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是指对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出相应的决策,有效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GDP增长率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尽管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但由于中国政府的积极调控和纾困政策,我国2020年的GDP增速仍然是全球最高的。
而随着疫苗的普及和经济活动的逐渐恢复,预计我国的GDP增速将进一步提升。
二、就业和失业情况就业是经济运行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而失业则是经济不稳定的重要表现。
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范围内的就业形势普遍严峻。
然而,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类稳岗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失业率总体得到控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特别是新经济领域的就业增长较为明显。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就业形势将进一步向好。
三、通货膨胀情况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通货膨胀率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相对较低的水平。
然而,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因素的影响下,物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此时,政府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并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四、贸易状况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也需要关注贸易状况。
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特别是进出口贸易。
然而,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然而,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贸易合作,并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贸易状况的改善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宏观经济形势对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尽管金融市场在新冠疫情之后出现了一定波动,但在政府积极的稳定市场预期和监管政策的引导下,市场逐渐恢复稳定。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分析在现代经济学中,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是影响经济的两大关键因素,不仅对经济市场有直接的影响,也对个人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要谈到的是宏观经济环境,指的是经济体系的宏观环境和前景,通常是指GDP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例如,一国的 GDP 增长率决定了该国的经济活动能有多少投资和支出,处于高增长区的国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强制力。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决策者和监管机构控制经济环境的重要手段,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宏观经济政策通常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央行得设定利率和货币政策目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控银行业务和目标利率等措施,以确保通货稳定。
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制定的预算、税收和投资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产业政策就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规划、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等,以鼓励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增加就业和促进创新。
最近几年,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全球化、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对产业布局和市场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和企业也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些新趋势,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每个人的消费选择和职业决策也是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重要因素。
例如,人们的支出选择和借款方式可能会受到物价变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影响。
在职业层面上,技能短缺和市场需求也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薪资发展。
总之,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主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府、企业、个人都需要积极了解、分析和应对这些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需要时刻关注经济环境信息,合理规划和调整自己的消费和职业决策;对于企业而言,要有一个清晰的产业政策,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机制,以及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对于政府而言,要注重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监管和推动创新,以更好地服务民众和发展经济。
新时代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新时代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新时代是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阶段,这个阶段仅仅代表了当前时间
段的特点,而也代表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状。
在新时代中,我国经济
形势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加重大和严峻,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种形势。
一、国内宏观环境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调整和转型,现在我国正处在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在这个新的阶段中,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也是目前主要
的问题。
此外,还有房价、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
负面影响。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我国被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带给我们很多负面影
响和好处。
但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各国经济的积极因素和负面因素都存在,并且面临
很多风险。
其中,美国加征关税、全球经济增长下滑等问题最为关注。
三、国内产业结构
在国内的产业结构中,一些传统的行业和制造业是主要的经济驱动力,而高科技、服
务业等行业的发展速度尚不够快,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已经由我国转移到其他地方。
四、对外贸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形势下,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多挑战
和困难。
在这个新时代中,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多。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一些积极
的迹象。
在未来,中国政府有必要继续加大力度,通过技术升级、企业创新、优化产业结
构等方面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对经济运行大势和总体形势的把握和分析,是企业、行业和投资者制定决策的基础。
在国际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的深入互动中,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几个方面,以提供决策参考。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和财政政策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从GDP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实现了可持续的较高增长,过去一段时间内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
在通货膨胀方面,尽管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上涨,但整体通胀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定。
就业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就业政策的实施,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仍存在就业差距和结构性就业问题。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涉及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摩擦、外汇市场和国际财政政策等方面。
全球宏观经济增长面临多种挑战,如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增长放缓等。
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经济的重要问题,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汇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外汇政策的波动将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财政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
