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笔记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机械运动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f 匀遠直线运动直线运动TI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⑵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第二节、力的存在8、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 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 (发生形变)②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 运动快慢/速度大小 是否改变和物体的 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 状态改变):。

1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两车 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1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 N 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个苹果重2N13、 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 弹簧测力计1、2、 机械运动殆分类:39、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EV =-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变形公式:*二 :米/秒, 换算: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 X 3. ② 人歩行速度约i- 皿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歩行时i 秒中运动1- m ③7、速度单位: 国际单位 作千米每时。

j z ”甲■——才"1 t -*11 1 1计算甲乙速度’相同朗时间时的速度,或者是相同路 程时的时[可’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直线为匀速运动卜七图像,甲为匀逮运动,乙划口速运动AT-④钳W 鹉(叱步平吨聊坐極对酣时间).⑤ 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Q 8米/秒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复习(pdf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复习(pdf版)

(1)重力的产生 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注:①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管质量大小,不论有无生命,皆受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非接触力,同一物体在空中运动时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相同的;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方向可由重锤线确定,总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但不可说成垂直向下。因为平面不同, 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集 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重心。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有千米/时。 1 米/秒=3.6 千米/时 知识点 5 速度公式的应用 (1)根据速度公式 v=s/t 可变形为 s=vt、t=s/v,如果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可计算出第 三个量。 (2)注意事项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④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字进行计算,代入数字时要写明单位
5.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 要素。
6.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 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做力的示意图。
第 3 节 重力 1.重力及其方向
3.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既物 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 4.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 (2)测力计 (3)弹力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弹性。 牛顿,简称牛,用字母 N 表示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如弹簧测力计。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速记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速记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速记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的知识点,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速记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自然选择的过程,适合环境的生命形态能够生存下来并通过繁殖传递物种的基因信息。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中对生命形态进行的选择和培育。

2.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包括生物发生、连续进化、适应进化与自然选择等。

其中,生物发生是指生命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连续进化指的是生物分类中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适应进化是指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具有适应环境的特点;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更适合生存和繁衍的生物趋于更普遍的过程。

第二单元:地球与太阳系1. 天文观测天文观测包括裸眼观测、望远镜观测和射电天文观测。

其中望远镜是天文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演化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固体地球、液态地球和地球的大气层五个阶段。

3. 日地月的运动日地月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太阳也在自转,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同时自转。

第三单元:细胞及其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由细胞膜、胞浆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膜,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调控物质进出的作用;胞浆是细胞内液态环境,包含了许多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内的信息中心,存储着细胞的遗传信息。

2.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可以分为新陈代谢、生长与分裂和遗传三个方面。

其中新陈代谢包括细胞的营养生长、呼吸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生长与分裂指的是单个细胞生长并分裂成两个细胞;而遗传则是细胞核内含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第四单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态系统的三要素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态位和食物链、网构成。

其中生物群落就是由一群生物体组成的生物群体;生态位是一个生物种群并与其他生物种群共同占据一定区域资源的方式;食物链/网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两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整章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整章思维导图
平衡力的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平衡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天平、 杠杆等工具的原理都利用了平衡力的原理
平衡条件的应用
静止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平衡力的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 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 天平、跷跷板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平 衡力作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不变
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0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的概念
定义:两个或多个 力等效于一个力, 这个力称为合力的 概念
性质:合力的大小 和方向可以用平行 四边形法则进行计 算
应用:解释物体 运动状态的改变, 例如汽车加速、 减速或转弯时, 乘客会受到与汽 车运动方向相反 的力
实验验证:通过 观察和分析物体 相互作用时的运 动状态变化,可 以验证牛顿第三 定律的正确性
重力、弹力和摩擦
03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
重力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 离地面高度有关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两个力等效于一个合力,合力的方向沿两个力夹角的角平分线,合力的 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等效的分力,分力的方向和大小由力的作用点和 力的方向决定。
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以两个分力为邻边 作出的两个力和合力的关系的平行四边形,合力方向沿两力夹角的角平分线。
意义:力矩平衡 是物体保持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原因之一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完全变态发育)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蚕、蝶、蛾、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影响寿命的因素有:气候、食物、敌害。

(事例)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是一个细胞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或椭球形。

