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 教育制度习题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D )。
A.教育设施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B )。
A.教育设施B.学校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3.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是( A )。
A.学制B.教育组织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4.( C )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A.教育法规B.教育组织C.学制D.教育制度5.许多国家都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5到6岁,这是由于儿童到了这个年龄,脑的发育已经成熟,能够适应系统的学习活动。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应依据(D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水平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6.18、19世纪,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西欧普遍出现了供富家子弟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供少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并立的现象,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要依据(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 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7.实行单轨学制的典型国家是( C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8.实行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的国家是( B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9.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确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 A )方向发展。
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延长学制年限10.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 D )的萌芽。
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专门教育D.终身教育1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
第六章 计划习题

第六章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2.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是为业务计划服务的B.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是围绕着业务计划展开的C.业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D.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3.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不包括( )内容。
A.拟定可行动计划B.评估计划C.修改计划D.选定计划4.( )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得到最大的剩余B.能实现目标C.成本等于收益D.详细二.填空题1.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 )于1954年提出的。
2.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 )和( )。
3.滚动计划法是一种( )。
4.滚动计划法的具体做法是,( )。
5.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 )。
6.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 )。
7.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 )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 )和( )。
9.根据( )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 )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 )性。
三.多项选择题1.把战略性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 )A.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应该从事何种活动B.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C.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D.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2.实践中对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等方法。
第六章 品种法 习题

第六章品种法二、判断分析题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上。
分析:2.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分析:3.单步骤生产由于工艺过程不能间断,因而只能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分析:4.由于每个工业企业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因此,品种法是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方法。
分析:5.一般情况下,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是一致的。
分析:6.单件生产是指根据需用单位的要求,生产个别的、特定的产品,这种产品的品种一般较多,而且很少重复生产。
分析:7.品种法一般适用于计算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
分析:8.分类法的适用与否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有着直接的联系。
分析:9.联产品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分析:10.用分类法计算出的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分析:11.主、副产品在分离前应合为一类产品计算成本。
分析:12.副产品在与主产品分离后,还需要单独进行加工的,应按其分离后继续加工的生产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单独计算成本。
分析:13.系数分配法是运用系数分配计算类内各规格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系数一经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稳定不变。
分析:三、单项选择题1.区分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