总之,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是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财政政策、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摩擦、外汇市场、国际财政政策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行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健康。
国内外经济环境分析

05
经济风险分析
国内经济风险因素
政策风险
国家政策的变化可能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如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
行业风险
不同行业的经济表现可能存在差异,某些行 业可能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
汇率风险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对企业的出口和进口 业务产生影响。
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渠道可能受限,导致资金链断裂或 融资成本上升。
消费市场增长迅速,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投资环境比较
发达国家
投资环境稳定成熟,法律法规完善,企业运营成本较高但风险相对较小。
发展中国家
投资环境具有较大潜力,政策优惠和市场空间大,但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有待 完善,风险相对较高。
04
经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政策调整
财政政策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监测和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提 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
加强财务管理
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控制财务风险,保持健 康的财务状况。
多元化市场策略
开拓多个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 散市场风险。
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 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感谢观看
THANKS
资本流动频繁
全球资本流动频繁,跨国资本在寻求更高回报和更低风险的地区之间 进行重新配置。
03
国内外经济环境比较分析
经济发展阶段比较
发达国家
主要指欧美等国,已进入后工业化阶 段,经济增长较为稳定,技术、品牌 等软实力成为竞争重点。
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处于 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增速较快, 但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经济学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分析

经济学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分析教案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活动的一门学科。
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演变过程。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到宏观指标、政府政策、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
本教案将介绍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宏观指标和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二、宏观经济环境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环境的定义和作用宏观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它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利率、汇率等指标。
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和个人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宏观经济环境的指标a.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具体所生产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总量的一个指标。
b.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和幅度,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c. 失业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比例。
d. 利率:衡量资本贷款利息的一个指标,它反映金融市场上借贷资金的成本。
e. 汇率:衡量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例关系。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宏观经济政策是指为了调控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改善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
2. 宏观经济政策的分类a.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发展状况。
b.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货币环境和金融市场。
c. 外汇政策:通过干预汇率市场和国际收支,来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d. 收入分配政策:通过改变收入的分配结构和方式,来影响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e. 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四、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分析方法与工具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方法a. 实证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揭示经济环境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国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情况,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就业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对于市场经济体系而言,宏观经济环境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和市场流通状况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如何评估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对于企业、个人和整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几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我国经济表现出了一些特点。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保持在较快的水平,但增速逐渐放缓。
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6%,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这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趋缓的态势。
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都有了较多的进展。
其次,我国通货膨胀率整体保持较低水平。
2018年我国CPI涨幅为2.1%,与去年基本持平。
但是在食品、交通等领域仍有一定的涨幅。
此外,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监管加强,企业融资成本逐渐提高,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信贷紧缩现象,但整体来说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再次,我国就业形势总体较好。
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再创历史新高,超过了1300万人。
但是,尽管就业机会多,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的缺口仍然比较大,这给企业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通过多次降息、降准等措施稳定市场,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
此外,我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
总的来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总体状况依然是积极向好的。
尽管在国际贸易、全球经济放缓等方面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而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和经营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稳中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从宏观经济指标看,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将在6%左右,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投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体制转型双重挑战。
国际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一定的阻力,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对宏观经济形势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应对政策建议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必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在货币政策上,可以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在财政政策上,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还应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挖掘内需潜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要重视应对外部挑战,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改革,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可以通过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扩大市场准入,深化经济合作,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上,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本金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对于房地产市场,需要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防止房价泡沫化,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保障住房需求。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整体稳中向好,但仍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积极调整宏观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宏观经济学??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主讲人:黄文平在历史上、货币一直都这样的困惑着人们;要么很多却不可靠,要么可靠但又稀缺,二者必居其一。
