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供应工作,保障医疗器械的洁净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清洗质量管理体系。
这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定各项清洗工作的要求、流程和操作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过程中出现差错。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清洗方法和工艺。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特点和材质,选择适合的清洗方法,确保能够有效去除器械表面的污物和微生物。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清洗剂的浓度和温度,避免对器械产生损害或污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清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效果。
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以保证清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还应加强对清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清洗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清洗工作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清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意识,确保清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清洗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开展定期的质量监测和检查,对清洗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要建立清洗工作的档案和记录,做到可追溯,以便日后的回溯和评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洁净度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规范和操作规程,采用合适的清洗方法和工艺,加强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教育,建立监控体系并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以确保清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及分析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方法:将我科室的工作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将医疗器械清洗平均分给两组工作人员,实验组按照我国颁布的相关工作标准清洗器械,将器械分为人工清洗及机械清洗,遇到难以清洁的器械则需要工作人员加强清洗。
对照组工作人员按照以前我科室的标准清洗器械,主要采用手工清洗,最终比较两组工作人员器械清洁合格率。
结果:实验组的器械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纱布的血污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保证医疗器械清洗质量,需要对消毒室的工作进行改革。
医疗器械消毒是否到位与医院的院内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医院院内感染率比较高在很大层度上与器械的消毒是否到位有关,目前经过调查研究消毒供应室的医疗器械清洗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消毒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720件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有240个血管钳,248个镊子、96个手术剪、36个吸引管、100个持针器。
并将这些器械平均分给实验组与对照组。
我科室有6名工作人员中全部为女性:55岁2人,53岁1人,50岁1人,40岁1人,30岁1人。
1.2方法:实验组按照我国颁布的相关工作标准清洗器械,将器械分为人工清洗及机械清洗,遇到难以清洁的器械则需要工作人员加强清洗。
并在进行清洗后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进行调查[1],使用目测法、放大镜法观察器械表面是否有残余物质及铁锈,然后在器械上滴一滴无菌水进行检测,然后静置10秒在使用小纱布蘸取,看是否有血液残留。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并当P<0.05时表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目测检查结果对比:本次进行清洁的器械有720个,每组分到的需要清洗器械是相同数量的,实验组使用目测法、放大镜检查清洗质量合格均为100%,这与对照组的合格率89.17%、80.56%,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解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解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司丽娜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室对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模式。
方法:将360件医疗器械分为X组和Y组,各180件,X组采用常规机械超声波清洗,Y组采用人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消毒清洗质量控制;评估两组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以及隐血阳性率。
结果:Y组不合格率和隐血阳性率指标显著低于X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人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消毒清洗质量控制模式应用价值高,提高了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达标率,确保了灭菌效果,可以在消毒供应室进行推广。
医疗器械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器械,消毒质量高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功率,对于患者预防感染效果很明显,同时也可以避免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交叉感染。
近年来,各医院医疗器械消毒清洗达标率虽然逐年升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潜在的消毒问题,制订合理科学的消毒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2月—2019年2 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具有相同污染程度的医疗器械共计360件,随机分为X组和Y组,各180件。
X组分类:镊子28件、手术剪16件、刀柄23件、管道器械20件、骨科器械41件、止血钳21件、持针钳11件、弯盘20件。
Y组分类:镊子30件、手术剪14件、刀柄25件、管道器械14件、骨科器械43件、止血钳27件、持针钳14件、弯盘13件。
两组医疗器械在分类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清洗方法X组:采用机械超声波清洗,过程为:①先用清水清洗医疗器械上的污染物,作为初步清洗步骤。
②将医疗器械浸泡于清洗液中(多酶以及酒精等),根据医疗器械的不同选择不同清洗液,清洗消毒15~30 min。
③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机械15~30 min。
④采用纯净水作为清洗液,再次清洗15~30 min。
⑤高温消毒、打包并标号。
Y组:在X组的基础上增加人工清洗,并严格按照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路径实施医疗器械清洗。
过程为:①清洗过程实施标准化质量管控。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分析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清洗与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感染控制。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
本文将对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进行分析。
