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WORD格式★知识结构:1专业资料整理2/14方法指导: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 4 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 0.02s ,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 ,则这段位移s=gt2/2=(10 × 0.022/2)m=2 × 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23/14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 与后面某一点P 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 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质;
2. 掌握测量金属棒膨胀系数的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
1. 金属棒
2. 测温仪
3. 卷尺
4. 灯泡
5. 加热器
6. 夹子
实验原理:
金属在受热时会产生热膨胀现象,即长度会发生变化。

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一个物质性质,表示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每单位长度的膨胀量。

通过测量金属棒的长度随温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金属的膨胀系数。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棒固定在夹子上,并在金属棒上标记定点;
2. 测量金属棒的初始长度,并记录;
3. 将金属棒与测温仪相连,放置在加热器上方;
4. 升高加热器的温度,记录不同温度下金属棒的长度;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的膨胀系数。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实验时要小心,避免烫伤和其他安全事故;
2. 测量时确保测温仪和金属棒之间的接触良好,避免误差;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加热器,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棒的膨胀系数,并与已知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并改进。

实验延伸:
1. 尝试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探究温度变化对金属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实验评价:
1. 是否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操,并记录实验数据;
2. 是否能准确计算并分析金属的膨胀系数;
3. 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并有条理。

2019年高中物理实验目录-word范文 (11页)

2019年高中物理实验目录-word范文 (11页)
伏安法测电阻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关系
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表内阻的测定 电流表的改装
探究电源输出电压与内电压的关系
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定
探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
门电路
各种磁体的磁感线 直导线切割磁感线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28、学生实验: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
29、DIS探究电源电动势和电源外电压、电源内电压的关系
30、学生实验:用DIS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31、DIS实验电阻定律
32、学生实验:研究磁通量变化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33、用DIS实验验证楞次定律
34、学生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35、学生实验:观察光的衍涉现象
高中第一年级第二学期
7、探索研究:自行车中的圆周运动
8、探索研究:和弦中各单音的频率关系
9、用DIS实验研究一下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用DIS实验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11、学生实验: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的大小
12、用DIS实验研究温度不变的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3、用DIS实验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篇三:初高中物理实验目录大全
沪科版中学物理实验大全
初中基础型课程部分(15个)
一 物质
1.用天平测质量
2.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3.测定物质大密度
二 机械运动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5.用DIS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高中物理实验基础与实战:12.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实验基础与实战:12.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Word版含答案

设计与创新能力:要求考生将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以完成新的实验要求的设计性实验,将逐步取代对原教材中实验的考查。

[实验目的]1.将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2.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实验原理](1)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我们用图可以测电流表的内阻r g。

图中的R为 ,R′用。

(2)设电流表的满偏电压为U g,内阻为r g,则要将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U的电压表,则电阻R= 。

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写推导过程)[实验器材]电流表,学生电源(10V),电键,导线若干,电压表(用于校准)还需要[实验内容]一.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1.按图连接电路,电键S1闭合前,R接入电路阻值最大2.闭合S1,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注意量程)3.合上开关S2,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偏刻度的一半,记下此时的R′4.当R比R′大很多时,可以认为r g=R′电流表内阻r g=二.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1.改装成量程为U=2V,则需要 联的电阻R =2.连接电路:将分压电阻R 与电流表串联,引出二个接线柱,并将电流表刻度盘改为电压表刻度盘。

3.校对电压表①按如右图所示的电路连线。

②先将触头移动到最左端,然后闭合电键,移动触头位置,使改装后电压表的示数从零逐渐增大到量程,每移动一次记下改装的电压表和标准电压表示数,并计算满刻度时的百分误差:百分误差=100"⨯-UUU ℅将数据填入下列表格中。

[注意事项]1.半偏法测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 1应远大于电流表内阻。

2.闭合电键前应检查变阻器触头位置是否正确,应使回路电流最小。

3.校对改装后电压表时,应采用分压式电路,变阻器阻值应较小,使改装电压表的示数从零开始增加。

[问题与讨论]1、半偏法测电阻时,为什么当R 比R ′大很多时,可以认为r g =R ′?2、试分析本实验中采取的“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系统误差。

