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常识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创始人。

4. 汉朝的兴盛和汉武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武帝是汉朝的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5.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魏、蜀、吴三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权。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平等条约则是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公平的条约。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背景。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5.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世界古代史1. 希腊古典文明和雅典民主制:希腊古典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雅典民主制是希腊古典文明的政治制度。

2.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一个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一位重要皇帝。

3. 印度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佛教是在印度发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种宗教。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亚、欧洲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埃及古文明和金字塔:埃及古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一种宗教建筑。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以下是高中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大全:
1. 中国古代历史
-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衰亡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
-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始皇帝的政治措施
- 汉朝的文化发展、经济繁荣和政治变革
-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成就
-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
-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进步
- 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 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海上贸易
-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
2. 中国近代史
-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 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兴起
-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
- 抗日战争和国共合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发展
3. 世界古代文明史
- 近东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 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 希腊文化的兴盛和罗马帝国的统一
- 印度古代文化的发展
- 犹太文化和基督教的兴起
-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4. 世界近代史
-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
- 世界各国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竞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
-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对抗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的历史知识点,实际上高中历史课程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特征之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的人。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是统治者的亲属,士人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农民是生产者,奴隶是为贵族服务的人。

3.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封地的分封制度。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宋明两代,直到清朝灭亡。

2.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文论等。

3.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能力、容易导致腐败等。

三、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

2.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农村为主,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培养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农耕文明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农业技术、工艺制作、交通运输等。

四、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它连接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终点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外来的文化、物品和技术。

4.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一、古代史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转变2.人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3.文明的兴起和古代社会初步形成的特点4.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和代表5.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6.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组织和政权运作7.周宣王时期的分封制和封建制度的发展8.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政权变化和思想文化繁荣9.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10.汉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成就11.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1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繁荣13.宋辽西夏金等政权的兴起和变迁14.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15.明代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16.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和文化交流二、近代史1.清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特点2.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4.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进程5.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6.北京政治演变和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进程7.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对中国的影响8.抗日战争的发展和胜利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10.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11.文化大革命和中国政治经济的动荡12.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的错误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14.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演变15.台湾问题和中国统一的历程三、现代史1.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形成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大事件与影响3.非洲、拉美和亚洲的解殖和独立运动4.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5.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6.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和对全球事务的影响7.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8.当代科技与信息革命的影响和应用9.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主权的重要性10.当代的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严重性11.民主和人权在当代全球治理中的作用12.各国间的冲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13.当代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前景14.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性15.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上是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你可以根据这个清单来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历史知识。

历史普高知识点总结

历史普高知识点总结

历史普高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从距今200万年至1.1万年前。

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向文明社会发展的起点。

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发生在距今1.1万年至公元前4000年之间。

新石器时代是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前奏,标志了人类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上的一次根本变革。

3. 文明和国家的形成在古代史阶段,人类社会逐渐进入文明社会,农耕经济和城市社会得到发展,国家开始形成。

古代史的重要事件有:尼罗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4. 古代中国的历史古代中国的历史可以从夏、商、周三代开始,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包括黄帝、尧舜禹、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汉武帝、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等。

5. 古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在古代世界历史上,还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如:古埃及的法老王朝、雅典民主、古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罗马帝国的衰落等。

二、中世纪史1. 中世纪的演变中世纪历史时期跨越了古代和近代之间的时段,重要事件有: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爆发、百年战争等。

2. 欧洲封建主义中世纪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分封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被确立,世袭制的形成,封建主义是社会经济制度的一种特殊形态。

3. 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指宗教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天主教会的统一权威受到挑战,新教运动的兴起开始。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成为了导火索,拉丁教会的分裂改变了中世纪的宗教格局。

三、近代史1. 近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史的重大事件有: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等。

历史事件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布尔什维克革命等。

2. 近代世界的争霸近代世界各国开始争霸扩张,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如:一战、二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冷战、跨国公司的发展等。

