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二单元考试即将来了,同学们必须要做大量的历史单元试题来练手。

那么应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 宋代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时期,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 960 年B .公元前 960 年C .公元 916 年D .公元 1038 年2 .北宋与辽之间订立“澶渊之盟”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③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 . 12 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 )A .北魏、西夏B .西夏、北宋C .辽、西夏D .辽、北宋4.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5 .《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中的“匈奴”指的是 ( )A .女真统治者B .匈奴统治者C .契丹统治者D .党项统治者6 .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 .春秋B .战国C .三国两晋南北朝D .隋唐7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 .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B .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C .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D .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8.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 .有时从谚语中也能看出历史发展的变化。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A.唐玄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太祖2.下图中1和2的位置分别应是()A.西夏和辽B.金和西夏C.辽和西夏D.西夏和南宋3.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铁铸跪像,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位读书人做此感慨是因为()A.秦始皇焚书坑儒B.卫青抗击匈奴C.蒙恬反击匈奴D.秦桧谋害岳飞4.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5.下列选项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6.《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C.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7.北宋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B.坊C.瓦子D.勾栏8.《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9.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受束缚严重,地位低下,“三寸金莲”便是铁证之一。

你知道女子缠足的陋习是从什么时候逐渐传开的吗()A.唐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元朝10.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A.科举制行省制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行省制D.郡县制丞相制11.瓦子出现的原因是()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②商业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④经济重心的南移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2017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2017年3月在北京拉开大幕,元朝时管辖大都(今北京)的行政机构是()A.辽阳行省B.甘肃行省C.陕西行省D.中书省13.深圳某中学校园电视台举办电视知识大赛,主持人出了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目。

2023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2023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2023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同学在整理宋元时期的历史人物时,搜集到了“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与这些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宋太祖B.宋太宗C.铁木真D.忽必烈2.北宋名将狄青,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并迅速获得升迁。

但因与当时的国策相悖,他遭到众多文臣猜忌,最终被免去职务,抑郁而终。

文中提及的“国策”是指()A.分化事权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重义轻利3.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此规定()A.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B.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减少了财政收入4.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5.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商业往来。

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多。

这种态势()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B.使辽宋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能征服先进民族6.下图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作主要反映的是()A.北宋人民劳作的疾苦B.北宋时期的异域风情C.北宋商品贸易繁荣D.北宋政府重农抑商7.[2021 ·海南]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

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

材料的主旨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陆路贸易的阻断C.海外贸易的兴盛D.贸易路线的变化8.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朱温灭唐9.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迁入草原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契丹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指()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2.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的计策起到的作用是()A.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B.使宋王朝免遭外族入侵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了宋王朝的行政效率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中写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主要表明()A.宋朝等级森严B.宋朝商业繁荣C.宋朝重农抑商D.宋朝重文轻武4.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A.规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疆界B.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C.维护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局面D.客观上促进了宋辽双方的经济交流5.诗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词能够反映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6.他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这位“出色的将领”是()A.黄巢B.文天祥C.岳飞D.忽必烈7.对以下大事年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A .契丹族B .鲜卑族C .党项族D .匈奴族2、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北宋—赵匡胤B.辽--耶律阿保机C.西夏--元昊D.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3、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②③⑤4、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建立 ②靖康之变 ③辽灭亡 ④郾城大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④③②①D .①③②④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6、下列四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A. B. C. D. 7、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澶渊之盟的签订 B .金灭辽 C .1141年宋金和议 D .金把都城迁到燕京8、在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右下)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请问这幅名画是指( )A.《天王送子图》B.《清明上河图》C.《洛神赋图》D.《步辇图》9、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A .唐代B .元朝C .清朝D .新中国成立后10、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辽 金南宋11、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李春设计赵州桥A. 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12、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13、北宋时期,在哪一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四川 B.北京 C.广东 D.上海14、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看到的()A.在城市的瓦舍内,看滑稽戏杂技等节目B.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C.在汴京买卖东西使用的是“交子”D.农民插秧使用一种新型工具叫“秧马”15、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省16、下列哪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A.建立蒙古政权 B.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 C.正式定国号为元 D.相继灭亡西夏与金17、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 )A.指南针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造纸术18、“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_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_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班级: 姓名: 成绩:1. 右图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那么,你知道西夏政权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吗?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3.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 B.金 C.辽 D.元4.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最早创作于哪个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 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你知道唐朝之后我国进入哪段历史时期吗?A.宋B.三国C.南北朝D.五代十国7.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A.开封B.西安C.泉州D.大都9.“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A.瓦子B.市舶司C.早市D.勾栏10.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什么呢?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12.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2020-2021·广东·期中试卷)宋初,宰相赵普曾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向皇帝建议,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杜绝官员贪腐B.提高皇帝地位C.增强地方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宋初,宰相赵普曾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向皇帝建议,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

