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学习重要参考书

合集下载

史记最值得读的十篇 -回复

史记最值得读的十篇 -回复

史记最值得读的十篇-回复标题:史记最值得读的十篇导言:中国古代史书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史记》是司马迁完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集纪事、编年、评传于一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本文将介绍《史记》中最值得读的十篇,并逐一解析其主题和价值。

一、《本纪》篇《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

它按朝代顺序记录了各个王朝的政治变迁、国家兴衰的过程。

这一篇本质上是《史记》的骨架,是后面其他篇章的基础。

通过阅读《本纪》篇,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表》篇《表》篇是《史记》的第二篇,它记录了历代君主的表章和书信。

这一篇是《本纪》的补充,通过君主的表状和书信,我们可以了解君主的执政理念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

同时,这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书风格和表达手法的重要途径。

三、《世家》篇《世家》篇是《史记》的第三篇,它以之后各代的世家为主线,叙述了各个世家的兴衰和重要人物的生平。

这一篇通过各个世家的历史故事,展示了古代社会不同阶层的风貌和传统价值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刺客列传》和《韩非列传》,分别以刺客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题材,深入探讨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和思想变革。

四、《列传》篇《列传》篇是《史记》的第四篇,它主要记载了各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与《世家》篇不同,《列传》篇更关注个人的生平和事迹,着重展现这些人物的品格和价值。

著名的《范雎列传》和《曹刿列传》是这一篇中的代表作,通过叙述范雎和曹刿的故事,揭示了古代谋士和政治家的智慧和胆识。

五、《表仪》篇《表仪》篇是《史记》中较为独特的一篇。

它主要记载了历代君主及其属臣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和礼仪。

读者通过阅读《表仪》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礼制和仪式,还可以了解各个王朝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六、《丧服》篇《丧服》篇是《史记》中独具特色的一篇,它主要介绍了古代丧葬礼仪和服饰。

探寻历史中学生应读的十本探寻历史类书籍

探寻历史中学生应读的十本探寻历史类书籍

探寻历史中学生应读的十本探寻历史类书籍在寻找历史中学生应该读的十本探究历史类书籍时,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入手。

以下是一些建议,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历史。

请注意,这些书籍的排列顺序并不代表其重要性或优先级。

1. 《人类简史》 -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这本畅销书概述了人类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2. 《史记》 - 作者司马迁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本书提供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详细描述,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3. 《尼安德特人》 -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通过对尼安德特人考古学的研究,该书探讨了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问题,为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趣且全面的背景知识。

4. 《人类大历史:从野猪到终极战争》 - 作者大卫·克里斯托夫·克里斯托夫这本书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变革,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兴衰和人类社会的未来。

5. 《东方近代史》 - 作者马寅初该书对近代中国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讲述了中国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变革,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机会。

6. 《战争与和平》 -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这本经典之作描述了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以及俄罗斯社会的变迁,对于理解19世纪欧洲的政治局势和战争的影响提供了深入的洞察。

7. 《霍乱时期的爱情》 -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描述饱受霍乱困扰的哥伦比亚小镇的故事,该书揭示了拉丁美洲历史中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人性的脆弱性。

8. 《美国内战》 - 作者肯·伯恩斯这本书深入探讨了19世纪美国内战的原因、影响和重要事件,为了解美国历史和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9. 《梦之国度:美国五百年文化史》 - 作者理查德·罗德里格兹该书通过对美国历史的文化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描述了移民、多元文化和种族关系对美国国家身份的塑造和影响。

历史学必读十大书籍

历史学必读十大书籍

历史学必读十大书籍1、《大一统史》:为历史学家杨祚康撰写,旨在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为历史学家所公认的“历史学必读”。

全书十三册,涵盖6000多年中国历史,从尧舜时代至清末,现已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籍。

2、《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著作,书中包含了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系列关于文化、宗教、战争等各种历史事件的故事。

全书共五十二篇,涵盖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09年,被誉为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

3、《汉书》:汉书,是由司马炎撰写的五十四篇历史著作,收录了从汉高祖到汉哀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5年)间的历史事件,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汉朝的历史情况,也是历史学者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4、《三国志》:三国志,是由司马光撰写的三部古代历史著作,把三国时代分别以《汉书》、《魏书》和《吴书》来记录,总结了从曹魏、吴越和蜀汉三国时代的历史情况,也成为了历史学家能够掌握三国历史知识的重要参考书。

5、《春秋》:春秋,是由孔子撰写的一部关于春秋时期历史的著作,全书共256篇,把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些年间的历史情况,尤其是政治、社会及文化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此时期中国历史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6、《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描述战国时期历史的著作,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情况,特别是政治形势。