——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年代》加尔布雷思,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新制度学派的领军人物*11>.物物交换及货币的起源一、以物易物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交换*二、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三、现代货币纸币银行货币电子货币我国货币量度量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
指经济中企业和居民手持现金。
单独设置现金层次是我国货币量度量体系的特色,它反应出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中,信用制度不够发达,现金在M1中所占比例较高,具有特殊重要性。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1与M7><2之差称为准货币。
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布M0、M1、M<2数据,M3指标是考虑到未来金融创新而增设的,目前尚未公布数据。
*<2.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货币中性与货币非中性之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能否影响实际产出、收入和就业量的问题。
——无影响: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
——有影响: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
凯恩斯主义对于货币中性问题的认识:由于人们存在无理性预期,容易产生货币幻觉,政府可以利用这一弱点进行逆经济风向行事,货币是非中性的。
*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监测和预警传导过程*<2004-<2009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单位:亿元*格里高利·曼昆的设问:▲货币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支-抑制总需求货币政策:扩张型货币政策:下调利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刺激总需求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抑制总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控1.防止经济增长“过热”的调控 1979-1981年 1993年4月-1997年1985-1986年 <2004年4月-<2005年6月1988下半年-1989年 <2006年4月-<2008年6月<2.防止经济“偏冷”的调控 1998-<2003年6月 <2005年6月-<2006年6月 <2008年7月-<2009年*现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从宏观开放经济的角度来看,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中国政府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加速放松资本管制)的某种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固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第8讲历史上重大的经济或金融危机1.19<29-1933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2.1998-<2001的亚洲金融危机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1.19<29-1933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一、爆发——黑色星期四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证券市场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
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
许多投资者和股票持有人,从指示器上显示出的无情的价格中意识到,自已在一瞬间已经变得一无所有了。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总开支。
大萧条前后道琼斯工业指数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英美:国内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罗斯福新政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值得恐惧的,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希特勒(1889—1945),1933年取得德国国家政权, 1939年,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贝尼托·墨索里尼(1883—1945),19<21年建立国家法西斯党,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贫富差距过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股票投机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四、特征①范围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生产部门;②时间长: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③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损失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 40.6% <28.4% 16.5% 8.4%1/3外贸缩减70% 69.1% 50% 48% 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2.1998-<2001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概述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引发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1997年11月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2月16日,印尼金融风暴再起,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
亚洲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二、起因直接触发因素1.游资冲击。
<2.外汇政策不当。
3.外债增加。
4.外债结构不合理。
内在基础因素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世界经济因素1.经济全球化。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索。
“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
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
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
”——乔治·索罗斯三、教训合理的政府干预;国际最后贷款人应对过度道德风险进行控制;外汇管制对于防范危机的有效性有限;钉住汇率制使金融危机更容易发生。
**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一、什么是次贷危机所谓“次贷危机”,完整的概念应该是“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实质是针对某一类(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所作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过程中触发了制度缺陷链条而导致的金融危机。
资料来源:孙立坚、彭述涛,《次级债风波与现代金融风险》载于《比较》第3<2期二、原因分析:a.房地产泡沫*美国房价增速与GDP增速走势图(1964-<2006)b.资产证券化——危机的微观原因*c.金融自由化的过度——金融创新与监管失职*金融危机的经济根源: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美国中国低储蓄政府财政赤字居民负债消费贸易逆差资本项目顺差高储蓄高外汇储备国际收支顺差美元流出融资三、对世界的影响**<2008年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变化表:指数名称年初开盘点位年末收盘点位跌幅上证综合指数5<261.5618<20.8065.39%台湾加权指数8491.574591.<2<245.93%香港恒生指数<2763<2.<2015577.7443.6<2%道琼斯13<216.8<28668.39标准普尔500 1467.97890.6439.33%纳斯达克<2653.91 1550.7041.57%伦敦金融时报指数6456.90439<2.6831.97%法国CAC409><>5609.983<217.134<2.64%德国DAX8045.974810.<2040.<21%日经<2<25 15155.73 8859.5641.54%韩国首尔综合指数1891.4511<24.4740.56%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346<2.691761.5649.13%印度孟买敏感指数<20393.109765.145<2.11%四、危机解救之道拯救金融市场国有控股注资降息金融监管经济刺激财政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措施*全球各国救市计划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1万亿美元有毒资产计划,低利率,1500亿减税,1600亿基础设施振兴计划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月10日达成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一揽子救助方案,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中国4万亿计划,区域与产业振兴计划,利率政策,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ENDand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