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读后感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小说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以一对相爱的男女为主线,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感悟颇深。
首先,小说以游园为背景,通过游园的情节展现了上海的繁华与沧桑。
在小说中,作者以游园的方式,将上海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娓娓道来。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读者领略了上海的繁华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更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灵世界。
通过游园的情节,作者将上海的繁华与沧桑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慨万千。
其次,小说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
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在爱情的世界里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波折和挫折,最终以悲剧收场。
通过爱情的情节,作者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的无奈。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也为人性的复杂而深思。
最后,小说以游园惊梦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在小说中,作者以游园为背景,通过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曲折和命运的无常。
通过游园惊梦的主题,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让人们深刻领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命运的无常。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禁为人生的无常而感到深深的感慨,也为生命的可贵而感到珍惜。
综上所述,《游园惊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叙事风格的作品,通过游园的情节、爱情的主线和游园惊梦的主题,展现了上海的繁华与沧桑,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感悟颇深。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游园惊梦读后感

游园惊梦读后感游园惊梦读后感(一)看过了,白先勇先生的《游园惊梦》,自是想起了很多年前拍的一部电影《游园惊梦》来,只可惜一直惦着,却也未曾看来,于是小说看完后,找了来。
才知道,这是唯美导演杨凡所拍的,却并不是对小说的改编,而是另样一种的“游园惊梦”的故事。
不过两个“游园惊梦”故事的切入点都是昆曲中的那一出“游园惊梦”来,还是以“皂罗袍”这样一节小曲作为灵魂与核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看来,一位名作家,一位名导演,都是衷情于昆曲,也衷情于这一折戏的。
同时衷情于这一种莫莫须有的人生伤感。
伤感自是浪漫的美,轻易的就把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处温柔地触动了,血泪下落,却是都看不见,它流在心里最深的角落里,落下来,就再也抽不去了。
这部电影延袭了杨凡一贯的风格,拍的很唯美,同时又一次让我远远地在影像中再次看见了苏州的美。
苏州美,苏州怎能不美,小桥流水人家,园林香径幽深。
是一个荠子中纳了须弥的世界。
水映透了所有的美。
想起来了,就映了满眶的情思与想念。
电影拍的很漂亮,先后取景于苏州的环秀山庄、藕园、留园、水乡同里、孤山等地。
一开始,便是主人公略显苍老与低沉的嗓音独白,伴随着园林云墙一角斜映在水面上的倒影,故事便伴随着水面的轻微荡漾,摇曳开来。
镜头逐渐拉近高深的宅院内,像极了苏童《妻妾成群》里所运用的阴郁气氛,门牌坊立在那,一种候门深似海的感觉油然而生。
大红灯笼一个个亮的通红,荣老爷正在过着大寿,院子里热闹非凡,一大堆子子孙孙聚在一起,磕着头,向镜头里被虚化了的形容猥琐抽着大烟的荣老爷说着祝寿词。
而另一边则是昆曲上演,五姨太翠花与荣老爷的表妹荣兰共唱着那出“游园惊梦”来,情意款款,两相契合。
一直有影评说这部片子是女同的片子,看了以后,倒并不以为然。
两个女人在末世里,一点点相互取暖,虽然夹杂了暧昧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倒觉的两人间是一种惺惺相契,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两相契合。
《游园惊梦》读后感(精选7篇)

《游园惊梦》读后感(精选7篇)《游园惊梦》读后感篇1《游园惊梦》描写了动荡过后一群由南京迁往台北的军官和官太太们的一次上层宴会,以钱夫人和其他人作比较,讲出世事变迁,人事难料。
全文详细描写了钱夫人来到窦公馆参加宴会这一完整过程,由于这些官太太们之前的特殊身份——戏子,和军官们的爱好,这场盛宴就以戏曲作为了主要基调。
而以“游园惊梦”为题目,“游园惊梦”既是昆剧中的名曲,又概括出了作品的内容。
钱夫人此次到窦公馆一游,确实击碎了她往日的繁华之梦,道出世事变迁,人事难料。
其中分别用客观的视角和其中钱夫人的主视角描述了这次舞会,以昆剧游园为线索描写了钱夫人本人的游园,和故事情感高潮是想象起以前的情景的惊梦。
其中夹杂着时代的变迁和命运的挣扎。
游园的起由是因为桂枝香的宴请,惊梦呢,是因为花雕?那割喉的花雕。
是丈夫的过世,家境不比之前。
而之前那些不比自己的人,如今却如此顺风直上。
大家的变化,强大的落差感,不由让钱夫人心中一惊。
宴会的场景高雅精致,布置讲究,无论是从活动安排还是饮食甜点都别具心思。
文章中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一一描述,还将各个人物的穿着打扮都详细的介绍。
生动展现了一次上层聚会。
文章以钱夫人和旁观者的多重视角描写,在我看来是文章中的亮点。
钱夫人的视角中,刻画得极为细致,房中的布置和各个人物的穿着打扮,以及钱夫人对往日的一幕幕重现而产生的伤感,但文章却一直以“钱夫人”来叙事,不直接取代以第一人称,又有旁观者的叙述,这样更方便完整的描写了整个宴会的场景,又有从中脱离出来,看清世事变化,突出主题的作用。
文中钱夫人的内心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细节中都描绘出钱夫人的落寞。
开始觉得自己墨绿色杭绸的旗袍颜色不好,接着回想过去,自己还在为桂枝香请三十岁的生日酒,而如今桂枝香(窦夫人)已经随随便便能体体面面自己操办一场聚会,而轮到钱夫人不适应了。
