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号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摸底考历史答案_58205

1号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摸底考历史答案_58205

,3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摸底考历史参考答案1.C从材料可知,西周的封建通过授土授民实现了封邦建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巩固统治,故选C项。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A项错误;西周时期,专制王权并未形成,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西周的分封并未形成大一统的局面,D项错误°2.D由材料可知老子主张统治者在治理民众上,不要作为,即“绝圣弃智” “绝仁去义”,也能达到治理的目的,“民利百倍”“民复孝慈”,故选D项。

民贵君轻是儒家的主张,排除A项;精神自由是庄子的主张,同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节俭尚贤是墨家的主张,排除C项。

3.B关中是皇权掌控最严的地方,将诸侯、有实力的官吏和大户迁往关中,就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非充实关中,故选B项,排除C项。

休养生息, 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A项;缓和阶级矛盾是指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矛盾,材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可排除D项。

4.B从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尚处于发展阶段,制度建设并不完善。

其重视名声即沿袭了前代选举制度关注社会评价的做法,说明其仍受到前代选举制度的影响,故选B项。

从材料可知,唐代科举重名声,才学只是条件之一,A项表述与材料不符;士子只有获得相应的名声才有可能考中,但该名声关键是文坛领袖给与的评价,并非社会舆情,C项表述错误;唐代科举相较于之前的制度的进步性在于践行了公平公正原则,文坛领袖给与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很难真正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D 项表述错误。

5.A唐宋时,政府对茶叶交易收税和管理,说明政府重视茶叶市场管理,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出的是商税成为收入来源之一,但不是主要来源,排除B项;仅凭表格材料信息得不出C项结论;唐代“实行专卖,严禁私茶“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排除D 项。

6.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理学家的主张在实施的过程中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故D项正确。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在周代,大宗足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

小宗也是各自范围内近亲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

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

这一体制A.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身份B.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C.确保了嫡长子对权力的合法继承D.保证了大宗独享对祖先的祭祀权力25.图6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代纺织的集体劳作: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是用织机制成绢帛。

这块画像石反映的是图6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26.有学者说:“魏晋南北朝之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尢妨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

”这一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A.儒学独尊地位未丧失B.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C.儒学受道教冲击剧烈D.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27.王阳明的《碧霞池夜坐》云:“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这首诗作A.否定传统儒学正统地位B.发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C.反映出程朱理学的精髓D.体现出鲜明的心学色彩28.1836年,在广州商馆中落脚的外国商人约有50余家,其中英商31家,美商9家,葡萄牙、瑞典、荷兰、法国商人各一家,还有“港脚”商(主要足英印的所谓“自由商人”)11家。

这反映出A.西方列强已经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争夺对象C.清朝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对外贸易潜伏重大危机29.晚清人士曾评价某书“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

”该评价针对的是A.林则徐《四洲志》B.魏源《海国图志》C.康有为《新学伪经考》D.梁启超《变法通议》30.表1表1为1921—1927年中共党员发展情况表。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 卷选择题( 共4 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

这表明( )A. 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B. 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C. 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D. 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2. 北魏宣武帝朝(499—515年),影城王元想(孝文帝之弟)“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名曰《要略》" 孝明帝朝(515—528年),宗室元晖“招集儒土灌鸿等撰录百家要事,取名为《科录》, ……上起伏羲,迄于晋,凡十四代”。

这体现了当时(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 史书编撰体例不断创新C. 华夏认同不断获得发展D. 黄河流域已经实现统一3. 唐前期,在长安城居民中除著籍者外,还有无长安户籍者。

无长安户籍者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等,这些人口在长安城居民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

这反映了唐前期( )A. 户籍管理的混乱B. 社会经济的发展C. 人口增长的迅速D. 坊市制度的实施4. “捺钵”意为辽朝皇帝的行营。

辽朝皇帝每年都会按照契丹游牧习俗在一年之中的“春水”“秋山”“坐冬”"纳凉”时节离开京城前往草原地区举行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

在此期间,皇帝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于是“捺钵”成为了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

由此可见,辽朝“四时捺钵制”( )A.有利于维护政权统治B. 促进了北部游牧民族大迁徙C.深受农耕文明的影响D. 进一步完善了南北面官制度5. 读下表,与北宋相比,南宋货币贬值与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

