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4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4

1、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2、简述均田制的内容(1)男子15岁以上,授种粟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
奴婢同样授田。
耕牛1头授田叨亩,限4头牛。
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
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奴婢和牛的授田随奴婢和牛的有无而还授。
(2)男子授桑田20亩。
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20亩的部分。
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3、元代"一省制"概述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其间虽三次设立过尚书省,但不领宰相事而只是主管全国财政,相当于宋代的三司使司,且旋置旋废,不为定制)。
执掌最高军政事务的仍为枢密院,但地位较中书省低。
长官为枢密使(由太子兼任),其下有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等官。
4、简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答:秦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寺,其长官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一,为副丞相,掌天下文书。
图书秘籍和监察百官,兼有皇帝秘书长和最高监察地方的监御史。
5. 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制度萌生情况概述。
答:春秋时期,各国中央一级的主要职官仍承袭西周制度,尚无太多的变化,但宰相制度确已显端倪。
各国都相继出现君主之下执掌朝政的职官。
他们的职掌和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各国的最高执政这时也有直接称"相"的。
战国时期,宰相制始告初步形成。
名称虽不一致,职掌却是相同的,协助国王处理全国政务,由国王任免。
这一时期的宰相多为客卿,由布衣而置相位者为数不少。
6. 简述汉代“对策”与“射策”的考试方法。
答:对策始于汉文帝,主要应用于贤良方正等科。
又称策问或策试(类似科举制中的时务策)。
即由皇帝提出问题,由应试者作口头或书面的回答。
中国政治制度史题型4

10.《新约法》,就是《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形式上拼凑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款,实际上是确认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而又称袁氏约法。对大总统实行一切有效的制约。
(F)
(A##B##C##D)
8.清政府于1905年10月成立巡警部,作为管理京师、地方警察和全国警政的最高公安机构。该部由尚书以及()等官员组成,其后又编练了新式警察,以代替旧时的巡捕、差役。该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警察制度的产生。
A御史大夫##B左右侍郎##C左右丞##D左右参议
(B##C##D)
9.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原则是()。
(A)
10.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成立的“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色彩的内阁。
A平民##B皇族##C公民##D资产阶级
(B)
二、多项选择题:
1.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李鸿章创建于南京的江南制造总局以及()。
(F)
2.历史上的百日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一样,核心在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F)
3.1870年,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领成为定制后,南洋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也成为定制。
(F)
4.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自始至终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
(F)
5.湘军的前身是湖南团练。它是在曾国藩的经营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新式地方武装,并成为对抗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A##B##C##D)
7.从1905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起,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一时期民间的立宪机构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在国外的“国民宪政会”、“政闻社”,以及国内的()等组织。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B. 君主专制C. 城邦制度D. 联邦制度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 洋务运动时期B. 清末的1905年C. 戊戌变法时期D. 辛亥革命后4. 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 皇帝 B. 君主 C. 王D. 总统5. 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6.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 D )。
A. 南京B. 北京C. 上海D. 重庆7.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A )。
A. 君主B. 丞相C. 三公D. 士族8. 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 太仆B. 廷尉C. 典客(大鸿胪)D. 奉常9. 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C )。
A. 三省六部B. 三省C. 六部D. 一省 10. 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 布政使 B. 学政 C. 提督 D. 按察使 1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D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1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 兵部B. 刑部C. 都察院D. 大理寺 1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D )。
A. 夏商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1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综合练习4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练习四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1.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宗法封建制度有重大区别,前者针对的主要对象是( )。
A.国人 B.庶人 C.奴隶 D.农民2.最早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 )。
A.管仲 B.韩非 C.商鞅 D.李悝3.西魏时,权相宇文泰为了加强对军权的控制,增强军事实力,在总结魏晋以来军事制度优劣的基础上,创立了( )。
A.部落兵制 B.府兵制 C.世兵制 D.谪罪兵制4.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中央各部门的官吏,监察的方式主要是( )。
