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2《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3篇)《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8教学要求: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路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人们发现维生素c的经过。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简介维生素c。

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一定了解了许多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资料吧。

那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导入。

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齐读。

(2)指名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有什么应该注意的。

(3)理解了哪些新词,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3、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哥伦布是16世纪意在得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课文。

2、学生自读思考。

3、指名说说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

(“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被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反馈。

(故事的时、地、人和事)3、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

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也常常有不速之客,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泥?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关于维生素C的故事的教案

关于维生素C的故事的教案

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2)掌握维生素C的作用;(3)知道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了解维生素C的重要性;(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分享和合作;(3)通过图片展示,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2)维生素C的作用;(3)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2. 教学难点:(1)维生素C的作用;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2. 维生素C图片;3. 小组讨论卡片;4.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关于维生素C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2)展示维生素C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1)介绍维生素C的名称、特点;(2)讲解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3. 维生素C的作用(1)通过故事和图片,展示维生素C的作用;(2)引导学生了解维生素C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4.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1)列举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2)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

5. 小组讨论(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要点。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7. 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绘制一幅关于维生素C的手抄报;(2)调查家人和朋友的饮食习惯,分析是否合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手抄报的制作情况,以及课后调查报告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测试:通过课后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维生素C基本知识、作用和食物来源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馈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维生素C食物品尝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更多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定义、作用、食物来源等。

2.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注重营养均衡的良好饮食习惯。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维生素C的定义和作用2.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3. 维生素C的摄入量和建议4. 维生素C的缺乏症和过量摄入的影响5. 维生素C的趣味小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食物来源,摄入量和建议。

难点:维生素C的缺乏症和过量摄入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食物来源,摄入量和建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维生素C的缺乏症和过量摄入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维生素C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

4. 互动环节:设置有关维生素C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食物来源,摄入量和建议等。

2. 准备相关维生素C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准备互动环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维生素C的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维生素C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维生素C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维生素C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维生素C的缺乏症和过量摄入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维生素C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和摄入量,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互动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维生素C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维生素C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维生素C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三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并说明为什么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c故事》教案

《维生素c故事》教案

维生素c的故事友情链接相关搜索:坏血病维生素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中被发现得最晚的一类。

人类因缺乏维生素C所经受的痛苦和生命威胁,已经不知过去多少年了。

从埃及发现的古代象形文字中,有人认为,以牙龈和皮肤出血为特征的坏血病在3000年以前就有了。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一公元前377)记载的一种病,也是指坏血病。

曾有人对坏血病作过较详细的描述:病来时脚和腿突然感到疼痛,牙龈和牙齿被一种坏疽侵袭,病人不能进食。

腿上骨骼发生病变,呈可怕的黑色(由于骨膜下出血),疼痛不止。

在航海中,船员患坏血病的例子记载最多。

例如詹姆斯〃林德医师于1755年收集的资料中就有记载关于1535年的第二次探险队的情况:"正是12月,到达纽芬兰靠岸时,遇上很严重的疾病,患者先是感到浑身无力,站立不起来,接着双腿肿胀,肌腱萎缩变为黑色。

有的病人皮肤布满出血点,成为紫色。

口腔有恶臭,牙龈腐烂,肌肉消失。

这种可怕的病传播很快,在两个月内,使8人死亡,50余人失去恢复健康的希望。

"维生素C1912年有人发现豚鼠也会患坏血病,但只要在饲料中增加一点白菜,它就不会患病。

后来终于在白菜等几种蔬菜中找到了这种水溶性维生素。

1920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杰克〃德鲁蒙提出抗坏血病物质应该有自己的代表字母,于是把它叫做"维生素C"。

1928年,匈牙利出生的美籍生物化学家森特〃哲尔吉(1893一)在剑桥大学研究氧化一还原系统时,从牛的肾上腺皮质及橘子、白菜等多种植物汁液中发现并分离出一种还原性有机酸,他将之称为己糖醛酸。