书中被称为“策”的内容,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当时国家之间的竞争以及军事战略。

7、《晋书》:晋书,是由陈寿编著的一部古代历史著作,把从晋朝前后百余年里的历史状况,如政治、社会、文化等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记述,使其成为了历史学家们值得参考的经典书籍。

8、《宋史》:宋史,是由赵构编著的一部关于宋朝历史的著作,把从宋太祖到宋孝宗(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间的历史全部涵盖在内,而且把记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做了详尽的记述,使它成为了历史学者深入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素材。

9、《明史》:明史,是清王朝编撰的一部古代历史著作,书中涵盖了从明朝首创者朱元璋至明代灭亡之前的历史情况,是历史学家们研究中国明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最新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

最新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一、古籍:1.《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2.《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一版;3.《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一版;4.《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5.《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6.《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7.《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第一版;8.《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一版;9.《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第一版;10.《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11.《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12.《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13.《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第一版;14.《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第一版;15.《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一版;16.《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17.《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18.《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第一版;19.《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20.《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21.《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22.《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23.《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第一版;24.《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25.《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第一版;26.《山海经》战国·佚名27.《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28.《大唐西域记》唐·玄奘29.《逸周书》战国30.《国语》战国31.《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32.《华阳国志》晋·常璩33.《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34.《史通》唐·刘知几35.《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36.《唐会要》宋·王溥37.《唐六典》唐·李林甫等38.《通典》唐·杜佑39.《文献通考》元·马端临40.《读通鉴论》清·王夫之41.《廿二史劄记》清·赵翼42.《贞观政要》唐·吴兢43.《资治通鉴》宋·司马光44.《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45.《三朝北盟会编》(初校)南宋·徐梦莘46.《文史通义》清·章学诚47.《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咸宾录》[明]陈诚著周连宽校注48.《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何兆武校49.《宋高僧传》(上下册)[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50.《五灯会元》(全3册)[宋]普济编,苏渊雷点校二、专著:1.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十卷本),人民出版社1996年。

史记十大经典篇章

史记十大经典篇章

史记十大经典篇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中十大经典篇章是:
1.《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序言,讲述了作者司马迁的生平不幸和创作《史记》的缘由。

2.《本纪》:是《史记》的重要篇章,按照年代顺序记述各国各朝的皇帝、政治家及其事迹,是一部全面、宏观史书。

3.《逸周书》:收集了周朝早期的历史资料,对于理解周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有一定帮助。

4.《项羽本纪》:记录了项羽的一生和他与刘邦的战争,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5.《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鲁国吕不韦编撰的一部政治哲学书,内容丰富,对于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国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6.《三苏世家》:是一部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个苏家世系的史书,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哲学、政治的交汇和变化很有帮助。

7.《屈原列传》:记述了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对于研究楚国文化和文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8.《司马相如列传》:记述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和作品,对于了解汉代文学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9.《张骞传》:记述了汉代使者张骞西行开辟丝绸之路的事迹,对于研究汉朝外交和经济交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0.《大宛列传》:记述了汉武帝时期使者卫青、霍去病等征夷大将军征服西域大宛的历史,对于了解西域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历史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历史系本科生必读书目作为历史系的本科生,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书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以下是我认为历史系本科生必读的几本书目:1.《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它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从夏朝到西汉末年的历史。

《史记》不仅是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2.《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记载,是了解中国战国时代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生动地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和外交交往,对于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3.《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杰作,通过对罗马帝国历史的研究,探讨了罗马帝国从鼎盛到衰落的原因。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帝国崛起和衰亡的规律以及帝国治理的种种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4.《资本论》《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作机制,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5.《东方世界的诞生》《东方世界的诞生》是法国历史学家朱利安·博格的作品,通过对东方文明的研究,探讨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东方历史和文化,还能够拓宽我们的历史视野,促使我们思考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重要性。

6.《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法国哲学家贝尔特兰·罗素的巨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演变。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源起和演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7.《文化的转向》《文化的转向》是美国历史学家奥斯汀·库里的作品,通过对文化史的研究,探讨了文化的生成、演变和影响。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与历史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的文化问题。

《史记》 三家注引 《水经注》 考论

《史记》 三家注引 《水经注》 考论

《史记》三家注引《水经注》考论《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书,其中包含了数以千计的条目、记载着古代史实和传说。

“三家注引《水经注》考论”是指《史记》中提到的三位历史学家──陈胜、韩信和宋玉──都将《水经注》作为史书研究的参考书籍。

其中,《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典籍《经籍类》的代表作,由汉代司马迁撰写,是司马迁成名以来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也是《史记》重要的参考书籍。

