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
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研究

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城市灰空间是指城市中未被充分利用或者被忽略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被认为毫无价值,无法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城市灰空间实际上拥有巨大的潜力,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灰空间的综合利用,希望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章城市灰空间的概念和特点城市灰空间的概念和特点是研究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的前提条件。
城市灰空间通常包括城市空地、废弃建筑、闲置土地等。
这些区域通常不被充分利用,甚至成为城市的烦恼源头。
但是,城市灰空间也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需要我们在综合利用中加以考虑。
城市灰空间的特点如下:1.多样性:城市灰空间的种类繁多,从废弃地下铁道到垃圾填埋场都有可能成为灰空间。
2.离散性:城市灰空间常常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缺乏集中分布,这给综合利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处于中心区域:城市灰空间往往是城市中心区域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在综合利用时需要考虑周围的状况和需求。
4.持续性:城市灰空间的存在往往是持续的,如果不加以利用,这些区域就会一直占据城市中心地带。
第三章城市灰空间的综合利用方式城市灰空间的综合利用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案来规划和推进,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方式。
1.绿化和公园建设:对于一些城市空地和废弃土地,绿化和公园建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同时还能为城市民众提供娱乐和休闲场所。
2.文化和娱乐场所建设:对于闲置的建筑,可以考虑将其改造成文化和娱乐场所。
比如,将废弃的工厂改造成艺术家的工作室和画廊,或者将废弃的仓库改造成书店和咖啡馆。
3.城市综合体建设: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建筑群体,可以将城市中的灰空间进行整合和利用。
比如,将废弃的停车场和商场改造成城市综合体,其中可以包括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等。
4.住房建设:在一些闲置土地上可以考虑建设住房,缓解城市住房短缺的问题。
城市灰空间的开发和管理

城市灰空间的开发和管理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但同时城市中却出现了许多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即“城市灰空间”。
这些空间包括街头小巷、公园绿地、停车场、地下空间等等,它们可能是不起眼的角落,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发和管理城市灰空间,从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城市灰空间的概念和分类城市灰空间是指城市中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街头小巷:城市中很多小巷和胡同,虽然不是主要道路,但却有着重要的交通和社交功能;2. 公园绿地:城市的绿地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 停车场:城市停车场往往利用率不高,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4. 地下空间:城市的地下空间,尤其是地下停车场和商业空间,往往没有被充分利用。
三、城市灰空间的开发1. 合理规划城市灰空间的开发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
规划应该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联合开发在开发城市灰空间时,需要将不同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例如,可以将停车场和绿地进行联合开发,建造一个集停车、休闲、娱乐和绿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3. 多元化利用城市灰空间的开发应该注重多元化利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绿地中可以建造体育设施、游乐场所、健身器材等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
4. 保护生态环境城市灰空间的开发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在城市公园绿地中,需要注重保护和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提高城市空气的质量。
四、城市灰空间的管理1. 精细化管理城市灰空间的管理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保证其充分发挥其潜力。
例如,在城市的停车场中,可以使用智能停车系统,进行车位管理,减少挤占停车位的现象,提高停车场利用率。
2. 多元化运营城市灰空间的管理应该注重多元化运营,寻找更多的运营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浅谈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设计要点

浅谈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设计一、灰空间的背景知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的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色彩,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所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的建筑。
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另一方面是指室内到室外的过渡空间,它大量利用了庭院、廊道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在日本的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相对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了和谐的景观,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放松的感觉。
