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大全苏辙5篇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苏辙的诗词作品全集

【诗歌鉴赏】苏辙的诗词作品全集

【诗歌鉴赏】苏辙的诗词作品全集苏辙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苏辙对于前辈学人,亦尊韩、欧,政治思想,亦近于欧。

但韩、欧辟佛道,而苏辙不然。

苏辙的文章,与父兄并称当代大家。

与父兄相比,虽有所不及,但亦自有特点。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

苏辙史论的代表作品是《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

论汉光武、唐太宗,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特点确在于“稳”。

《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

《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致力最勤的文章,在于政论和史论,史论之文,尤所尽心;但他写得更为自由随便的文章,还是书信杂文。

例如十九岁时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说自己初到京师,“非有求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而所愿者,只是“一睹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

初生之犊,年少气豪,既不同于韩愈《上宰相书》那样卑躬屈节,也不像李白《上韩荆州书》那样纵横使气。

当文人仕途广于唐代的宋代,这样的文章是有时代特点的。

与此书相类者,还有《上昭文富丞相书》、《上曾参政书》,都是年少气豪之作。

到了晚年,所为书札,出语虽有所收敛,但依旧洒脱自然,例如《答黄庭坚书》,其文墨颇似苏轼。

二苏早年之文,气象虽不尽同,但晚年之作,以信札观之,都有平淡自然之语。

二苏相比,苏辙之文,未可以一“衰”字尽之。

苏辙的记叙杂文为人所称者,有《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其中《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以“造语奇特”见称。

苏辙还有一篇《东轩记》,造语虽不甚奇,却是写得更加“如其为人”的文章。

这篇“记”也是写得颇有特色。

苏辙五言诗

苏辙五言诗

苏辙五言诗1.《夜泊牛口》(宋代)苏辙行过石壁尽,夜泊牛口渚。

野老三四家,寒灯照疏树。

见我各无言,倚石但箕踞。

水寒双胫长,坏裤不蔽股。

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

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

安知城市欢,守此田野趣。

只应长冻饥,寒暑不能苦。

2.《千叶白莲花》(宋代)苏辙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临池见千叶,谪堕问何故。

空明世无匹,银瓶送佛所。

清泉养芳洁,为我三日住。

蔫然落宝床,应返梵天去。

3.《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一》(宋代)苏辙唐朝卿相宅,此外更应无。

请看庭前树,曾攀屋里姝。

流传渐失实,遗老不禁徂。

试问归登物,林间翠石孤。

4.《除夜》(宋代)苏辙年更六十七,旬满三百六。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

禅心澹不起,非人自歌哭。

芸芸初莫御,势尽行将复。

学道道可成,无心心每足。

守岁听儿曹,自笑未免俗。

5.《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一》(宋代)苏辙夜梦被发翁,骑驎下大荒。

独行无与游,闯然款我堂。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

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

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昂。

衰罢百无用,渐以圜斫方。

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

6.《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一》(宋代)苏辙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

因营山前宅,遂作泗滨老。

奇穷少成事,饱暖未应早。

愿输橐中装,田家近无报。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它年数亩宫,悬知迫枯槁。

7.《九日三首·其一》(宋代)苏辙我饮不为酒,黄花竞此时。

茱萸谩辟恶,曲孽助和脾。

浅酌何劳诉,独醒徒尔为。

来年我犹健,相对亦如斯。

8.《次韵洞山克文长老》(宋代)苏辙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

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

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

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

9.《韩康公挽词三首·其一》(宋代)苏辙耆年时一二,新第阙西南。

好客心终在,忘怀日纵谈。

规模人共记,风味我犹谙。

谁是羊昙首,回车意不堪。

10.《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宋代)苏辙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苏辙的最好的十首诗

苏辙的最好的十首诗

苏辙最好的十首诗1.《萱草》1.原文: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嘴。

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

2.译文:萱草在早晨开始绽放,花朵张开的样子就像黄鹄的嘴。

向上吸收着早晨太阳的光芒,花蕊灿烂得如同美丽的丝织品。

2.《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1.原文: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2.译文:分别已经多久了,我竟然七次度过中秋佳节。

去年在东武的今夜,明月也不能减轻我的愁绪。

哪里想到在彭城山下,一同在清河古汴河上泛舟,船上还有凉州的乐曲。

鼓吹乐声帮助我们清雅地欣赏景色,鸿雁从水边沙洲飞起。

在座的客人,有的穿着翠羽披肩,有的穿着紫色的丝绸衣服。

月亮无情,径自西去不曾为人们停留。

今夜我对着客人举起清酒,明天夜里就将独自在水驿的孤舟上,依旧照着我这离别的忧愁。

只恐怕会像王粲一样,长久地在楼上遥望。

3.《赤壁怀古》1.原文: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2.译文:刚刚攻破荆州获得了水军,军队击鼓前行在夏天气势如同云涌。

上千艘战船已经共同占据了长江的险要之地,多次胜利之后怎能知道会在赤壁遭遇大败。

(曹操一方)气势正盛想要争斗一番,君臣的局势其实已经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自古以来征伐他国必须观察对方的破绽和可乘之机,想要突然成功是从未听说过的。