一、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清洗是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彻底清洗掉医疗器械表面的污物、血渍、有机物等,才能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清洗不彻底,将会导致微生物残留,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影响医疗安全。
二、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检测1. 清洗效果的检测清洗效果的检测主要包括视觉观察、蛋白测试法和微生物学检测。
(1)视觉观察:通过目测和放大镜观察医疗器械清洗后的表面、关节、齿牙等部位是否有污物、血渍、水垢、锈斑等残留物质。
(2)蛋白测试法:使用清洗效果监测试纸对精密管腔类器械进行检测,观察试纸变色情况,判定器械清洗是否合格。
(3)微生物学检测: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的指标为无病原微生物生长。
2. 清洗设备的检测清洗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清洗效果,需定期对清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检测内容包括清洗设备的物理参数、运转情况、仪器精密度损耗等。
三、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措施1. 制定严格的清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清洗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加强清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清洗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清洗人员的培训,提高清洗操作的技能和意识。
4. 采用高效的清洗剂和消毒剂,提高清洗效果。
5. 引入先进的清洗消毒技术,如超声波清洗、高压水射流清洗等。
6. 加强清洗质量的监控,定期进行清洗效果的检测。
四、总结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感染控制。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与质量检测的重视,制定严格的清洗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清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清洗人员的培训,采用高效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引入先进的清洗消毒技术,加强清洗质量的监控,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浅谈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体会

浅谈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体会摘要:目的: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器械供应商租借给医院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与植入物相关的手术的器械,主要用于骨科植入手术。
我院从2017年2月份开始实行器械商不入手术室跟台。
清洗、包装、灭菌全部由我们消毒供应中心同步跟进,集中管理。
由于外来器械在各个医院的传递频繁,大大增加了清洗的难度,而清洗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物品灭菌质量合格的重要因素。
通过一年不断的探索、总结、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一、加强外来器械专业知识的培训外来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专业性强。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不熟悉专科手术器械,无法正确清点核对、分类清洗、质检包装,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开始的时候要求器械商在旁边指导,利用工作之余我们分批次安排外来器械商对每件器械的构造、拆卸、组装、性能、隐藏污垢的部位一一进行讲解,一些特殊器械拍照制作图谱,上传至电脑追溯系统,无论是回收、配包都可以查看。
发现问题及时再培训。
二、规范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制定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专人负责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不仅提高责任心,而且加快了对器械的熟悉。
配备各种型号的毛刷,便于清洗。
外来医疗器械送入后,首先查看器械的重量有无超重,不符合要求的先分包,缺损严重不符合要求的器械须更换,根据清单核对无误接收后放入标识牌,交于清洗助理工清洗,有锈的除锈,能拆卸的拆到最小单位,充分打开盖子,器械摆放整齐,勿叠加。
常规器械超声清洗5-10分钟,管腔器械和结构复杂器械按照手工清洗的流程,选择合适的毛刷在清洗酶液面下刷洗,管腔器械再用压力水枪冲洗。
细小的器械放入精密篮筐内,以免丢失。
初步处理后再上机清洗,大大提高了清洗的效果。
特殊器械遵照厂家提供的清洗方法清洗。
动力工具的清洗首先要检查电池有无取出,机身不可浸泡清洗,先用清水湿纱布擦拭,再用含酶清洗液的纱布擦拭数遍,然后再用纯化水湿纱布擦拭干净,最后用75%的乙醇纱布擦拭消毒,进干燥柜干燥。
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评价

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评价口腔科器械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其清洗和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评价,以提高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重要性口腔科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特别是牙科手机、注射器、钻头、镜子和探针等器械,它们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口腔组织接触,容易传播疾病。
因此,对这些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至关重要。
二、清洗消毒方法的评价1.手工清洗:手工清洗是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然而,手工清洗的效率和效果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清洗器械的形状和结构等因素的限制。
手工清洗过程中,应先将器械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残留物、润滑剂和有机物等,然后使用清洗剂进行清洗,最后通过流动水进行冲洗和干燥。
为了提高手工清洗的效果,可以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辅助清洗。
2.机械清洗:机械清洗是利用清洗设备对口腔科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的方法,具有清洗效果好、效率高、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等优点。
常用的机械清洗设备有超声波清洗机、喷射清洗机和真空清洗机等。
这些设备通过机械振动、喷射水流和真空吸力等方式,将器械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清除干净。
机械清洗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并根据器械的材质和形状进行合理的摆放和固定,以确保清洗效果。
3.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口腔科器械进行消毒的方法,具有消毒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碘酊、酒精等。
化学消毒过程中,应根据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将器械浸泡在消毒剂中一定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
然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需要注意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三、清洗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1.微生物清除率:微生物清除率是评价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器械清洗效果评价