A.奏弹 B.弹劾 C纠弹 D.巡察和自察5.明朝中央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就是( )。
A.朝议 B.部议 C.封驳 D.廷议6.明朝洪武十年创设的机构是( )。
A.翰林院 B.詹事府 C.鸿胪寺 D.通政使司7.朱元璋用收集官民“犯罪”的事例来解释律条,称为( )。
A.《明律》 B.《大诰》 C.《大诰续编》 D.《三编》8.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北洋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名称为临时执政。
担任这个职位的是( )。
A.曹锟 B.段祺瑞 C.黎元洪 D.徐世昌9.中华民国历史上担任虚位国家元首时间最长的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蒋介石 D.林森10.“府院之争”是国务总理和大总统之间发生的斗争,“府”、“院”分别是指( )。
A.段祺瑞孙中山 B.段祺瑞黄兴 C.段祺瑞蒋介石 D.段祺瑞黎元洪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1.战国时期各大国变法的内容是( )。
A.富国强兵 B.否定世官世禄制 C.肯定官僚君主制 D.努力发展生产E.增加国家收入2.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存在一些与诸卿平行的行政机构,主要有( )。
A.秘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谒者台 E.都水台3.明朝时的吏部掌管人事工作,管理中央官员及地方官员的( )。
A.选拔 B.任免 C.考核 D.秋审 E.会审4.在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明确提出了( )。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任务四

1.1.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A.战国B.春秋C.秦朝D.夏商西周【答案】:C2.2.历史上御史台脱离从属地位,成为完全独立的部门,直接由皇帝控制是在()。
A.魏晋时期B.东汉时期C.西汉时期D.先秦时期【答案】:A3.3.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都察院B.御史台C.大理寺D.刑部【答案】:B4.4.明代为进一步提高监察官的地位,将御史台改为()。
A.都察院B.大理院C.台院D.大理寺【答案】:A5.5.在北洋政府前期的中央监查机构平政院中,实际负责监察的是其下属的()。
A.肃政厅B.审察决算委员会C.审计院D.惩戒委员会【答案】:A6.6.广州国民政府设立的负责弹劾官吏的监察机构是()。
A.监察院B.都察院C.平政院D.道尹公署【答案】:A7.7.从中国古代兵役制来看,明代的“戚家军”属于()。
A.郡县兵役制B.世袭兵役制C.招募兵役制D.谪罪兵役制【答案】:C8.8.我国近代工商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
A.洋务运动时期B.民国初期C.戊戌变法时期D.五四运动以后【答案】:A9.9.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属于()。
A.私人荐举B.自荐C.官府荐举D.制度荐举【答案】:D10.10.在中国古代,获得“秀才”称谓是指通过()。
A.殿试B.乡试C.会试D.童试【答案】:D11.11.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中由各省主持,考中者取得举人资格的考试是()。
A.院试B.殿试C.乡试D.会试【答案】:C12.12.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A.简选制B.军功、事功选拔制C.乡举里选制D.世卿世禄制【答案】:D13.13.夏商周三代实行官员由王任命,官职世代相袭的()。
A.世卿制B.荐举制C.军功选拔制【答案】:A14.14. 1928年10月,颁布《考试院组织法》的是()。
A.广州国民政府B.北洋政府C.北京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答案】:D15.15.我国举行第一次文官考试的是()。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四次形成性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A. 南京临时政府B. 北洋政府C. 广州国民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A. 兵部B. 刑部C. 都察院D. 大理寺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A. 夏商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大理寺5. 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A. 太平天国革命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义和团运动6. 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A. 领主封建制B. 地主封建制C.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 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7.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A. 戊戌变法B. 清末君主立宪C.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D. 中华民国的建立8. 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A.君主立宪制B. 共和制C. 世袭君主制D. 民主共和制9.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A.军事制度B. 政治制度C. 教育制度D. 法律制度10. 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 丞相、御史大夫B. .丞相、太尉C. 太尉、御史大夫D. 丞相、大司马11. 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
A. 康熙朝B. 雍正朝C. 乾隆朝D. 嘉庆朝12. 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是()。
A. 国民政府委员会议B.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C. 行政院D. 国民政府13. 尚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立机构的时期是()。
A. 魏晋南北朝B. 东汉C. 曹魏D. 西晋14. 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
A. 都水台B. 殿内省C. 司隶台D. 少府监15.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
国开学习网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任务四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1.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
选择一项:
a. 秦朝
b. 战国 c. 春秋 d. 夏商西周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秦朝
/mod/quiz/review.php?attempt=10282688
选择一项: a. 大理院
b. 都察院
c. 大理寺 d. 台院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都察院
题目5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5.在北洋政府前期的中央监查机构平政院中,实际负责监察的是其下属的( )。
选择一项: a. 审察决算委员会 b. 审计院 c. 惩戒委员会
d. 肃政厅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肃政厅
选择一项: a. 政治会议 b. 国民政府委员 c. 参议院
d. 大元帅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大元帅
题目21
完成 满分20.00
1.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其构成的三个主要条件是那些?
