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一、昆曲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
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
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
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
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
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
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
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
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
比魏良辅稍晚,而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作者,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
《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抗鼎之作,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二、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
我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
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
玉茗是指极品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
他的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就叫“玉茗堂”。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是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
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
游园惊梦赏析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中最具有特色的一段,它在形象塑造上善于把人物的心情与客观的景物相结合。
昆曲它的表演细腻,曲词典雅,行腔婉转。
它的舞蹈身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着重写意的舞蹈,这一特色在视频中表演者所表演的舞姿,走步及形态发挥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还有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
昆曲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在听觉上给人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的感觉。
昆曲具有端庄秀美典雅的气质,让人感到一丝沉着与恬静,比如说图片中杜丽娘的水袖,就体现了昆曲在服装上的意象美,服饰上的图案不强调艳丽,讲求的是雅与韵。
在视频中我们看到杜丽娘梦中所穿的服饰颜色是大红色,给人视觉上的惊艳,由此看出杜丽娘已经开始从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一、昆曲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
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
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
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
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
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
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
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
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
比魏良辅稍晚,而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作者,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
《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抗鼎之作,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二、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
我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
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
玉茗是指极品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
他的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就叫“玉茗堂”。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是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
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
2016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游园惊梦》教案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游园惊梦知识与技能:1、思考其中融合的中国传统表现方法。
2、把握小说吸收西方意识流、暗喻、象征等现代主义小说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究、合作,体会饱含的历史兴衰感和人世命运沧桑感和本文“人生如梦”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饱含的历史兴衰感和人世命运沧桑感。
2、领会本文“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学重点:1、领会意识流、象征、平等手法等现代小说的技巧。
2、领会本文“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学难点:思考其中融合的中国传统表现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昆曲和《牡丹亭——游园惊梦》,了解作者白先勇;感知小说内容:本文主人公游了什么园,惊了什么梦?对人物做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一、昆曲简介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始于元代末年的江苏昆山一带,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内容:至情至性(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很高,许多唱词其实就是婉约凄美的诗词。
)形式:载歌载舞如何欣赏昆曲呢?——曲词、声腔和舞台艺术。
1、曲词有人说:要捕捉音乐的美,必先撒下文字的网。
2、声腔因为是雅文化,其声腔就不可慷慨而更趋向缠绵悱恻。
笛是昆曲重要的伴奏乐器,其声疾徐顿挫、柔丽妩媚,演唱者更要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转音若丝、流丽幽远。
3、舞台艺术昆曲的舞台艺术——戏曲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描写特别多,我们很容易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是个率真的世界:爱到深思恍惚,恨到咬牙切齿;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昆曲全在情境二字。
因为情境,两三个龙套穿梭,便是千军万马;因为情境,空无一物的舞台上,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岭,攻城掠地,活生生演尽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一生的悲欢离合。
昆曲实在是心的幻术。
台上的表演家和台下的观众在艺术的殿堂相逢,电光石火间,便有云垂海立的震撼。
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情境中的人。
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和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把昆剧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
游园惊梦故事梗概

游园惊梦故事梗概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前往游园。
这个游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茂密的树木、绚丽的花朵和清澈的湖水。
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心情愉悦。
突然,我在湖边的一棵树下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我走了过去,发现那是一个古老的玉石匣子。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里面有一本古老的书。
书的封面上写着“游园惊梦”。
我打开书来看,里面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做李明的少年在游园时也发现了这本书。