高三试卷历史-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试卷历史-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2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司马迁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诞不经,摒弃不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则结合甲骨文研究,认为《山海经》所载商人先祖事迹确有其实。

据此可知A.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B.研究方法的拓展推动史学的发展C.近代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古人更高D.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2.有学者指出,西周封建社会的上层,因为君统与宗统的叠合,政治伦理和亲族伦理也为此合而为一,于是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规整为忠孝仁信礼仪诸项,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

这说明西周时期A.确立了森严的政治等级秩序 B.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理念C.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D.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3.西汉前期对于官吏不忠之罪的主要界定为谋反,汉武帝以后,不忠之罪则扩大到诬罔、匿反者、上僭、诽谤、漏泄省中语、奉使无状等,惩罚更加严厉。

这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日益政治化B.君主专制加强C.封建法律渐趋体系化D.中央集权强化4.两汉时期的算赋口赋(人头税)都是征以货币,曹操消灭袁氏势力统一黄河流域后,将其改为以户为准征以实物,规定“户出绢二匹,绵二斤”。

这体现出A.北方较南方的经济优势消失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C.战乱动荡严重破坏社会生产D.以农为本成为基本的国策5.唐开元年间曾规定“礼部考试毕,送中书门下详复”;唐穆宗时又下诏规定礼部所选进士,需“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然后下当司放榜”。

这些举措A.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B.体现了对选拔人才的重视C.加速了选人权的转移D.提高了中书省的审议权力6.不同于唐代的重形式,宋代的文学更为看重自由表达,文学的主题也由群体意识回归个体孤离感(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新人教A版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新人教A版

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由此可见( )A. 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B. 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 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D. 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宋代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

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因此“任非其官”有利于皇权的强化,故B项正确;此材料涉及到宋朝的官职,官僚体系是国家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A项错误;在“任非其官”的背景下宋代的行政效率应该是降低的,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名师点睛】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

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

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第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

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

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

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2. 《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方便水利建设B. 发展小农经济C. 强化中央集权D. 遏制诸侯势力【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3.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2020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三10月联考试题 历史

2020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三10月联考试题 历史

姓名准考证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它★启用前2020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三10月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范围:必修1(1~6单元)约占30%,必修1(7~8单元)、必修2(1~3单元)约占70%。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来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用青铜制作的饮食器日渐减少,较为实用的漆器则被广泛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此现象是客观上反映了A.贵族政治走向了衰落B.青铜铸造技术已失传C.国家财政出现了困难D.民间手工业发展迅速2.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和发展机械最早的国家之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机械技术曾在农业、冶金、纺织、车船制造、军事、天文仪器、钻井等各个领域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但却没能推进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下列最有可能对这种转型产生推力的是3.公元前115年,桑弘扬提出“均输”方案,中央设均输令,地方设均输官,负责推行均输法。

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

公元前110年,桑弘扬又设平准法,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以平抑物价。

桑弘羊的这些举措A.着眼于缓和阶级间矛盾B.调剂了各地所需物品C.推动盐铁专卖制度确立D.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4.中国古代在选拔官员上长期推行“保任”制,即任人者要对被任者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被任者任职后的功过优劣,任人者要与之同其赏罚。

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24.表1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言论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表1A.诸子的思想主张趋向统一B.强化君主专制得到诸子认同C.诸子间相互辩难日益激烈D.社会秩序动荡引发诸子关注25.唐代中后期,经济社会的变革使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拥有司法权。

到五代时期,节度判官和观察判官并称为“两使判官”,代表节度观察使具体承担了对州县司法案件的审覆工作,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覆的司法程序。

这些变化A.利于司法官吏专业化B.改变了司法审判的程序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D.扭转了武夫乱政的基础26.北宋汴京官府规定:“工商诸行白,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人。

”由此可见,当时A.官府垄断商业破坏营商环境B.政府重视商业交易的有序性C.商人户籍制度束缚商人转行D.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27.图7为明代巡按御史机制运行要件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明代巡按制度图7 明代巡按御史机制运行要件A.巡按御史获得独立监察权B.实现了对官员的有效监督C.以服务于皇权为主要目的D.确立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8.在卷帙浩繁的近代国际法中,林则徐选择了三个主题组织翻译:(1)国际贸易规则中的“例禁”与“违禁”;(2)外国商人的法律地位;(3)战争的发动及其决定权据此推知,林则徐的主要意图是A.扩大对西方各国的贸易B.深入了解西方法律体系C.论证海禁政策的合法性D.适应反侵略斗争的需要29.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出身于李鸿章淮系的陆军,“其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

