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技术微电子的链接原理和

合集下载

微电子技术中的封装与封装工艺研究

微电子技术中的封装与封装工艺研究

微电子技术中的封装与封装工艺研究封装是微电子技术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将芯片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并提供必要的连接和保护。

在微电子技术中,封装起着承载芯片、提供电气和机械接口、散热和保护芯片等作用。

因此,了解封装及封装工艺的研究对于提升芯片的性能、可靠性和集成度至关重要。

一、封装的作用和发展历程在微电子技术中,封装是将芯片用特定材料包裹起来,同时连接芯片的引脚和其他外部部件的过程。

封装起着以下几个作用:1. 海量连接:封装提供了足够多的引脚连接芯片和其他元器件,实现信号传输和功率供应。

2. 电气接口:通过封装,芯片在外部系统中具备了实现电气接口的能力,如I/O接口、模拟电路接口等。

3. 机械保护:封装可以保护芯片免受机械损坏、湿度和灰尘的侵害,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散热: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封装可以提供散热通道,将热量有效排出,防止芯片过热。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封装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封装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DIP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DIP封装是最早的封装技术之一,其特点是有两排引脚平行排列。

DIP封装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初始的集成电路。

2. SMT封装(Surface Mount Technology):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和轻量化的需求增加,SMT封装逐渐取代了DIP封装。

SMT封装通过焊接芯片的底部引脚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连接,大大节省了空间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3. BGA封装(Ball Grid Array):BGA封装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封装技术,其底部引脚被排列成网格状。

BGA封装在连接密度、散热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高集成度的芯片。

4. CSP封装(Chip Scale Package):CSP封装是一种封装尺寸与芯片尺寸相当的技术,大大缩小了芯片的尺寸。

CSP封装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高集成度的特点,适用于移动设备等对空间要求严格的领域。

第3章微电子的封装技术

第3章微电子的封装技术

第3章微电子的封装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是指对集成电路芯片进行外包装和封封装的工艺技术。

封装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微电子产品的性能、减小体积、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封装技术的目标是实现对芯片的保护和有效连接,同时满足对尺寸、功耗、散热、信号传输等方面的要求。

封装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微电子产品采用插入式封装,芯片通过引脚插入芯片座来连接电路板,这种封装方式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连接不可靠,也无法满足小型化和高集成度的需求。

后来,绝缘层封装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在芯片上覆盖绝缘层,然后连接金属线路,再通过焊接或压力连接的方式实现芯片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这种封装方式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但由于绝缘层的存在,芯片的散热能力受到限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电子封装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微电子产品普遍采用半导体封装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强和成本低等优点。

常见的半导体封装技术有裸片封装、焊接封装和微球栅阵列封装等。

裸片封装是将芯片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并通过焊接或压力连接的方式与电路板相连。

这种封装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散热能力强的优点,但对芯片的保护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机械和热力作用。

焊接封装是将芯片与封装底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

常见的焊接技术有电离子焊接、激光焊接和超声波焊接等。

电离子焊接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将封装底座和芯片焊接在一起,具有连接可靠、焊接速度快的优点。

激光焊接利用激光束对焊接点进行加热,实现焊接。

超声波焊接则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将焊接点熔化,并实现连接。

焊接封装具有连接可靠、工艺简单和尺寸小的优点,但要求焊接点的精度和尺寸控制较高。

微球栅阵列封装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其特点是将芯片中的引脚通过微小球连接到封装底座上。

这种封装方式不仅提高了信号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还可以实现更高的封装密度和更小的封装尺寸。

微球栅阵列封装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装备和工艺,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封装技术的发展,微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芯片封装原理及分类

芯片封装原理及分类

芯片封装原理及分类1.芯片封装原理芯片封装是指将微电子器件(包括集成电路、晶体管等)连接到封装基座上的工艺过程。

其原理是将芯片导线通过焊接或焊球连接到封装基座上的金属脚,然后采用封装材料将芯片进行封装。

这样可以保护芯片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提供了芯片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连接接口。

2.芯片封装分类(1)DIP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DIP封装是最早的一种芯片封装方式,其特点是通过两排金属脚与外部电路连接。

