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思乡怀人类鉴赏

合集下载

分类鉴赏:思乡怀人

分类鉴赏:思乡怀人

分类鉴赏:思乡怀人诗鉴赏复习备考方案(严婕周春波)教学目标: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思乡怀人诗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思乡怀人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思乡怀人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导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亲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

此类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思乡怀人诗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二、思乡怀人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思乡怀人诗赏析

思乡怀人诗赏析

• 答: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 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 • 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 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 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 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 明是写思妇登高想念丈夫,何尝不是写丈 夫想念妻子呢?如此写来,两心相通,情 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 解题示例: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 一川平。 •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 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 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 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 答:夜梦妻子正梳妆,回到了时念中的故 乡,回到“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 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 梳妆打扮。这样写正表现了此刻双方的孤 独寂寞。 •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 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样写,表现了生死相隔的凄凉,想知无 言的心心相通。
• 忆旧怀情 •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种亲近之感, 源于在此山此水,和亲戚故旧有着许多美: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诗歌的下阕写夜梦妻子,这样写,对中心思想有什 么作用?
• 意象:孤舟、荒村、断霭等意象告诉,抒发的是 孤独之情。 • 背景、诗眼: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 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 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 “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 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 类别:思乡怀人诗。 •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 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 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 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思乡类意象

古代诗歌思乡类意象

古代诗歌思乡类意象古代诗歌思乡类意象古诗词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主要意象有: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表达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这首诗使多少思乡思亲的人洒下行行热泪。

4.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赵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古诗词: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思乡怀亲的诗词浅论思乡怀人诗词的三个分类及鉴赏方法

思乡怀亲的诗词浅论思乡怀人诗词的三个分类及鉴赏方法

思乡怀亲的诗词浅论思乡怀人诗词的三个分类及鉴赏方法亲情,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

思乡怀人诗词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以下是鉴赏示例:第一,思念亲人类古诗词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一首七绝。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

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高适《塞上听吹笛》霜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是一首七绝。

第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白的清辉,这时,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战士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四句化用《梅花落》曲名的典故,梅花落曲在风吹之下,响遍关山,夜长曲悠,戍边战士思乡之情不尽。

纵观全诗,虽然写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但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而是乐观开朗、感而不伤的。

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

前两句写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也随着信一起回到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有时?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词牌名为“水调歌头”。

《涉江采芙蓉》赏析: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

《涉江采芙蓉》赏析: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

《涉江采芙蓉》赏析: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作为《古诗十九首》之一,它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我涉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遥远没有尽头。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2、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三、创作背景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

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

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

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四、主题思想《涉江采芙蓉》通过描述一位游子或思妇(传统上多解读为游子思乡之作,但亦有解读为思妇之词)采摘芙蓉(莲花)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

诗中不仅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还深刻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五、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1. 引言我国古代文学中,诗歌一直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

其中,李益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夜上受降城闻笛》被广为传颂,其内容深情婉转,抒发了思乡怀人之情。

本文将围绕李益诗句展开深入探讨,以了解诗人内心的愁思之情,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略其诗歌艺术的魅力。

2. 诗句赏析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有许多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比如“铁马金戈,去而无迹,雄关漫道真如铁”。

“铁马金戈”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战争的场景,而“去而无迹”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个诗句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雄关漫道真如铁”也显露出诗人对久远征战的无奈和疲惫。

3. 思乡怀人李益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诗中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更是将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诗人通过铁马金戈等意象的描绘,将战争的残酷与故乡的思念融合在一起,使得诗句更具有深刻的意蕴。

站在受降城上听到的笛声,也成了诗人心中更加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催化剂,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真挚和深沉。

4.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们或许无法亲身体会当时战争的痛苦和离乡的苦难,但通过李益的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思乡怀人之情融入到诗作中,使得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通过这些古代诗人的诗作,我们也能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更能理解古代人们的情感与思想。

5. 总结通过赏析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也能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的意蕴与魅力。

诗人以深沉婉转的语言,将战争时期的苦难和思乡之情融合在一起,使得诗作更富有感染力。

通过深入的诗歌分析,我们也能更好地感受到古代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与期盼,同时也更能理解古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6. 结语《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深刻体会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内涵,也更能够领略李益诗歌艺术的深厚底蕴。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诗歌的鉴赏是重要的考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思想怀远诗的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思乡怀人诗分类1、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愁思。

例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王建《十五夜望月》2、思亲念友。

例杜甫《月夜忆舍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例王涯《秋思赠远二首(其一)》4、闺中怀人、例沈如筠《闺怨》、李清照《一剪梅》、李白《子夜吴歌》(二)思乡诗情感表现及其寄托方式1、物象:月.、雁、杜鹃(又叫子规、杜宇、布谷鸟)鹧鸪、柳、笛等。