3、如何将满偏电压为U g ,内阻为R V 的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I 的电流表? [基础练习]1.有一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其刻度盘如右图13-3所示,今在此电流表的两端并联一电阻,其阻值等于该电流表内阻的1/2,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电流表,则此时刻度盘上的每一个小格表示 A 。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进行,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及方向的方法,理解受力的概念,掌握受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材料:
1. 弹簧测力计
2. 直尺
3. 弹簧天平
4. 动态木块
5. 台面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台面上,确保测力计的示数清零。

2. 将一段直尺放置在台面上,使其水平。

3. 将弹簧天平挂在直尺的一端,用一根绳子将动态木块挂在弹簧天平的另一端。

4.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受力的大小。

5. 改变动态木块的位置,重新测量受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6. 改变动态木块的质量,重新测量受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尽量减小误差。

2. 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妥善保管实验仪器。

实验扩展:
1. 可以将受力的大小与动态木块的质量进行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实验,比较受力的大小是否受环境影响。

实验评价: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受力的概念,掌握测量力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完整word版)校本课程题目

(完整word版)校本课程题目
经济常识—市场经济模式
37
野外生存体验
38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39
时事纵横
40
数学探究与欣赏
41
in English
42
生活中的经济学
43
数学史
44
Thinking about Movies
45
辩论技巧
46
物理思维方法与实验探究
47
“Rock On!”A History of Rock and Roll Music
88
野外生存体验
89
合唱队
90Biblioteka 化学有效碰撞91网球俱乐部1
92
舞蹈
93
生物奥林匹克
94
网球俱乐部2
95
萨克斯队
96
游泳俱乐部1
97
健身俱乐部1
98
游泳俱乐部2
99
健身俱乐部2
48
模拟联合国
49
物理思维方法与实验探究B
50
日语选修
51
生涯探索与规划
52
现代电子技术
53
德语选修
54
心理导航员
55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1
56
历史回眸
57
国学大课堂
58
简易机器人制作
59
游泳1
60
影视作品
61
日语选修
62
游泳2
63
哲学原著选读
64
法语选修
65
健身1
66
Math and the Rubik’s Cube
18
物理实验方法
19
信息学
20
中华文化
21

物理小实验教案高中

物理小实验教案高中

物理小实验教案高中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在受力作用下的伸长量,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器材:弹簧、支架、尺子、螺旋仪、砝码组、实验台等。

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力变形的伸长量与受力大小成正比,即 F = kx,其中 F 代表受力,x 代表伸长量,k 代表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步骤:
1. 将支架固定在实验台上,将弹簧挂在支架上,使其自然垂直悬挂。

2. 将一个螺旋仪连接在弹簧下端,用尺子测量弹簧的长度 L0。

3. 在螺旋仪上逐渐挂上砝码组,记录每次挂上砝码组后弹簧的长度 L。

4.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计算每次增加的砝码组的重量 F,以及对应的伸长量 x。

5. 通过绘制 F-x 图表,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k。

实验要求:
1.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弹簧受力过大导致变形。

2. 实验数据记录准确,要按照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砝码组,避免误差。

3. 实验结果准确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思考:
1. 不同的弹簧是否具有相同的弹性系数?
2. 弹簧的材料、形状对弹性系数的影响是什么?
3. 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弹簧的劲度有何关联?
实验延伸:
1. 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长度、直径等参数,探究不同因素对弹性系数的影响。

2. 可以探究不同弹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弹性系数变化。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了解弹簧受力变形的规律,掌握测量弹簧弹性系数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究弹簧在不同条件下的弹性特性。

高中物理精品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精品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精品实验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利用简单仪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在静态条件下,一个质点受重力加速度作用,当质点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时,产生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力学运动学的基本公式,通过实验测量自由落体的运动过程,可以确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
1. 测高尺或者尺子
2. 带单圆孔的小木板
3. 落体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测高尺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记录下测高尺读数。

2. 在测高尺下方放置带有单圆孔的小木板,并在圆孔中通过一个线圈固定一根细绳。

3. 将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小物体上,并将小物体从小木板圆孔中释放,让其自由下落。

4. 开始计时器,记录释放小物体的时刻,并在该小物体触地瞬间停止计时器。

5.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释放小物体至触地瞬间的时间,并测量小物体从圆孔至地面的高度差。

6. 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出释放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保持小物体及其轨道的垂直放置,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实验器材,以免发生意外。

3. 实验数据的处理要认真仔细,计算过程要清晰明了,不要遗漏任何步骤。

拓展实验:
1. 尝试使用不同高度释放小物体,观察重力加速度是否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在实验中改变小物体的质量,观察重力加速度是否受小物体质量的影响。