这种封装方式成本低、可焊接,但体积大,适用于较低密度的集成电路。

(2)SOP封装(Small Outline Package)SOP封装是DIP封装的改进版,其特点是脚距更近,体积更小,适用于较高密度的集成电路。

SOP封装有多种形式,如SOIC(Small Outline Integrated Circuit)、TSOP(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等。

(3)QFP封装(Quad Flat Package)QFP封装是一种表面贴装封装方式,其特点是四个侧面都带有金属端子,适用于较高密度、中等规模的集成电路。

QFP封装有多种形式,如TQFP(Thin Quad Flat Package)、LQFP(Low-profile Quad Flat Package)等。

(4)BGA封装(Ball Grid Array)BGA封装是一种表面贴装封装方式,在封装基座上布置了一定数量的焊球来实现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BGA封装的特点是密封性好、性能稳定,并且适用于超高密度的集成电路。

BGA封装有多种形式,如CABGA (Ceramic Ball Grid Array)、TBGA(Thin Ball Grid Array)等。

(5)CSP封装(Chip Scale Package)CSP封装是一种紧凑型封装方式,其特点是尺寸和芯片相似,在封装基座上布置了少量焊球或焊盘。

CSP封装的优势在于占据空间小、重量轻、功耗低,并且适用于高密度的集成电路。

tfbga 基片式 -回复

tfbga 基片式 -回复

tfbga 基片式-回复TFBGA(Thin Fine Ball Grid Array)是一种基片式封装技术,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

本文将详细介绍TFBGA封装的原理、工艺步骤以及其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一、TFBGA封装的原理和特点TFBGA封装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在微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主要原理是将芯片的焊盘通过微尺寸的焊球与基片背面连接,然后通过焊接工艺将芯片与基板连接起来。

TFBGA封装具有以下特点:1. 尺寸小:TFBGA封装的焊球非常小,可以在芯片周围布置更多的焊盘,从而提高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2. 密度高:TFBGA封装的焊通道密度很高,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电气连接,从而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

3. 电性能好:由于焊通道直径小,电气信号的传输速率较高,且电阻和电感的值较低,从而提高了芯片的工作稳定性和信号传输效果。

二、TFBGA封装的工艺步骤TFBGA封装的工艺步骤主要包括基片制备、焊球贴装、芯片贴装和封装接触焊接等环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1. 基片制备:基片一般采用薄片玻璃或硅作为材料,通过化学腐蚀或机械加工的方式制备成规定的尺寸和形状。

2. 焊球贴装:在基片上涂覆焊盘粘合剂,然后将预先制备好的焊球均匀地贴在焊盘上。

焊盘粘合剂有助于焊球的粘附,并能在后续工艺步骤中提高焊盘与焊球的接触质量。

3. 芯片贴装:将芯片通过点胶或熔接的方式粘附在焊球上。

在贴装过程中,需要确保芯片的正确定位和重复性。

4. 封装接触焊接:将TFBGA芯片与基板进行接触焊接。

这个步骤通常使用热压焊接或紫外线加热焊接的方式,将芯片上的焊球与基板上的焊盘结合起来。

三、TFBGA封装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TFBGA封装由于其高集成度、小尺寸和优良的电性能,在电子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通信设备:TFBGA封装在通信设备中被广泛应用,如无线通信基站和光通信设备。

电子封装技术相关知识介绍

电子封装技术相关知识介绍

电子封装技术相关知识介绍引言电子封装技术是微电子工艺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封装技术不仅可以在运输与取置过程中保护器件还可以与电容、电阻等无缘器件组合成一个系统发挥特定的功能。

按照密封材料区分电子封装技术可以分为塑料和陶瓷两种主要的种类。

陶瓷封装热传导性质优良,可靠度佳,塑料的热性质与可靠度虽逊于陶瓷封装,但它具有工艺自动化自动化、低成本、薄型化等优点,而且随着工艺技术与材料的进步,其可靠度已有相当大的改善,塑料封装为目前市场的主流。

封装技术的方法与原理塑料封装的流程图如图所示,现将IC芯片粘接于用脚架的芯片承载座上,然后将其移入铸模机中灌入树脂原料将整个IC芯片密封,经烘烤硬化与引脚截断后即可得到所需的成品。