而邓世昌“以粤人任管驾舰长),非时不登岸,闽人咸嫉之”材料揭示出A.派系政治影响海军的战斗力B.海军人才选拔以地域为标准C.闽系官兵缺乏近代军事观念D.北洋海军之所以失败的根源30.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历来强调治史不求致用,但1932年之后,他提出要加强中国民族史与地理学的研究,认为“改造中国历史,即可以改造一般民众的历史观念”,为此,他除了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的课程外,还与同仁一起创办了史地学杂志《禹贡》。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

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

贵放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

据此可知()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2.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尤获。

”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3.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

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

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

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旅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4.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

”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自觉的精神”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5.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

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C.官府操纵商品价格D.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6.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贵方能享用。

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

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7.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号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摸底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券(非选择题)两部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D.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2.《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去利,盗贼无有。

”这表明老子主张( )A.民贵君轻B.精神自由C.节俭尚贤D.无为而治3.下表是汉高祖强制性的人口迁移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 )年代内容高祖五年(前202年) 徙诸侯于关中,又徙吏二千石于长安。

高祖九年(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于关中。

A.休养生息B.加强中央集权C.充实关中D.缓和阶级矛盾4.唐代科举制以士人“名”的高低为评鉴的标准、录取的依据。

这里的“名”不仅是文学教养的程度,更关键的是士大夫社会里文坛领袖给予的评价。

这一现象表明唐代科举取士( )A.以才学作为主要依据B.受前代选举制度的影响C.深受社会舆情的左右D.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5下表是唐宋时政府对茶的管理政策。

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朝代政府对茶的管理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 征收茶税,把茶的生产、贸易作为税收来源之一磨文宗大和九年(835年) “榷茶法”,对茶叶实行专卖,严禁私茶宋代改行“茶引”法允许商人运销,政府从中抽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 又实行茶马交易政策A.政府重视茶叶市场管理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C.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并未落实6.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

这一现象表明( )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D.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7.明代末年,都城北京出现了水工、棚匠、厨工等“十作”“三十六行”,南方苏州有了供人洗澡的“香水行”,杭州则开设了许多家茶馆,北方开封还有专为丧仪服务的冥衣铺,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这说明当时( )A.城市经济功能充满活力B.社会逐利观念盛行C.南北商业发展趋向平衡D.雇佣关系已经普及8.清朝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这表明清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A.商人垄断B.管理松弛C.严格限制D.朝贡贸易9.黄爵滋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书朝廷:“各省州县地丁漕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悉以钱易银,折耗太苦,故前此多有盈余,今则无不赔垫。

各省盐商卖盐俱系钱文,交课尽归银两。

昔之争为利薮,今则视为畏途。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巨商屯积银元B.地方官吏盘剥C.鸦片走私猖獗D.银钱比价剧变10.鸦片战争前,中国知识界说到美国的国家元首,很自然的用“头人”“酋长”一类的字眼;鸦片战争后,发现无论用“酋”还是用“皇帝”都名不符实,于是音译了“伯理玺天德”,意译了“总统”来指称美国元首。

这说明( )A.知识界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知识界对美国的认识有所加深C.美国总统制得到国人普遍认同D.向西方学习进入主动选择阶段11.对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说他们“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却将义和团视为“中国文化糟粕的大汇集”。

导致这两种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立场B.评价角度C.指导理论D.依据史实12.下表为中国近代霍夫曼比例表(单位:万元)。

对表格中民族工业发展状况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工业状况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工业霍夫曼比例1911-1913 15084 13848 1.09/11920 33545 22939 1.46/11933 103651.5 38926.2 2.66/1(注:霍夫曼比例即轻重工业比)A.日益萎缩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C.较快发展D.市场竞争力的增强13.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市场上流通有法币、伪币和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法币的贬值等“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日本侵略者借伪币掠夺中国财富B.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彻底失败C.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D.抗日民主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认同14.1952年的院系调整以华北、华东、中南为重点,实行全国一盘棋。

通过院系调整,绝大多数省份都设有一所综合大学和工、农、医、师等专门学校。

当时的院系调整( )A.为社会主义改造服务B.力求实现高等教育布局的均衡C.建立了国民教育体系D.改变了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局面15.不同于文革前着力塑造诸如王进喜等“光辉的英雄模范”形象,到了1990年代,勇攀时代高峰的企业管理者和技术持有者、自立自强再就业的下岗个人等成为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对象。