3. 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小物体进行实验,比较观测结果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考纲要求】要求能在理解基础上独立完成的学生实验有: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6.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7.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8.验证动量守恒定律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4.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16.练习使用示波器1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8.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9.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0.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21.用气缸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2.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并注意应用这二十二个实验中所获得的实验思想、方法、技巧,灵活解决其他类似实验或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高中阶段的二十二个学生实验,按实验目的和特点可分为五个类型:热点导析1.选择仪器的原则①可行性原则: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选用合适仪器。

如测量某电阻阻值,可根据要求的测量精度。

实验的条件确定采用电桥法、伏安法、欧姆表、替代法等,还要根据电阻的规格、电表参数(量程、内阻、精度)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

②准确性原则:怎样的测量实验需要,决定选用怎样精度的测量工具,对一定的实验要求,精度不是越高越好。

如测金属丝电阻率实验中,测直径需2~3位有效数字,所以用螺旋测微器,而测长度时,用毫米刻度尺足够了。

③操作性原则:在可行、准确前提下,设计实验和选用仪器越简单越好,并具有良好可操作性。

如滑线变阻选用,既要考虑阻值范围,又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和功率。

当然仪器的选择,首先依托于电原理图已定测量方法已明确的前提下,从安全、准确、节能、方便顺序给予统盘考虑。

2.变阻器分压和限流接法比较限流接法 分压接法变阻器R 工作状态 R 的一部分在工作R 全部工作,且I Rmax >I RL负载R L 的电压调节范围RR R L Lε-ε0~ε适用条件R L 与R 阻值相近且不要求U L 从0开始调节 R <21R L 以上,或电压从0开始调节优、缺点 电压调节范围小,R 工作电流较小(等于R L 上电流)电压调节范围大,R 工作电流较大(大于R L 上电流)备注一般先考虑限流接法后考虑分压接法典型例析例1 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

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 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º,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解析 本题为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 实验中有严格的要求:(1)结点O 不允许移动。

(2)弹簧秤不要达到最大量程,因为一个达到最大,另一个将不好调整。

(3)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夹角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取90º也可以,并不是必须取90º。

所以,本题操作中错误的是A 、C 、D 。

说明 本实验的所有规定都是为了更有利于操作,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合力一定的前提下,一个力大小或方向的改变,都可导致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夹角太大太小、拉力太大太小、拉力与木板不平行均会带来较大误差。

例2 如图9-17-1所示是做匀加速直线的小车带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的一部分。

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测得第二个、第三个计数点与起点相距d 2=6.0cm,d 3=10.0cm ,则(1)第一个、第四个计数点与起点相距d 1、d 4各为多少?(2)物体经过第一个、第二个计数点的即时速度v 1,v 2和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解析 设相邻两计数点相距依次为s 1、s 2、s 3、s 4,则 s 1=d 1,s 2=d 2-d 1=6.0-d 1cm,s 3=d 3-d 2=10.0-6.0=4.0cm, s 4=d 4-d 3=d 4-10.0cm.在匀加速运动中,从任意一个时刻起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相等。

Δs=s 2-s 1=s 3-s 2=s 4-s 3=……(6.0-d 1)-d 1=4.0-(6.0-d 1)=(d 4-10.0)-4=……,得d 1=38=2.67cm,d 4=344=14.67cm 。

(2)因s1=d 1=38cm,s 2=6-d 1=310cm,s 3=4.0cm,而T=5×0.02s=0.1s,所以v 1=1.023*******⨯+=+T s s cm ·s -1=30cm ·s -1 v 2=1.024310232⨯+=+T s s cm ·s -1=3110cm ·s -1=36.67cm ·s -1 a=1.030311012-=-T v v cm ·s -2=3200cm ·s -2=66.67cm ·s -2 说明 本题为已知匀加速,求纸带上各点分布规律。