4.《记梦》1.原文:长鱼三尺困横盆,送入清流喜欲奔。

报我金匙仅盈寸,掷还聊喜不贪存。

2.译文:一条三尺长的大鱼被困在横着的盆里,把它送进清澈的水流中它欢喜得想要奔跑。

它回报给我一把仅仅一寸长的金匙,我扔回去姑且为自己不贪图这东西而感到高兴。

5.《喜雨》1.原文: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

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10篇)整理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10篇)整理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10篇)整理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10篇)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时其父苏洵三十一岁,游学四方。

其兄苏轼四岁。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德教授给苏轼与苏辙。

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苏辙的诗词名篇,来观赏一下吧。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篇1朝代:宋朝|:苏辙前年见君河之浦,东风吹河沙如雾。

北潭杨柳强知春,樽酒相携终日语。

君家东南风气清,谪官河壖不称情。

一麾夏口亦何有,高楼黄鹤慰平生。

荆江洞庭春浪起,汉沔初来入江水。

岸头南北不相知,惟见风涛涌天地。

巫峡潇湘万里船,中流鼓楫四茫然。

高城枕山望如带,华榱照日光流渊。

楼上骚人多古意,坐忘朝市无穷事。

谁道武昌岸下鱼,不如建业城边水。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篇2朝代:宋朝|:苏辙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

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

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春气渐东南。

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

北客南来岁欲除,灯山火急万人扶。

〈灯山例以北使见日立。

欲观翠辇巡游盛,深怯南宫锁钥拘。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篇3朝代:宋朝|:苏辙东坡自作苍苍石,留趣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更收前世杜陵诗。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篇4朝代:宋朝|:苏辙吾观天地间,万事同一理。

扁也工斫轮,乃知读文字。

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勇怯不必同,要以各善耳。

壮马脱衔放平陆,步骤风雨百夫靡。

美人婉娩守闲独,不出庭户修容止。

女能嫣然笑倾国,马能一踧致千里。

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

谁言王摩诘,乃过吴道子。

试谓道子来置女,所挟従软美。

道子掉头不愿应,刚杰我已足。

自恃雄奔不失驰,精妙实无比。

老僧寂灭生虚微,侍女闲洁非复婢。

丁宁勿相违,幸使二子齿。

二子遗迹今岂多,岐阳珍贵能独备。

但使古壁常坚完,尘土虽积光艳长不毁。

苏辙的诗词名篇精选篇5朝代:宋朝|:苏辙於菟绝绳去,顾兔追龙蛇。

奔跑十二虫,罗网不及遮。

嗟我地上人,岂复奈尔何?未去不自闲,将去乃喧哗。

苏辙的诗最出名的

苏辙的诗最出名的

苏辙的诗最出名的(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好词好句、名言短句、祝福语、古诗词、读后感、观后感、日记、周记、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and short sentences, blessings, ancient poetry and lyrics, post reading feedback, post reading feedback, diaries, weekly not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苏辙的诗最出名的苏辙的诗最出名的(精选10篇)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号颍滨遗老。

苏辙的诗词

苏辙的诗词

苏辙,字子由,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并称“三苏”,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更不乏抒发个人情感之作。

以下是一些苏辙的经典诗词及其简要解析:1. 《怀渑池寄子瞻兄》内容:“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解析:此诗为苏辙写给兄长苏轼的寄怀之作,表达了兄弟二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想象对方旅途的孤独,展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2.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内容:“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解析:此词为中秋佳节所作,抒发了词人对久别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中秋明月,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愁苦和对团圆的无尽向往。

3. 《黄州快哉亭记》内容:“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解析:此文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但其中的句子却充满了诗意和力量。

苏辙通过对黄州快哉亭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追忆,展现了人生的壮阔和豪迈。

4. 《南斋竹》内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

”解析:此诗为苏辙晚年所作,描绘了他在南斋中的悠闲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中的修竹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让他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溪山之间。

5. 《游西湖》内容:“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解析:此诗记录了苏辙重游西湖的情景和感受。

诗中的“闭门不出十年久”反映了诗人晚年的隐居生活,“湖上重游一梦回”则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除了以上几首诗词外,苏辙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庐山行》、《病中感怀》等,这些诗词都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内涵,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研读。

古诗词欣赏【苏辙】【下】

古诗词欣赏【苏辙】【下】

古诗词欣赏【苏辙】【下】古诗词欣赏【苏辙】【下】《次韵答人幽兰》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乐天梦得老相从,洛下诗流得二雄。

自笑索居朋友绝,偶然得句与谁同。

乐天得法老凝师,後院犹存杨柳枝。

春尽絮飞余一念,我今无累日无思。

乐天投老刺抗苏,溪石胎禽载舳舻。

我昔不为二千石,四方异物固应无。

乐天引洛注池塘,画舫飞桥映绿杨。

潩水隔城来不得,不辞策杖看湖光。

乐天种竹自成园,我亦墙阴数百竿。

不共伊家斗多少,也能不畏雪霜寒。

《同迟赋春晚》池塘春旱欲生尘,一雨能令草木新。

脾病不嫌樱笋薄,廪空偏喜麦禾匀。

白须照水湖光净,渌酒留人鸟哢频。

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

《踏青》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后醉従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春日耕者》阳气先従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鸟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木山引水二首》一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二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

