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
大气环境容量估算

基本资料需求
开发区范围和面积 区域环境功能分区 第i个功能区的面积Si 第i个功能区的污染物控制浓度(标准浓度限 值)Ci 第i个功能区的污染物背景浓度Cbi
计算基本步骤
根据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总量控制系 数A值(取中值) ② 确定第i个功能区的控制浓度(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 Ci ③ 确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Ai值: ④ 确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⑤ 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 允许排放总量是对新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的一个估计, 要将其转变为建议的总量控制指标,还需要考虑开发 区的发展定位、布局、产业结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等因素。 以上方法原则上只适应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 在计算大气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为参考方法。
大气环境容量的基本属性
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 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
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 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大气环境容量估算的程序
选择因子: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SO2)作 为容量计算的因子 确定目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 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分析现状: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 量达标情况 估算容量: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 定量计算涉及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 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建议总量:根据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 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 (按五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容量的估算1

2010.No1969摘 要 目前,在区域开发项目中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而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又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是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
文章综述了大气污染物区域环境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和其特点,并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A-P值法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总量控制 A-P值法1 前言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开发规划为依据,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发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它具有战略性、复杂性、整体性、不确定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所谓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自然净化能力之内允许的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实际研究时更关注的是“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即在一定的气象条件及一定的排污源条件下,某一特定区域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所能允许的各类污染源向大气中排放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
2 大气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目前大气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 A-P值法这是以大气质量标准为控制目标,在考虑到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的基础上,使用控制区排放总量允许限值和点源排放允许限值来计算大气环境容量。
2.2 反演法利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如窄烟云稀释矩阵模型),在给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下,通过模型反演,即已知地面浓度求排放量的方法,反算控制区各种污染源的排放总量(环境容量)。
2.3 模拟法利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模拟区域内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所产生的地面浓度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2.4 线性规划法根据线性规划理论计算大气环境容量。
该方法以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标准为约束条件,以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极大化为目标函数。
这种满足功能区达标对应的区域污染物的极大排放量可视为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的核定

s d r o e f ec clt no ie v o etl aai d j n i .T i p p r aclt earevrn e t mn adm d lo t a u i f r n i n na cpct i Mua i gct h s ae l uae t ni m na rh l a o a rm yn n a y c sh i o l
L u Xi ,Wa g C u s n,C e n i n n h ne h n Xig
( n i n e t nt igSa o f igoL k , d ni g17 0 C ia E v o m n Moi r tt no a p a e Mu aj n 5 0 0, hn ) r on i J a
牡丹 江 市大 气 环 境容 量 的核定
柳欣 , 王春森 , 陈兴
( 镜泊湖环境监测站 , 黑龙江 牡丹江 1 0 0 5 0) 7
摘
要: 对牡丹 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 算工作进行 了研究。在此次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研究 中, 量测 算污染 因子 容
