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高考历史冲刺-历史高考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高考作为人们学习成果的一次终极展示,历史科目的备考时很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备考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中国历史时期。
2. 历代君主的主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特征,如夏朝的大禹治水、商朝的青铜文化、秦朝的统一中国、唐朝的盛世文化等等。
3.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时期的战国纷争、西汉时期的汉高祖刘邦、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等等。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2.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3. 古阿拉伯帝国的繁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国际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2.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等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如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四、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背景、起因和结果。
2. 世界各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如俄国十月革命、美国的新政、印度的独立等。
五、历史思维方法1. 能够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具备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类比的能力,从而得出历史的普遍规律。
以上仅是一些重要的历史备考知识点,希望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备考过程中还需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将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应试能力。
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历史科目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作为一门文科科目,历史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传统等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战高考,下面是一些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的汇总。
一、古代中国的朝代1. 夏商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2.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
3. 秦汉三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的时期。
4. 隋唐五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五个朝代相继而立的时期。
5. 宋辽金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辽朝、金朝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6. 明清: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二、历史事件与人物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2. 白起、廉颇、项羽、刘邦:他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的将领。
3. 刘备、关羽、张飞:他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人物。
4. 玄奘西行取经:玄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高僧,他前往印度取经,对佛教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5. 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航海家,他多次带领船队下西洋,开展贸易和外交活动。
6.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三、中国古代文化1. 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以孔子为代表的礼仪道德、忠恕仁爱等,道家思想强调以老子为代表的无为而治、自然无为等。
3. 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4. 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反映了中国人丰富的文化传统。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___字版本)第一章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与历史起源1.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结构- 农业的出现与农耕文明的形成-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特征2. 四大文明古国的崛起与影响- 夏、商、西周与东周的兴衰沿革- 金文与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周礼与封建制的确立- 儒家、道家与法家学派的兴起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解放-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兴起与战争- 诸子百家与思想解放- 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地方政权与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章秦汉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 秦朝的兴起与战国时期的背景-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郡县制度的建立- 吕不韦的变法与中央集权的形成- 郑国渠与灌渠的建设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2. 汉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陈胜、吴广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融合- 高祖、文帝时期的改革与制度建立- 私人奴隶制的废除与奴隶主义的兴起3.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与扩大- 郡国制度的改革与丞相制的设立- 经济政策与农业开发的推进-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家与文化艺术1. 魏晋南北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三国与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草原胡族与汉族统治者的相互影响- 华夏中心思想与多元文化的融合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 乐府古文化与文人雅集的兴起- 道教佛教与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 归化诗与七言绝句的创作与影响- 旧体诗与文言小说的发展与繁荣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与思想家- 曹操与司马懿的政治功绩- 王导与嵇康的文化贡献- 陆机与张载的学术成就- 道教的创始人与佛教的传播第四章隋唐的政治体制与文化繁荣1.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与统一战争- 隋朝的郡县制与六部制度- 科举制的建立与士族分化- 大运河的开凿与通商发展2. 唐朝的政治体制与繁荣时期- 唐朝的兴起与玄武门之变- 宋玄宗与肃宗时期的政治运动- 唐玄宗盛唐时期的政治体制-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文人政治的兴起3. 唐朝的文化繁荣与外交往来- 唐朝的文化格局与科学技术成就- 唐朝的雕版印刷与纸张产业- 唐朝的外交往来与丝绸之路- 唐代文人与美术、诗词创作的繁荣第五章宋元时代的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1. 宋代的政治变革与中央集权- 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宋代的官员选拔与科举制度- 大宋君权的制约与宰相决策- 欧洲封建制度的作用与对比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元世祖的征战与统一中国- 愚民政策与蒙古统治模式- 元朝的三税制与行省制度- 蒙兀儿与汉人的交融与对抗3. 宋元时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成就- 宋代的农业技术与产量提高- 宋代经济的繁荣与商业革命- 元代的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 宋元文化艺术的昌盛与交融第六章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思想解放1.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明太祖朱棣的起义与建立- 朱棣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明太祖的海禁政策与对外扩张-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 明末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 明朝的文臣集团与武将集团- 东林学派与反抗与革命- 崇祯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动荡-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3. 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建国和后金制度- 顺治、康熙与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 清朝文官政治的裁制与统治模式- 准蒙继位制与八旗制度的变革第七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 清末民主革命与西方利益- 清朝社会矛盾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化- 中日战争与列强对中国的割据- 五四运动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与组织建设- 八二七事件与国共合作的建立- 长征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建设-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邓小平时代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的推进-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挑战总结:以上为____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历史起源、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高考必备知识点文科历史

高考必备知识点文科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文科历史历史是文科高考中的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下面将分别介绍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必备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必备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 夏代:传说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结束于公元前1600年。
- 商代:由甲骨学研究得知,始于公元前1600年,结束于公元前1027年。
- 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从公元前1027年开始,到公元前256年结束。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战国时期前的一个时期,以列国割据、国力竞争为特点。
-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时期。
3. 秦汉时期-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的王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 汉朝:由刘邦建立,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东汉从公元25年到220年。
4.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的短暂统治,公元581年至618年。
-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分为盛唐和晚唐两个时期,盛唐从618年开始,到唐玄宗宣和元年(公元712年)结束。
-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公元907年到960年。
- 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南汉、吴越、南唐、楚、吴五个藩镇国家。
二、中国近现代史必备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以后-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 太平天国运动:起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大规模,由太平天国领导,历经十几年的抗争后失败。
- 戊戌变法:指1898年底开始的一系列关于政治、军事、法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被保守派推翻。
2. 辛亥革命及以后-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高三文科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三文科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年,而作为文科生的你,历史就是必修课之一。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才能在考试中有所突破。
下面将为你总结高三文科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尼罗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等各个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2.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 重点掌握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盛与亡国等重要时期。
3.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4. 辽、金、元、明、清五代的兴衰: 了解这五个朝代的开创、兴盛和衰败原因,掌握各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5.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重点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6. 近代中国的历史: 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战争进展和战后的世界格局重塑等内容。