并要注意Δs=aT 2与d 1、d 2、d 3、d 4的区别和联系。

例3 研究弹性碰撞的实验装置及小球落点位置如图9-17-2所示,判断实验做得是否精确,只要看关系式OP+OM=O ′N 是否成立?为什么?解析 设入射小球A 的质量为m 1,被碰小球B 的质量为m 2,碰撞前后应满足 m 1v 1=m 1v 1′+m 2v 2,m 1(v 1-v 1′)=m 2v 2 ① 碰撞后机械能没有损失,则21m 1v 21=21m 12'1V +21m 2v 22,m 1(v 21-v ′21)=m 2v 22 ② 式②÷式① v 1+v 1′=v 2,即OP+OM=O ′N ③天平测出两个小球质量为m 1、m 2,大致可以获得较好的结论: m 1·OP=m 1·OM+m 2·O ′N ④ 满足式④表明动量守恒;满足式③表明为弹性碰撞。

说明 研究动量守恒实验的表达式如此简单,主要依靠两小球均做平抛运动。

实验中用平抛物体水平射程代替小球碰撞前后速度的实验思想,在其他实验场合也会有很好的应用。

例4 如图9-17-3所示,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做匀加速下滑运动,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①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②木块、③秒表、④米尺。

(1)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 。

(2)计算摩擦系数的公式是μ= 。

(3)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 。

解析 本题为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这是一道很好的设计型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能按题目给定的器材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实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理解实验原理。

掌握了这些,本题就变得简单了,不过就是一道一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题目。

其初速度为0,而加速度为gsin θ-μgcos θ,位移为l 的问题。

题目第三问考查了所有实验的一个减小误差的方法,在学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1)记录的数据为l 、d 、h 、t ,(2)μ=dgt l d h 222-,(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说明 本题物理情景十分简单,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不能钻牛角尖,思考过分复杂,认为高考题一定较难,关键是考查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例5 一个学生做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只在白纸上画出水平方向x ,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的位置,并且只在白纸上画出如图9-17-4甲所示的一段曲线,试用一根刻度尺算出这个物体的初速度。

解析 (1)先在平抛物体的轨迹曲线上任意取水平位移相等的A 、B 、C 三点,再作出相应的高度y 1,y 2,如图9-17-4乙所示。

(2)用刻度尺量出Δx 、y 1、y 2的长度。

(3)将三个数据代入v 0=12y y g-·Δx ,得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设想斜槽末端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则A 、B 、C 三个坐标分别为x A 、y A ;x B 、y B ;x C 、y C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x=v 0t 和y=21gt 2,消去t ,得 y=2022v gx ,可见 y A =2022v gx A ,y B =2022v gx B ,y C =222v gx C y 1=y B -y A =220222)(2)(v x x x g v x x g A B A B +∆=-y 2=y C -y B =2020222)(2)(v x x x g v x x g B C B C +∆=- y 2-y 1=202202)(v x g v x x x g A C ∆=-∆, 整理后得出v 0=12y y g-·Δx 。

说明 虽然在末知平抛初始起抛点时也能求得初速度,但所需测量的物理量较多,也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所以常规定实验方法还是先测得起始点后再进行简单的运算。

例6 关于示波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能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B.它能直接观察温度的高低、光的强弱等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要观察振动和温度、光等信号的变化情况,可先利用各种传感器把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利用示波器间接地观察D.物体的机械振动的情况是无法利用示波器这种电子仪器去研究的解析 示波器能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但通过各种传感器可把其他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显示。

所以正确答案为A 、C 。

说明 示波器的最重要的电子仪器之一,它的广泛用途决定于能灵活地通过各种转换观察、监视、测量各种信号的变化情况。

例7 某同学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①安培计、②电阻箱、③单刀双掷电键(这种电键在掷刀a 倒向b 时ab 接通,倒向c 时ac 接通)、④待测电阻、⑤电源、⑥限流电阻,如图9-17-6。

实验方法是利用单刀双掷电键分别将电阻箱和待测电阻接入电路,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的方法来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1)在图中完成电路的连接(其中有两条导线已连接好)。

(2)本实验中电键应先接通的是含有 (填待测电阻或电阻箱的电路)。

用电健变换电路,调节电阻箱时,应使两次测量的 大小相同,这时待测电阻的值可以从 上读出。

解析 本题是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 (1)如图9-17-7。

(2)待测电阻,电流(或安培计读数),电阻箱。

说明 本题的难点是对单刀双掷开关进行连线操作,应先作出电原理图草稿,再对两支路进行分开连接(如先连干路和R x 组成回路,再连电阻箱支路)。

例8 普通白炽灯是由爱迪生发明的,主要构造是钨丝和灯泡,灯泡内充有惰性气体及混有极少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