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QT综合征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长QT综合征(最全) ppt课件

长QT综合征(最全) ppt课件
美国每年6000人死于获得性QT间期延长 综合症,欧洲每年9000人,荷兰报告320 例死于上述原因。
药物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的发生率
非心脏药物 vs.心脏药物
美国FDA也会及时通报药物上市 后QT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速的
副作用并作出相对应的处理
TdP 发生率大约为1万到10万之一时,就会 导致药物在美国市场重新标签甚至从市场 撤出。该表显示在过去20年由于TdP而从美 国市场撤出的药物。重新标签而限制其使
QT间期是心室除极化和随后复极化的时间。 (即是从QRS波群到T波终末的时间间隔)
健康心组织的QT间期是400msec左右;经心率 校正的间期称QTc,一般为440msec。
35
图2 心电图的波形和间期
36
QT间期延长的易感因素
QT间期延长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和继发性 (获得性)两种形式。
原发性QT间期延长包括能产生离子通道功能障 碍的基因突变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原因是 钠离子流入太多或钾离子流出不充分,致细胞内阳 离子过量并使心室复极延长。这些改变可产生早期 后除极化,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检测。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个空白。
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 临床意义和处理
30
晚近,对能延长QT间期并能引起尖端扭 转型室速(Tdp, torsade de pointes)的药物十 分注意。
几种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沙比利和格帕 沙星(grepafloxacin)因为它们可直接造成心 电图异常或产生严重心脏毒性而被撤出市场 。
7. 无症状者的治疗:有不同意见,40岁以下确诊者治疗.
药物导致的QT间期延长和恶性 心律失常
概述
QT间期延长分为: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 合症 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症

长QT间期综合征护理课件

长QT间期综合征护理课件
分类
根据病因,LQTS可分为先天遗传 型和后天获得型两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遗传因素是LQTS的主要原因,约 50%的病例为基因突变所致。后天获 得型则与多种疾病和药物因素相关。
病理机制
QT间期延长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 ,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 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悸、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心脏 骤停。
通过观察、交流和心理测试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 和行为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包括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等。
定期评估干预效果
在干预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确保干预效果。
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教育
提供家属心理支持
疾病预防措施的宣传与推广
定期开展长QT间期综合征的宣 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
和预防意识。
制作和发布关于长QT间期综合 征的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 、视频等,以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 长QT间期综合征的讲座或培训 ,向目标人群传播预防知识和技
能。
公众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评估指标
根据心电图、临床症状和体征等 指标,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调整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药物治疗 方案,包括更换药物、调整剂量等 。
随访与复查
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
04
CATALOGUE
长QT间期综合征的心理护理与支持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与干预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01
向家属介绍长QT间期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

《长QT间期综合征》课件

《长QT间期综合征》课件

治疗研究
目前还没有长QT间期综合征的 特效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 因个体差异而不同的药物反应。
新进展
目前有些基因敲除或修饰模型 已被建立,这有望为长QT间期 综合征的机理研究和治疗提供 新思路和选择。
给医务工作者和大众的建议
健康体检
一个完整的心脏体检能够排查长 QT间期综合征的可能性,及早发 现和干预可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长QT间期综合征》PPT课件
长QT间期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电生理不良反应,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本课件将介绍其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研究进展。
什么是长QT间期综合征
定义
长QT间期综合征是一种起源于心脏电生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基础QT间期延长和T 波异常的心脏疾病。
病因
遗传缺陷以钾、钠、钙离子通道及分子蛋白通道相关基因突变最常见。
健康生活
通过合理膳食和运动,掌握自身 卡路里消耗等情况,可减小患病 和疾病风险。
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于患者、家属 及孩子等都是有益的,可以减轻 心理压力和帮助更好地适应和治 疗疾病。
长QT间期综合征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β受体拮抗剂和钾通道激 动剂是基础治疗,尤其对 晕厥和心律失常患者建议 使用药物。有些病例需要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
2 器械治疗
对高危、反复晕厥、合并 心室颤动或心室去极化的 患者需行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或自动体外除颤器植入 术。
3 预防措施
对家族史阳性患者需加强 心电图监测,避免药物诱 发长QT间期,远离电磁场 和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 素。
长QT间期综合征的预后
1
预后影响因素
症状重度,反复心律失常次数,T波形态异常,男性等均可以影响预后。