塑料封装的化学原理可以通过了解他的主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了解。

常用塑料封装材料有环氧树脂、硅氧型高聚物、聚酰亚胺等环氧树脂是在其分子结构中两个活两个以上环氧乙烷换的化合物。

它是稳定的线性聚合物,储存较长时间不会固化变质,在加入固化剂后才能交联固化成热固性塑料。

硅氧型高聚物的基本结构是硅氧交替的共价键和谅解在硅原子上的羟基。

因此硅氧型高聚物既具有一般有机高聚物的可塑性、弹性及可溶性等性质,又具有类似于无极高聚物——石英的耐热性与绝缘性等优点。

聚酰亚胺又被称为高温下的“万能”塑料。

它具有耐高温、低温,耐高剂量的辐射,且强度高的特点。

塑料封装技术的发展塑封料作为IC封装业主要支撑材料,它的发展,是紧跟整机与封装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整机的发展趋势:轻、小(可携带性);高速化;增加功能;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对环境污染少。

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封装外形上向小、薄、轻、高密度方向发展;规模上由单芯片向多芯片发展;结构上由两维向三维组装发展;封装材料由陶封向塑封发展;价格上成本呈下降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对半导体应用技术不断促进,所以对其环氧封装材料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今后环氧塑封料主要向以下五个方面发展:1 向适宜表面封装的高性化和低价格化方向发展。

微电子封装技术讲义06.07[1]

微电子封装技术讲义06.07[1]
如下图所示:
二、集成电路(IC)
集成电路: 半导体晶片经过平面工艺加工制造成
元件、器件和互连线、并集成在基片表面、 内部或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
通常所说的“芯片”是指封装好的集 成电路。 如果不能生产芯片, 就好像我 们盖房子的水平已经不错了,但是,盖房子 所用的砖瓦还不能生产一样,要命的是, 这个“砖瓦”还很贵。一般来说,“芯片” 成本最能影响电子产品整机的成本。
5、环境保护: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的许多参数, 以及器件的稳定性、可靠性都直接与半导体表面的状 态密切相关。半导体器件和电路制造过程中的许多工 艺措施也是针对半导体表面问题的。半导体芯片制造 出来后,在没有将其封装之前,始终都处于周围环境 的威胁之中。在使用中,有的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必 须将芯片严加密封和包封。所以,微电子封装对芯片 的环境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用墨点标注的芯 片(随机和无功 能的芯片)
光刻对 准标记
用墨点标注的芯 片(边缘芯片和 无功能的芯片)
测试芯片
分离芯片 的划片线
边缘芯片 (100mm直径晶 圆片留6mm)
硅圆片的规格
直径小于150MM的圆片,要在晶锭的整个长度上沿 一定的晶向磨出平边,以指示晶向和掺杂类型:直径更 大的圆片,在边缘磨出缺口。
(2) 锯片法:厚晶片的出现使得锯片法的发展成 为划片工艺的首选方法。此工艺使用了两种技术, 并且每种技术开始都用钻石锯片从芯片划线上经过。 对于薄的晶片,锯片降低到晶片的表面划出一条深 入1/3晶片厚度的浅槽。芯片分离的方法仍沿用划片 法中所述的圆柱滚轴加压法。第二种划片的方法是 用锯片将晶片完全锯开成单个芯片。
三、 光刻
光刻:指用光技术在晶圆上刻蚀电路,IC生产 的主要工艺手段。
四、 前道工序

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技术1. 引言微电子封装技术是在微电子器件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封装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芯片免受机械和环境的损害,并提供与外部环境的良好电学和热学连接。

本文将介绍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常见封装类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微电子封装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集成电路行业。

当时,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主要采用插入式封装(TO封装)。

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和尺寸的缩小,TO封装逐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在六十年代末,贴片式封装逐渐兴起,为微电子封装技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球栅阵列(BGA)和无线芯片封装技术成为主流。

近年来,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逐渐向着三维封装和追求更高性能、更小尺寸的目标发展。

3. 常见的微电子封装类型3.1 插入式封装插入式封装是最早使用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之一。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将芯片引线插入封装底座中进行连接。

插入式封装一开始使用的是TO封装,后来发展出了DIP(双列直插式封装)、SIP(单列直插式封装)等多种封装类型。

插入式封装的优点是可维修性高,缺点是不适合高密度封装和小尺寸芯片。

3.2 表面贴装封装表面贴装封装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封装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将芯片连接到封装底座上,再将整个芯片-底座组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PCB)上。