他打开书来看,竟然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住了,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中,李明经历了许多奇幻的冒险。
他遇到了一群善良的精灵,他们带领李明穿越了一个个神秘的花园,见识了许多奇异的景象。
他还遇到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告诉他,只有通过勇气和智慧,才能找到回到现实世界的方法。
李明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
最终,他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找到了回到现实世界的方法。
当他回到现实世界时,他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成熟和勇敢了许多。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或许,这本书是一个神奇的传送门,能够让人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也能够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经历各种奇幻的冒险。
当我重新睁开眼睛时,我发现自己仍然站在游园的湖边。
我握紧了手中的书,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期待。
或许,这本书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传送门,等待着有勇气和智慧的人去探索。
游园的美丽景色在我的眼中变得更加神秘和奇妙。
我和家人继续游玩,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或许,下一次我再来到这个游园时,我会再次遇到那本神奇的书,然后踏上一场属于自己的奇幻冒险之旅。
游园的故事梗概就是这样,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向往奇幻世界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或许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个角落等待着被发现。
让我们拥有勇气和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奇幻冒险之旅吧!。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园
昆 曲
惊赏
梦析
讲课人 XXX
扉 先 明 禽 风 昨 前 孤 万
页 发 年 窥 递 夜 村 根 木
映如素幽一深暖冻
春应艳香枝பைடு நூலகம்独欲
章
台律来出开里回折
壹
昆曲是什么容
贰
汤显祖与 《牡丹亭》
三
游园惊梦》 与《牡丹亭》
壹 昆
曲
是
什 么
章
容
昆曲是什么
请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 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 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 旧周寿宜,说:“闻昆 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 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 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 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
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 九年,即 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 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是当年汤 显祖写成《牡 丹亭》后的心情写照。他的 “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 《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 穿的思想 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 当日《牡丹亭》 一出,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这个被金圣叹赞为“第六才子书”的《西厢记》
《惊梦》折中有曲牌,山坡 羊,、,山桃红,、,鲍老 催,、,山桃红,、,绵搭絮,。 一次演出完大约需要四十 分钟,舞台演出通称《游 园惊梦》。
杜丽娘,,女主角。她除了是 一个绝色女子之外,还兼具 蔡文姬的才学、卫茂漪端丽 的书法;有崔莺 莺的勇气和 浪漫,还有霍小玉的果决和 明锐;更加重要的是在她的性 格中,有一种独特的“反抗”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出 经典折子戏,出自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
祖,其中最为标引题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
陆游-游园惊梦

陆游-游园惊梦陆游-游园惊梦 引导语:陆游的《游沈园》记录他与唐婉的悲惨爱情故事,我们⼀起阅读学习与了解。
在夜⾥,听着⼀⾸清婉的歌曲,敲下了陆游的名字,⼼⾥忽然有些潮湿。
这⾥不是杏花烟⾬的江南,灯下掩卷,穿⾏在唐诗宋词的历史长巷,他乡明⽉下,那个离我⼋百年的男⼦跨越千⼭万⽔佩剑⽽来,和他⼀起涉⽔⽽来的还有那⼀座凄美的园林、⼀阙哀婉的绝唱。
天下名园何其多也,有贵为帝王禁苑的颐和园,更有⼩桥流⽔的拙政园,沈园这座普通的园⼦,却⼋百年来⼀直在宋词中明媚⾄今,这在中国园林中恐怕也是绝⽆仅有的。
岁⽉更迭,沧海桑⽥。
沈园的光阴⼀直停留在那⾸名叫《钗头凤》的词中。
以⾄于⼈们淡忘了这座园⼦真正的主⼈,⼀曲《钗头凤》让陆游和唐婉成了这⾥永恒的主⼈。
陆游和唐婉青梅⽵马、两⼩⽆猜。
⼀个是青年才俊,⼀个是多情才⼥,婚后的⽣活更是琴瑟和谐。
但是陆游的母亲⼀直不能见容于⼉媳,或许是对⼉⼦沉溺于⼉⼥之情⽆⼼功名的忧虑,亦或许是对唐婉未有所出的厌弃,在陆母的逼迫下,唐婉被⼀纸休书送回了娘家。
可以想象,在古代,这对⼀个⼥性是多么⼤的羞辱。
陆游未敢忤逆母命,或许我们可以说他是懦弱,是⽆能,但是其实他们的悲剧更多的是时代的悲剧,那个时代每天都在上演这这样的离别。
陆游再娶,唐婉⼜嫁,⽣活似乎本该恢复平静,让痛苦重新归于淡然。
可是命运偏偏⼜让他们不期⽽遇,如此才有了沈园凄婉的故事。
在陆游27岁那年春天,绿柳如茵,桃花竞艳,隔着千丝烟柳,隔着脉脉春波,陆游和唐婉这对有情⼈在沈园再度重逢。
沈园为他们制造了另⼀种命运,让离别得以伤感,让破碎得以残缺的圆满。
纵然⼀⽣不得相依,可他们却成为沈园⼀道不离不弃的风景,沈园也因他们的故事⽽滋养的这般耐⼈寻味。
⼀别经年,千⾔万语,涌上⼼头,陆游不仅⼼潮澎湃,悲从中来,借酒浇愁,他在沈园的粉墙上题上了这⾸断肠词: 《钗头凤》 红酥⼿,黄藤酒,满城春⾊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怀愁绪,⼏年离索。
【高中语文】游园惊梦ppt精品课件

•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 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 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 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 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 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 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 年大学毕业。 •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 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 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 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 《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 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 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 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三、拓展阅读,体会意识流艺术。
• (文段一)北京牌越野汽车在乡村的公路上飞 驰。一颠一晃,摇来摆去,车篷里又闷热,真 让人昏昏欲睡。发动机的嗡嗡声时而低沉,时 而高亢,像一阵阵经久不息的、连绵不断的呻 吟。这是痛苦的、含泪的呻吟吗?这是幸福的、 满足的呻吟吗?人高兴了,也会呻吟起来的。 就像1956年,他带着快满四岁的冬冬去冷食 店吃大冰砖,当冬冬咬了一口芳香、甜美、丰 腴、而又冰凉爽人的冰砖以后,不是曾经快乐 地呻吟过吗?他的那个样子甚至于使爸爸想起 了第一次捉到一只老鼠的小猫儿。捉到老鼠的 小猫儿,不也是这样自得地呜呜 • 平行技巧 意识流 暗喻 象征
作者利用大量的意识流手法构成了“旧事重 演”的主要内容。
关于意识流
• 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 艺术手法,它是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 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和虚幻互相交织 为主要方法而得名的。 •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一 种思潮流派,特点:随着人的意识活动来叙述 故事;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 和情节的衔接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 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 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 交叉或者重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何看待钱夫人和窦夫人之间的关系?