事件回眸: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某 省中心卫生院的38名剖宫产患者中,共 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卫生部调 查确认,该院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存 在血迹等原因,造成手术器械灭菌不合 格,从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 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被卫生部通报批 评。
器械清洗的目的
• 降低器械上微生物负荷; • 去除器械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 控制包装区的污染,达到环境标准要求;
ATP生物荧光
目测医疗器械: 紫外线和荧光粉或荧光 液体检查: • 把器械染上荧光粉或 液,正常清洗,然后 用紫外线灯照,可以 清晰的看出未洗干净 的地方
• 生物荧光法测定 • 价格贵
ATP生物荧光 • 近年来,有人将ATP生物萤光法引入内镜清 洗前后残留物检测,研究发现:用A T P萤 光酶法检测清洗效果不通过的样品要多于 微生物法,且萤光酶法用作常规监测具有 快速的特点,不足2min可得出结果,而微 生物法至少需要24h。
STF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检测卡
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监测卡
• • • • • • • • 功能:主要监测清洗消毒机清除效率,为标准检 测物、被检测物模拟人血类似物质,其斜缝模拟 外科器械关节,经过一个清洗过程快速的对清洗 效率进行评价。该种方法可快速安全地评价清洗 结果。 应用:将检测卡象器械一样放置于清洗筐中,经 过一个清洗过程直接观察清洗消毒的结果 评价:目测被检测物有无蛋白质的微量残留。如 金属表面干净,清洗效果完美。金属表面残留, 说明清洗效果不佳。
法规对清洗质量 的要求
WS310.3 4.2清洗质量的监测
• 4.2.1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 4.2.1.1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 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 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 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提升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一、现状分析1.医疗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1)清洗不彻底: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污染,如果清洗不彻底,可能会残留病原微生物,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2)清洗工艺不规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艺包括清洗、消毒、干燥等步骤,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清洗不到位、消毒不彻底等问题。
(3)清洗设备不完善:一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设备陈旧、性能不佳,无法满足大批量医疗器械清洗的需求。
(1)质量监控不完善: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控主要依靠可视检查和培养方法,无法全面评估清洗效果。
(2)人员培训不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保证清洗质量的稳定。
二、改进方向1.提高清洗工艺的规范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清洗工艺,明确每个步骤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对清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配备足够的清洗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清洗工艺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加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控引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如生物指示剂、ATP检测等,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更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建立起清洗记录的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对清洗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追溯。
3.强化人员培训和管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加强对清洗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医疗器械清洗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建立起绩效考核机制,对清洗人员的岗位责任和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推进清洗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优化清洗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引入更智能化、高效化的清洗设备,并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高其清洗效率和质量,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清洗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4-05-12T16:47:05.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翟英连伟
[导读] 医院里使用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翟英连伟(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消毒供应室山东文登 264400)
【摘要】目的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其评价。
方法总结器械清洗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清洗人员应采用规范的程序清洗,定期进行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评价评。
结论掌握器械清洗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可保证器械的清洗和灭菌成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20-02
医院里使用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清洗质量是影响其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彻底清洗使用后器械上的污渍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1]。
如果在最终的复用程序开始之前表面没有清洗干净,该消毒或灭菌过程是失败的。
1 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
1.1清洗前预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器械应按其功能、特性进行分类:钳子、镊子、管腔、穿刺针等。
无论是进行手工清洗还是机械清洗,清洗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1.1.1预处理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性
1.1.1.1预处理工作可以帮助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器械表面附着的血液、体液及消毒液等常见物质,因酸碱度改变,能够破坏器械保护层,加速腐蚀速度;污垢和残留物一旦干结,就会比湿润的时候更难以去除,尤其是当器械有清洁工具难以进入的管腔和缝隙结构的时候。
这些污垢和残留物也会损坏器械的保护层。
1.1.1.2预处理工作可以及时去除器械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在清洗前的时间内污染物含有的微生物继续繁殖和扩增。
1.1.2预处理应做些什么
1.1.