表面贴装封装可以实现高密度封装和小尺寸芯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集成电路芯片。

常见的表面贴装封装类型有SOIC、QFN、BGA等。

3.3 三维封装三维封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封装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多个芯片,通过微弧焊接技术进行连接。

三维封装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尺寸,同时减少芯片间的延迟。

目前,三维封装技术仍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对于未来微电子封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子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高集成度: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集成度将继续提高,将有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将对封装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五章微电子封装技术概况

第五章微电子封装技术概况

CSP(三菱)
芯片尺寸封装原理
主要考虑用尽可能少的封装材料解决电极保护问题
必须注意的是,封装的结果虽然保障了芯片功能的发挥, 但是它只能使芯片性能降低或受到限制,而不能使其自身 性能得到加强。
CSP典型封装技术之一 倒扣组装技术
Flip ship
在裸芯片上的电极上形成焊料凸点,通过钎焊将芯片以 电极面朝下的倒状方式实装在多层布线板上,由于不需要从 芯片向四周引出I/O端子,可布置更多的端子,互联线的长度 大大缩短,减小了RC延迟,可靠性提高
日本厂家把主要精力投向QFP端子间距精细化方面, (但是未能实现0.3mm间距的多端子QFP),因为日本厂家 认为BGA实装后,对中央部分的焊接部位不能观察。
但美国公司的实际应用证明,BGA即使不检测焊 点的质量,也比经过检测的QFP合格率高两个数量级 BGA是目前高密度表面贴装技术的主要代表. 美国康柏公司1991年率先在微机中的ASIC采用了255针脚 的PBGA,从而超过IBM公司,确保了世界第一的微机市场占 有份额。
3、QFP :quad flat package
四周平面引线式封装
引脚向外弯曲 背面
日本式的QFP 封装
美国式QFP 封装
QFP的实用水平,封装尺寸为40mm×40mm, 端子间距为0.4mm,端子数376
QFP是目前表面贴装技术的主要代表之一
周边端子型封装QFP的最大问题是引脚端子的变形, 难保证与印刷电路板的正常焊接,需要熟练的操作者, 日本人特有的细心使半导体用户掌握着高超的技能,处 理微细引脚的多端子QFP得心应手 美国公司的对QFP焊接技术的掌握要差一些,美国 公司用QFP封装形式的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产品的合 格率总是赶不上日本公司.
SI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封装工艺框图
来料 检查
清洗
贴膜
磨片
卸膜
贴片
后烘
塑封
键合 检查
键合
装片
划片
电镀
打标
切筋 打弯
切筋 检验
包装
品质 检验
产品出贷
具体封装工艺流程如下:
来料检查 lncoming lnspection
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具有图 形矩阵的硅片/芯片在制 造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缺 陷。
贴膜 Tape Attaching
1.2 微电子技术相关知识 1.2.1 微电子技术促进封装的发展 1.2.2 微电子技术的专业用语 1.2.3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目的 1.2.4 集成电路的分类 1.2.5 芯片制造的主要工艺 1.2.6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特点
1.3 电子封装技术的级别 1.3.1 零级封装技术(芯片互连级) 1.3.2 一级封装技术 1.3.3 二级封装技术 1.3.4 三级封装技术
1.1.3 封装工艺
封装的步骤主要有贴膜、贴片、划片、键合等。
一、封装前晶片的准备
(1)晶片打磨
(2)背部镀金
二、划片
划片有两种方法:钻石划片分离和锯片分离
(1)钻石划片法:钻石划法是第一代划片技术。 此方法要求晶片在精密工作台上精确地定位,然后用尖 端镶有钻石的划片器从划线的中心划过。划片器在晶片 表面划出了一条浅痕。晶片通过加压的圆柱滚轴后芯片 得以分离。当滚轴滚过晶片表面时,晶片沿着划痕线分 离开。当晶片超过一定厚度时,划片法的可靠性就会降 低。
微电子封装的技术要求
1、电源分配:微电子封装首先要通过电源,使芯 片与电路能流通电流。还有不同部件所需的电源也不 同,因此,将不同部件的电源分配恰当,以减少电源 的不必要损耗,这一点尤为重要。
2、信号分配:为使电信号延迟尽可能减小,在布 线时应尽可能使信号线与芯片的互连路径及通过封装 的I/O引出的路径达到最短。对于高频信号,还应考虑 信号的串扰,以进行合理的信号分配布线和接地线分 配。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微电子封装的分类 第三章:微连接原理 第四章:微连接技术 第五章:插装元器件与表面安装元器件的封装技术 第六章:BGA和CSP封装技术 第七章:多芯片组件(MCM) 第八章: 未来封装技术展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概述 1.1.1 微电子封装的定义 1.1.2 电子封装的作用和重要性 1.1.3 封装工艺
