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两则翻译及寓意
古代寓言故事与寓意解读

古代寓言故事与寓意解读故事一:《乌鸦喝水》从前,有一只渴得发慌的乌鸦,它找到一个村庄,森林中的池塘里有一点水。
乌鸦飞到那里,却发现水面很低,只好用嘴试着喝水,但是喝不到。
乌鸦灵机一动,它找到一堆石头,一颗一颗地扔进池塘里,慢慢地水位上升了,最后高度到了乌鸦喝水的位置。
寓意解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善于思考,不能盲目放弃。
乌鸦在渴得发慌之际,没有绝望,而是寻找了一种解决方法。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推陈出新、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二:《卖羊的人和狼》从前,有一个卖羊的人,他每天带着一群羊到山上放牧。
为了打发时间,他经常喜欢吹牛,对着山下的村庄喊:“狼来了!狼来了!”村庄里的人听到后,都用力跑上山来救他,却发现一切都是他的骗局。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后,村庄的人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有一天,真的狼来了。
卖羊的人急切地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这一次村庄里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话,没有人来救他。
最终,狼吃掉了他的羊。
寓意解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可欺骗别人。
卖羊的人经常说谎,最终导致了自己和羊受到了真正危险的困境。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诚实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品质,不可轻易损害别人的信任。
故事三:《赌咒的狗》从前,有一只狗,它非常好赌。
一天,狗和一只猫打赌,看谁能跳过河流。
狗跳过去了,它得意地对猫说:“你也试试呀,看看你能不能跳过去!” 猫回答:“我可以跳过去,但是我要赌一只鸟。
” 狗欣然同意了。
猫跳过去了,狗沉思了一会儿,却发现它找不到一只鸟。
最终,狗输掉了赌注。
寓意解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赌博是非常危险的。
狗冲动地接受了赌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最终,由于没有准备好赌注,狗遭受到了损失。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慎重对待自己的决策,不要盲目从事可能带来损失的行为。
结语:古代的寓言故事潜藏着深刻的寓意,以简单的情节和动物角色来传达对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思考。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人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且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原文: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注释⑴鬻(yù)——卖。
⑵誉——夸耀。
⑶陷——攻破。
这里是穿的意思。
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⑹应——回答⑺或——有人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⑽“吾盾之坚”的之:同上⑾坚——坚固⑿以——用⒁莫能——没有什么。
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道理: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凡事不要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
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正好。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道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
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成为寓言不仅因为它的寓言,更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魅力。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篇二: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言两则译文及寓意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寓意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 画蛇添足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画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喝完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寓言文言文翻译寓意

昔有鹿者,行于深山之中,见猎狗随之。
鹿心惧,思欲脱之,遂潜行避于林莽之间。
猎狗追之不已,鹿慌不择路,误入一狭窄山道。
道旁有一老翁,见状,曰:“鹿君何惧,吾助汝也。
”鹿喜,遂从老翁。
老翁引鹿至一石屋,屋内有一书,曰:“猎狗虽勇,然智不足。
汝宜读此书,以智取胜。
”鹿得书,拜谢老翁,藏于怀中。
猎狗追至,见鹿不见,遍寻不得。
忽闻鹿声,循声而至。
鹿以书遮面,猎狗不得见。
鹿曰:“吾已智胜汝矣。
”猎狗怒,欲夺书而不得,遂弃鹿而去。
后鹿归山,以书自读,渐悟其中奥妙。
一日,猎狗复至,欲夺鹿之生。
鹿不慌不忙,以书掷地,曰:“汝欲与我争,须先过此关。
”猎狗见书,不敢进前,徘徊良久,终不敢夺。
鹿笑曰:“智者胜,勇者败。
猎狗虽勇,不若吾之智也。
”猎狗羞愧,无言而去。
时人闻之,皆曰:“鹿虽弱小,然智胜猎狗。
勇虽不足,智可补之。
”自此,山民皆以鹿为智勇之典范。
译文:从前有一只鹿,行走在深山之中,看到一只猎狗跟随着它。
鹿心中感到恐惧,想要摆脱猎狗,于是悄悄地躲进树林中。
猎狗一直追赶,鹿慌不择路,误入一条狭窄的山道。
道旁有一位老翁,见到这一幕,说:“鹿先生为何害怕,我来帮助你。
”鹿很高兴,就跟着老翁走了。
老翁领着鹿来到一间石屋,屋内有一本书,说:“猎狗虽然勇猛,但智慧不足。
你应该读这本书,用智慧取胜。
”鹿得到这本书,感谢老翁,把它藏在怀中。
猎狗追来,看到鹿却找不到,四处寻找。
忽然听到鹿的声音,顺着声音追去。
鹿用书遮住脸,猎狗看不到。
鹿说:“我已经用智慧胜过你了。
”猎狗生气,想要抢夺书却做不到,于是离开了鹿。
后来鹿回到山中,自己读那本书,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
有一天,猎狗再次到来,想要夺走鹿的生命。
鹿不慌不忙,把书扔在地上,说:“你想要和我争斗,必须先过这一关。
”猎狗看到书,不敢上前,徘徊了很久,最终不敢夺取。
鹿笑着说:“智者胜,勇者败。
猎狗虽然勇猛,但不如我智慧。
”猎狗羞愧,无言地离开了。
当时的人们听说这件事,都说:“鹿虽然弱小,但智慧胜过猎狗。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评论。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篇11.宋人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2.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翻译: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3.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代寓言两则翻译及寓意