往往是通过一些元素,如屋顶,柱子,形成一个感觉上的虚拟空间,比如园林中的廊空间,正是这种性质的空间。
给人虚虚实实,却自在通畅之感,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艺术。
二、灰空间设计的意义(一)空间过渡“灰空间”一说,大都指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属过渡性地带,即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空间的创造对于景观设计也同样重要,在景观设计中,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其作用亦是不容忽视的。
诸如构成景观各要素间的过渡、映衬;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衔接;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转换等,可以说灰空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丰富景观层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灰空间作为景观因素,它可以丰富室外景观的层次,增加其景观的深度,从而产生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虚实关系。
丰富了空间和实体艺术创造形式。
很多中国古典园林就是运用了这种做法,例如,留园入口“一波三折”的处理手法就是极佳的佐证,让空间了变化和转折,给人一种神秘感。
在空间和实体的艺术创造,灰空间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作为景观因素,它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增加园林景观的深度,由此产生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虚与实。
《城市规划设计课件-灰空间规划与设计》

2 社区参与
通过引入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灰空间规划能够增加社区参 与,并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
3 社区活力
利用灰空间打造社区公共设施和场所,为居民提供文化、健康和娱乐 活动。
灰空间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经济价值
通过规划和设计灰空间,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 吸引投资,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社会效益
灰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质量,提升社会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幸福感。
3
案例
将废弃的空地转化为城市农业园区, 以提供新鲜农产品和教育机会。
灰空间规划与城市绿化的关系
城市绿化 增加绿地面积 提供休闲与娱乐场所 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
灰空间规划 利用灰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 利用灰空间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灰空间的分类和特点
1 分类
2 特点
灰空间可以根据功能、位置和产权等因素 进行分类,如休闲空地、废弃工业区和募 捐图书馆等。
灰空间规划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1
方法
进行灰空间规划时,需要进行充分的
策略
2
调研、分析和评估,并结合市民的需 求和参与。
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适
合的灰空间规划策略,包括治理、合
作和创新。
3
实施
将规划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包括 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和社区合作等。
灰空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1 生态保育
利用灰空间进行生态修复和 保护,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 性和稳定性。
2 水资源管理
通过灰空间规划,改善城市 的雨水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效 率。
3 空气质量改善
利用灰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净化城市空气,降低空气污染。
关于“灰空间”的设计之认识

实际上中国民居对灰空间有了应用 ,比如 江南水乡 的廊 棚,也是一种灰空间的形式,这些灰空间的应用除了给行人带 来行动上的方便外,还连接了室内外,充分与自然沟通。在徽 州民居的院落中,内部的檐廊就是“灰空间”的形式之一,这些 灰空间的处理手法给人们带来了行动上的便利,也起到了一 个过渡室内外的作用。
第二,灰空间可以营造场所感和归属感。建筑中的底层 架空增强了人们对于建筑的场所感、领域感,让人们内省充满 归属感。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用地狭小,其局 部架空空间成为了人们行走交流的灰空间,周末有吸引人们 在此相聚,成为游客的必游地点。
第三,灰空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灰空间 使 人 们 对 空 间 的 审 美 提 升 了 新 的 高 度 ,具 有 独 特 的 审 美 价 值。空间的转变使人们不断地与空间的对话。1976 年建筑设 计师们在墨尔本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住宅与街道之间的这 种前院对人们在户外活动及街头生活的情感上有着重要的意 义[2]。
作者简介:杨露,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空间不仅使建筑空间富有层次,也使得城市界面更有 韵律感。通过灰空间的设计,使得建筑和人的联系更加紧密, 也触发了更多的空间细节,让空间有了更好的延展度。所以 灰空间作为建筑特色,必将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大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常征,陶芳.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灰空间的应用探讨[J].理论前 沿,2011(7):271. [2] 曲媛媛.浅析空间构成中“灰空间”设计的潜在价值[J].美与 时代(上),2012(8):67. [3] 熊芬芬.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作用[J]. 艺海,2011(6): 89. [4] 郑时龄.黑川纪章[M].薛密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35~36.