8. 冷战与东西方的对立: 重点掌握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以及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对立与合作。
9. 现代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矛盾: 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以及地区矛盾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0.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成就,以及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同时,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历史思考能力。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以及汲取历史经验来指导我们的未来。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可打印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可打印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历史往往是考生们最为烦恼的一门科目。
这门学科需要考生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及其相关作品等等。
为了方便考生们复习,可打印的历史知识点资料成为了他们的必备工具。
一、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代: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形成;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地带;出现了封建社会初步阶段。
2. 秦朝:统一六国;推行法家思想;实行阶级统治;修筑长城,内外固守;始建制度化的官僚体制。
3. 汉朝:刘邦、汉高祖;漢武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鼓励农耕;开辟絲绸之路;土地国有化巩固封建制。
4. 三国时期:魏、蜀、吴并存;曹操、刘备、孙权;东晋之前的统一王朝;陈寿《三国志》。
5. 南北朝时期:分成南朝、北朝两个时期,陆续出现了南齐、南梁、南陈和北魏、东魏、西魏等朝代。
6. 隋朝: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统一王朝;隋炀帝;开凿运河,进一步加强北方与南方的联系;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隋书》《北史》。
7. 唐朝: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李世民;科舉制度的兴起;外交活动;包括中国古代史的学术研究。
二、中世纪与封建制度1. 五代十国:五代指的是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朝代;十国指的是南方的声明朝、吴越、吴国、后蜀国、南唐、南汉、前蜀国、荆南国、南楚国和楚国。
2. 宋朝: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科技发展;巩固封建社会。
3. 元朝:是一個由色目人建立的大型部落国家,包括元朝的国家;独立于中国历史。
三、近代史与现代史1. 明朝:中國的封建社會;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大型明铜器。
2. 清朝: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郑成功;鳳凰山之戰;礼教文化的追求;开展对外贸易;建立太平天国并冲击中国。
3. 中华民国:民国成立于1912年;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对外国势力和资产阶级。
4. 1949年以后的中国:人民民主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发展;社会历史实践经验的成功探索。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背书知识点

高三历史背书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背诵和掌握历史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整理高三历史课程中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中华文明史1. 三皇五帝时期: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
2.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中国古代史1. 秦朝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主要政治、军事措施。
2. 汉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与外交关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发展。
4.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丝绸之路的开辟。
5. 宋朝政治制度、科技进步和外交交往。
6. 明朝政治制度、经济变革和海外航行。
7. 清朝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三、世界古代史1. 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特点。
2. 古巴比伦、亚述、波斯等西亚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文化成就。
3. 希腊城邦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特点。
4.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扩张和分裂。
5. 印度和东南亚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
6. 封建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7.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对世界的影响。
8. 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
四、现代史1. 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2.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 英、法、美等国的殖民扩张和殖民地制度。
4. 二战前后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社会政治动荡。
5. 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
6. 二战的发生和结果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7.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组织的发展。
8.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冲突。
9.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全球化发展。
五、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3.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作用。
以上是高三历史背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考生可以结合教科书和历年试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背诵并理解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2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 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例题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 “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 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 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以往的高考文化史试题很注意文 化的“精深”,学术味相当浓,却忽略了常识性问题。为克服这种 偏向,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文史常识试题。如下:
◆ 帝王谥号题(2019年“文综”全国卷I第12题)。
◆ 祭祀功能题( 2019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该题考查古代的避讳制度பைடு நூலகம்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 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 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 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 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
◆ 中国古代避讳题( 2019年“文综”宁夏卷第26题)。
◆ 山南水北为“阳”题(2019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 山北水南为“阴”题( 2019年“文综”全国卷I第13题)。
◆ 干支纪年题( 2019年“文综”宁夏卷第20题)。
◆ 民国“元旦”与新中国“元旦”区别题(“文综”宁夏卷第32 题)。
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 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 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 太宗、宋太祖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 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 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 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 “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 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 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 隆”,称乾隆皇帝。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 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2、官讳: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 主动避长官的名讳。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 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 讳。
3、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 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 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 “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尊号 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 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 光孝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 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 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 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 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例题4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贫贱之交”、“金兰之 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 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车笠 交”、“君子交”、“神交”等。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记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应属于( )
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 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 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 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 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 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 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 (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文史常识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 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 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
一、文史常识高考试题的体现形式
1、姓名称 谓【2019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 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该题考查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 京剧题(2019年历史广东卷第20题、历史海南卷第4题)。
◆ 端午习俗题(2019年历史上海卷B组第4题)。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对文史常识的考查, 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 这些试题的出现给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 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因为它考查的内容基 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中学生必须 掌握的基本的文史常识性知识。它给我们的启迪 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 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例题1 《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 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2019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 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