2.(2020-2021·广东·期中试卷)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可知,宋太祖任用文臣治理地方。

宋代建立后为改变之前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A项不符合史实,不是削弱而应该是废除。

BC项是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即加强皇权的措施,与文臣、武臣无关。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有效防止了地方武臣割据现象,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正确。

故选D。

3.(2020-2021·山东·期中试卷)宋代在与辽、夏、金的长期战争后往往以送“岁币”的方式议和,最终被蒙古族所灭。

然而,宋代在文化上却成就辉煌,宋词光耀千秋,书法名家辈出。

由此观之,宋代()A.非常屈辱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以文驭武【答案】C【解析】由“宋代文化上却成就辉煌,宋词光耀千秋,书法名家辈出”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注重文教事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宋代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导致宋代最后被蒙古所灭,C符合题意;非常屈辱与题干的文化成就不符,排除A;重武轻文与宋代政策不符,排除B;以文驭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4.(2020-2021·福建·期中试卷)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状况()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是指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地位,“强干弱枝”是指将各地方军强壮之人都编入禁军,“守内虚外”是对外从进攻转为防守,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这些举措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故D正确,ABC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A.石守信
B.赵匡胤
C.赵构
D.阿骨打
2.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
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
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
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
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3.他(见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
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突厥
4.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5.右图所示的事件(澶渊之盟)发生于下列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A.宋太祖
B.宋钦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6.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
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7.20XX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
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
8.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

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上述材料说明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9.百度百科:交子,是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发行的货币。

初始发明人为成都知府张咏。

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那么,它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唐朝
10.我国至今一直延用的县、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推行分别是在
A.秦朝、元朝 B.夏朝、唐朝 C.商朝、汉朝 D.西周、秦朝
11.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元朝”,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A B C D
12.忽必烈创设的宣政院除了负责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还负责监管下列哪个地区?
A.西域
B.西藏
C.台湾
D.蒙古
13.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忽必烈
B.铁木真
C.阿骨打
D.阿保机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1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
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16.在右书中最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秦王扫六合
B.汉武帝大一统
C.贞观之治
D.澶渊之盟
17.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你知道下面这首文学作品的作者是谁吗?
A.辛弃疾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苏轼
19.《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张仲景 D.张择端
20.20XX年6月1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珍藏海峡两岸多年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

下列画家及作品与黄公望同一时代的是
A. 顾恺之《洛神赋图》
B.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元朝时民族融合不断发展,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22.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3.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4.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制瓷中心,其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美感。

25.《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他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28. 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_________,加以管理。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_________,给人以别样的美感。

29.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末年,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时期。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个政权的抗金名将?他在什么地方大败金军?
(2)图2是哪一个著名人物?请写出他流传千古的一句名言?
(3)图3是哪个政权的疆域图?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抗元将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3)材料二中表明两宋时哪两个城市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2.阅读下列材料:
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活烧硬,成为陶字。

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

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2)根据材料指出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
(3)此项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ACDC BBCAA
11-20 CBBDB DBDDD
二、判断题
21-26 ABABBB
三、填空题
27.阿保机阿骨打
28.市舶司冰裂纹瓷器
29.唐朝宋元
四、材料题
30.(1)南宋,郾城
(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元朝,实施行省制度,都城是大都,西藏由宣政院管辖。

31.(1)文天祥南宋
(2)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中后期,南宋
(3)苏州湖州
32.(1)活字印刷术毕升;
(2)省时、经济;
(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