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干忧患,死于安乐》《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为了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文章,今天查字典语文基础知识频道小编为您搜集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_______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4、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翻译(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5、B6、法家拂士敌国外患7、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8、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
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小题2】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B.饿其体肤(使......饥饿)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比喻)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请教) 【小题3】用“/”划分句子节奏。
(只划一处)1分
行拂乱其所为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5】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请以选文为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含答案姓名座号成绩一、文言文阅读(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 ) (3)病虽愈()(4〉四夷俱服( )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文言文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小题2】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B.饿其体肤(使......饥饿)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比喻)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请教)【小题3】用“/”划分句子节奏。
(只划一处)1分行拂乱其所为【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5】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请以选文为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行拂乱/其所为【小题4】.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小题5】第一段、第二段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例一:第一段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辨别通假字的能力。
A衡通横,B曾通增,C曾通层。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明白)【小题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则、拂、遗恒等字。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目及答案

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目。
(13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本文选自《》;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_。
(2分)答案【小题1】使……苦恼通“增”,增加(各1分)【小题1】略,扣住关键字,如“过”“入”“拂士”“出”等。
(各2分)【小题1】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1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1分)。
【小题1】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事例1分,看法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苦”在此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痛苦”。
(2)“曾”在此为“通假字”,意思为“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意思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恒是总是的意思,过是犯过错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
翻译(2)句时,注意“入是在国内的意思,则是如果的意思,拂是辅佐的意思,出是在国外的意思,恒是总是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流畅性、完整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生干忧患,死于安乐》《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赦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干忧患,死于安乐》)(乙)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③之谋。
伏而诵之,简练④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于是见说赵王,欲约从散横⑤以抑强秦。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①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
②纴(rèn):纺织机。
③太公阴符:太公,姜太公吕尚。
阴符,兵书。
④简练:精心研习,熟练掌握。
⑤约从散横:联合六国,瓦解连横。
2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B.行拂乱其所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C.而后喻.不言而喻.D.父母不以.我为子自康乐以.来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乙)文中的苏秦面对①_____和②______的双重打击,“引锥自刺其股”,发奋读书,最终被封为武安君。
他的故事印证了(甲)文第1段中所阐述的道理:人只有经历磨难后,才能“③_______”。
(①②用自己的话概括,③用原文回答)【答案】21. C22.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苏秦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
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
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
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
乃东之赵。
赵相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说:劝说,说服。
少:轻视,贬低。
4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饿.其体肤:(______)(2)出游.数岁:(_______)4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0.(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为什么?【答案】48.使……饥饿游历49.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 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⑵(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50.能。
【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解析】4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注意词类活用词,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4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及答案课内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2.D3.(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赦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干忧患,死于安乐》)
(乙)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形容枯槁,面
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
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③之谋。
伏而诵之,简练④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于是见说赵王,欲约从散横⑤以抑强秦。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
①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
②纴(rèn):纺织机。
③太公阴符:太公,姜太公吕尚。
阴符,兵书。
④简练:精心研习,熟练掌握。
⑤约从散横:联合六国,瓦解连横。
2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
B.行拂乱其所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C.而后喻.不言而喻.
D.父母不以.我为子自康乐以.来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乙)文中的苏秦面对①_____和②______的双重打击,“引锥自刺其股”,发奋读书,
最终被封为武安君。
他的故事印证了(甲)文第1段中所阐述的道理:人只有经历磨难后,才能“③_______”。
(①②用自己的话概括,③用原文回答)
【答案】
21. C
22.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带的钱花光了,只得离开秦国回家。
23.游说秦国失败被家人嫌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
2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痛苦/愁;B:行为/称作,叫;C:明白,了解/明白,了解;D:把/表时间的限定。
故选C。
2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忧患”“绝”“去”是此题中的
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根据乙文中
的“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可完成第一空
和第二空;根据“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以提炼出第三个空的答案。
甲:选自《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年代:战国
乙: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
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在国内
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乙:(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
现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
生活
所需钱财费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
(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挑着书囊,体态
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
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
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
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
伏案诵讯,选来熟习,探求它的真谛。
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
上,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
他为武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