《水经注》由十三篇组成,内容涵盖了山河、气候、官制、世界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更是《史记》的重要参考资料,因而在中国研究史书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其视为史书的权威,并直接引用十三篇中的若干段落,作为论证观点的依据。

因此,《水经注》也被称为“司马迁历史学思想精髓”,而其作为史书研究参考资料的地位亦被无数史学家追认。

陈胜、韩信和宋玉都是古代历史学家,他们均受到司马迁文学思想的影响。

陈胜曾著有《调集传》,在该书中,他大胆创新,大量引用《史记》,以此来反驳了一些民间说法,显示出了他的先进发展思想。

韩信也在他的《太史公自序》中,借鉴了《史记》的编纂方式,引用《水经注》等古代史料,加以考证和证明,以此完善他的历史观。

宋玉在他的《聊斋志异》中,也多次引用司马迁的思想,并以《水经注》为参考资料,加以考证和证明,以达到更精确的史实记载。

从这三位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后世历史学家的影响,及其研究成果对中国文学,历史,及文化的影响。

司马迁的编纂方式,以及他的研究成果,也成为许多古代史书研究的核心,由此可看出《水经注》在古代历史学家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司马迁的《水经注》在许多古代历史学家,如陈胜、韩信和宋玉等人当中,都被他们作为参考书籍来考论古代史实,这也是司马迁文学思想在后世史书研究中的重要体现,也可以看到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司马迁的《水经注》仍然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缺一的经典文学作品。

《史记》选读: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史记》选读: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史记》选读: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繁荣和衰落的循环。

《史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史记》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研究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史记》的创作背景《史记》是西汉朝大书法家司马迁所著,成书于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91年。

当时,司马迁受雇于刘邦创立的西汉,并负责编纂官方历史。

《史记》以五行志、十表、三十世家、八书等形式,全面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二、《史记》的组织结构《史记》被划分为上下两篇,共一百三十篇。

上篇主要以经国家事为目的,下篇则以表述英名事迹为主。

《史记》以志传体写成,既有记载历代君臣政治斗争的志,也有传记历代人物的传,以及其他各类记载。

三、《史记》的价值1. 历史真实性:《史记》是中国历代正史中最早编纂的一部。

其作者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史书和当时的文献记载,并亲自进行实地调研。

因此,虽然存在一些历史事件的歪曲,但《史记》仍然被视为中国历史研究的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

2. 政治价值:《史记》是司马迁意图借古引今,通过揭示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政治斗争,来阐释当时的政治现实。

例如,司马迁通过《太史公自序》和《本纪》中的介绍,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警示后人珍惜权力、公正执政。

3. 文学价值:《史记》不仅是一部纪实性的历史书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文风雄浑磅礴、表达生动有力,为后世中国历史书籍的写作提供了范本。

四、《史记》的影响1. 培养历史意识:《史记》为后世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帮助培养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它通过详实的记载和生动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演进,为后来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影响后世史书:《史记》对后来的历史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组织结构、叙事方式以及语言风格成为后来历史书籍的范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参考书
一、史记读本
1、《史记》(集体杰作。

主持点校首席专家:顾颉刚)中华书局。

“新校本二十四史”本(据“点校本二十四史”最新修订本)
繁体竖排本。

三家注本。

以“金陵局本”为底本。

有完整的表。

为当今最善之本(有专名号,有校记),前无古人,且必将后无来者,国内国外,唯此一部为最善!
2、《史记》(集体杰作。

主持点校首席专家:顾颉刚)中华书局。

“中华国学文库”本。

简体横排本。

三家注本。

以“点校本二十四史”本为底本。

有完整的表。

较善。

唯《表》有印反的,实为笑谈(有专名号,有校记)
3、《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学要籍丛刊”本。

简体横排本。

三家注本。

以“南宋黄善夫刻本”(现存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为底本。

有完整的表。

较善(无专名号,有简单的括号型校记)
4、《史记》商务印书馆。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繁体竖排本。