(2) 锯片法:厚晶片的出现使得锯片法的发展成 为划片工艺的首选方法。此工艺使用了两种技术, 并且每种技术开始都用钻石锯片从芯片划线上经过。 对于薄的晶片,锯片降低到晶片的表面划出一条深 入1/3晶片厚度的浅槽。芯片分离的方法仍沿用划片 法中所述的圆柱滚轴加压法。第二种划片的方法是 用锯片将晶片完全锯开成单个芯片。
当前中国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数码相 机等产品需求的集成电路芯片数量非常巨大,信 产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发布的《2004年度 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状况及IP现状调研报告》 中指出,中国具有的巨大集成电路市场空间吸引 着国外大量的一流公司来华投资,因此,几乎所 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中国集成 电路设计企业总数有460多家,依然缺乏核心的竞 争力及市场手段。
磨片之前,在硅片表面上贴一层保 护膜以防止在磨片过程中硅片表面 电路受损,在划片之前,会去除此 保护膜。
磨片 Backgrinding
对硅片背面进行减薄, 使其变得更轻更薄,以 满足封装工艺要求。
贴片 Wafer Mounting
在将硅片切割成单个芯片之前,使用保 护膜和金属框架将其固定。
1.4 国内外微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
1.1 概述
1.1.1 微电子封装的定义
微电子封装的定义:所谓封装是指安装半导体集成 电路芯片用的外壳。它不仅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 护芯片和增强电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 与外部电路的桥梁。(科学的定义)
“封装”这个词用于电子工程的历史并不很久。在 真空电子管时代,将电子管等器件安装在管座上构成电 路设备一般称为“组装或装配”。当时还没有“封装” 这一概念。
5、环境保护: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的许多参数, 以及器件的稳定性、可靠性都直接与半导体表面的状 态密切相关。半导体器件和电路制造过程中的许多工 艺措施也是针对半导体表面问题的。半导体芯片制造 出来后,在没有将其封装之前,始终都处于周围环境 的威胁之中。在使用中,有的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必 须将芯片严加密封和包封。所以,微电子封装对芯片 的环境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1.2 电子封装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般来说,电子封装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器件有四 个功能。即:(1)为半导体芯片提供机械支撑和环境保护; (2)接通半导体芯片的电流通路;(3)提供信号的输入和输 出通路:(4)提供热通路,散逸半导体芯片产生的热。可 以说,电子封装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和器件的电、热、光 和机械性能,还影响其可靠性和成本。同时,电子封装对 系统的小型化常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集成电路和器件要 求电子封装具有优良的电性能、热性能、机械性能和光学 性能。同时必须具有高的可靠性和低的成本。可以说,无 论在军用电子元器件中,或是民用消费类电路中,电子封 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封装不仅影响着信息产业及 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现代化。电子封 装的作用和地位如此重要。要使信息产业发展,必须重视 电子封装技术的重要性。
3、机械支撑:微电子封装为芯片和其他部件提供 牢固可靠的机械支撑,并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条件 的变化。
4、散热通道:各种微电子封装都要考虑器件、 部件长期工作时如何将聚集的热量散出的问题。不同 的封装结构和材料具有不同的散热效果,对于功耗大 的微电子器件封装,还要考虑附加的散热方式,以保 证系统在使用温度要求的范围内能正常工作。
狭义的封装技术可定义为:利用膜技术及微 细连接技术,将半导体元器件及其他构成要素, 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固定及连接,引出接线 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 整体立体结构的工艺技术。(最基本的)
广义的电子封装是指将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 所具有的电子的、物理的功能,转变为能适用 于设备或系统的形式,并使之为人类社会服务 的科学与技术。(功能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