A.成本计算对象B.成本计算日期C.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2.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期与()是不一致的,一般是按月进行的。
A.生产周期B.会计核算期C.会计分期D.生产日期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适用于()。
A.品种、规格繁多的产品B.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C.品种、规格繁多,而且可以按照产品结构、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产品D.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4.按照系数比例分配同类产品中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A.是一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B.是一种单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C.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D.是一种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5.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而且价格波动不大的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第六章、七章、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课后练习题1、三通公司拟发行5年期、利率6%、面额1000元债券一批;预计发行总价格为550元,发行费用率2%;公司所得税率33%。
要求:试测算三通公司该债券的资本成本率。
参考答案:可按下列公式测算:=1000*6%*(1-33%)/550*(1-2%)=7.46%2、四方公司拟发行优先股50万股,发行总价150万元,预计年股利率8%,发行费用6万元。
要求:试测算四方公司该优先股的资本成本率。
参考答案:可按下列公式测算:其中:=8%*150/50=0.24=(150-6)/50=2.88=0.24/2.88=8.33%3、五虎公司普通股现行市价为每股20元,现准备增发8万份新股,预计发行费用率为5%,第一年每股股利1元,以后每年股利增长率为5%。
要求:试测算五虎公司本次增发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
参考答案:可按下列公式测算:=1/19+5%=10.26%4、六郎公司年度销售净额为28000万元,息税前利润为8000万元,固定成本为3200万元,变动成本为60%;资本总额为200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比例占40%,平均年利率8%。
要求:试分别计算该公司的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联合杠杆系数。
参考答案:可按下列公式测算:DOL=1+F/EBIT=1+3200/8000=1.4DFL=8000/(8000-20000*40%*8%)=1.09DCL=1.4*1.09=1.535、七奇公司在初创时准备筹集长期资本5000万元,现有甲、乙两个备选筹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筹资方式筹资方案甲筹资方案乙筹资额(万元)个别资本成本率(%)筹资额(万元)个别资本成本率(%)长期借款公司债券普通股800120030007.08.514.0110040035007.58.014.0合计5000 —5000 —要求:试分别测算该公司甲、乙两个筹资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并据以比较选择筹资方案。
参考答案:(1)计算筹资方案甲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第一步,计算各种长期资本的比例:长期借款资本比例=800/5000=0.16或16% 公司债券资本比例=1200/5000=0.24或24%普通股资本比例 =3000/5000=0.6或60%第二步,测算综合资本成本率:Kw=7%*0.16+8.5%*0.24+14%*0.6=11.56%(2)计算筹资方案乙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第一步,计算各种长期资本的比例:长期借款资本比例=1100/5000=0.22或22% 公司债券资本比例=400/5000=0.08或8%普通股资本比例 =3500/5000=0.7或70%第二步,测算综合资本成本率:Kw=7.5%*0.22+8%*0.08+14%*0.7=12.09%由以上计算可知,甲、乙两个筹资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分别为11.56%、12.09%,可知,甲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低于乙,因此选择甲筹资方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C)。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D.以上都不对解析: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选C。
2.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C)。
A.P=MR=MCB.P>MR=ACC.P>MR=MCD.P>MC=AC解析:垄断厂商定价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此时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而当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价格P显然高于边际成本MC。
3.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A)。
A.不是一种成本,因为它不代表生产中使用的资源所体现的替换成本B.不能为垄断者在长期中所获取,因为价格在最优产出水平上必须等于长期平均成本C.为保证资本继续进入该行业所必需D.能为完全竞争者和垄断者一样在长期中获取解析:BCD选项均有明显错误。
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不是一种成本,选A。
4.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D)。
A.无盈余B.取得最大利润C.发生亏损D.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析: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发生亏损。
因此选D。
5.在完全垄断厂商的最好或最优产量处(D)。
A.P=MCB.P=SAC的最低点的值C.P最高D.MR=MC解析: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的价格和产量是最优的。
因此选D。
二、简答题1.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这种说法不正确。
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唯一的卖者。
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其他厂商如看到有丰厚的利润,尽管没有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去;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
第六章 计划习题

第六章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2.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是为业务计划服务的B.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是围绕着业务计划展开的C.业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D.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3.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不包括( )内容。