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趼苗。

《马上见卖芍药戏赠张厚之二绝》春来便有南园约,过尽春风约尚赊。

绿叶成阴花结子,便须携客到君家。

《毛君惠温柑荔支二绝》楚山黄橘弹丸小,未识洞庭三寸柑。

不有风流吴越客,谁令千里送江南。

荔子生红无奈远,陈家晒白到犹难。

虽无驿骑红尘起,尚得佳人一笑欢。

《次迟韵千叶牡丹二首》一潩上名园似洛滨,花头种种斗尖新。

共传青帝开金屋,欲遣姚黄比玉真。

苏辙古诗大全

苏辙古诗大全

一、引言放射事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严重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放射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放射事故的能力,本预案旨在制定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在发生放射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处置。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类放射设施、放射性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放射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放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放射事故应急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置,包括人员疏散、事故调查、污染控制和现场清理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卫生防疫工作。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供应和管理工作。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演练的组织、协调和保障工作。

四、应急预案1.事故报告(1)放射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开展现场调查、人员疏散、事故隔离和污染控制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并将伤员及时转运至医院。

(3)物资保障组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配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信息发布(1)信息宣传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并向公众发布事故通报。

(2)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进展情况。

4.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五、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演练内容应包括事故报告、现场处置、医疗救护、物资保障、信息发布和事故调查等环节。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词鉴赏大全苏辙5篇苏辙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唐宋诗词鉴赏大全苏辙,来欣赏一下吧。

黄州快哉亭记朝代:宋朝|作者: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

前二段重在描写亭上所见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历史联想,说透“快哉”的涵义;第三段重在议论,是以推理笔法,印证“快哉”的确切无误;或含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

怀渑池寄子瞻兄朝代:宋朝|作者: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怀渑池寄子瞻兄》是北宋苏辙所作,描述了诗人路过河南渑池回想起当初与兄长苏轼访僧留题之事,抒发了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

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

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

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

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

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

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

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

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上枢密韩太尉书朝代:宋朝|作者: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

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

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

苏家并非世族大家,苏氏父子三人出蜀进京,虽然兄弟二人同科进士,一时荣耀无比,但在朝中却是人不生地不熟,无人提携扶帮,日后的路也并不好走。

何况宋时进士已是多如牛毛,虽然苏轼在礼部的考试中一鸣惊人,但苏辙却仍是籍籍无名。

当时文有欧阳修,武有韩琦,能获得两人的支持和帮助是苏轼兄弟在政坛站稳脚的基础。

苏轼已经因为一篇文章让欧阳修赞不绝口,收为弟子,苏辙就只能韩琦这方面打开通口了。

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

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

有的解释说,原来,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

由此才写这篇文章讨好韩琦,希望获得上位。

这是非常荒谬的!苏辙与苏轼参加制科考试是在1061年,是在守完母丧再返回汴京后,此时的苏辙已经二十二岁,而并非文中所写的“辙生十有九年”,苏辙写这封信明确无误的是在高中进士后。

中进士虽然荣耀,但是只是进入仕途的初始,日后的路还长得很。

进士的名次也不能决定日后成就的高低,要取得朝廷的重视,就必须有得力的人推荐,这样,新科进士逐一拜见朝中显要,展示才华,而朝中显要也是十分愿意与这些新科进士结交,提携后进。

这本是惯例,不足为奇。

某些人认为苏辙这是刻意奉承讨好韩琦,却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苏辙写此文的主要目的并非与韩琦讨论怎么“作文”,因为韩琦不是欧阳修,韩琦不是文人,也不热衷于“作文”。

苏辙此文的目的只是兜售自己的作文观点“文气说”,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才华。

“文气说”属于纯粹的原创性观点,在当时也算是颇为独树一帜的,读之自然令人耳目一新,想必韩琦读了立即就把这封信从无数的拜谒信件中挑出,对这个年仅十九的少年刮目相看。

苏辙兜售自己的目的也就完成了。

至于其中某些对韩琦赞美的话,也并不为过,韩琦屹立四朝,确实为国之柱石,苏辙作为一个刚刚考上进士的后辈,自然对之仰之弥高。

何况,即使一般的后辈对长辈写信,也会写些恭敬赞美的话,让他开怀吧?苏辙此文本来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以获得韩琦的提携。

如果不写赞美的话,难道还写骂人的话不成?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

“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首先是称谓问题。

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

“执事”,左右的人。

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正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

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

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

“气可以养而致”:“气”,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

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

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即博大刚正之气。

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

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

二是司马迁。

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

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

最后,作者总结道,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

这段论述很周严。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

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

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

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列举了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

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

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写信的目的是想要求韩琦接见,文章至此,却还只字未提。

第三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