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一、引言二、目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三、内容1. 尊重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尊重他人尊重师长,听从教导,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预学校活动。
尊重同伴,友善相处,互相匡助,共同进步。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心家庭,感恩社会。
3. 遵守规则遵守课堂规则,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按时完成作业。
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合理输赢,不做弊不闹事。
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安全过马路,不闯红灯不横穿。
4. 爱国爱家爱国爱家,热爱祖国和民族,热爱家乡和家庭。
学习历史,了解国情和民俗,传承优秀文化。
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和强盛贡献力量。
5. 爱学习爱读书,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爱创新,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敢于尝试,敢于表达,敢于创造。
6. 爱劳动爱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
参预劳动,积极参加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种劳动活动,培养勤劳节俭的品质。
学会劳动,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7. 爱科学爱科学,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性思量,求真务实,不迷信不盲从。
学习科学,探索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原理,增长见识和智慧。
应用科学,运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
8. 爱生活爱生活,享受生活中的夸姣和快乐,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丰富生活,参预各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四、方法1. 模范示范教师、家长、社会等对小学生起到模范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染小学生。
选取一些优秀的小学生或者其他人物作为小学生的模范,让小学生向他们学习和效仿。
组织一些观摩、访问、交流等活动,让小学生接触更多的正面榜样。
2. 情境创设创设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境场景,让小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实践。
利用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真正的情境体验。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六、小小习惯,从我做起仁怀市米江小学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
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
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
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2、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3、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要及时归还。
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5、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1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18、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照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友善待人
⒈尊重他人:不说脏话,不恶作剧,不欺负他人,不侮辱他人,不霸凌他人。
⒉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则,不违反纪律,不违背道德。
⒊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体贴关心他人
的感受。
二、自律能力
⒈守时: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参加活动。
⒉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不拖延做事。
⒊爱护公物:妥善使用学校和家中的设施、器具和书籍。
三、良好卫生习惯
⒈保持个人卫生:每天洗手、刷牙,保持整洁的衣着和仪表。
⒉维护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的整洁,不乱丢
垃圾。
四、良好学习习惯
⒈认真听讲:上课期间专心听老师讲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⒉主动完成作业:及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⒊多读书:培养阅读兴趣,多阅读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五、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⒈遵守秩序:在集体活动中保持秩序,听从指挥和安排。
⒉热心参与: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展现个人才艺和特长。
附件:
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奖惩制度
⒉学校行为规范手册
⒊家庭行为习惯养成指南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纪律:指学校或家庭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⒉遵守:指服从、听从并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
⒊霸凌:指以欺凌、恶意嘲笑、威胁、排挤等方式对待他人。
小学生习惯养成双十条内容与要求

小学生“习惯养成双十条”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与要求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举止文明2、诚实守信3、尊重他人4、守时惜时5、懂得感恩6、勤俭节约7、遵守秩序8、勤于动手9、锻炼身体 10、讲究卫生(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学会倾听2、善于思考3、敢于提问4、与人合作5、自主读书6、认真书写7、自评互评8、搜集资料9、动手操作 10、按时作业(一)行为习惯目标细化要求1、举止文明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9)、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做到,表里如一。
10)、不轻易允诺,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11)、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12)、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13)、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14)、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15)、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16)、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小学生八大行动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小学生八大行动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前言
养成良好的行动惯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正确的行动惯,孩子们可以提高自律能力、行为规范和社交技巧。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八大行动惯养成的教育内容。
1. 自律
自律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基础。
教育内容可以包括鼓励孩子制定个人目标、培养时间管理能力、遵守规则等。
2. 计划
教育内容应包括如何帮助孩子制定计划,了解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性,学会设置小目标和制定步骤。
3. 善待他人
教育内容应注重培养孩子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包括倾听、分享、尊重他人意见和感受等。
4. 社交技巧
教育内容中,可以介绍孩子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尊重差异、有效沟通以及处理冲突等社交技巧。
5. 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内容中可以包
括如何承担个人责任,履行诺言,尊重共同规则等。
6. 健康惯
教育内容应关注孩子的健康,包括良好的饮食惯、充足的睡眠、定期锻炼等方面。
7. 研究惯
教育内容中可以介绍如何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包括课前预、作
业按时完成、研究计划制定等。
8. 环保意识
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
教育内容中可以包
括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动物等内容。
结论
通过教育小学生八大行动惯,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研究和生活惯,发展他们的潜能和个性,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日常生活习惯
⒈定时起床:建立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⒉清洁卫生:培养勤洗手、勤刷牙、勤洗澡的习惯,保持身体
清洁。
⒊穿戴整齐:学会整理衣物,将衣物规整地放置或挂起。
⒋饮食规律:在定时定量进食的基础上,要注重饮食平衡,多
食用蔬菜水果。
二、学习习惯
⒈完成作业:养成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习惯,避免拖延和偷懒。
⒉认真听讲:课堂上做到专心听讲,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与
互动。
⒊主动思考: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做好笔记:课堂上要做好笔记,整理课堂知识,便于复习和
记忆。
三、交往习惯
⒈尊重他人: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包括尊重师长和同学。
⒉合作共享:学会合作,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
和经验。
⒊团队精神:在集体活动中保持团队精神,帮助他人,建立良
好的友谊。
四、安全习惯
⒈遵守交通规则:学会正确过马路,不横穿马路,使用斑马线。
⒉安全饮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乱吃零食,养成饮食习惯。
⒊防止意外伤害:学会正确使用文具、刀具等,避免意外事故
的发生。
附件:行为习惯养成评价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用于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共利益。
⒉注释:注释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说明,用于帮助人们理解
和适用法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着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 守时:培养学生准时到校、准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2. 自律:鼓励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自律自助的好习惯。
3. 整洁:引导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和校园环境整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 有序:培养学生有序排队、有序讲话、有序行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秩序习惯。
5. 尊重:教育学生尊重师长、尊重他人,培养礼貌待人、守规矩的态度。
倡导正确的行为习惯1. 乐于助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习惯,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公益活动。
2.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注重团队协作、相互支持,培养团队精神。
3. 勤俭节约: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提倡节约粮食,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
4. 爱护环境: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利用,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心。
5. 积极健康: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身体健康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认真听讲: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做到听课不走神,提高学习效果。
2. 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查找资料:指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善于运用各种学习资源。
4. 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5. 多样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为其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1. 什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
这一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良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2.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能够培养自律和自控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3.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3.1 人际交往与合作习惯养成- 倾听与尊重:培养小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相互关心与帮助:教导小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并乐于给予他人帮助。
- 团队合作与分工:让小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分工合作的能力。
3.2 自律与责任习惯养成- 守时守信:培养小学生养成守时和遵守承诺的习惯。
- 自我管理与计划:教导小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培养他们管理自己的能力。
- 对错误负责与反思:引导小学生承担起自己的错误,学会反思和改正。
3.3 教室礼仪与整洁习惯养成- 教室秩序:培养小学生遵守教室纪律和秩序的习惯。
- 教室清洁:教导小学生保持教室的整洁,养成自觉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的习惯。
- 教室安全:重视课堂安全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3.4 坚持与毅力习惯养成- 任务完成:教导小学生养成责任心和毅力,努力完成每项任务。
- 面对挑战:培养小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习惯。
- 目标设定与跟踪:教导小学生设立目标,并跟踪自己的进展。
4. 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通过班会、晨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
-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小学生明白行为的界限和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
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
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
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
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
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