A.拟定可行动计划B.评估计划C.修改计划D.选定计划4.( )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得到最大的剩余B.能实现目标C.成本等于收益D.详细二.填空题1.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 )于1954年提出的。
2.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 )和( )。
3.滚动计划法是一种( )。
4.滚动计划法的具体做法是,( )。
5.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 )。
6.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 )。
7.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 )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 )和( )。
9.根据( )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 )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 )性。
三.多项选择题1.把战略性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 )A.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应该从事何种活动B.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C.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D.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2.实践中对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等方法。
近代史-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A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B.长春C.大连D.旅顺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B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B.第十九路军C.第二十六路军D.第二十五军3、不属于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的是(C )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B ),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6、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 )A、西安事变的推动B、美英的支持C、民族矛盾突出D、中共的努力争取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9、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最根本的区别是BA、要不要抗战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C、抗战应走怎样的道路D、是正面战场抗战还是敌后战场抗战10、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
”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D)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
第六章 新自测练习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章节自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D )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先进和落后的并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的总的基本特征是:(A)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变为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B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4.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 A )A.1981.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 . 9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C.1986 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D.1987 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5.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理论是党的( B )A.十二大B.十三大C. 十四大D. 十五大6.党的十五大首次全面系统地概括了( A )A.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B.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C.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7.我国是从(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C.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D.1978年改革开放后8.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 C )A.1982 党的十二大B.1986 年十二届六中全会C.1987 年党的十三大D.1992 年党的十四大9.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 B )A.2002 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B.2007 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C.1992 年 9 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D.1997 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B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1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习题6-1如图6-1所示电路处于正弦稳态中,已知s ()220sin314(V)u t t =,H 11=L ,H 22=L ,H 4.1=M ,Ω==121R R ,求)(t i 。
图6-1答案:s () 3.5sin(31488.18)A i t t =-︒6-2 如图6-2所示,已知16H L =,2=4H L ,两耦合线圈串联时,电路的谐振频率是反向串联时谐振频率的12倍。
求互感M 。
CR 1图6-2答案:H 3103321=+=L L M6-3如图6-3所示电路,已知X L1,X L2,X M ,R ,试求该电路的阻抗Z 12。
图6-3答案:)2()()]([M 2L 1L M 2L M 1L M 12X X X j R X X j X X j R jX Z ++++⨯+++-=6-4具有互感的两线圈如图例6-4所示。
已知R1=3Ω,R2=5Ω。
ωL 1=7.5Ω,ωL 2=12.5Ω,ωM=6Ω,正弦电源有效值U=50V 。
求:(1)开关打开和闭合时的电流。
(2)开关闭合时各线圈的复功率。
(3)开关闭合时电压、电流相量图。
图6-46-5空心变压器电路如图6-5。
其中R 1=7.5Ω,ωL 1=30Ω,ωL 2=60Ω,ωM=30Ω,电源频率f=10000hz 。