2.1在使用后应立即清理掉器械上的明显大颗粒污染物。
长时间拖延器械就会开始着色,出现腐蚀锈斑、生锈及变钝。
1.1.
2.2持续保持污染器械的湿润,防止污垢干结可喷洒专用器械保湿剂或者用含酶液浸泡或者覆盖湿毛巾;注意浸泡时间不能太长,据有关专家介绍,配置好的酶洗液放置2小时内效果较好,超过3~4小时几乎无效。
在运输前应将器械从酶洗液中取出以减少溅漏风险。
1.1.
2.3使用正确的处置方法去除一次性部件。
1.1.
2.4分拣出可复用织物。
1.1.
2.5分拣出可复用的锐器。
1.1.
2.6器械应放到一起回收人员将整套的器械或多组件器械应一并放好,运输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去污区,否则将延误器械的清洗、组装,增加放错包或丢失的风险。
1.1.
2.7可拆卸部件超过1个的物品应进行分解。
应确保所有部件放置在一起,这样才能更方便地组装。
1.1.
2.8将需要维修的器械做好标识单列放置。
1.2手工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的目的是以物理的方法去除那些在预浸泡阶段没有被去掉的或只是经过软化的积垢,这是通过摩擦力完成的。
可进行手工清洗的是:严重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机械清洗前;管腔类器械;不能机械清洗的复杂和精密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不能浸没在水中的电动器械。
1.3机械清洗方法
机械清洗包括全自动、超声清洗机及长龙式等多种形式。
目前我院采用机械清洗,使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和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手术器械。
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是通常在洗涤周期中使用几个连续步骤:第一步是预冲洗,淋湿器械,为清洗剂清洗做准备;第二步是清洗剂清洗程序,使用45℃的水,最大限度的发挥清洗剂的有效性;第三步漂洗程序,分一次漂洗和二次漂洗,漂洗器械表面的清洁剂及污物;第四步是干燥程序,此步骤带有润滑程序,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润滑并干燥;第五步是消毒程序,90℃5分钟。
超声波清洗机是超声加酶的清洗方式发挥多酶清洗剂和超声机(“空化”效应产生的空泡在物体表面爆裂时产生剧烈的震动)的最大功效,保证清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的区别是机械清洗可以清除刷子无法触及的污物,但对于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的器械必须手工清洗,此外对于清洗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和保养以免破坏清洗效果。
2 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
2.1目测法
即裸眼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进行检查的方法,此操作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人为的判断差异较大,而很多管腔类物品、结构较复杂、表面凹凸不平的物品则很难观察清楚;少量隐血、污染物、粘液等也很难观察清楚,目测只能观察到﹥50um的污染物质[2]。
但有研究对目测三倍放大镜下观察和潜血试验3种方法分别检验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比较,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日常监测采取目测及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方法,基本可以达到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的目的。
2.2潜血实验
我院将化验室应用的潜血试验(联苯胺法)引入物品清洗质量检查,作为判断清洗血液污染器械质量的参考数值,以阴性为合格。
2.3微生物学监测
对清洗后的器械,将浸有无菌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器械各层面及轴节处反复涂抹,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细菌室。
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对样品做细菌培养,计算菌落数。
2.4ATP生物荧光法检测
ATP生物荧光法的测定原理:荧光素酶在mg2+、ATP、O2的参与下,催化荧光素氧化脱羧,产生激活态的氧化荧光素,并放出光子,
产生560nm的荧光。
检测方法:①取出试管内拭子;②涂抹取样器械各层面及轴节处;③取样后将拭子放回试管、挤下试剂并震荡5次;④放入仪器内,直接读取数据并记录。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作为一种用于检测器械清洗效果的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准确、及时的特点。
3 小结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其重中之重是可复用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严格把好清洗关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清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熟练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各种操作流程。
规范运用常用的清洗质量检测方法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检测,以达到器械有效灭菌的要求,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瑞云.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与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8):715.
[2]黄靖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2003,13(6):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