答:这三个主要条件是: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井田制瓦解。 2、统一趋势加强。 3、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
选择一项: a. 荐举制 b. 荫袭制
c. 世卿制
d. 军功选拔制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世卿制
/mod/quiz/review.php?attempt=10282688
7/12
2020/6/3
题目14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形考任务四
14. 1928年10月,颁布《考试院组织法》的是( )。
/mod/quiz/review.php?attempt=10282688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ACBCCDCADC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BCDE2、DE3、BCD4、BCD5、BCDE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
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
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答:错。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
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
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
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清代“秘密建储”是一种新的储君方式,始于( B)。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嘉庆
2、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南书房成为发布政令之所( A)。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顺治
3、清朝实施的金瓶挚签制在哪个地区实施(A )。
A .西藏 B.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C .新疆 D. 满洲
4、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A)。
A.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多尔衮
D. 豪格
5、清朝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是(C )。
A.大理寺
B.都察院
C.理藩院
D.军机处
6、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之后,在新疆建立了( A)。
A.军府制
B.伯克制度
C.州县制度
D.盟旗制度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布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宪法是( C)。
A.《钦定宪法大纲》
B.《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C.《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8、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北洋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名称为临时执政。
担任这个职位的是(B )。
A.曹锟
B.段祺瑞
C.黎元洪
D.徐世昌
9、中华民国历史上担任虚位国家元首时间最长的是( D)。
A.孙中山
B.袁世凯
C.蒋介石
D.林森
10、“府院之争”是国务总理和大总统之间发生的斗争,是指(D )。
A. 段祺瑞孙中山
B.段祺瑞黄兴
C. 段祺瑞蒋介石
D.段祺瑞黎元洪
二、多项选择题
1、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受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BCDE )。
A.行政名实不符
B.目标定位不明
C.机构分工不清
D.部门职责混乱
E.权力运行分散
2、清朝三大宪,有“三台”之称,是指( CDE)。
A.尚书
B.御史
C.督抚
D.布政使
E.按察使
3、清朝的司法机构,堪称达到传统社会最为完整系统的程度。
中央司法机构有(CDE )。
A.布政司
B.提法司
C.刑部
D.大理寺
E.都察院
4、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明确提出了( BCDE)。
A.立宪法
B.开议院
C.倡民权
D.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利
E.实行君主立宪
5、在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多次出现由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的现象,主要有(ABCDE )。
A.周自齐
B.高凌霨
C.黄郛
D.胡惟德
E.颜惠庆
三、辨析题
1、清朝时君主专制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答:对。
正如乾隆帝所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独裁的政权组织
形式发展到清朝,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清朝皇太后“垂帘听政”是惯例。
答:错。
鉴于历代出现的后妃篡权干政之弊,清初伊始,就形成了太后不预政的祖制。
皇太后垂帘听政,违反清朝祖制。
3、清保甲制的主要作用仅在于维持社会基层的治安。
答:错。
清朝时的保甲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社会基层的治安,实际上它也是清朝的户籍管理制度。
4、领事裁判权的确立,不涉及司法主权。
答:错。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的确立是清朝后期法律制度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重要标
志。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布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宪法。
答:错。
《中华民国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布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宪法,它是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蓝本,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
6、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在事实上接受了法律制约,选择了法制化管理,对国会负责。
答:错。
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在形式上接受了法律制约,选择了法制化管理,对国会负责。
但是,中华民国元首的职权,往往规定不一,制度因人而变,政治制度与政治现实严重脱节。
7、在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规定了可以弹劾罢免国家元首的程序。
答:对。
在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规定了可以弹劾罢免国家元首的程序,即参议院认为临时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四、简答题
1、简述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受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名实不符、目标定位不明、机构分工不清、部门职责混乱、权力运行分散、管理互相牵制等。
2、简述《大清律》的特点。
答:首先,更加突出了法律作为专政工具的作用,体现了阶级压迫的实质。
其次,注重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再次,注意到法律在形式上的“公平”原则。
3、北洋政府时期的立法概况及主要特点
答:北洋政府时期制定和颁布了民商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
其立法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大量援引清末法律和移植西法,尚欠自身创新,与实际脱节严重。
第二,北洋政府的法律大体分普通法和特别法两类,普通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的法律,特别法指用于特定时期、特定地点、特定人或事的法律。
北洋政府广泛制订了特别法和利用了大量的判例和解释例,而特别法明显强于普通法。
第三,在法律编纂上,初步形成了约法、刑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六法体系”框架的基础
五、论述题
试述清朝前后期政治制度呈现哪些性质不同的特点。
答: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变化,反映了清朝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朝前期的特点:第一,清朝前期的政治制度大体上沿袭明朝,在整个封建国家政权体系中,皇帝处于最高统治地位,与明朝相比,君主专制的程度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并且达到顶峰。
第二,清朝前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立起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规模。
第三,清王朝是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清初,政治制度中民族统治的特点尤为突出,由于过分的民族高压和民族歧视不利于全国政权的长治久安,清朝统治者逐步进行了一些程度不同的调整。
第四,清王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集民族统治之大成的封建政权,而且也是集封建政治统治经验之大成的封建国家。
(2)清朝后期的特点:清朝政治制度以鸦片战争为界限,呈现出了前后性质不同的大变化特点。
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属封建性;清朝后期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虽然在形式上照旧维持着清王朝的统治,但实质上已经丧失了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的地位和性质开始改变,封建的政治制度已经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制度。
清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发生的急剧变化,新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外来的近代政治斗争目标开始深刻地冲击原有政治制度,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和革命运动,西方的一些行政、法律、财政、军事、教育、学校等新制度逐步地被引入到中国,使原有古老的封建政
治制度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