确定为 S 2P o N 2 O 、 M, 和 O 三项, 容量测算基 准年定为 2 0 0 6年 。牡丹江市各 郊县 均未设置 常规监测 点位 , 未进 且 行功 能区划分 工作 , A—P值法为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适用模 型 , 以 计算 出大气环 境容量现状 。大气 环境容量测算的 范围为牡丹江市 , 研究工作为牡丹江市合理 管理和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提供 了科 学依据 , 为今后
最新整理环评师技术方法考点: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环评师技术方法考点: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⑴修正的A-P值法是最简单的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其特点是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以粗略地估算指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
利用A-P值法估算环境容量所需基本资料:①开发区范围和面积。
②区域环境功能分区。
③第i个功能区的面积S i。
④第i个功能区的污染物控制浓度(标准浓度限值)c i。
⑤第i个功能区的污染物背景浓度c i b。
⑥第i个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c i0。
估算步骤:①根据所在地区,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 B/T13201-91)表1查取总量控制系数A值(取中值)。
②确定第i个功能区的控制浓度(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c i=c i0-c i b。
③确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A i值:A i=A×c i。
④确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⑤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Q a:。
允许排放总量Q a是对新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的一个估计,要将其转变为建议的总量控制指标,还需要考虑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布局、产业结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
以上方法原则只适应于大气S 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大气P 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为参考方法。
⑵模拟法:是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如果超标可按等比例或按对环境质量的贡献率对相关污染源的排放量进行削减,以最终满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满足这个充分必要条件所对应的所有污染源排放量之和便可视为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模拟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新建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
但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
模拟法估算开发区的大气环境容量步骤:①对开发区进行网格化处理,并按环境功能分区确定每个网格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c0i j(i=1,…,N;j=1,…,M)。
我国常用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对比

PRACTICE区域治理我国常用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对比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孟浩贤,马婷婷一、引言大气环境容量一般指在固定污染物排放源的某个大气环境中、某范围内在该地区以低于污染物限定最大浓度能够向空气中释放的污染物的最大量[1]。
这个概念是日本研究者在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次公布的[2]。
从此全世界的学者们开始利用该概念开展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总量治理方法研究,划定了相关治理范围,并确立了相关治理政策。
在此之前,控制污染物排放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浓度控制”,这种控制方式操作起来较为简便,但是未考虑污染源数量、排放时间的影响[3]。
而依靠环境容量实施的总量治理的目标是处理某个范围内排放不达标现象并为以后限制排放提出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解决大范围的区域污染问题,更灵活可控[4]。
本世纪初我国发布了《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同时开始实施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113个重点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的核算工作[5]。
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各地核定工作成果不佳,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仅仅停留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上[6]。
大气环境容量的量化核算较为复杂,在核算的过程中,选取指标不仅要依赖于人类的活动,还与一些偶然因素(如气象条件的突变、污染物自然背景浓度的突变等)具有关联,这也增加了环境容量核算的难度。
为此,各国研究者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二、国外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自环境容量的概念提出后,国外学者针对大气环境容量核算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就是各类空气质量模型。
第一代空气质量模型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有容积模型、点源扩散模型和烟团轨迹模型[7,8]。
这些模型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计算简单快速和模拟污染物长期浓度较准确,但是它们主要针对大气污染物的物理过程,对化学变化过程的模拟大大受限。
经过改进后的第一代空气质量模型可以模拟简单的化学变化过程,比如新一代的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ing Sys-tem(属点源扩散模型)可以实现即时排放的污染物迁移情况的再现;新AMS/EPA Regulatory Model(属点源扩散模型)针对离地表较低和较高的排放源十分有效,且输出结果远快于前者;新CALPUFF模型(烟团估计模型)可以输出目标区域物质含量和下落总量,实现污染物在较大空间尺度迁移情况的再现。
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的核定