后来发现这种物质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

1932年他指出,以前发现的那种物质是抗坏血活性物质(维生素C),并决定称之为抗坏血酸,同时指出这是人类食物中必须有的一种维生素。

同年美国的维达尔也分离出维生素C的纯结晶。

1933年,英国的霍沃思等人在伯明翰大学成功地确定了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

同年,瑞士的雷池斯坦成功地进行了维生素C的人工合成,并于1934年在瑞士实现了维生素C的大量工业生产,投放市场。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生素C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

3. 提高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维生素C的基本概念:维生素C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 维生素C的摄入方法:如何合理搭配食物,提高维生素C的摄入量。

4. 维生素C的缺乏与过量: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和过量的危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生素C的基本概念、食物来源、摄入方法和缺乏与过量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缺乏维生素C和过量维生素C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维生素C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法:设计富含维生素C的食谱,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对维生素C 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维生素C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2. 食物样本:准备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让学生直观感受。

3. 食谱模板:准备一份空白食谱模板,供学生设计富含维生素C的食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维生素C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维生素C的兴趣。

2. 讲解维生素C的基本概念:介绍维生素C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讲解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列举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食物。

4. 讲解维生素C的摄入方法:如何合理搭配食物,提高维生素C的摄入量。

5. 分析维生素C的缺乏与过量:讲解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和过量的危害。

7. 实践活动:设计富含维生素C的食谱。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并坚持执行。

10. 课后跟进:定期了解学生执行饮食习惯的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维生素C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富含维生素C食谱的设计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维生素C及其摄入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维生素C食物品尝活动,提高学生对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喜爱。

《维生素C的故事》的教案范文

《维生素C的故事》的教案范文

《维生素C的故事》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定义、作用、来源等。

2.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提高他们保持身体健康的自觉性。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维生素C的定义和作用。

2.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3. 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维生素C的作用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维生素C的奥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食物来源等。

2. 准备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

3. 准备一些关于维生素C的资料,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维生素C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和提供的资料,了解维生素C的基本知识,如定义、作用、食物来源等。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维生素C的相关知识,强调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每组给出一些建议,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5.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让学生分析这些水果如何帮助身体保持健康。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维生素C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以保持身体健康。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9. 学生评价:学生对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看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收获。

10. 教学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自己的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8篇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8篇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8篇《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会写课文中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哥伦布发现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了解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有趣的发现》吗?它主要讲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细心观察研究岛上的昆虫,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和达尔文同样善于细心观察生活的伟大航海家,他就是哥伦布,那么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看老师的板书(板书:维生素c 的故事)生齐读题。

1、针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初读课文。

过渡:维生素c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维生素c是怎样发现的?请大家打开课本去寻找答案。

二、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屏显):(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中找出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维生素c是怎样被发现的。

三、检查自习情况:1、读读生字词(这课有不少生字词比较难读,老师读了几遍才把它读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读得有快又准.)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生:治坏血病)课文的最后一节就告诉了我们,齐读:(屏显):坏血病是由于人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

当身体内补充了适量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不治而愈了。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维生素C的定义、作用和食物来源。

2. 学生能够学会计算日常饮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收集有关维生素C的相关信息。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维生素C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认识到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维生素C的定义、作用和食物来源。

三、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摄入量计算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和食物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引出维生素C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维生素C的定义、作用和食物来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日常饮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并分享讨论结果。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样本中维生素C的特性。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维生素C的重要性,并强调健康饮食的意识。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调查家庭成员的日常饮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维生素C的定义、作用和食物来源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维生素C的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日常饮食中维生素C摄入量的调查结果和提出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 学生对维生素C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2. 实验探究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维生素C的特性?3. 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是否有所提高?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维生素C的知识和健康饮食的建议。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食品加工厂,了解维生素C在食物生产过程中的变化。

3. 开展健康饮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和分享健康食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C 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一)课型为阅读课
(二)基本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4个生字,4个只识不写。

3、了解维生素C 的作用。

4、感受哥伦布的心情变化,了解维生素C 的发现过程,并能简要说说。

5、明白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

二、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维生素C 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会知道维生素C 是怎么被发现的,以及维生素C 有什么作用。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点击)
[屏显]
2、生字都会读了吗?来,一起看看这些生词
[屏显]
同座位的同学先互相读一读,待会儿,老师请你站起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再读一读,看看谁最棒?好,开始。