城市建筑灰空间利用与环境治理研究

城市建筑灰空间利用与环境治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建筑灰空间问题日益凸显。
所谓灰空间,指的是城市中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建筑用地,或者是一些被废弃、荒芜的区域。
这些灰空间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建筑灰空间的利用与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一、灰空间的起源与表现形式城市建筑灰空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原因。
例如,一些城市原有的工业用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而废弃,形成了许多废弃的厂房和工地。
另外,城市中许多棚户区的拆迁也导致了一大片未进行规划和利用的空地。
这些废弃的土地如果得不到妥善利用,就变成了城市建筑灰空间。
城市建筑灰空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工地、空的荒地、废弃厂房、棚户区等。
在这些灰空间中,往往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状况差,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二、灰空间的利用与环境治理1. 灰空间利用的必要性灰空间的利用是建设美丽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灰空间,占据着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
这些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如果能被规划合理利用,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例如,可以用来建设公园、社区或者商业用地,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此外,灰空间的利用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吸引投资,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环境治理的需求灰空间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一些废弃的工地和废弃的土地可能成为污染源,污染河流和土壤。
此外,灰空间也容易滋生蚊蝇等病虫害,给周围居民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对于灰空间的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这包括对灰空间进行清理、修复和再利用,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并对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积极影响。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灰空间周边环境的治理,包括改善周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状况,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三、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的一个废弃工地被规划为一个城市公园。
灰空间在城市更新与设计中的运用

灰空间在城市更新与设计中的运用作为一个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更新与设计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更新与设计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外貌改造,更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文化的传承。
而在这个过程中,灰空间的运用成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设计思路。
什么是灰空间呢?灰空间是指城市中被忽视或被遗忘的区域,既不属于公共空间,也不属于私人空间,常常是一些不规则、废弃或附带功能的空间。
与传统的公共空间相比,灰空间通常没有明确的功能或使用规划,缺乏有效利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灰空间,在城市更新与设计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首先,灰空间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变成城市的活力区域。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空置的工业厂房、仓库或废弃的建筑物。
这些地方通常会成为城市中的灰空间。
而通过重新规划设计,可以将这些区域转变成为各种具有创造力与活力的场所,如艺术区、创意园、文化中心等。
这样的转变既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也能够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次,灰空间还可以被利用来解决城市问题。
灰空间通常存在于城市中的缺陷地带,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劣的区域。
在城市更新与设计中,可以利用灰空间改善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可以将废墟与废弃土地改造为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环境质量。
此外,还可以将原本废弃的地下空间转变为地下公园或地下购物中心,减少地面上的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可用空间。
再次,灰空间还可以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
城市更新与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以保护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而灰空间往往是城市中积淀了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体现出来,使其成为城市新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在城市更新与设计中,可以将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成为文化艺术中心,让它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空间,展示当地的艺术与文化。
最后,灰空间还可以被用来塑造城市的特色与个性。
城市灰空间及其利用研究

城市灰空间及其利用研究第一章前言城市作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人们所生产和消费的产业比比皆是。
相应的,城市有很多人们通常所见的空间,比如公园、建筑等等。