如今的桂枝香,窦夫人穿戴体面,而钱夫人仿佛已经不合“潮流”,大有一种一代新人胜过旧人的样子,钱夫人心中的苦与落寞,也就不难体会出来了。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古代社会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清末民初的北京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时代。
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游园惊梦》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文化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小说中,白先勇通过对主人公贾樟柯的塑造,展现了一个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和挑战。
贾樟柯是一个传统文人,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摆脱现代文明的冲击,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精神崩溃。
通过贾樟柯这一形象,白先勇生动地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和挑战,使读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设置也非常巧妙,通过对贾樟柯与周围人物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一个传统文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矛盾。
在小说中,贾樟柯与现代女性的交往、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与传统文化的矛盾等情节设置,都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传统文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使读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游园惊梦》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也在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借鉴现代文明的成果,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游园惊梦读后感

游园惊梦读后感《游园惊梦》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部散文,以游园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在文章开头,袁枚以“寒冬腊月,时近岁除”为背景,描绘了游园的情景。
他用“游园”作为散文的题目,以此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
在游园的过程中,作者看到了自然的美好,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他用“梦”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游园的过程中,袁枚看到了自然的美好,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他看到了花开花落、水流不息,感悟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宝贵。
他写道,“花开花落,水流不息,人生百态,不过如此。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宝贵。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唯有珍惜和珍视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同时,袁枚对社会现实也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在文章中提到了“人生百态,不过如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他看到了人们的劳累和奔波,感受到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他写道,“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梦幻,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者终成孤魂。
”这句话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游园惊梦》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袁枚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游园的经历,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许。
同时,他也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的无奈和感慨。
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对《游园惊梦》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袁枚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游园的经历,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许。
同时,他也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的无奈和感慨。
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唯有珍惜和珍视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袁枚的《游园惊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小说以一个富家公子的视角,展现了上海滩的繁华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读后感慨万千,深受读者喜爱。
