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与分离
基础知识过关清单(答案)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答案)第一部分化学用语一、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其离子符号常见元素口诀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离子符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一价钾钠氯氢银K+1Na+1Cl-1H+1Ag+1K+Na+Cl-H+Ag+二价氧钙钡镁锌O-2Ca+2Ba+2Mg+2Zn+2O2- Ca2+ Ba2+ Mg2+ Zn2+三铝四硅五价磷Al+3Si+4P+5Al3+二三铁二四碳Fe+2(亚)Fe+3C+2C+4Fe2+(亚)Fe3+硫有负二正四六S-2S+4S+6S2-铜汞二价最常见Cu+2Hg+2Cu2+Hg2+常见原子团OH-1-NO-13-SO-242-CO-232-SO-232-NH+14+OH-N O3-S O42-C O32-S O32-N H4+二、初中常见物质的名称及化学式氧化铁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锰Fe2O3P2O5SO2SO3CO CO2MnO2氧化铜氧化汞氧化镁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镁CuO HgO MgO KCl CaCl2NaCl MgCl2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铜氯化银氯化铵硫酸钾AlCl3FeCl2FeCl3CuCl2AgCl NH4Cl K2SO4硫酸钙硫酸钠硫酸钡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锌硫酸亚铁CaSO4Na2SO4BaSO4MgSO4Al2(SO4)3ZnSO4FeSO4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铵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硝酸钾Fe2(SO4)3CuSO4(NH4) 2SO4Na2CO3K2CO3CaCO3KNO3硝酸钠硝酸铜硝酸银硝酸铵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NaNO3Cu(NO3)2AgNO3NH4NO3KOH Ca(OH)2NaOH 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盐酸硫酸水过氧化氢氯酸钾Fe(OH)3Cu(OH)2HCl H2SO4H2O H2O2KClO3甲烷乙醇四氧化三铁氨气高锰酸钾锰酸钾CH4C2H5OH Fe3O4NH3KMnO4K2MnO4三、初中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常见元素符号周围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1)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
2020年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A 过量的石灰水能把碳酸钠反应掉,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铜和氧气 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氧 化铜,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稀盐酸和锌反应,和银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银,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5.(2019山东青岛,19,2分)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易错警示 用结晶法分离两种可溶性物质时,根据量多的物质确定结晶方法。
10.(2019山东临沂,18,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 A.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CO(CO2):通过NaOH溶液 C.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答案 B A项,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氧气与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故A错误;B项,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得到NaOH溶 液,故B正确;C项,没有过滤操作泥沙不能除去,故C错误;D项,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与K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 沉淀和硝酸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
物质的鉴别、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答案解析版)

专题15 物质的鉴别、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考点01 酸碱盐的检验与鉴别考点02 物质的分离、除杂与提纯考点03 离子的共存考点1 酸碱盐的检验与鉴别1.(2024河南,10)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
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2.(2024山东滨州,1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3.(2024山东烟台,14)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4.(2024四川眉山,1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是5.(2024四川乐山,13)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由CaCl2、KCl、K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①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①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已知AgCl是一种白色固体,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原固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A.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B.一定不含CuSO4和KClC.一定只含有K2CO3D.一定含有K2CO3和KCl6.(2024重庆A卷,15)下列实验方法和主要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7.(2024云南省卷,19)由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8.(2024江苏连云港,12)O 2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认识和获取O 2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生产的O 2可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字母)。
a .O 2分子质量变小 b .O 2分子间间隔减小 c .O 2分子转变为其他分子 (2)实验室里现有MnO 2固体、H 2O 2,溶液以及下列装置(A ~D ):① 仪器M 的名称是 (填字母)。
a .长颈漏斗b .锥形瓶c .集气瓶① 利用上述药品制取O 2,应选择的两个装置是 (填字母)。
九年级中考化学《物质的共存、除杂、检验与鉴别》专题复习评课稿

评《物质的共存、除杂、检验与鉴别》专题复习课评课稿本专题的教学内容涉及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等知识,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的知识点多。
而杞国生老师这节课的目的主要就是通过复习课授课方式的转变,通过问答式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典型例题解析和巩固练习。
今天在听了杞老师的课以后,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复习,以练习为主线,逐个突破难点,教师的功夫主要下在课前,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达到了效果。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复习的兴趣教师对知识点的复习没有泛泛地讲,而是先让学生快速读笔记和知识点,用填空形式列出“考点”,让学生完成,然后设计典例进行解析后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用练习进行检测和巩固,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复习课上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积极主动的状态自主复习。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复习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学习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复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