制区有 17爪. 0 源, 其中 : 老城区有 13个, 0 兴隆 镇2 , 个 铁岭河镇 2 个。 利用 “ — 值法 一 C 模型 一 AP I 3 S 线性规划法” 计算软件, 在城区控制区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达 标的情况下 , 计算得 出城区各点源 s 2 O 和 0、 x N P 。 M. 的允许排放量及控制总量。见表 456 … 表 4城区s 2 0 环境容量 Nhomakorabea积
2 . 3固定 点源大气计 算模式 。s 2 O 和 0、 x N P M 的计算在有风时采用高斯烟流模式, 在小风 和静风时采用烟团模式。T P的计算在有风时采 S 用f 斗 颐 烟羽模式,在小风和静风时采用沉降烟 团 潞 模式。 长期平均浓度计算采用长期平均烟团模式。 表 6 城 区P 环境容量 M。 2 . 4面源计算模式。对面源计算采用虚拟点 源后置法 ,虚拟点源的计算点全部取各网格的中 嚣 曹 值法) 心点。 2 ’ 5流动源大气计算模式。 根据“ 容量核定工 作方案” 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划分标准”牡丹 中“ , 江市城区控制区折算等级值 S 4 = ,我们采用线源 与面源相结合 的方式计算 机动车污染物扩散规 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选择, 并对计算模型进行 律。 采用线源模式进行计算 , 大气扩散参数的选取 了验证。确定了相关回归方程。经过核算 , 得到了 与固定源相同。 6 O 环境容量核定结果。采用 A值法计 牡丹江市区大气环境容量的测算结果。并得到如 .N x 2 2 . 6箱形预测模式。本次大气环境容量核定 算 N x的环境容量结果是 : O 城区控制区环境容量 下 结论 : 工作中还使用了箱形模式, 箱形模式的基本假设 为 3 4 0t 。 . 14a 城区控制区各分区NO 环境容量 7X / x 7 _ 值法测算出 s 2 .A P 1 0 的容量是 2 9 . 万 4 的核定结果见表 2 。 吨 / , O 的容量是 3 4万吨 / ,M|的容量 年 Nx . 7 年 P 0 AP _ 值法。 根据《 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 表 2城 区控制 区各 分 区 N x O 环境 容 量核定 结果 是 1 万 吨 / 。 I 4 年 ( A值 法 ) 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 12 1 9 )中的有关规 (B 30- 1 7 0、 O . s 2 x尚有容量 分别 为 :. 2 N 0 4万 吨 / 4 定, 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的计算采 年 ,. 0 9万吨 / ;Ml需削减 的量为 0 万 吨 / 8 年 P 0 38 用 A值法,采用 P值法将总量分配到各具体污染 年。 参 考文 献 源, 就是 A P _ 值法。 3计算模型验证。采用‘ IA环评助手” ‘A E 软 【] 1张迎 珍 、 气 污 染 物 总 量 控 制 方 法 的研 究 Ⅲ. 大 件 , 2 0 年为基准年 , 以 05 计算各类源对各控制点 6 M。 3P 环境容量核定结果。采用 A 值法计 环 境 污 染治 理 技 术 与 设 备 . 0 2 20. s 2 O 、M。的浓度贡献值。 0、 xP 。 N 算P 。 M。的环境容量结果是: 城区控制区P 。 M。 环境 [] 2石晓枫 ,卢力. 大气环境容量的分配与污染物 J环 ’ 20. 由于进行长期监测的只有 4 个国控 , 监测 容量为 1 0 d 。 , 1 t 城区控制区 4X , oa 各分区 P , M。 环境 总量 控 制 方 法 的研 究【】 境 工 程 ,0 2 因子为 s 2 O、 M 以 20 年为基准年 , 0、 : m N P 05 计算 容量计算结果见表 3 。 【] 市 大 气 环境 容 量核 定 方 案【] 家环 境 保 3城 s.国 2o. 城区污染源在采暖期、 非采暖期和全年气象条件 表 3城区控制 区各分区P 。 M。 环境容量核定结果 护 总局 , o 3 下对 4 国 个 控点的贡献值。 ( A值 法 )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发[2003]141号)和《关于加强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通知》(环办[2003]116号)的精神,制定本《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本技术大纲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141号文附件二“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和技术路线,提出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的主要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大纲将作为国家验收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和两控区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的基本技术要求,各城市应参照本大纲编写技术报告。
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各地报送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时,须将有关的原始数据(包括源排放清单、污染源位置图、气象条件、容量测算区域面积、城市各功能区划图以及各功能区划面积等相关数据)同时上报(数据以电子版形式上报),以便总局组织进行复核和复查。
各地上报的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报告名称×××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八章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1.1城市基本情况包括城市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情况概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概述,居住环境和道路交通情况概述。
1.2城市能源结构2002年燃料结构、燃料消耗数量;分析近年来(最好分析1990~2003年统计数据)城市能源结构变化趋势。
第二章控制区确定2.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以2002年为基准年,阐明城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功能区区划要覆盖包括城市所辖区县在内的全部范围。
2.2确定控制区控制区分两个范围:一个是全市范围,称为城市控制区,一个是城区范围,称为城区控制区。
城区控制区范围主要依据城市规划建成区确定的区域;考虑部分城市城郊正在建设或已发展成为工业园区,为加强统筹管理,也可合并到城区控制区。
A值法计算某新区SO2的大气环境容量

A值法计算某新区SO2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是实现环境质量保护的基础和前提,选取合适的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模式,准确测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可以对该地区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进行合理的规定,而且也为该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大气环境的系统规划管理。
利用国家环保局1991年制定的《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规定的方法,是基于箱模型推导得到的宏观总量控制的法,即A值法。
本文采用A值法作为计算某新区SO2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最终计算得到某新区SO2的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64732 t/a,即某新区每年可排放的SO2的最大量为64732 t/a 。