最完整的高中历史知识点

最完整的高中历史知识点

最完整的高中历史知识点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的广泛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下是一些最核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通常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被强调:1. 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2. 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政治制度,以及古罗马的法律、建筑和帝国扩张。

3. 中世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十字军东征以及文艺复兴的兴起。

4. 近现代欧洲:包括宗教战争、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以及民族国家的兴起。

5. 美国历史:从殖民时期到独立战争,再到美国内战和现代美国的发展。

6. 亚洲历史: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古代和近现代历史,包括政治变革、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

7. 非洲和拉丁美洲历史:非洲的古代文明、殖民时期以及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的殖民历史、独立战争和现代发展。

8.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9. 冷战:冷战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以及最终的结束。

10. 全球化:全球化的起源、发展和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11. 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甘地、马丁·路德·金等,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 历史思想和文化:包括哲学思想、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学的发展。

13.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

14. 经济体系:从封建经济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不同经济体系的发展。

15. 社会运动:如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环保运动等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

高三历史基础知识点大全

高三历史基础知识点大全

高三历史基础知识点大全中国历史是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三历史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考试的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份高三历史基础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

一、古代史1. 夏朝(夏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确立。

2. 商朝(商代):夏朝灭亡后,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代的社会形态呈封建状态。

3. 周朝(周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周王朝还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王朝。

二、近代史1. 清朝(清代):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封建主义国家走向了国民共和国的道路。

3.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现代史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南京实施的大规模屠杀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忍的暴行之一。

3. 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发展。

四、地理知识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位于东亚,地形多样,有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2. 世界各大洲及其地理特点: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可以对世界的地理格局有更全面的认识。

3.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及相关政策。

五、思想文化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性。

2.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在农业、工艺品、航海、医学等方面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一、中国古代史
1. 原始社会的特征与转变: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农业的起源等。

2. 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和代表:如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3. 夏、商、周的社会组织与政权运作,以及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化与思想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近代史
1. 鸦片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2.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清政府的失败,割地赔款及对中国的影响。

3.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运动的起因、经过和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三、中国现代史
1. 五四运动:背景、经过与影响。

2. 土地革命:原因、经过和结果。

3.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爆发、战略防御与相持阶段、战略反攻与胜利。

4.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新中国的成立。

四、世界史
1.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与影响。

4.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的爆发原因、经过与影响。

5. 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美苏冷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史料与史学 1、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 料区分为: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 (间接史料)。 (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2、史料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 (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 (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 (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 (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此 外,实物史料还可以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 来辨别其真伪问题。
【2005年上海卷,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 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下列最 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红军战士长征日记 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出土 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 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D
【2008年全国卷Ⅱ,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 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 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 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 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 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D
D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D
【2006年上海卷,19】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 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 的是
B
A、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壳而 论是最多的元素。
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 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 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 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2007年上海卷,3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 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的原则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的原则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的原则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
例题20 章实斋云:‚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 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 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 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2008年上海卷,13】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 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 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2007 年全国文综Ⅱ, 2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
A、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 撰写论文或记事。
B、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不可完全否认 其价值的有效性。 C、口述历史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没有可信度。 D、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主要依据口述者的诚信度而定
例题18 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 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 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 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方法研究 的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发生 B、‚国家干预经济危机‛的措施 C、‚美苏之间冷战‛的五十年 D、德国法西斯制造‚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惨案
例题19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 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 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 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你认为希罗多德 撰写《历史》遵循的是:
B、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 还原法就能制成铁。 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土革 波纹刀的印度钢。 D、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 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太稀罕了。
【2008年上海卷,23】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 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规律总结】
文史常识:史料运用、天干地支、生肖称谓、风俗
节日、衣食住行文化、姓名称谓、古代纪年、官职 称呼、天文历法地理、文史体裁( 诗、赋、词、曲、 小说;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 史)、科举考试等。
立意:侧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 方式:借助文史常识来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范围:古代史的传统文化较多。 难度:以识记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难。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例题17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 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 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 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 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2008年上海卷】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 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 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 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D
A、查阅历史文献 C、咨询专家学者 B、参观唐招提寺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