杞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复习方式。
从考点和练习内容的设计,正确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主动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主复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复习,并解决了练习中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复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复习知识与培养解题能力的关系。
如:在复习物质的除杂时,归纳为“不增不减”等简单易记又实用的口诀。
在复习完本节课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学生对几个中考题中离子鉴别、除杂、检验等问题的处理,从中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尽可能使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找准恰当时机,指导他们去应用到实际的中考解题中,使学生融会贯通,进而学以致用,这是杞老师设想呈现给大家的,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考点31物质的除杂(分离提纯)鉴别检验和推断(原题卷)

考点31 物质的除杂(分离提纯)、鉴别、检验和推断一、常见离子的鉴别与共存1.H+与OH-:用酸碱指示剂。
2.Cl-和SO2-4:可用Ba(NO3)2或BaCl2溶液,但不能用AgNO3溶液。
3.CO2-3: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加入稀盐酸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Fe3+和Cu2+:加NaOH溶液(可溶性碱溶液)能分别生成红褐色沉淀和蓝色沉淀。
5.NH+4:与碱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常见沉淀的颜色1.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2.可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Al(OH)3等。
3.蓝色沉淀:Cu(OH)2。
4.红褐色沉淀:Fe(OH)3。
5.黑色物质(粉末):C(碳粉)、CuO、MnO2、Fe3O4、Fe(铁粉)等。
6.红色物质:Cu、Fe2O3(铁锈)等。
1.[邵阳中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CO2-3B.H+、Cu2+、NO-3C.NH+4、Fe3+、SO2-4D.K+、Ba2+、Cl-2.(2020·南浔模拟)小明同学想验证FeCl3溶液显黄色是Fe3+的原因,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aCl2溶液,仔细现察,溶液没有颜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Ca(OH)2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变浅3.根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后整个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验证某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Cl-,先加入稀盐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4.(2020九上·江北期末)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BC.CD.D5.(2019·宁波模拟)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Na+、Ba2+、Cl-、CO32-、SO42-中的若干种。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与分离练习题含答案

主题17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与分离(建议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区分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两种待测溶液,其中能够达到目的的是()2. (2019遵义)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在氯化钠溶液中:Zn2+、SO2-4B. 在稀盐酸中:Ag+、NO-3C. 在硫酸钾溶液中:Ba2+、Cl-D. 在硝酸铵溶液中:K+、OH-3.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鉴别空气、氧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 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C 鉴别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D 鉴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4. (2019广东)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 NaCl Na2CO3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C CO2C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D C 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5. (2019十堰)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的是()A. 氯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B. 硝酸钾、氯化铜、氢氧化钠C. 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D. 碳酸氢钠、氯化钾、稀硫酸6. (2019宜昌)下列实验方法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浓硫酸B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加足量水,过滤C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过滤7....A. 只用稀盐酸就可以鉴别Fe、C、CuO三种黑色粉末B. 只用酚酞就可以鉴别NaOH、NaCl、Na2SO4、稀盐酸四种溶液C. 只用水(可以使用温度计)就可以鉴别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D. 不需要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Na2CO3、HNO3、NaNO3、CaCl2四种溶液8.(2018新疆内高)从混合物中分离与提纯X物质(括号内为杂质),不能..用如图所示实验方案的是()A. Ag(Zn)B. Cu(CuO)C. CaCO3(CaCl2)D. Fe(NO3)2[Cu(NO3)2]9. (2019襄阳)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A. HCl、Ba(NO3)2、KCl、Na2CO3B. H2SO4、NaOH、Ba(OH)2、CuSO4C. BaCl2、Na2SO4、K2CO3、NaNO3D. HCl、H2SO4、BaCl2、K2CO310. (2019娄底)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实验二: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03.专题三 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

一、物质的共存 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三、物质的除杂
一、物质的共存
1. 物质共存的条件 (1)组内物质均可溶; (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
2. 常见的相互不能共存的离子对存的条件
SO42- +___B_a_2_+__===__B__a_S_O_4_↓(不溶于酸) Cl-+___A_g_+___===___A_g_C__l _↓ (不溶于酸)
)(6年2考)
物质
鉴别方法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____白__酒____具有醇香味,而____白__醋__具有酸味
氯化钙和碳酸
钙
用水区分,氯化钙___易___溶于水,而碳酸钙__难____溶于水
硝酸铵固体和 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_吸__热___,溶液温度_降__低_____,而蔗 蔗糖固体 糖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A.
Mg2+、NO
3
B.