2、时空:黄昏、春秋、年关、佳节、乡人乡音乡景、梦等。

(三)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高中语文的送别诗的鉴赏方法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思乡怀人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思乡怀人

一思乡怀人:思乡,指旅居在外的人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怀人,指异地的亲友挚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有的主题之一。

“思乡怀人诗”一般与以下几类人有关:飘泊在外的游客、、贬谪异地的官员、常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女子独有的一些意象:大雁、燕子、月亮、柳树触发游子思乡情怀的原由:眼前的光景(借景抒怀、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女的捣衣声、笛声)唤起游子的乡思;季节天气的变化让游子感触时间流逝之快,之久。

常有鉴赏答案:首联交代时间、地址、环境特色、事件、人物身份;衬着氛围、确立全诗感情基调;借景抒怀;以乐景衬哀情;想象;虚实联合。

1 望江东黄庭坚;声响(妇流浪流浪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索只有梦往来。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仍是、秋将暮。

【注】①阑:隔断;阻截。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托。

(1)简析“隔”字的两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剖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照答案:(1)隔,间隔、隔断之意( 1 分)。

一语双关( 1),诗人身处江西,眼光被树隔断而难看见江东。

( 1 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被隔断,而回不到江东。

(1分),表达对江东的迷恋不舍和现实中没法回去的无奈。

(2分)(2)上片:实写诗人身在江边,眼光被树隔断而难看见江东( 1 分);虚写梦中回到江东(1分) 。

虚实联合( 1 分),表达对江东的迷恋不舍和现实中没法回去的无奈( 2 分)。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 1 分),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想念,倒是节令已过。

(1分)虚实联合( 1 分),表达对江东的迷恋不舍和现实中没法回去的无奈。

(2分)2阅读下边这首宋词鹧鸪天(南宋)史达祖雁足无书古塞幽。

一程烟草一程愁。

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

缃裙多忆敞轺裘。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夕阳怨晚秋。

[ 注 ] ①缃:浅黄色。

②官河:运河。

(1)上阕描绘了一个如何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剖析。

(5 分)(2)请联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夕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温故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感情类型:
诗人长期流离漂泊,思念家人
主要手法:
从对面落笔,想象
鉴赏方法: 品手法
6
温故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
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
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13
方法归纳
总结高考诗歌解题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描摹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14
15
主要手法: 想象、虚实结合
鉴赏方法: 抓关键句
8
温故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 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感情类型: 闺中怀人 主要手法: 拟人、反衬 鉴赏方法: 抓意象,品手法
9
归纳
1、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宦游不归; 久戍边关。
12
小试牛刀
(2004全国卷Ⅲ )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 归声人手。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三种情感:①对时局国 事的忧虑②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③对家乡故园 亲人的思念。
17
1
学习目标: 1、复习并掌握思乡怀人类诗歌所 涉及的知识 2、学会从题材角度理解诗歌。
2
诗歌按题材主要包括: 1、思乡怀人诗 2、送别诗 3、山水田园诗 4、边塞诗 5、怀古咏史诗 6、咏物诗
3
思乡怀人类诗歌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 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 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 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敏感的诗人 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 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 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 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人 类诗歌。
4
《唐诗宋词》中的思乡怀人类诗歌
1、杜甫《月夜》 2、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4、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闲坐悲君亦自悲) 6、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7、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8、温庭筠《商山早行》
16
(09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战后, 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 常;频频。
2、情感内容: 思念亲友, 羁旅之思, 闺中怀人, 征人思乡。
3、常用的意象: 月、燕、雁、宿鸟、菊兰 杜鹃(子规)、笛、关山、 书(鸿雁、尺素 、双鲤) 树(杨柳、桑、梓)等
关总 知结 识思
乡 怀 人 诗 相
10
体验高考
抓关键词句,领会主旨 写水面平缓,水流悠长
(09山东卷)
江面空寂,暗示羁旅孤寂
感情类型: 羁旅愁思
主要手法 设问、化用诗句
鉴赏方法: 抓住题目和关键词
7
温故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 夜,短松冈。
感情类型: 久宦在外,思念亡妻,真挚的爱情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一写时令天气变化, 一写作者内心情感 的波动。
正是客心孤回处,
看到红袖凭楼
谁家红袖凭江楼?
情景联想家人也在 盼望自己回家,
思家之情更浓。 (1)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
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11
体验高考
(2006江苏卷)
鹧鸪天(元)魏初
抓题目,品 手法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 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 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n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