若R 2、C 1可调节,问当R 2、C 1为何值时,R 2可获得共轭匹配。
6-6电路如图6-6。
求:当n=?时,20欧姆电阻上可以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
6-7 如图6-7所示,16H L =,23H L =,4H M =。
试求从端子'11-看进去的等效电感。
11(a) (b)111'111'(c)(d)图6-7答案:(a ) H 667.0221=-=L M L L (b ) H 667.0221=-=L M L L(c ) H 667.0221=-=L M L L (d ) H 667.0==221L M L L 6-8 如图6-8所示,两个互感线圈,已知同名端并设出了各线圈上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试写出每一互感线圈上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式。
1u 21u u 2(a)(b)图6-8答案:(a )11122221()U I j L I j M U I j L I j M ωωωω⎧=-⎪⎨=--⎪⎩ (b )11122221U I j L I j MU I j L I j Mωωωω⎧=-⎪⎨-=-⎪⎩6-9 如图6-9所示电路中0.04H M =,求此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
图6-9答案:41.52 rad /s ω=或 6.6 Hz 2f ωπ== 6-10如图6-10所示25mH M =,1μF C =,正弦电源的电压.5000V U =∠,410rad/s ω=。
求各支路电流。
1.U.1.2图6-10答案:⎪⎩⎪⎨⎧=︒-∠=︒-∠=066.83104.166.83104.1231I I I6-11如图6-11所示,,232L ω=Ω8M ω=Ω,132Cω=Ω。
求电流.1I 和电压.2U 。
1...20V图6-11答案: ⎪⎩⎪⎨⎧︒∠=︒-∠==V032A 901A 0221U I I6-12图6-12所示,已知1210R R ==Ω,130L ω=Ω,220L ω=Ω,10M ω=Ω,电源电压.11000o U V =∠。
求电压2U 及2R 电阻消耗的。
1...2U图6-12答案: W 3.242==I U P6-13图6-13所示互感电路,已知R 1=7.5Ω, ωL 1=30Ω11C ω=22.5Ω, R 2=60Ω, ωL 2=60Ω, ωM =30Ω, s U =15∠0°V 。
求电流12,,I I ,R 2上消耗的功率P 2。
图6-13答案: 22222607.5P I R W ==⨯= 6-14图6-14所示电路,已知s U =10∠0°V ,ω=106 rad/s ,L 1=L 2=1mH, C 1=C 2=1000pF, R 1=10 Ω, M =20μH 。
负载电阻R L 可任意改变,问R L 等于多大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出此时的最大功率P L max 及电容C 2上的电压有效值U C2。
图6-14答案:66102022max 2226122102010100.25904040(0.25)40 2.5110.2525010100010L L L C j MI j I Z R P I R WU IV C ωω--⨯⨯⨯∠︒===∠︒++==⨯===⨯=⨯⨯6-15试求图6-15所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图6-15答案:6(52)8H H 8H 2H 10H 652L -=+=+=+-6-16如图6-16所示电路,试列出求解电流相量I 1和I 2所需的方程组。
图6-16答案:[][]121222122()()()()()0s sL R j L M j L M I j L M I U j L M I R j L M j M I ωωωωωω++++-+=-++++-=6-17图6-17所示电路,理想变压器匝比为n =1/2,开关S 闭合前电容上无贮能,t =0时开关S 闭合,求t ≥0+时的电压u 2(t )。
图6-17答案:222()()1(5)50t t u t R i t e e V t --+==⨯-=-≥6-18 图 6-18所示电路包含有全耦合空芯变压器,已知U s =16∠0°V ,电源角频率ω=2rad/s 。
(1) 如ab 端开路,求I 1及U ab (2) 如将ab 端短路, 求I 1及I ab图6-186-19 图6-19所示电路中121R R ==Ω,13,L ω=Ω2,M ω=Ω1100U V =。
求:(1)开关S 打开和闭合时的电流1I ;(2)S 闭合时各部分的复功率。
图6-19答案:(1)开关S 打开时111212100010010.8577.47(2)299.2288.47U I A R R j L L M j ω∠︒====∠-︒+++++∠︒开关闭和时111122(2)[()]//100043.8537.8815(14)//(2)U I R j L M R j L M j M Aj j j ωωω=+++++-∠︒==∠-︒+++-(2)开关S 闭合时,电源发出的复功率为*1110043.8537.88438537.88S U I V A ==⨯∠︒=∠︒ 线圈2吸收的复功率为:20L S =线圈1 吸收的复功率为:143.8537.88L S S V A ==∠︒6-20 求图6-20所示一端口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已知1210,L L ωω==Ω5M ω=Ω,126,R R ==Ω160U V =(正弦)图6-206-21图6-21所示电路中的理想变压器的变比为10:1,求电压2U 。
答案: 2110.9998010U U V ==∠︒6-22具有互感的电路如图例6-22,已知ωL 1=ωL 2=10Ω,ωM=5Ω,VU °0∠10=1,I I —Ω图6-21求电压2U 。
答案: °0∠5=2U6-23 如图6-23所示电路的相量模型,已知U S = 4V ,求理想电压表的读数。
图6-23答案:V 2=224=22=2S U U6-24 如图6-24所示电路,求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相位。
答案:V U °90∠100=2思考题1、什么是自感?什么是互感?在实验室中如何测定?2、如何判断两个互感线圈的同名端?若已知线圈的自感和互感,两个互感线圈相串联 的总电感与同名端有何关系?3、互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各个因素如何影响互感的大小?4、用直流法判断同名端时,可否以及如何根据 S 断开瞬间毫安表指针的正、反偏来判断同名端?5、什么是变压器的外特性?如何测绘?从外载特性曲线上如何计算变压器的电压调整率?自测题一、选择题6-1图6-1所示理想变压器变比为1:2,则R i 应为( )。
图6-1自测6-1图A .8ΩB . 4ΩC .0.5ΩD .1Ω6-2耦合线圈的自感L 1和L 2分别为2 H 和8 H ,则互感M 至多只能为( )。
A. 8 H B. 16 H C. 4 H D. 6 H 二、填空题6-3耦合电感电路如图6-2所示,()i t t 123=sin()A,电路已进入稳态。
已知:M =13 H, L 116= H, L 21= H, R =4 Ω,则次级回路的电流 I 2= 。
图6-2自测6-3图6-4如图6-3所示电路中U s 为直流电压源。
a ,b ,c ,d 是耦合电感的四个端子,c 端接电压表的正极,当开关S 打开瞬间,电压表正偏转,则端子 与是同名端。
耦合电感图6-3自测6-4图三、计算题6-5图6-4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3()100sin10V s u t t =,且电压s u 与电流i 同相。
试求(1)电容C 的值;(2)电流i 。
8H图6-4自测6-5图6-6试求题图6-5各电路的端口等值阻抗。
图6-5自测6-6图6-7图6-6所示电路中,已知S 2A i t =,试求稳态开路电压u oc图6-6自测6-7图6-8图6-7所示耦合电感电路,已知V U s 901∠=,A I s01∠=,s rad 1=ω,Ω=1R ,F C H M H L H L 1,1,3,221====。
求电流1I 和2I 。
sL图 7.3.1图6-7自测6-8图6-9求图6-8所示电路的等效电感。
H1(a ) (b )图6-8自测6-9图6-10图6-9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sin s u t tV =。
求图中电压)(t u 。
+)(t u图6-9自测6-10图6-11 图6-10所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变比2=n ,Ω==1021R R ,Ω=501Cω,V U s 050∠=。
求流过电阻2R 中的电流I 。
1R 21C jω图6-10自测6-11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