但是,除了明确的正式空间,城市还存在一些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灰空间。
这些灰空间一般被定义为“为未来建设预留空间、新区建设留存空间、土地暂时闲置空间和非法占用空间等一切类别的城市中间空间”,即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土地或者建筑物,用途多种多样。
本文将着眼于城市灰空间的特点及其利用研究。
第二章城市灰空间特点城市灰空间与城市绿化、建筑等相比,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
它们有时是被遗弃或者没有得到很好规划的土地,有时是被占据或者修缮的建筑物。
城市灰空间的类型较为多样。
例如,可以是停车场、河道边、城市废弃地、未开发土地、不规划公共空间等。
城市灰空间还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以下几点:1.功能未明确:城市灰空间没有很好明确的用途,一般的规划和开发并没有考虑到这些空间的未来利用。
2.开发缺乏标准:缺乏一套灰空间规划可用的标准,导致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3.特征不统一:灰空间的形态及其特征千差万别。
由于灰空间类型较多,因此各个空间的情况并不相同。
4.空间浪费:在不考虑未来利用的情况下,这些灰色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浪费。
5.环境恶化:由于缺乏规划,如果灰空间长期处于空置状态,会形成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
第三章城市灰空间的利用城市灰空间的利用有许多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建立公共活动场所:利用灰空间建立公共活动、休闲或者文化场所。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2.绿化:在灰色空间中建立公园、花园或者种植树木等,绿化可以减轻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工业园区:将这些空间利用成为工业园区,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从而促进城市发展。
4.开发住宅区和商业中心:根据城市的规划,将灰空间开发成住宅区或者商业中心。
5.建立公共交通设施:在灰色空间中建立公共交通设施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缩影,城市街道灰空间作为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丰富了城市街道的空间层次,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激发了城市街道的整体价值。
本文从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着手,表述了对于城市街道灰空间概念、作用、构成形态的观点,提出了城市街道灰空间的空间布局和营造手法的见解。
愿溶入人的情感的灰空间,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
标签城市街道;灰空间;认知;营造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标志、城市的缩影。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说过,“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城市街道在城市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更主要的是城市街道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
城市街道灰空间在城市街道中又是人们最可能停留的地方,灰空间的开敞与半开敞的边际特性,让人们在心理与习惯上接受灰空间休息、观赏、交流的功能。
由此可见,营造好城市街道灰空间,对于城市来说意义重大。
1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
1.1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概念
“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
”灰空间”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色彩,即灰是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色彩,在明度和色相上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变化;二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即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
通常在城市设计领域,灰空间是指后者。
灰空间模糊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灰空间的连贯性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特别是现在,城市与建筑的界限相对过去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城市与建筑的一体性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黑川纪章认为:“这种空间(灰空间)已经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街道灰空间不仅指临街建筑与城市街道的过渡空间,还应该从更大的尺度和更为综合的角度去界定。
城市街道那些能够使城市生活介入,吸引人们从建筑中走出来参与到城市公共生活,加强人与人彼此间的交往的空间都可以称为城市街道灰空间。
1.2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作用
1.2.1 过渡作用
通过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营造把断裂、无序、消极的空间组织起来,创造连续、完整、积极的街道空间,其特殊的过渡、连接、衬托的作用是其他建筑实体或虚体空间所不能代替的。
1.2.2 交流作用
城市街道灰空间能够提供交往的场所,包括观赏、聊天、休憩等行为,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情感交流的需求,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感觉,体现人性的关怀。
1.2.3 催化作用
通过城市街道灰空间的介入,使空间之间在城市街道中不是单独存在,相邻空间在灰空间的过渡激发下,产生比自发功能更大的功效职能,可称之为激发作用。
1.3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构成形态
构成城市街道灰空间的形态千变万化,可以预留、退让、围合,也可以挖空,只要能从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能丰富城市街道的空间层次,提高了人们生活品质,既表达对空间的界定,又表达这种界定的模糊性,都是城市街道灰空间的构成形态。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类型:
1.3.1 绿化组合的城市街道灰空间:由成片的绿化组合界定的灰空间,可称为绿色生态灰空间,这样的空间往往带给人一种更强烈的亲切感。
