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化氢(HYDROGEN SELENIDE)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

硒化氢(HYDROGEN  SELENIDE)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
硒化氢(HYDROGEN  SELENIDE)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名称:硒化氢(HYDROGEN SELENIDE)

物品编号:-

制造商或供货商名称、地址及电话:-

紧急联络电话/ 传真电话:-

二、成分辨识资料

纯物质:

中英文名称:硒化氢(HYDROGEN SELENIDE)

同义名称:HYDROGEN E SELENIE 、SELENIUM HYDRIDE

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 S No . ):7783 - 07 - 5

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1 0 0

三、危害辨识数据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1 . 若吸入大量气体,应立刻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2 . 若呼吸停止,施行人工呼吸。

3 . 让患者保持温暖及休息。

4 . 立即就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刺激,高浓度可能产生肺炎。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应穿着 C 级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实施急救。

对医师之提示:患者吸入时,考虑给予氧气。考虑橄榄油、肾上腺素、硫酸盐、局部麻醉、热敷或冷敷。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水雾。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若火灾意外地被扑灭,爆炸物可能会再度着火。2.警告事项:倒吸回桶可能

会引发爆炸。

特殊灭火程序:1 . 撤离所有人员。2 . 立即从最远处喷水雾以冷却容器,但须小心不要灭火。3 . 若无危险,移走引火源。4 . 所以需有适当的措施,例如全部撤离。5 . 再度进入火场需特别小心。6 . 利用喷水雾

来降低蒸气量。7 . 若无危险,在喷水雾情况下,设法阻止气体之流出。8 . 若无危险将所

有容器移离火场。9 . 允许其继续烧到完。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消防人员必须配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正压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

被覆外套)。

六、泄漏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 .未穿戴防护装备及衣物者,禁止进入泄漏区,直到外泄清理完毕。

环境注意事项:1 .除去所有发火源。2 . 对泄漏区域进行通风换气,使气体扩散。

清理方法:1 . 阻止气体继续流出。若是钢瓶泄漏且就地无法停止泄漏,将钢瓶搬至开放的空间,修漏或让它排光。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

1 . 在通风良好区域使用。除非已接管线至使用区,否则钢瓶阀帽不可移离。

2 . 移动钢瓶应使用适当的推车,避免滚动。

3 . 勿加热钢瓶,并远离热源及火焰, 避免接触反应性金属( 如钾、钠、镁、锌) 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4 . 避免钢瓶受损害,用后均应关紧钢瓶阀。

5 . 采先进先出之库存管理,以免超过贮存期限。

6 . 远离不相容物氧化剂、酸、水、氢化烃类。

7 . 容器链接于低压管线系统时,应加降调压阀( 压力调整器) 。

8 . 须有逆止阀之设置。

9 . 空瓶、实瓶应公开存放。

10 . 须有禁烟、禁火标示。

11 . 容器应有适当标示。

储存:

1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区,远离热源( 及紧急出口勿使容器温度超过 5

2 ℃) 。

八、暴露预防措施

手部防护:氯丁橡胶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操作时不要戴隐形眼镜

皮肤及身体防护:-

卫生措施:1 . 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之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且须告知洗衣人员污染物之危害性。

2 . 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 . 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 . 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十、安定性及反应性

安定性:正常状况下安定

特殊状况下可能之危害反应:1 . 氧化物、酸、水和卤化碳氢化物,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2 . 浓硝酸、强氧化剂。

应避免之状况:1 . 受热、火焰。

应避免之物质:1 . 氧化物、酸、水和卤化碳氢化物。2 . 浓硝酸、强氧化剂。

危害分解物:硒、氢

十一、毒性资料

急毒性:吸入:1 . 气体刺激鼻子、喉咙和引起肺部刺激( 动物) 。

2 . 暴露于 1 0 ppm 下 2 小时,立刻刺激眼睛和鼻子;更高浓度下明显地死于肺炎 ( 猪) 。

3 . 暴露于0 . 3 ppm 下8 小时,半数试验动物死亡,发现肺部刺激和肝脏损害 ( 猪) 。

4 . 人类于1 .

5 ppm 浓度下,产生无法忍受的鼻子刺激。

5 . 暴露于0 . 2 ppm 浓度下1 个月,产生恶心、呕吐、痢疾、口中金属味,呼吸有大蒜

味,头昏眼花、疲倦、易疲性,停止暴露,接下来几个月症状逐渐退化。

眼睛:气体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LD50( 测试动物、吸收途径) :-

LC50( 测试动物、吸收途径) :20 mg/m3/1H( 大鼠,吸入)

LDL0 :20 mg/m3/1H( 大鼠,吸入)

局部效应:-

致敏感性:-

慢毒性或长期毒性:1 . 产生呼吸道疾病及肝脏疾病。如有上述症状尽快就医。2 . 可能损坏肝与肺。

特殊效应:-

十二、生态资料

可能之环境影响/ 环境流布:

十三、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处置方法:

可以至具适当排气净化设备之燃烧炉焚化。

十四、运送资料

国际运送规定:1.DOT 49 CFR 将之列为第 2.3 类毒性气体,次要危害为 2.2 。(美国交通部)

2.IATA/ICAO 分级:2.3 ,次要危害为 2.1 。(国际航运组织)

3.IMDG分级:2.3,次要危害为2.1。(国际海运组织)

联合国编号:2 2 0 2

国内运输规定:1 . 道路交通安全规则第 84 条

2.船舶危险品装载规则

3.台湾铁路局危险品装卸运输实施细则

特殊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六、其他数据

上述资料由工研院工安卫中心提供,工安卫中心对上述资料已力求正确,但错误恐仍难免,各项数

工业技术研究院

据与数据仅供参考,用户请依应用需求,自行负责判断其可用性,工研院不负任何责任。工业安全卫生技术发展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