《长qt综合征》课件

《长qt综合征》课件
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以免加重病情。
05
长QT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与新型药物研发
基因治疗
针对长QT综合征的基因缺陷,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进行精确修 复,以根治疾病。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长Q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开发能够调节心脏离子通道功能的新型药物 ,以改善症状和预防猝死。
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康复。
03
心理支持
长QT综合征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
学习相关知识
患者应了解长QT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包括症状、治疗方法等,以 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记录病情变化
患者应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如心电图变化、症状等,以便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长QT综合征》PPT课件
目录
• 什么是长QT综合征 • 长QT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 长QT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 • 长QT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 • 长QT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什么是长QT综合征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长QT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电信号异 常的遗传性疾病,导致心脏肌肉 的电活动延长,增加发生心律失 常的风险。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监测心电图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心电 图,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
常。
避免诱发因素
患者应避免诱发长QT综合征的因 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副作用管理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副作用, 如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应及时处 理和调整药物剂量。
03
长QT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

长QT间期综合征PPT

长QT间期综合征PPT

补钾、补镁
对于低钾、低镁引起的QT 间期延长,通过补充电解 质可有效改善症状。
非药物治疗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01
用于预防猝死,能在心脏骤停时及时除颤。
起搏器植入
02
对于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植入起搏器可帮助维持正常的心率。
生活方式调整
0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获得性病因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离子 通道功能异常,从而引发长QT间 期综合征。这些药物包括某些抗 心律失常药物、抗生素、抗精神
病药物等。
内分泌疾病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 进症、嗜铬细胞瘤等可能导致心 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发
长QT间期综合征。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 乱也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电信号传 导异常,引发长QT间期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03
发病率
长QT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 约为1/2000至1/5000, 属于较为常见的遗传性疾 病之一。
遗传因素
长QT间期综合征具有家族 遗传性,可由单一基因突 变或多个基因突变引起。
性别与年龄
长QT间期综合征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段,但青少年和 年轻人更为常见。女性患 者略多于男性患者。
长QT间期综合征
• 引言 • 病因与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病例分享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引言
定义与概述
定义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一种心脏电信号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QT间 期延长,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概述
LQTS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导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心脏 的电信号传导。这种疾病可导致晕厥、猝死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QT综合征
5
A、一次无效的EAD;B、成功触发的EAD;C、一串触发的EAD
早期后除极(EAD):又称3时相膜震荡电 位,发生在动作电位的2相平台期或3相 早期,由慢内向离子流——Ca 2+、Na + 内流引起
长QT综合征
6胞和心 内膜细胞复极二、三时相动作电位的代 数和。中层与心外膜电位差为正则T波正 向;其差为负则T波负向
15
先天性LQTS高危分层预测因素— 预测发生急性心脏死亡
1、反复发作性晕厥 2、常规正确内科治疗无效 3、心脏停跳幸存者 4、先天性耳聋 5、女性 6、QTc>600ms 7、与同龄比,心率相对过缓 8、家族成员有症状 9、在其家族中的很年轻成员发生过急性心脏死亡
长QT综合征
16
先天性LQTS心电图特征
激活型延迟整流性外向钾电流(Iks)的区别
快速激活成分(IKr)
慢速激活成分(IKs)
组织来源
豚鼠心肌、兔、猫、狗、羊、 豚鼠心肌、蛙心肌、狗、
中晚期胚胎小鼠、人心房心 羊、早期胚胎小鼠、人心
室肌等
房心室肌等,不存在于大
鼠、猫、兔心肌细胞
基因和定位 电流特征
HERG,定位在m11,h7q3536
快速激活,电导~10pS,内向 整流
一、QTc间期的测定和诊断意义 QTc=QT/RR1/2 (Bazett公式)
缺点:当心率大于90bpm时结果不准确 通常认为QTc大于440ms考虑QT间期延长 正常男性不超过470ms,女性不超过480ms
注意:一部分先天性LQTS的QTc正常。12%基因 异常者QT间期正常,30%在QT在临界,即 40%患者不能单用QTc诊断。
mink+KvLQT1,定位在 h21q22+h11p15.5
缓慢激活,电导~5pS,无内 向整流或外向整流
电流衰减现象