关键词:某新区,SO2大气环境容量,单箱模型,A值法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与内容1.1.1 课题研究背景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篇公告称在全球环境监测网所监测的全球共54个国家的270多个城市,排列出的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有7名而且位置都比较靠前,其中某居于第四名;根据1999年我国环保总局提供的环境监测报告可以知道,到1999年全国的47个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比例超过66%;据2002年度对全国343个市县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可知,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城市比例占到全部统计城市的66.2%。
由此可见,保护大气环境质量任重而道远。
某新区作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本文首先通过对某新区的区位优势分析使了解新区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新区内的环境概况,大气污染现状,污染源情况等的调查研究做出准确的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进一步说明对某新区进行SO2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的重要意义[2]。
之后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多种大气环境容量控制方法模型的比较分析和新区功能区的划分,结合气象基础资料,最终决定选取结构简单的A值法,作为新区SO2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研究模式,准确测算新区的SO2的大气环境容量,从而为某新区的SO2大气环境总量控制的规划建设及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的制定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源调查内容
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划分标准见表 1),需要将高速路、快速路和主干路作为线源,选用 合适模型进行处理。机动车源的排放高度定为1米。
参考指标 人均GDP水平(元/ 人)—P 机动车保有量(万 辆)—V 空气质量(NO2年 均浓度,mg/m3)— A
划分限值(建议) 折算等级值 P≥25000 3
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
测算因子确定(SO2、PM10、NO2) 筛选大气扩散模型 污染源数据收集
根据模型需要进行气 象参数收集或气象现 场观测
确定大气扩散模型 各污染源的环境浓度贡献 质量现状数据收集 如不够,布点监测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控制目标
现状环境容量测算
规划年环境容量测算 确定约束条件
计算各源对控制点的实际浓度贡献, 确定是否削减排放量 现状容量测算结果 报送国家环保总局
规划年容量测算结果
技术框图
总局审查核定
污染因子确定为SO2、PM10、NO2 大气污染源数据收集及清单
依据排放源高度,可将排放源划分 成点源与面源进行计算
区分点源和面源的一般原则
将居民生活和零散商业排放源作为第一类面源,其平 均排放高度为7-10米左右。 将烟囱几何高度小于30米,且无法进一步实施控制的 排放源划为第二类面源。 将烟囱几何高度大于或等于30米,或者虽然几何高度 小于30米,但可以找到一种以上更有效的控制措施的排放 源作为点源。 开放源、机动车排放等按面源处理。有条件的城市可以 考虑增加大气污染物二次转化等因素。
ADMS-城市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使用;也可以 与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联合使用,如与MapInfo以及ESRI 的ArcView有机的连接
ADMS-urban 模型
抚顺市大气环境目标 空气质量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抚顺市“十五计划”目标:在保证率为85%的条件下, 全市各类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功能区划标准。 容量测算的空间范围 约372km2,其中包含一类区2km2,二类区357km2, 三类区13km2,分别执行国家一、二、三级标准。
SO2环境容量计算
把衰减系数为0.36,超标面积不大于5%、保 证率为85%,作为容量计算的约束条件。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通过计算抚顺排放清单 中的SO2排放总量得到SO2的容量为6.0万t。
利用2000年排放清单和气象数据,应用校正后的数据, 模拟85%保证下的TSP日均值浓度分布
超标面积为63.5km2,占评价面积的17%
点源调查内容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相对值或经纬度);
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烟气出口速度(m/s);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 t/h或kg/h)。
面源调查内容
将城市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一般可取 1000×1000(m2),城市较小时,可取500×500(m2),按网格统计 面源的下述参数: 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时变化值(最大时排放量或平均时 排放量[t/(h· km2)],以及时变化系数),时排放系数可按各 季或各月给出典型日的时变化系数; 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 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ADMS大气扩散模型
由英国剑桥环境研究公司开发
类型:“ADMS-评价”、“ADMS-工业”、“ADMS-城市” 等独立系统
ADMS-城市”版是最复杂的一个系统。 模拟城市区域来自工业,民用和道路交通的污染源产 生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用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和网格源模型进行模拟 可以考虑最简单的(如一个孤立的点源或单个道路源)、 最复杂的城市问题(如一个大型城市区域的多个工业污染源, 民用和道路交通污染排放)。
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 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即按高度分 成2-3类)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分布一般处理办法。 面源污染源在网格中比较均匀时,采用单位面积的平均 源强处理办法,其坐标采用网格中心点的X、Y、Z值; 如果其中某一类面源在某一网格中分布非常不均匀,即 相对集中而且排放量大时,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需要特殊处 理,给出相对集中的面源的面积(X和Y值)和该面积的中心 坐标值。 在面源非常不均匀的网格,采用加密网格的方法处理。 对于排放强度大的开放源作为点源或单独的面源(区别于前 面的第一、二类面源)处理。
备注
<25000
P<8000 V≥100 50≤V<100 V<50 A1>0.08 0.04<A1≤0.08 A1≤0.04
2
1 3 2 1 3 2 1
包括摩托车
(徐州2015年已超 140万)
以城市环境空气质 量监测数据为准
(徐州2011年为 0.045)
将各个城市按上述3个参考指标划分得到折算等级值,折算值总和 S=P+V+A,当S≥7时,该城市被划分为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较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