5、《游园惊梦》中运用了很多象征手法
白先勇在人物名字上颇具匠心,不同的名称表达了不同的含义, 这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其实,“蓝田玉”这个名字,就有相当明 显的象征含义。蓝田之玉是中国神话中最美最贵的玉石,李商隐 就有一句诗曰:“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他月月红、天辣椒等艺 名,亦有暗示性:月月红即月季花,每月开,贱花也。天辣椒, 影射蒋碧月之泼辣性格。)钱夫人不同于得月台那些姐妹,只有她 一人是“玉”,而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玉,本来就代表一种高贵 气质或精神。可是身为玉,是否就能永保华美光泽?钱夫人入窦 公馆前厅,站在一株“万年青”前面照镜子的一幕,深具反讽意 义。镜中出现的,当然,是褪了色的蓝田玉——块已经黯然失色 了的蓝田美玉。
五十多年后重访山尾村祖居,白先勇不胜唏嘘, 「少小离家老大回」,故居已残破不堪。故乡亲友依稀 还是熟悉的脸孔,但生活水平仍停留在五十多年前的水 平,令白更感世变更,人各有不同命运。桂林的山山水 水,童年生活的细节,亦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泉源。一九 四四年,白家离开桂林迁到重庆,白不幸染上肺病,要 受到隔离。四五年抗战胜利,白家亦于四六年迁回南京。 南京为历史名城,对白先勇创作亦有深远影响。小说 《游园惊梦》便以南京秦淮河昆曲艺人为题材。在南京 白先勇看到在家中出入的军政要人,这批人后来也迁到 台湾,白从中体会到历史变化,今昔之比。
2、本文主人公游了什么园,惊了什么梦?
守寡多年而已丧失青春年华与富贵社会地 位的钱夫人远离旧日的相知朋友,独自居住在 台湾的南部。《游园惊梦》的小说情节动作、 便是钱夫人应邀来台北参加桂枝香(窦夫人)所 开宴会的始末。游园醉酒时回忆起了她以前和 郑参谋的一次偷会。
第二节
深入理解
意识流
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 术手法,它是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 独白、自由联想、现实和虚幻互相交织为主要方法而 得名的。“意识流”,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 姆斯创造出意识流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 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 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意识流文学是泛 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是在 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 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 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 中也有表现。
上世纪80年代其作品《谪仙记》被导演谢晋改编为 电影《最后的贵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启蒙老师,上 世纪60年代与张爱玲有一面之缘。将汤显祖的《牡丹亭》 精编为“四百பைடு நூலகம்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白 先勇一九三七年生于广西南宁,未满一岁迁居桂林。父 亲白崇禧为国民党名将,曾任首任国防部长,母亲马佩 璋出身于广西富商家庭。白先勇在桂林度过他的美好童 年,直至湘桂大撤退,桂林陷于火海之中,白先勇童年 亦随这片火海消逝。
一甲播音组 传媒公司 总编辑:王巍蓁 师萌 郭蓉 焦冰雨 策划:贾楚楚 赵迎秀 徐语聪 郝雪婷 冷凝 王亚兴 孟煊奇 魏金朝 文案:李瑶 李梦瑶 孙薇 胡雪辰 姚塑 韩雨彤 易洁钰 张馨月 文案整理:杨闵 关山明月 曾雨杉 周雯婧 演讲编辑:周全 钱海强 陈琛 演讲者:何桦
游园惊梦
&
2017.5.12
第一节
作者介绍
白先勇(1937.7.11~)当代作家。广西桂林人。 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 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 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 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 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 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 《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 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 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 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 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 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