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判断
日影的朝向及长短资料

5、南极点
6、极昼区
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 日影:终日正北
太阳:正南升→西南→正西 →西北→正北→东北→正东 →东南→正南落(太阳高度 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 时太阳光线从南极方向射入)
日影:正北→ 东北→正东→东 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 正北
北
西
东B
E
南
N
S
A
W
太阳: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 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北→东南
4、直射纬度
18∶00后
北
西
6∶00前
B
东
南
E
N
S
A
太阳:东北升→正中天→西北落
W
日影:西南→ 无→东南
5、直射纬度以南
北
B
西
东
E
N
A
S
W
太阳:东北升→正北→西北落
日影:西南→ 正南 →东南
三、太阳视运动轨迹与日影运动轨迹的关系 (一)两分日
1、北极点
北
太阳:
( 注:图中内小弧箭头为日影运动
轨迹,外大弧箭头为一日太阳视运 动轨迹。下同。)
终日正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 影子正南
2、直射点以北
北
西
18:00
12:00
东
6:00
Hale Waihona Puke 南太阳: 正东升---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 日影: 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
(三)北半球冬半年
1、北极点、极夜区
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
2、直北射点纬度以北
太阳升落的方位分析

0 6 12
c 18 24
正午太阳高度 90º 83º26'
60º
d
23º26'
c
6 12(北京时间) 春分 夏至 秋分
e a b
d
冬至 春分
正午太阳高度 90º
ab 23º26' 10º
N 90º 60º 30º 0º 30º
cd 60º 90ºS
白昼长度
24 (小时)
d
12'
c
ab N 90º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90ºS
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影子方位
北半球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非极昼区)的太阳方位和影子方位
天黑时刻 N 天亮时刻
太阳西北落影子东南
太阳东北升影子西南
W
E
12:00 中午太阳正南影子正北
直射点以南非极夜地区的太阳方位和影子方位
太阳西北落影子东天南黑中时午刻太阳正12北:00影子天正亮南时太阳刻东北升影子西南
W
C.①②④
D .①③④
间
解析:3.午间即正午,太阳只有可能位于正北 或正南,故房屋的朝向可能是座北朝南或座南 朝北。
4.当北京时间11:30,当地正好12点,推测 当地经度为127°30′E,且秋分日屋内地面光 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说明该日正午太阳高 度为45°,推测当地的纬度为45°N,由此可 能位于我国的松嫩平原。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
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C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
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
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
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太阳视运动及日影专题整理

太阳视运动1。
概念肉眼看到的太阳在天空的运行轨迹。
2.太阳升、落的方向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
(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⑶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3.正午太阳的位置(12:00)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4. 直射点的纬度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度数互余。
⑵出现极昼的地方,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加上正午太阳高度除以2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θ=(h日出+H正午)/2⑶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5.太阳视运动图的构成(1).地平面及四个基本方向:(2).地平面及上的:“穹庐"似的天空6.以北回归线以北至极圈某地图示太阳视运动a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半球 该地日出东南 日落西南b 二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该地日出正东 日落正西c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 该地日出东北 日落西北7。
极昼范围内的太阳视运动⑴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即可推知))。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h °)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1、图2(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3(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
图2图3⑵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纬度为90°-h °,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4、图5(南半球图)和图6(北半球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日影问题

乙
甲
北
南
图9
29.隔25小时再次观察时,甲楼阴影 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30.今后一种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我国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测量“立杆 影子长度”旳措施观察本地太阳高度旳变化 规律。OP为标杆,A、B、E、F四点为日出、 日落方位。OC、OD分别为先后观察旳两天 同步刻杆影,观察日期相隔一种月。
太阳直射点
方位 日影问题 长度
一、太阳直射点
1.纬度 计算公式:晨昏线与经线旳夹角;;极点旳 太阳高度;刚发生极昼地域旳正午太阳高度 旳1/2;极昼极夜旳最低纬度(晨昏线最高 点旳纬度)+直射点纬度=900 2.经度 直射点在哪条经线上,那条经线旳地方时为 12点。
晨线
700
3.移动:回归运动、速度 4.与昼夜长短 5.与正午太阳高度
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旳照片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旳 方位是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 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植物旳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很好旳一侧 生长很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 时所拍摄旳一张相片。
观察OC、OD当日所属月份分别是 A. 6月、7月 B. 12月、1月 C. 4月、5月 D. 11月、12月
读某地某时间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
3.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A.6月6日左右 B.8月8日左右 C.9月9日左右 D.2月2日左右 4.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 A.赤道 B.11°34′S C.11°34′N D.23°26′N 5.若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专题补充:日影朝向及长短--黄梅一中