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呈蝌蚪形。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第2周—羊膜(羊水)—减少振动第3周—胎盘和脐带—物质交换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4、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曲线运动5、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按快慢是否变化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 ,13.9S ,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7、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一、运动和能的形式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热能等。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

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生转变。

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

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用___字母表示,时间用___字母表示,速度用___字母表示。

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s两个变形公式:①s=v t、②t=v一个重要的换算关系:1米/秒(m/s)=3.6千米/时(Km/h)练习:(1)根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心距某地160千米处,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该地移动。

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心将在该地登陆?(2)下雷雨时,如果我们看到闪电后2.5秒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的地方距离我们大约有多远?(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米/秒)(3)在一次爆破中,为了爆破安全,爆破员至少远离爆破点200米。

若炸药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爆破员跑离的速度是5米/秒,则爆破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安全区?导火线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厘米?(4)小明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他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概念导图重难点考点分析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概念导图重难点考点分析

初中常见的力概念导图分析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常用符号F表示.(2)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物体受力,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4)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统称为力的三要素.(6)力的示意图: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2.考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解读: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例如,运动员踢球,当脚踢球的那一瞬间,球受到脚的力的作用,同时脚也受到球的力的作用;当球离脚时,球不再受脚的作用力,同时脚也不再受球的作用力。

3.考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解读:力的示意图可以直观地描绘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用箭头表示其受力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研究对象,一般用方框(有时也可用圆圈)表示受力物体(即研究对象)。

②找准并画出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受力点(一般为方框的中心或圆圈的圆心)上用黑圆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长度适当的线段,并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第三章课堂笔记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

2、参照物:选定一个物体为标准,研究对象与它相比较。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看选择怎样的参照物) 注*: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
4、机械运动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②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③比速度
6、速度
①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 =s t ) 变形:t =s v 、 s=vt ③单位:m/s 、 km/h (1m/s=3.6km/h )
补:1m/s=1m 1s =11000km 13600h =11000×3600km/h =3.6km/h
1km/h=
1km 1h =1000m 3600s =13.6m/s
§3.2力的存在
1、力(F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不一定要相互接触,且相互接触的不一定存在力)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能改变物体形状/力能使物体形变
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弹性:物体受力形变,不受力恢复原状的性质。

5、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对施力物体的力。

(拓展: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的上限
很多的物体,达到弹性限度了你也看不出形变)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7、力的单位:牛(顿)N
8、测力计原理: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大。

9*、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10、力的示意图
补:什么是支持力?物体对地面施加压力的时候,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也会给物体一个力,这个力叫支持力。

§3.3重力
1、重力(G):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锤线)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4、重力的大小:G=mg(G:重力,m:质量;g=9.8N/kg或10N/kg)注:对比重力和质量的概念,一样不一样?
前者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后者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3.4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注: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推理得出的!)
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补: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决定!)
注:惯性前面要讲“具有”,不能讲“受到”!
§3.5二力平衡的条件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力的大小相等
②力的方向相反
③力在同一直线上
④力在同一个物体上
§3.6摩擦力
1、摩擦力(f):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有运动趋势)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补:相对指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为什么只研究动摩擦力而不研究静摩擦力?因为静摩擦力,物体是静止的,摩擦力必然与方向跟它相反的另一个力大小相等)
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注: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与速度大小也无关!!!
4、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代替滚动)
②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加润滑剂、
滚动代替滑动/变滑动为滚动、气垫、磁悬浮
§3.7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作用效果:使物体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3、水平面上,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二、压强(p):定量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科学量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2、公式:压强=压力
受力面积(p=F
S

3、单位:N/m²或Pa 帕(斯卡)
补:人走路,受力面积算一只脚;站立,受力面积算两只脚!人对地面压强为104Pa级别
三、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
1、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四、液体压强
1、普遍性: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有压强。

2、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工具:压强计(并不能测出大小!)
3、液体压强规律
①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
....压强相等。

②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③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公式:p=ρgh
(p:液体压强,ρ:液体密度,g=9.8N/kg ,h:深度)
例:水,1m深的压强多大?
解:已知ρ=1×10³kg/m³g=10N/kg h=1m
p=ρgh=1×10³kg/m³×10N/kg×1m=10000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