小说以游园的形式展开,通过主人公的游园之旅,勾勒出了上海滩的繁华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主人公在游园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贪官污吏、有风月场所的妓女、有文人雅士,有市井小民,有儒雅风流的绅士,也有市井无赖。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展现了当时上海滩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描绘了上海滩的繁华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小说中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主人公在游园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见证了上海滩的兴衰变迁。
这些情节既真实又虚构,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小说的虚构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游园之旅,展现了当时上海滩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描绘了上海滩的繁华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小说中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主人公在游园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见证了上海滩的兴衰变迁。
这些情节既真实又虚构,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小说的虚构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总的来说,读完《游园惊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让我感受到了上海滩的繁华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通过主人公的游园之旅,我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让我对上海滩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性,更在于其历史性,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知识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清朝末年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关于爱情、友情和家国情怀的故事。
小说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有了许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柳亚子和王夫人之间的爱情让人感到心碎。
在那个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如此脆弱而又坚韧。
柳亚子对王夫人的深情厚爱,让人感动不已。
他们之间的纠葛和情感纠结,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无奈。
这种爱情的坚守和执着,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小说中对友情和家国情怀的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
柳亚子和韩子高之间的友情,是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能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他们的友情让我感受到了真挚和珍贵。
而对于家国情怀的描写,则让我对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小说中,柳亚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他们的情感和家国情怀,让我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最后,小说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字表达也让我深受启发。
白先勇先生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优美的文字,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他对于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真挚和深沉。
他的文字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
这种叙事手法和文字表达,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写作有了更多的启发。
总而言之,《游园惊梦》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考的小说,它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无奈,也让我对友情和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思考。
同时,它的叙事手法和文字表达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探讨,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昆剧游园惊梦观后感

昆剧游园惊梦观后感
我刚看到那些演员的扮相就被吸引住了。
女演员穿着特别漂亮的衣服,那衣服花花绿绿的,裙摆大大的,就像仙女的裙子一样。
男演员的衣服也很帅气,衣服上还有精致的花纹呢。
他们脸上的妆容也很有趣,眼睛画得大大的,看起来特别有神。
戏一开始,女演员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舞台上飘来飘去。
她在花园里走着,一会儿摸摸花,一会儿看看草。
那花园的布景可逼真啦,有好多五颜六色的花,还有翠绿的树。
我感觉自己就像跟着她一起在花园里游玩似的。
她的动作特别轻柔,就像春风轻轻吹过一样。
然后就到了惊梦那一段。
女演员躺在舞台上,她做了个梦,在梦里有好多奇怪又好玩的事情。
她的表情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害怕。
高兴的时候就像我们在游乐园里玩最爱的项目一样,眼睛都在放光。
害怕的时候呢,就像我们突然看到一只大虫子要扑过来似的,身子都有点发抖。
男演员在旁边陪着她,他们的互动就像我们和小伙伴在玩游戏。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歌声。
那歌声婉转悠扬,就像鸟儿在唱歌一样。
虽然我听不太懂他们唱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能感受到那种情绪。
有时候是欢快的,就像我们在课间玩耍时的笑声;有时候是忧伤的,就像我们和好朋友吵架了心里难受的感觉。
看这个昆剧的时候,我就想到我们学校的表演。