三家注本
以“南宋黄善夫刻本”、“明震泽王氏本”为底本。

有完整的表。

较善(无专名号。

据说有校记)
5、《史记》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本。

简体横排本。

纯白文本。

以金陵局本为底本。

只有表文。

一般(有专名号。

无校记。

适合普及)。

至于在目录处标没标清楚人物,未知。

6、《史记会注考证》新世界出版社。

丛书未知。

影印本。

集注集释本。

底本未知。

有完整的表。

较善(无专名号。

有校记。

适合研究)
7、《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

未有丛书。

影印本。

集注集释本。

底本未知。

有完整的表。

较善。

(无专名号。

有校记。

缩印本。

但据说,有删节?!)
8、《史记》(传世经典、文白对照)中华书局。

“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系列。

简体横排本。

纯白文本。

文白对照译本。

底本未知。

大概仍是金陵局本。

只有表文。

一般。

韩兆琦先生主译。

9、《史记》中华书局。

“全本全注全译”系列。

简体横排本。

纯白文本。

译注本,
底本未知。

大概仍是金陵局本。

有没有表文,暂未知。

较善。

基本包含了三家注的内容。

很全很全。

今地名+公元纪年。

(韩兆琦先生主注译,口碑相当好)
10、《史记》台湾商务印书馆。

百衲本二十四史系列。

影印本。

三家注本。

底本:南宋黄善夫刻本。

有完整的表。

较善。

上下册。

11、《史记文白对照》(吴树平主编)新世界出版社丛书未知。

简体横排本。

纯白文本。

底本未知。

只有表文
一般。

12、《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台湾广文书局。

丛书未知。

版式未知。

集注集释本。

底本未知
有完整表文。

较善。

二、史记选本
1、《史记选》(王伯祥。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系列,最经典的选本史记,没有之一。

但唯一缺憾——5印前的版次,还带有60幅相关的地图,看史记非常有用,但5印取消了。


2、《史记》(中华经典藏书)
三、白话本
1、《白话史记》(岳麓书社)
2、《史记》(二十四史全译本。

许嘉璐主编。

虽系名家主编,但错误实在不少)
3、《白话史记》(新世界出版社)
1.四、史记相关研究书籍
1、《史记辞典》
2、《史记地图集》
3、《史记斟证》(王叔岷)
4、《史记笺证》(韩兆琦)
5、《史记集说》(三秦出版社)
6、《史记集评》(周振甫)
7、《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编·史记》(人民出版社)
8、《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丛书)(中华书局)
9、《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附史记纠缪》(中华书局)
10、《廿二史札记》
11、《十七史商榷》
12、《廿四史对勘述评》
13、《史记评注》(地名清楚)(岳麓书社,韩兆琦)
14、《史记菁华录》
15、《史记文献研究集刊》(丛书)
16、吴见思《史记论文》
17、《史记评林》
18、《中国史记研究会丛书》(丛书)
19、《史记研究集成系列》(丛书)
20、《史记注译》(王利器)
21、《全注全译史记》(吴树平)
22、《史记全本新注》(张大可)
23、《史记三家注研究》,应三玉著,凤凰出版社(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
24、《史记战国史料研究》,(日)藤田胜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早期中国研究丛书)
25、史记鉴赏辞典
26、司马迁(季镇准)
27、史记(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注本)
28、史记会注集评本
29、史记研究(张大可)
6、史记八书研究
7、史记早该这么读
8、史记选(周振甫)
9、王立群说史记
10、纪连海评点史记(价值不大,但终归是一家之言)
11、《史记三家注研究》,应三玉著,凤凰出版社(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
12、《史记战国史料研究》,(日)藤田胜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早期中国研究丛书)
13、《新白话史记》(译文与“全本全注全译系列”有异同否?)
1、《史记·五帝本纪讲稿》
2、《史记人名索引》
3、《史记研究(上下)》(论文集)(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
4、《史记字频研究》
5、《史记地名考(上下册)》(钱穆)
6、《史记都城考》
7、《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最善之本·新时代】中华书局新校本二十四史《史记》本(繁体竖排,10册本)【最善之本·旧时代】“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材料最多】《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
【最适合读全本的文化读者】“中华国学文库”本(中华书局)或“中国史学要籍丛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最适合一般读者】《史记》(“中华经典普及文库”本)
【最适合普及】《白话史记》、《史记选》(王伯祥)、《史记》(中华经典藏书)、《史记鉴赏辞典》
【最适合研究史学史、读古人议论】《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附史记纠缪》、《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丛书)
【最适合既要普及,又要读全本,又要完全了解史记的文化读者,适合于一般读者的“最善之本”】史记“全本全注全译”系列(中华书局)
【今人研究成果】韩兆琦(《史记笺证》为其代表作,获过大奖)、张大可(《史记研究》)、王叔岷、王利器诸先生的著作
【普及常识】张大可的《史记研究》,胡佩韦的《司马迁与史记》,《史记文献研究集刊》(较为深入)
【综合性书籍】《史记地图集》、《史记辞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