30. 《古代寓言两则》复习材料塞翁失马【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指在一定条件下,祸福可以相互转化。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译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个精通术数的人),马无故亡而入胡(【他家的】马无缘无故的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
人皆吊之(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居数月(经过几个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这匹马带领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贺之(人们都祝贺他),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家富良马(家中有很多好马),其子好骑(他的儿子喜欢骑马),堕而折其髀(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皆吊之(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居一年(经过一年),胡人大入塞(胡人大规模入侵边塞),丁壮者引弦而战(壮年男子拿起弓箭去打仗)。
近塞之人(靠近边塞的人),死者十九(绝大部分都战死了)。
此独以跛之故(这个人惟独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相保(父子俩相互保全了性命)。
【寓言寓意】: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
【启示】:人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智子疑邻【成语】:智子疑邻【意思】: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译文】:宋有富人(宋国有个有钱人),天雨墙坏([因为]天下雨[他家的]墙坍塌了)[坏:毁坏]。
其子曰(他的儿子说):“不筑([如果]不修补),必将有盗(一定会有盗贼[进入])。
”其邻人之父亦云(他隔壁的老人也这样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古代寓言两则》复习材料
塞翁失马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意思】:指在一定条件下,祸福可以相互转化。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译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个精通术数的人),马无故亡而入胡(【他家的】马无缘无故的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
人皆吊之(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居数月(经过几个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这匹马带领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贺之(人们都祝贺他),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家富良马(家中有很多好马),其子好骑(他的儿子喜欢骑马),堕而折其髀(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皆吊之(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居一年(经过一年),胡人大入塞(胡人大规模入侵边塞),丁壮者引弦而战(壮年男子拿起弓箭去打仗)。
近塞之人(靠近边塞的人),死者十九(绝大部分都战死了)。
此独以跛之故(这个人惟独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相保(父子俩相互保全了性命)。
【寓言寓意】: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
【启示】:人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智子疑邻
【成语】:智子疑邻
【意思】: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译文】:
宋有富人(宋国有个有钱人),天雨墙坏([因为]天下雨[他家的]墙坍塌了)[坏:毁坏]。
其子曰(他的儿子说):“不筑([如果]不修补),必将有盗(一定会有盗贼[进入])。
”其邻人之父亦云(他隔壁的老人也这样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到了]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其家甚智其子(他们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是盗贼])。
智:以......为聪明。
【寓意(道理)】:以感情的亲疏远近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启示】:
富人角度:
1、对人不能有偏见,要尊重事实。
2、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邻人之父角度:
3、向别人进言要看自己和人家的关系远近,交浅不能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