的窗户玻璃结有冰花,冰花在玻璃的外侧6.冬天,可以看到教室的玻璃窗上有许多冰花,这些冰花是()A.室内的空气凝华形成的,在玻璃窗的内表面B.室外的空气凝华形成的,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玻璃窗的外表面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8.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关于白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罐底的白霜是空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B.罐底的白霜是空气凝华形成的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D.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二、多选题9.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含答案01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含答案01

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气态二氧化碳被加压、降温后直接形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2.雾凇的形成是()A.凝固B.凝华C.液化D.升华3.如图所示实例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的形成同类的是( )A.清晨小草上的露珠B.严冬窗玻璃上的冰花C.烘手器将湿手烘干D.用水制成的冰4.在北方的冬天,室外冻得发硬的衣服也会变干,这主要是因为( )A.衣服上的水汽化的缘故B.衣服上的冰逐渐升华的缘故C.衣服上的水蒸气凝华的缘故D.衣服上的冰先熔化后蒸发的缘故5.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汽化、凝固B.凝固、升华C.液化、凝固D.汽化、升华6.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二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干冰变成气体是汽化现象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华现象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为干冰变成气体时需吸收热量7.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8.毛主席的《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对其中的“雨”、“雪”、“冰”解析正确的是( )A.“雨”一定是液化形成的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冰”的形成要吸热D.以上说法均正确9.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10.首届“节水中国行”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于2024年3月在陕西西安举办。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图乙,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图丙,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图丁,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及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及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墙壁上会"流汗"B.夏天,地上洒的水一会儿变干了C.秋天,花叶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树枝上结的雾凇2、在日全食到来时,由于太阳被遮挡,少数地区气温会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局部出现冰晶体。

日食的当天,郑州市侯寨乡南岗刘村的许多村民,看到了罕见的"七月飞雪"。

关于冰晶的形成过程,属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A.熔化B.凝固C.汽化D.凝华3、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霜的形成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冰的形成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一层霜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D.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7、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

虽然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8、如图1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B C D图1春天冰雪消融夏天草上的露珠秋天枝头上挂满白霜冬天屋檐下的冰凌9、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瓶水在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瓶外壁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B.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干冰熔化吸热C.把酒精擦在手背,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窑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华放热11、(2012湖北随州,第21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水结成冰D.露的形成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13、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14、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听易拉罐饮料,发现它的外壁很潮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3.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 在0℃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B.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C. 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D.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会出现小水滴2.下列古诗句所描写的现象中,需要水吸收热量才会发生的是()A.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3.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下列变化不同的一组是()A. 冰冻的衣服在﹣1℃的室外晾干了﹣冰雪消融B. 冬天从户外走进室内,眼镜变“模糊”﹣早晨空中的雾C. 夏天.刚从冰柜拿出的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D. 草木上形成的霜﹣﹣树上出现的雾凇4.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汽化D. 只有液化5.针对旱情,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雨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凝华和熔化B.凝华和液化C.凝固和熔化D.凝固和液化6.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B. 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C. 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D. 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8.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9.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把一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 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C. 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D. 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10.用久的灯丝要比新时候细,这是因为灯丝在使用过程中()A. 汽化了B. 熔化了C. 蒸发了D. 升华了二、多选题11.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B.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C. 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D. 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12.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三、填空题13.1kg的水凝固成冰,其质量是 ________kg,体积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质量不随 ________变化而变化,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14.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________侧,是由大量水蒸气 ________而成.15.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________侧出现冰花,这是________现象.16.云、雨、露、雾、霜、雪、雹就是水的状态变化而形成的,它的形成与________ 有密切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1.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2. 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 )A. 凝固熔化B. 凝华熔化C. 凝华液化D. 凝固液化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5.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 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 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6. 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7.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8.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这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干冰升华,再液化B. 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C. 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D. 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9.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的是()A. 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结冰花B. 结了冰的湿衣服,没化冻就干了C. 樟脑球日久变小D. 烧瓶里有少量碘,加热使其变成碘蒸汽10.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水为________ 态,冰为________ 态,水蒸气为________ 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1. 下列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2. 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6.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A.露B.雾C.雹D.雪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8. 用久了的电灯泡中的钨丝变细和灯泡壁上变黑的原因是()A.钨丝熔化了 B.钨丝蒸发了 C.钨丝液化了 D.钨丝升华和凝华了9. (多选)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有(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B.放在衣柜里樟脑丸变小的过程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10. (多选)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水沸腾,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燃料C.两次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11. 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升华; 凝固; 凝华; 液化)而成的小冰晶.12. 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逐渐变干, 原因是发生了 (蒸发; 升华; 凝华; 凝固)13. 人工降雨常利用“干冰”,其原因是干冰升华 (吸热; 放热)使空气中水蒸汽 (蒸发; 升华; 凝华; 凝固)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B.夏天,室内洒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木上挂满白霜D.严冬,堆砌的雪人渐渐变小2.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露上枝头D.冬天,霜挂树枝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山林中雾的形成B.路面上的水结冰C.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5.“冰之宝”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喷雾剂。

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它会迅速吸收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

喷出的这种物质在车内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固B.汽化C.液化D.凝华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B.夏天、人们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会升华吸热C.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上出现在草、木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7.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地面上有霜B.秋天,树叶发黄变干C.夏天清晨,树叶上有露水D.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水蒸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所以不可能存在低于0℃的水蒸气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9.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云开雾散B.流水成冰C.呵气成霜D.气结成露10.如图所示,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B.C.D.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的是冬天松花江畔的自然美景——雾凇,它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是汽化现象
B.秋天草地叶片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C.屋顶瓦上结了一层白霜,是熔化现象
D.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是凝华现象
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
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
C.冬天湖水结成“冰”
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
3.《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下列诗词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停车坐爱枫机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学;科网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
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
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
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
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
5.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B.气温低于0 ℃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
C.他们呼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
6.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
7.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会采用下列一些做法,其中解
释正确的是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8.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9.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A.“冬天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春天来到,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
10.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
B.杯口上方的“白气”
C.冰块化成水
D.“干冰”周围的白雾
11.人工降雨是把干冰用炮弹打入云层,干冰迅速升华,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形成雨。

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12.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

以上解释
A.仅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仅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二、填空题
1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4.如图所示,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锥形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发现卫生球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018年1月4~5日的强降雪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

我们知道雪是空中的水蒸气经过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因此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如图所示,融雪剂能___________(降低/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

降雪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熔雪时要___________(放出/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的气温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