如块状街头小绿地,街头小广场。
1.3.2 建筑物、构筑物组合的城市街道灰空间:为传统的灰空间,除交通功能外,还连接了室内外,充分与自然沟通,便于行人交流。
如步行商业街、独立或附属于建筑的柱廊、骑楼、通透的独立或附属于建筑的构架等。
1.3.3 其它设施的组合的城市街道灰空间:如休息设施的围合是灰空间在城市街道中的另一种构成形式。
它呈现出来的融合、渗透、动态的空间形式往往为街道带来了异常生动的空间效果,能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让人们充分享受了户外的轻风与阳光。
2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营造
2.1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布局形态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布局的典型形态为:点、线、面形态,在具体的设计中,一般会根据城市街道的功能特性,进行点线结合,或点线面结合。
通过一定的轴线或序列,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的,具有变化且优美连贯的景观效果。
点:城市街道的节点,节点在线形街道空间中的“街道眼”(《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的概念),功能意义上讲,它们具有可休息的特征,供人们休息、交谈、娱乐,可使顾客做方向与去留上的选择。
因此,在明确限定空间的同时,内
容及景观设施配置上要尽力为高潮空间的体验来做铺垫。
如块状街头小绿地,街头小广场,
线:沿街线型的城市街道灰空间,以交通功能为主,并具备游憩观景和交流功能。
线形灰空间在方向性上的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作用,引导人们的视线,给人以目标的暗示,同时为分散人流到达不同空间做好准备。
并且其轴向性和方向性与街道相一致,被看为街道的延伸,能营造出巧妙含蓄的空间效果,如外走廊、骑楼、构架等。
面:能够使人们步行介入,进行彼此间交往的大面积空间。
这种灰空间连接了城市众多职能,激发了各城市街道空间的效能,形成集聚效应和价值共赢。
也更增加了人们的交往机率,从而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感受城市公共环境的品质。
如城市步行商业街。
2.2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营造手法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成为城市街道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
灰空间要在延续传统设计手法的同时,凸显现代建筑所追求的舒适、灵活、多变的空间效果,更要注重空间形式带给人们愉快的感觉。
2.2.1 注重表现手法
城市街道灰空间是由若干不同的单体建筑组成,这些单体建筑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建筑群体的整合要注重表现手法,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的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唤起人的美感,弥补建筑内外部空间之间跨度的不足。
要达到这样的效要,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统一,二是变化。
统一,可以通过对称达到统一,通过轴线的贯穿、引导、转折达到统一,与地形的结合中求得统一。
变化,有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中介与过渡、层次与渗透等手法。
统一和谐的建筑及空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如果缺少變化,那么建筑及空间将使人感觉到单调、呆板、毫无生气。
统一与变化的规律贯穿于整个建筑群的整体布置、空间布局、体型组合、立面设计及细部处理之中,都要符合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这一基本原则。
2.2.2 引入精神功能
(1)象征性与纪念性:象征性是建筑及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纪念性起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使建筑及空间获得延续不断的生命力。
(2)场所感和领域感:场所感主要强调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领域感”。
人认识、了解自己和场所的关系之后,就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感情。
(3)体现以人为本:古人云:“天下万物,以人为贵”,城市街道灰空间营造出明确的领域感,增加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市民把自
己融入到灰空间中。
2.2.3 整合景观元素
有效地整合植物、铺装、小品、水景等景观元素,能填补城市街道景观的缺陷,丰富街道视觉环境,增添街道活力和趣味性,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特别是水的存在,人的亲水性,在嬉水过程中人们寻找快感,人与水的互动将会聚集旺盛的人气。
2.2.4 完善配套设施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配套设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看似细小的休息椅凳、电话亭、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配套设施往往能真切地反映了整座城市的品位与格调。
要提高街道家具的整体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城市街道与众不同的景观。
3 结束语
“灰”是一种思想,可以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
“灰空间”这种界于内外之间第三种性状的空间,以“灰”为媒介,多层面考虑空间的影响因素,通过过渡的形态,调节虚与实的空间关系,引导空间中多元丰富的活动,建构空间的“再造性”,从而挣脱思维的束缚与摆布,充分体现空间的活力。
城市街灰空间城市街道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内涵上它是一个相对的实体,从外延上它则是融入了人的情感与意志的场所。
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要十分注重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营造,要考虑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并重,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最大程度上挖掘与改善城市街道潜在的整体价值。
愿城市街道灰空间,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1961
[2]郑时龄等,黑川纪章.薛密译[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彭智谋,朱丹城市灰空间对城市生活品质的作用;百度文库
[4]伍江,古典园林中的灰空间营造,山西建筑,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