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单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2019初二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精品教育.doc

2019初二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精品教育.doc

初二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1、本节知识结构: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本节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3、本节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点拨:动物的行为得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例1人工包头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具备了什么能力?例2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01. 第十六章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

01. 第十六章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

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板书设计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动物的行为的概念二、动物的行为的分类1、先天性行为2、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过程依照教材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其直接经验,导入教学过程。

首先,要理清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再按其发生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只有先明白这些概念,教学才能进行下去。

学生自学P22“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填表;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 22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快或其他物体的下方。

提出问题:涡虫为什么生活在石快下方?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1:(1)用滴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入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注满晒过的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

用胶皮塞塞好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

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试管A端,另一端记为试管B端。

(3)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4)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实验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

实施实验并记录按实验1进行,结果发现涡虫停留在黑暗环境的数量明显多,而且呆的时间久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的进行,可看出涡虫总喜欢暗环境。

得出结论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 22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提出问题: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是先天性行为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2:(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16章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

16章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知识结构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点拨:动物的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16。

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动教材分析: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1节内容.教材以科学家研究涡虫对光的反应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者的探究思路、方法和结果等展开讨论,使他们能够区分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认识到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涡虫行为的研究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对研究涡虫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比较、区分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涡虫行为研究资料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讨论研究涡虫行为的实验中,学习交流与表达,学习与他人合作。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一等奖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一等奖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一等奖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

难点:探究材料的准备。

三、课前准备教师: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的布置。

学生: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果蝇的采集和饲养。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判断并说出资料1———5中是动物的哪一类行为?小组观察讨论。

直接观察教材的资料。

引导学性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形成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

能说出资料1、3的行为不是学来的。

小组代表阅读相关资料。

阅读教材资料。

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取汇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观察讨论,对比资料1与2、资料3与4、资料1与5,能说出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形成的时间就越短。

提示对资料2、4、5的对比观察。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的。

人类或自身的学习也应是长期的和不断发展的。

讨论“资料分析”中讨论题4,能说出人类或自身学习的意义。

提示对题4的讨论,在讨论中作为积极“旁观者”参与,在问答中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介绍与行为获得途径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行为获得途径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行为获得途径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定义、特点和区别,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行为获得途径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行为获得途径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答案: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出生后,不经学习就能表现出的行为。例如,小鸟破壳而出后,会本能地跟随母鸟觅食,这是小鸟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指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渐学会的行为。例如,狗学会握手、坐下等指令,就是狗通过训练学会的后天学习行为。
例3:请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请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优秀教学案例
在情景创设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小鸟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问题鸟的飞行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吗?”,“小鸟学会觅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乐于合作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小鸟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同时,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乐于合作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小鸟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点。
2.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鸟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让学生在自主发现中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点。同时,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法技能。
3.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和实验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二、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三、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排便,排尿吗?(二)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再回答问题: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3、动物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三)归纳小结: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2)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联系: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4、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四)训练提高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心脏搏动B、飞蛾扑灭C、鸟类育雏D、蜜蜂集群2、下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鸟类筑巢B、蜜蜂采蜜C、蜘蛛结网D、猴子钓鱼(五)拓展创新: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
江南初中眭庆华
1.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①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②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1.2 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②通过对“研究涡虫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③通过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比较、区分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④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①在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在讨论“研究涡虫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③通过学习“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2.设计思路
3.教学重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4.教学难点
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5.教学策略
以学生讨论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

6. 教学过程设计
6.1 课前准备
①”动物行为”的视频材料;②用PowerPint制作课件;③有关“动物行为”的图片。

6.2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动物的行为》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草原上一只凶猛的狮子在追逐一群斑马。

生2:我看到有两只顽皮的小猴在嘻戏、打闹。

生3:我看到一只美丽的鸟正给巢中可爱的小鸟哺食。

……
师:同学们看到的和几位同学描述的都是动物的一些行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动物的行为”。

点击鼠标出现:
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一些动物的行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呢?

1: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是动物的行为。

生2:动物发出的鸣叫声也是动物的行为。

生3:还有,动物的面部表情也是动物的行为。

……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21的第一、二自然段。

点击鼠标出现:
生答:略
点击鼠标出现:
师:如果你养过小猫、小狗等庞物,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它们不用你教,就会吃东西、睡觉;但是要想让它们学会到规定的地方去大小便,那可就费劲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点击鼠标出现:
6.3新课学习
师:小猫、小狗生来就会吃东西、睡觉,不用你去教,这是先天性行为。

小猫、
小狗要经多次训练后才能到规定的地方大小便,这是后天学习行为。

这一节课我们专门讨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击鼠标出现:
师:简介涡虫的生活习性。

根据涡虫的生活习性,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点击鼠标出现:
(引导学生对实验1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


点击鼠标出现:
师:在讨论了“实验1”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实验2”。

点击鼠标出现:
(引导学生对实验2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


点击鼠标出现:
“研究涡虫行为”实验2 实验方案:

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

发现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舒展身体。

(插播图片1)

2)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观察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

发现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是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插播图片2)

3)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

重复这一步骤100次(这是本实验的数据,不同实验的次数会有差异)。

(插播图片3)

4)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

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

观察发现,经过100次重复步骤(3)后,涡虫对光的反应也变成了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插播图片4) 讨论:
1.步骤(1)与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1和实验2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有什么意义?
1.步骤(1)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伸展身体,这是涡虫的本能行为。

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反应是收缩身体),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2.实验1中观察到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也是本能行为,本能行为在比较低的水图片1 图片2 图片4 图片3
师:以上我们追循科学家的足迹,讨论、研究了涡虫对光产生行为反应的实验,知道了动物的行为按其发生过程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两大类。

现在请同学们梳理一下我们刚才的研究思路并阅读教科书P.24~25上内容。

(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消化、梳理)
请学生阐述两种行为的区别,如何区分、判断动物的行为?
点击鼠标出现:
6.4 教学反馈与矫正、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
6.5 小结
(1)学生自主小结。

(2)小组或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