(插入提示: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3、在这些生词中,要特别注意“秘密”这个词中的两个字千万不能写颠倒了。

来,再来把这个词读一遍。

[屏显
]
(插入提示: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生字(点击)
[屏显]
请同学们看一看,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要注意些什么? (点击)
[屏显]
(插入提示: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描红)
5、课文,同学们已经读过了。

现在能简单地说说维生素C的故事吗?(点击)
[屏显]
第二板块:体会怪病可怕
1、“海上凶神”,一听这名字就让人感到可怕。

它为什么那么让人感到特别可怕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2两小节,找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

(点击)
[屏显]
2、“海上凶神”为什么可怕?因为那时的船员在远航途中很容易得上这种怪病,而且得病后死亡率很高。

所以课文第二小节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这样写,一起来读一读。

(点击)
[屏显]
3、那时的航海生活是艰苦的,也是危险的,这里说不光艰苦,而且充满危险,就突出了那时的航海是非常危险的,而这危险中最可怕的就是——海上凶神。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当时航海的危险,读出“海上凶神”降临时的可怕。

(点击)
[屏显]
第三板块:理解心情变化
1、“海上凶神”是极其可怕的,也不知道它夺去了多少航海人的生命。

可是在一次航海中,得了这一怪病的船员却奇迹般的起死回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这次航行中,哥伦布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呢?(点击)[屏显]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3~6小节,边读边想,并用笔画出描写哥伦布心情的词句。

2、[屏显]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句。

谁来读一读?试着读出心情的变化。

(插入提示:现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朗读)
3、(范读)心情的变化,是与事情的发展紧紧相联系的。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的3~6小节,仔细揣摩,想一想:是什么样的情况引起哥伦布心情变化的?(点击)
[屏显]
比如说:怎样的情况使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后来又为什么越来越沉重?哥伦布又怎么会又惊又喜的?……
4、现在,谁来说说课文的哪些部分写了哥伦布的心情沉重?(点击)
[屏显]
5、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3~5小节,画一画,想一想,他的心情为什么十分沉重,越来越沉重?(点击)
[屏显]
6、这次航行不久,就有这么多的船员得了可怕的怪病,而即将等待死亡的船员却主动要求留在荒岛上……太危险了!太感动了!太可怕了!代价太大了。

所以哥伦布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让我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当时的危险、可怕,读出哥伦布心情的沉重。

(点击)
[屏显]
7、船靠岸后,心情沉重的哥伦布怎么会又惊又喜呢?“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点击)
[屏显]
8、这简直是个奇迹,出乎意料,大喜过望,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一段, 点击:出示课文第6小节
注意“狂奔”“又惊又喜”这些词语,注意句子中那些叹号、问号,体会哥伦布和那些活下来的船员兴奋的情景,努力读出来。

来,听老师来读一读。

好,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插入提示:现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第三板块:揭开谜底
1、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哥伦布回去以后,就把这段经历讲给了医生听。

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7~8小节,边读边想一想。

(点击)
[屏显]
2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点击)
[屏显]
3、是的,正是这样的细心、留心,才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7~8小节,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不能发现那时候的船员在航海中为什么会很容易得“坏血病”?(点击)
[屏显]
4、为什么会得坏血病?课文第2小节说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

从,“只能”我们知道他们是吃不到水果和蔬菜的。

因为他们的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C导致他们患上“坏血病”。

“海上凶神”的谜底揭开了,说明你们也很细心,很会思考。

看来,任何发现、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实践的结果。

第四板块:完成练习
1、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简单说说维生素C的故事。

(插入提示: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复述发现的经过)
2、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

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吗?下面,我们来听写词语。

(插入提示: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听写词语)
三、教学备注
1、本文内容浅显,适合让学生自读自悟,因此,教学时应留给学生充分自读的时间。

2、在交流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时,要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形成交流的氛围。

3、练习说故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先作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