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也很努力地想要把故事讲好。
可是和这些昆剧演员比起来,我们差得还远呢。
他们肯定是经过了很久的练习,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得这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惊梦》读后感
20130803004 法律1301 何晓茵
《游园惊梦》讲述的是守寡的、美人迟暮的钱夫人蓝田玉,落魄后一直远离相知故友,独居在台湾的南部。
一日应邀到台北参加窦夫人桂枝香所开的宴会的始末。
窦夫人的宴会风光张扬、觥筹交错、欢笑连连,但钱夫人触景伤情,深感物是人非。
醉酒后的钱夫人更是回忆起年轻往事,经历的精彩不凡和如今生活的寡淡窘迫对比鲜明,令人唏嘘不已。
下面我将以我的理解对这篇小说进行赏析,分享我的心得。
文章一开篇便有对窦公馆的描述,“……整栋大楼,上上下下灯火通明,像是烧着了一般。
”露台石栏边上有一排桂木,更是“一阵桂花的浓香袭来”,窦夫人桂枝香,从卖唱艺人熬了许多年终于成了正室官夫人,文章一开头的描写便是暗示窦夫人的得势。
之后在等待与窦夫人见面时,钱夫人在前厅中对着镜子顾影自怜,看到自己头发有些凌乱,而那件自己平时压箱底的“墨绿杭绸旗袍”如今穿在身上不再像“绿汪汪的翡翠”了,竟然“有一些发乌”,此时镜子旁那景泰蓝花樽里插着的那株万年青更像是在嘲讽——怎么会有时光带不走的容颜和年华呢,但此时穿着“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的窦夫人出场了,在钱夫人看来,雍容华贵、端庄优雅的窦夫人似乎真的没有老,而她的妹妹天辣椒更是比以前“俞更标劲、俞更挑”了。
钱夫人当年是得月台里昆腔最正派的,此时被人怂恿上台同当今的昆剧好角色徐太太一起献唱一曲《游园惊梦》,钱夫人自然是又谦恭又害怕,毕竟这几年在台南都没有认真吊过嗓子,不知会不会把徐太太给比下去了。
然而钱太太又意识到了台北已经不兴长旗袍了,自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若是献唱恐怕“不登样”、难以压台。
钱太太心中自然是无奈又伤心的。
上座的时候大家都谦让着,钱太太在众人怂恿的目光下坐了上座,“倒不是她没经历过这种场面,只是太久没应酬,竟不习惯了”,从前丈夫钱志鹏还在世,在南京的时候,钱夫人是风华蹁跹、贵气逼人的,花钱如流水,怎样的排场没见过呢。
这时钱夫人回想起年轻时,自己由卖唱艺人一夜之间成为将军夫人,钱志鹏虽说年纪大得可以做她爷爷,但对待钱夫人是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极尽宠爱的。
后来因为革命政变,跟随钱志鹏从南京败逃到台湾,钱志鹏很快就去世了,钱夫人一下子变成了落魄夫人。
瞎子师娘的话一语成谶,“荣华富贵你是享定了,只可惜你长错了一根骨头,冤孽啊~”
台上徐太太已经开始唱起“游园”,几杯花雕下肚,钱夫人醉意上来了,听着暧昧的唱词,钱夫人看着眼前的成参谋想起了当年和自己偷欢的郑参谋,后来用了流汗的马在白桦林中流窜等等的意向来露骨地描述了交欢的场景,如同“惊梦”那一段的唱词一般。
还回忆起钱志鹏去世前对自己的担心牵挂,回忆起他交付给自己的各种名贵珠宝,说道“老五啊,你受苦了”,
钱夫人一直认为物是人非,事实上,今也即昔,作者用平行技巧在悄悄地提示着读者。
首先,今日享受富贵荣华的窦夫人,相当于昔日的钱夫人。
窦夫人似乎没有老,装扮得雍容华贵。
“窦瑞生的官大了,桂枝香也扶了正”,正如昔日钱鹏志是大将军,而钱
夫人是“正正经经的填房夫人”,窦夫人风光宴请,恰似往日“梅园新村钱夫人宴客的款式怕不噪反了整个南京城”的钱夫人。
窦夫人的妹妹蒋碧月,和钱夫人的妹妹月月红,两人性格作风一样——都“专拣自己的姐姐往脚下踹”,抢夺亲姐姐的男人。
今日窦长官的程参谋——显然就是往日钱将军的郑参谋之影像,两人同是参谋身分,而“程”“郑”二姓,在发音上也略同。
程参谋的军礼服外套翻领上,“别了一副金亮的两朵梅花中校领章,一双短统皮鞋靠在一起,乌光水滑的”,笑起来
“咧着一口齐垛垛净白的牙齿”。
而钱夫人记忆中的郑彦青,笼着斜皮带,“戴着金亮的领章……一双带白铜刺的长统马靴乌光水滑的啪咻一声靠在一起”,也是“咧着一口雪白的牙齿”。
然后,窦夫人宴会里,从“天香票房”请来的票友杨先生,“真是把好胡琴,他的笛子,台湾还找不出第二个人”。
其身分,恰好相当于南京钱夫人宴会里,从“仙霓社”请来拢笛的“第一把笛子吴声豪”。
替窦夫人办酒席的大司务,以前是黄钦之黄部长家在上海时候的名厨子,来台湾以后显然才被窦长官高金聘来。
其身分,亦可比当年钱夫人在南京办酒席时,“花了十块大洋特别从桃叶渡的绿柳居接来”的大厨司。
年轻不再、风光不再的钱夫人,因为久居南部而与故友相知脱节,穿着过气的长旗袍、坐着计程车赴宴,坐上座仍觉得脸红心跳,后来因为嗓子哑了而无法唱《游园惊梦》,而此前一直说要领教钱夫人的昆腔的众人也并不在意她是否上台。
钱夫人似乎是宴席上最隔绝的一个人,但由于触景伤怀勾起联想和回忆,她又成为和这个宴会最有纠缠关系的一人。
综上所论,我们看到平行技巧固然就是《游园惊梦》这篇小说最重要和最特别的写作技巧,其他如反讽、比喻、对比、双关语等之技巧使用,也相当的流畅自然,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展开分析了。
最后,若我们将《游园惊梦》与我国的昆剧发展历程相联系,就会有更深的感触。
昆曲兴起于明朝中期,独霸中国剧坛近300年,经过无数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及戏剧家的千锤百炼,凝聚成一种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形式。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更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一座里程碑。
可惜昆曲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到了乾隆年间,逐渐被皮黄所取代,除了梅
兰芳的经典昆曲戏目如《游园惊梦》、《刺虎》等,还能在菊坛一放异彩外,其余大多都被打入冷宫。
多少人震慑于昆曲的艺术之精美,又为其没落而痛惋叹息。
《游园惊梦》这出戏,是昆曲类型的代表。
而昆曲是中国戏曲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钱夫人嗓子“哑掉”,不能把此戏唱完,就是作者暗示中国的古典文化,到今时今日戛然中断了。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
可是就因为过于追求纯粹,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丝毫不肯与平民百姓的生活相妥协。
在今时今日已经与一般老百姓脱节,再也无法得到欣赏和了解,正如钱夫人蓝田玉一样,“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最宝贵无暇的玉,也褪色了,蒙灰了。
古老优美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同黄卷青灯美人迟暮,似乎人人都奔向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去了。
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