Na+、CO
23
C. K+、OH-
D. Ba2+、Cl-
2. (2020荆州)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KNO3、NaOH、X、BaCl2,其中 X可能是( C )
A. CuSO4
B. K2CO3
C. NaNO3
D. MgCl2
3. (2020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检验方法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溶液变___红___色 溶液变___蓝___色 溶液变___红___色
(3)气体法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加入较活泼金属 H+
加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初中化学物质的共存 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及除杂(一)初中阶段常见不共存离子
(二)常见气体和离子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续表)
(四)常见物质的除杂
1.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1)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即“不增”。
(2)加入的试剂一般不能与所需要的物质反应,所需物质可增多但不可减少,即“不减”。
(3)杂质应转化为原物质或沉淀、气体、水等易分离的物质,即“易分离”。
2.气体除杂
3.固体除杂
4.液体除杂
5.酸、碱、盐溶液除杂技巧
(1)被提纯物与杂质阳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NaOH),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0H+)不共存的阳离
子(H+),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Cl-)组合成除杂试剂(HC1)。
发生反应:NaOH+HCl===NaCl+HO。
2
(2)被提纯物与杂质阴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BaCl2),选取与杂质中的阳离子(Ba2+)不共存的阴离子(SO2-),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Na+)组合成除杂试剂(NaSO)。
发生
424
反应:BaCl+NaSO===BaSO;+2NaCl。
2244
(3)被提纯物与杂质阴、阳离子都不相同(如NaNO中含杂质CuSO),选取与杂质中的阴
34
离子(SO2-),阳离子(Cw+)都不共存的阳离子(Ba2+),阴离子(OH-)组合成的除杂试剂4
[Ba(OH)]。
发生反应:CuSO+Ba(OH)===BaSO;+Cu(OH)
242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常见物质的鉴别
物质
鉴别方法
黄金和假黄金( 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__假__黄__金__,反之为_黄__金___ 铜锌合金) 灼烧:有黑色物质生成的是__假__黄__金__,反之为__黄__金__
纯金属及其合金 相互刻划:有明显划痕的为_纯__金__属___,反之为__合__金__ 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_软___水,反之为
纯净气体能安静燃烧,产生__淡__蓝__色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 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
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 不变浑浊
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
清石灰水__变__浑__浊__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 在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__蓝___
H2O(水蒸气) 通过无水CuSO4粉末
CaCl2溶液(HCl) NaNO3溶液(CuSO4)
杂质离子
除杂试剂(写化学式)
______C_O__32_-_____ __C__a_(O__H_)_2_[或__B__a_(O__H__)2_]__
______S_O_4_2_-_____ _________B_a_C__l2_________
______O_H__-______ _________H__C_l__________
二、物质的鉴别
1. 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①颜色:如CuSO4溶液呈__蓝___色、FeCl3溶液呈__黄___色、FeCl2溶液呈_浅__绿___
色;Cu为紫红色,Fe2O3为红棕色,CuO、炭粉、MnO2、铁粉为_黑___色。
②气味:如SO2、NH3均有刺激性气味。
巩固练习 1 (2018河南改编)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D ) A.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开水 B. 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 C. 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D. 用酚酞溶液区分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2 (2018成都改编)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B )
考点 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物质的检验 1.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O2(氧气) CO2(二氧化碳)
检验方法 将_带__火__星___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 木条_复__燃___ 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2(氢气) CH4(甲烷) 氨气(NH3)
(2)B装置的作用是_吸___收__水__蒸__气__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置换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H_2_+__C_u_O__==_△=_=_=_C__u_+__H_2_O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H2的现象是_C__装__置__中__黑__色__粉__末__变__为__红__色__,__D_装__置__干__燥__的__ _集__气__瓶__中__有__液__滴__出___现__。 (4)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CO的现象是_C_装__置__中__黑__色__粉___末__变__为__红__色__,__E_装__置__中__澄__清__ 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
H+(H2O)
OH- Cu2+、Fe3+、Mg2+[Cu(OH)2↓、Fe(OH)3↓、 Mg(OH)2↓]
NH4+ (NH3↑ +H2O)
CO32-
H+(H2O+CO2↑) Ca2+、Ba2+、Mg2+(CaCO3↓、BaCO3↓、MgCO3↓)