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主流媒体宣传方针的转变B.社会分配方式出现了变革C.下岗工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16.雅典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因为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由于它是为适应特定具体的情势而制定的,因此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

这说明( )A.雅典公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权力运行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C.城邦公民主导了民主政治D.陪审法庭已成为最高权力机关17.十六世纪后期的荷兰,低价小尺幅画作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画家们也不再执着于宗教题材画作,读信的妇女、家庭日常生活等充满趣味的题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反映了( )A.荷兰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B.市民放弃了天主教的信仰C.现实主义美术成为了主流D.市民阶层力量的发展壮大18.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侄女;如果男嗣死亡或者放弃王位,而且他也没有其他继承人,那么应由君主的女儿出任国王;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这说明( )A.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B.王位世袭制得以合法化C.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D.议会主权地位开始形成19.在正常情况下,织布和纺纱两道工序应该同步、同节奏。

1733年飞梭的发明打破了织布与纺纱的平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加快了纺纱速度,棉纱开始供过于求;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这表明工业革命( )A.技术来源于劳动者实践B得益于自然科学革命C.植根于市场导向的创新D.首先兴起于棉纺织业20.下表为法国土地占有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年份情况1862 全国780万个土地占有者,占地1公项以上的320万农户中,占地1~10公顷的小农户有244万个1882 占有土地在10公顷以下的小农户达总农户的80%以上,其中土地不到1公顷的最小农户约占40%1893 占地不足5公顷的小农户有400万个,占农户总数的71%。

A.国内市场狭窄B.工业发展速度快C.土地兼并严重D自然经济力量大21.对漫画《锯》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政治自由原则遭到破坏B中期选举决定了美国政局C美国两党利益存着根本分歧D美国政党政治具有局限性22.1965年,苏联推行“新经济体制”时经常使用“改革”一词,但在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之后就不准用了,改用“完善”一词。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的苏联( )A.在美苏争霸中具有优势地位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C.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23.在欧盟经济振兴乏力的背景下,那些感到自己在全球投资贸易中遭受不利的欧盟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精英希望通过这种高筑壁垒、自我孤立的方法,来回应民众对生活状况和政府政策的不满。

欧盟“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表明( ) A.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B.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破产C.欧洲一体化水平提高D.欧盟更加关心民众的生活24.西方某画家曾说:“我们认为,笛卡尔主义者,伏尔泰主义者,以及其他理智的官员们利用理性,无非是想维持建立起来进而又死亡的社会准则。

”这位画家的创作旨在( )A.歌颂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B.通过渲染色彩来表现人的感情C.抒发个体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D.遵循写实原则揭露社会的问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顺治四年,颁行《大清律》,凡十卷,共四百五十八条,其篇目及分门,完全因袭《明律》,后历代不断修缮。

《清律》规定:旗人与民族身份,刑罚有殊。

官员犯罪区分公罪与私罪。

官员贪赃,钦定例:百两以上者,绞决。

中央司法机关,主要有大理寺、刑部及都察院,又称三法司。

地方司法机关,有州、县,有府,有省,各掌该管内的行政、司法事务。

清代的审判机关,分三级管辖。

清代的刑罚,主刑为五刑,即笞、杖、徒、流、死。

材料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下令“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并令设立“修订法律馆”。

修订法律馆先后译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修改、制定了几部重要法典和一系列单行法规,从而使清朝原有的法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删去旧律以吏、户、礼、兵、刑、工分篇的总目,统分为30门(篇);分别民、刑,即将旧律中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违约等纯属民事法律范畴的条款分出,不再科以刑罚;删去因形势变化而过时的条目,更改陈旧的词语、增加了些新的罪名(如盗毁铁路要件罪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初五日会布《公司律》(附《商人通则》9条)。

其中规定:凡设立公司,须“赴商部注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前期法律制度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发展的认识。

(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关联。

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幅简洁、完整而且清晰的图画。

目录第三部分理性的时代普普士王位上的哲人到美洲去!自由、平等、博爱拿破伦统治下的欧洲工业革命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美洲属于美洲人用德意志的品质让世界健康二十世纪的“灾难之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根据目录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概括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