日影判断:正午日影的年变化
正午日影方向: 直射纬线以南——向正南; 直射纬线以北——向正北 回归线之间:有时向正南, 有时向正北,频率不同 有极夜的地区正午无日影。
❖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 短为零
结论:
1. 北回归线往北至北极圈的地区,全年正午日影始终朝正北方。 2. 北极圈至北极点地区,有白昼期间时(即除极夜期间外)正午日影朝正北方。 3. 北极点上,3月21日(春分日)至9月23日(秋分日)的半年间(即出现极昼
1.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
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
况。
(1)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
可能位于( C)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欧
(2)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
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 )
物影的朝向及长短
一、巧用日照图解释太阳升落的方位问题
两分日日照图
北半球夏至日日出 北半球冬至日日落
北半球夏至日日落日影朝向
北半球冬至日日落日影朝向
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方向;南 极点相反。
竹竿
极点 竹竿
物影 N
经线
经线
物影 S
经线
经线
S
S
N
N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 高度基本不变。
期间),正午日影始终朝正南方向。
4. 南回归线往南至南极圈的地区,全年正午日影始终朝正南方。
5. 南极圈至南极点地区,有白昼期间时(即除极夜期间外)正午日影朝正南方。 6. 南极点上,9月23日(秋分日)至次年3月21日(春分日)的半年间(即出现极
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W
继续
A
N
a a a 直射点
N
A
S
设:太阳直射在10°N (a°N) 问:1、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是(80°N) 2、A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20°N)
S
规律六: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 纬度为 90 °-a°, 其H=2 ∠a°
北半球
某地的纬度= 90°-(∠1--∠2)/2 太阳直射的纬度=(∠1+ ∠2)/2
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 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 判断
(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
B
A.70°N B.75°N C.70°S D.75°S
日出日落方位判定:
由于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因此可以通过日影朝向来判别日出日 落方位。
看看下面几幅日照图 你得出什么结论?
太阳视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 转运动,使得 地球上的人总 是觉得太阳每 天都是东升西 落.
春秋二分日照图
A A
B
B
C
C
春秋二分全球除极点地区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2
1
设:某地极昼多时, ∠1(12时的H)=30 °, ∠2(0时的h)=10° 求:1、某地的纬度 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
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1)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零度。 (2)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 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 (3)其他极昼地区 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 =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4)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 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B 正北升起 夏至
春秋分
N
a
E
日出日落的方位判断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
●
E
S
N W
●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S
E
N
W E
S
冬至日日照图
A
A
B
B
C
C
冬至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区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 日落于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南, 日落于西南。直射在赤道时,为东升, 西落。 极昼处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或正南
中午 下午 日落 上午
西
楼 房 中午影子 下午影子
西北 北
南 东南
日出
东
东北
五、判断正午日影长短及朝向
②太阳方位与日影朝向
下午 中午
西南
西
上午影子
日落 楼 房
西北 北
上午
南
中午影子 下午影子
东南
东
东北
日出
四.全天日影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1.北半球夏半年 北极星
东
北
南
西
2.北半球冬半年
北极星
东
北
南
西
3.春秋分日
东
北
南
西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
E
●
S N W
●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S N E
W
S
日影的变化规律

日影的变化规律
日影是指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上形成的影子。
随着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日影也会发生变化。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影的变化规律。
日影的长度和方向会随着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方位角是指太阳在地平面上的方向。
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日影会变长,方向也会变得斜向地面。
当太阳高度角较高时,日影会变短,方向也会变得更加垂直于地面。
日影的长度和方向还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日影长度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在正午时分,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最高,此时日影最短,方向也最垂直于地面。
而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较低,日影会变长,方向也会变得斜向地面。
日影的变化还会受到季节的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在不同季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在冬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太阳高度角较低,日影会变长,方向也会变得斜向地面。
而在夏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近,太阳高度角较高,日影会变短,方向也会变得更加垂直于地面。
日影的变化规律是由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地球自转和季节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日影的变化来了解太阳的位
置和时间,也可以利用日影来进行日晷的制作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导入: 导入: 对于某一个地点来说,由于地球的不断 运动,一年之中日出和日落的方位、正 午太阳的方位以及上下午太阳方位是不 断变化的,进而引起不同时间日影的变 化。由于日影总与太阳方位相反,所以 我们的学习重点以太阳方位的判断方法 为例来说明。
图1 北半球夏半年日出太阳方位 判断图
图2 北半球夏半年日落太阳方位 判断图
• • • • • • •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不同日期光照图的绘制; 晨昏、正午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判断。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上、下午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判断。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绘图读图、分析归纳
• 考点展示 考点展示: • 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及绕太阳公转,从而引起 不同日期不同时间太阳方位及日影的不断变 化。所以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变化,也应是地 球运动过程中重要的地理意义之一,与我们 的日常生活联系也很紧密。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之一,但对于太阳方位及日影判断的考查, 近几年的高考很少涉及,因此在今后的高考 中,我认为涉题的可能性极大,所以需要同 学们认真掌握。
图3 春秋分日日出方位判断图
图4 春秋分日日落方位判断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图5 北半球冬半年日出方位 判断图
图6 北半球冬半年日落方位 判断图
图7 正午太阳方位的判断
图8 北半球夏半年上午太阳方位
图9 北半球夏半年下午太阳方位
春秋分日上、 图10 春秋分日上、下午太阳方位的判断
图11 判断太阳方位时光照图的错误画法
日出太阳方位
夏至日 两分日 冬至日 东北 正东 东南
正午太阳方位 正南 正南 正南
日落太阳方位 西北 正西 西南
图12
40°N地区两分两至日时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 地区两分两至日时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实际运用 如右图,判断此时刻P、Q点日影方向。 解析: 解析:图中P、Q点此时刻分别为下午和 上午,且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如果 凭感觉判断,很容易得出P点此时日影朝 向东北、Q点此时日影朝向西北的错误结 论。但如果画出夏至日太阳方位判断图 (如图8、图9)进行分析的话,则很容 易得出正确结论:Q点此时日影向西南, P点此时日影向东南。
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判断
• •
• •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掌握晨昏、正午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判断方 法;掌握上、下午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判断 方法; 通过学习太阳方位及日影的判断,熟练掌 握不同日期光照图的绘制及运用; 强化学生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能力及空 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及创新能 力。
• 课堂小结 • 通过今天关于太阳方位判断的学习,大 家在以后的实际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类 似问题,不能仅凭直觉判断,应该注意画 出正确的光照图,然后进行判断,这样才 能做到判断的科学性以及判断结果的准确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