异丙肾上腺素与温度 无影响
增强
主要阻滞药
多非利特, 索他洛尔,奎尼 胺碘酮,吲哒帕胺 丁
长QT综合征
4
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心电图特征:QRS综合波的尖端沿着心电图等电 位线环绕,通常扭转一次包括5-12个同一尖端 指向的QRS综合波
长QT综合征
11
cLQTS发生机理:
离子通道病: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离子通 道功能障碍→复极离子流(IK)↓和/或 除极离子流(Ca2+/Na+)↑→复极延长 →EAD及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TDR) →触发性心律失常(TdP)→晕厥、 SCD
长QT综合征
12
分子生物学类型
染色体
位点
基因
离子通道
LQT1 LQT2 LQT3 LQT4
长QT综合征
17
先天性LQTS心电图特征
二、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是ECG显示T波的形态、幅度和/
或极性呈现交替出现现象,可发生在间 歇-依赖性和肾上腺素-依赖性LQTS患者 发作TdP之前,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T波电交替可在休息期间出现,但更多见于 情绪紧张或身体过度劳累时
长QT综合征
18
cLQTS2患者出现T波电交替,表现在V1导联U波的形态和极性 交替和II导联U波的幅度交替
长QT综合征
长QT综合征
是一组以心室复极延长(QT间期延长)为 特征、并可引起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室颤导致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SCD)的 综合征。
长QT综合征
2
参与形成快反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流 示意图:
A、正常动作电位;B、心力衰竭时动作电位。
长QT综合征
3
快速激活型延迟整流性外向钾电流(Ikr)和缓慢
IKs减弱,APD延长
亚临床遗传缺陷,是CLQTS的不同表型?
长QT综合征
14
先天性LQTS临床特点
诱因:
– LQT1与5者90%发生于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 LQT3者90%发生于休息与睡眠 – LQT2对于突然强大的声音或噪音尤为敏感
严重室律失常:TdP或室颤 QT间期延长 有或无耳聋
长QT综合征
LQT5
11
p15,5
KVLQT1
IKs
7
q35-36
HERG
Ikr
3
p21-24
SCN5A
Ina
4
q25-27
不明 Ca2+/CDPKII
(?)
21
q22,1-22.2
Mink 与KVLQT!共
同编码IKs
长QT综合征
13
各型CLQTS电生理特点:
LQT1
LQT2
LQT3
LQT4 LQT5 获得性 LQTS
比例(%) 电生理变化
50
APD延长,复极化减慢且不均一,QT间期延 长,易发生TdP及VT。
45
也使QT间期延长,另外还是III类药物的靶点, 细胞外低钾可进一步减弱外向钾流
5
Ina在AP复极过程中反复开放,导致复极延缓, 平台期延长, QT间期延长。
有高的Af发生率,认为与酶影响了复极电流 的激活,使复极离散度增大。
后天性LQTS: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 乱、心律失常。
长QT综合征
9
A 间歇-依赖性LQTS B肾上腺素-依赖性LQTS
1、药物引起 2、电解质异常
低血钾 低血镁
3、营养不良 4、严重心律失常
完全性AVB SSS
1、典型性(特发性)LQTS
JLN综合症 Romana-Ward综合症 散发性LQTS
因此,M细胞在心室复极延迟,QT间期延 中起重要作用
长QT综合征
8
LQTS分类
先天性LQTS:
– JLNS(Jervell-Lange-Nielson Syndrom):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少见):先天性耳聋、晕 厥、恶性室律失常、猝死。
– RWS(Romano-Ward Syndrom):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多见):不伴耳聋。
在病理条件下的T波形成,反映心室复极异 质性的过程
正常U波产生于希蒲系细胞的APD延长, 异常大U波可以是T波的一部分
长QT综合征
7
M细胞APD明显长于内外层心肌细胞,尤 其常见于LQTS患者,QT间期大致反映M 细胞的AP时程的程度,而M细胞APD延 长是产生EAD并导致触发活动形成的先 决条件
2、非典型性LQTS
休息时T波和U波正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颅内疾病 手术引起自主神经损伤 急性婴儿死亡综合症
长QT综合征
10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流行病学:
发病率2/万 LQTS基因突变率:
美国:1/5000-7000,全国约5万病人 我国:约20万人有LQTS基因缺陷 死亡率:非治疗情况下,第一次晕厥后 第一年死亡率21%,10年内50~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