3. 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 (1)溶液为中性(不显电性):即在同一组物质的离子中,既含阳离子又含阴 离子。 (2)“酸碱性”或“pH”条件型:酸性或pH<7,说明溶液中存在__H__+__;碱性 或pH>7,说明溶液中存在_O__H__-_。 (3)“无色”条件型:溶液中没有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等。
③溶解性:如CaCO3不溶于水,NaCl易溶于水,故可用水鉴别CaCO3和NaCl
。
升高
④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降:低如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NH4NO3固 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故可用水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2)化学方法 ①利用酸碱性不同,用指示剂或pH试纸鉴别,如用无色酚酞溶液来鉴别NaCl溶 液和Na2CO3溶液,用pH试纸鉴别NaOH溶液和稀盐酸。 ②根据反应时的现象进行鉴别,如用稀硫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时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钡溶液。
4 (2019绵阳节选)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 N2和水蒸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 示。
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__C_O__2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C__O_2_+__C__a_(O__H_)_2_=_=_=__C__a_C_O__3↓_+__H__2O___。
是( D ) A. H+ C. NH4+
Na+ Mg2+
NO3- OH-
CO32- SO42-
B. Ca2+ K+ NO3- Cl- D. Na+ Ba2+ OH- Cl-
3 (2019湘潭)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
) A. K+、Na+、Cl-、NO3- B. Mg2+、OH-、SO42-、Cl- C. Na+、NH4+、NO3-、CO32- D. Ca2+、Cu2+、Cl-、NO3-
(3)溶液除杂 ①方法 第一步:对比,找出杂质离子和非杂质离子; 第二步:找出与杂质离子不共存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离子,确定除杂试剂。 如:除去NaCl中的Na2CO3:
②常见溶液的除杂 物质(杂质)
NaOH溶液(Na2CO3) NaCl溶液(Na2SO4) NaCl溶液(NaOH) NaOH溶液[Ca(OH)2]
有_白__色__沉__淀___生成
CO32- 取少量试剂滴加__稀__盐__酸__(合__理__即__可__),并将产生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
(碳酸盐)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水变浑浊
NH4+ (铵盐)
取少量试剂加入可溶性碱,加热,将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红色石蕊试纸试剂滴加少量_A__g_N_O__3溶__液___和稀HNO3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_蓝___ 无色酚酞溶液变_红___
常温下,pH__>__7
有_蓝__色__或__红__褐__色__或___ _白__色__沉__淀___生成 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生成
离子
方法
现象
SO42-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__B_a_(_N_O__3)_2_溶__液__和稀 (硫酸盐) HNO3
②常见气体的除杂 物质(杂质) CO2(O2) CO2(H2) CO2(HCl)
所选试剂 通过灼热的铜网 先通过灼热的__C_u_O__,再通过_浓__硫__酸___ 先通过_饱__和__碳__酸__氢__钠__溶液,再通过__浓__硫__酸__
(2)固体除杂 ①方法 a.若所需物质和杂质一种能溶于水,另一种难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 过滤,即可除去杂质[如KCl(MnO2)]; b.若所需物质和杂质均难溶于水,一般是将杂质转化为气体或液体除 去[如MnO2(C)],也可选择固体或液体物质作为除杂试剂[如Cu(Fe)]。
巩固练习
1 (2018玉林)小刘对某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A ) A. NaNO3 AlCl3 HCl ZnSO4 B. NH4Cl K2SO4 KOH Na2CO3 C. K2CO3 NaCl KNO3 H2SO4 D. BaCl2 HCl CaCl2 NH3·H2O 2 (2019贺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
白色粉末变_蓝___
HCl(氯化氢)
通入硝酸银溶液
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产生
2. 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方法
现象
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_红___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剂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 比色卡对照
常温下,pH__<__7
有__气__泡__产生,溶液变为
H+
取少量试剂加入铁粉等活泼金属
__浅__绿__色
取少量试剂加入碳酸盐
有_气__泡___产生
取少量试剂加入氢氧化镁等难溶性碱 取少量试剂加入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固体溶解
离子
方法
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取少量试剂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O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剂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 色卡对照
取少量试剂加入含Cu2+或Fe3+或Mg2+的盐溶液
______C_a_2_+______ ________N__a_2C__O_3________
______H__+_______ ________C__a_C_O__3________
__C__u_2_+_、__S_O__42_-__ ________B_a_(_O__H_)_2_______
二、物质的分离 1. 原理: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并使其恢复原状态 。 2. 分离方法 (1)物理方法: ①过滤法: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或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组成的混合 物,如分离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操作如下:
加入足量的__水___,过滤、洗涤、干燥 _高__温__煅___烧__
物质(杂质)
试剂或方法
Ca(OH)2(CaO)
加入足量__水___,蒸发
KCl(KClO3) MnO2(KCl) NaCl(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