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测量放样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三、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谈全站仪和rtk在施工放样的应用

谈全站仪和RTK在施工放样的应用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关键,而且是设计工程质量的关键,随着近几年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放样工作,放样的具体实施对工程师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放样是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所以施工放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寿命。
本论文主要介绍全站仪与RTK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和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介绍了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具体放样方法以及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说明了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重要地位,并利用RTK在工程测量中进行点放样,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并且阐述了RTK具有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
最后介绍全站仪和RTK在各个方面的对比。
关键词:全站仪; RTK;施工放样Talk about total st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TK in construction lofting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is not only the key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design is the key of project quality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various buildings have sprung up,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s the layout work, so the engineers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creasingly high, construction lofting construction an important project, so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service life of building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otal statio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TK, system composi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methods and operation step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otal s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lofting lofting in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and relate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llustrates the total station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onstruction lofting, and by using the gps-rtk points in engineering survey loft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ccuracy analysis, and expounds the RTK has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all-weather operation, data processing ability strong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etc. Finally introduces the total st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RTK in all aspects.Key words: total station,RTK,Construction lofting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2)1.1测绘仪器的发展 (2)1.2放样介绍 (2)1.3 传统放样方法 (2)1.4坐标放样阶段 (3)1.5 现代数字化阶段 (3)第2章全站仪的介绍和其放样的方法 (4)2.1 全站仪的介绍及操作流程 (4)2.2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5)2.3 全站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6)2.4 全站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6)2.5 方向交会法放样 (7)2.6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8)2.7 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9)2.8 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9)2.9 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放样 (10)2.9.1 全站仪在建筑工程平面施工放样定位 (10)2.9.2 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中高程施工放样定位 (11)第3章 RTK的形成和作业基本原理 (13)3.1 RTK的发展形成 (13)3.2 RTK的系统组成 (13)3.2.1RTK的基本原理 (14)3.2.2 RTK的技术特点 (14)3.3利用RTK进行点放样 (15)第4章全站仪与RTK在测量之间的对比 (18)4.1全站仪与RTK (18)4.2使用条件上的对比 (18)4.3 测量距离上的对比 (19)4.4 测量误差上的对比 (19)4.5 测量引点上的对比 (19)第5章总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附表1 (24)前言在工程测量中当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将已设计好的资料在实地标出,以便施工,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放样。
施工作业指导书

XXXX至XXXX县城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总说明第一部分施工准备工作第一章施工测量、放样第二章原地面清表第二部分路基土石方工程第一章路基挖方第二章路基填方第三部分路面工程第一章路面垫层第二章路面基层第三章路面透层第四章路面面层第五章其它设施第四部分桥梁工程第一章基础工程第二章下部工程第三章上部工程第五部分涵洞工程第一章盖板涵第二章圆管涵第七部分排水、防护工程第一章排水工程第二章防护工程第八部分交通工程第一章波形护栏第二章标志工程总说明为了顺利完成我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 以实现创建贵州省品质工程的质量方针。
特制定《公路工程施工操作作业指导书》,在施工操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的质量目标。
在我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施工中,按该《施工作业指导书》执行,如果有与设计或规范相矛盾的地方,按设计或规范执行。
第一部分施工准备工作第一章施工测量、放样进行施工测量的仪器主要有全站仪和自动安平式水准仪(使用前需标定)。
其中全站仪主要用来进行导线点的复测及加密、构造物主要控制点的测设、路基施工点的放样,以及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对工程的检查验收;自动安平式水准仪主要用来进行水准点的闭合、加密测量,以及对工程进行高程控制和检查。
在施工前必须使用校准的仪器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测量精度应满足:对于导线点,角度闭合差为±16√n(〃),其中n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对于水准点,高程闭合差为±20√Lmm,其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无论是导线点、水准点还是其它控制点,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密和妥善保护,并做好明显的标记和记录,在施工期间除不定时地复核外,至少每隔三个月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旦发现遗失或破坏,要及时恢复,并进行详实记录。
应当注意,在复测导线点和水准点时,必须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测量人员至少两次的测量计算,而且必须与相邻施工段的导线点和控制点相闭合。
全站仪使用教程很详细的哦(精)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施工放样第一章 TOPCON GTS-312 全站仪的使用一、仪器外观和功能说明1、仪器外观图 1 : GTS-312 全站仪外观及各部件名称2、面板上按键功能——进入坐标测量模式键。
◢ ——进入距离测量模式键。
ANG ——进入角度测量模式键。
MENU ——进入主菜单测量模式键。
ESC ——用于中断正在进行的操作,退回到上一级菜单。
POWER ——电源开关键◢ ◣ ——光标左右移动键▲ ▼ ——光标上下移动、翻屏键F1 、 F2 、 F3 、 F4 ——软功能键,分别对应显示屏上相应位置显示的命令。
3、显示屏上显示符号的含义V ——竖盘读数; HR ——水平读盘读数(右向计数); HL ——水平读盘读数(左向计数);HD ——水平距离; VD ——仪器望远镜至棱镜间高差; SD ——斜距; * ——正在测距;N ——北坐标,相当于x ; E ——东坐标,相当于y ; Z ——天顶方向坐标,相当于高程H 。
二、角度测量模式功能:按 ANG 键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倾斜改正开关设置。
第 1 页F1 OSET :设置水平读数为0°。
F2 HOLD :锁定水平读数。
F3 HSET :设置任意大小的水平读数。
F4 P1 ↓:进入第 2 页。
第 2 页F1 TILT :设置倾斜改正开关。
F2 REP :复测法。
F3 V% :竖直角用百分数显示。
F4 P2 ↓:进入第 3 页。
第 3 页F1 H-BZ :仪器每转动水平角90° 时,是否要蜂鸣声。
F2 R/L :右向水平读数 HR/ 左向水平读数 HL 切换,一般用 HR 。
F3 CMPS :天顶距 V/ 竖直角 CMPS 的切换,一般取 V 。
F4 P3 ↓:进入第 1 页。
三、距离测量模式功能:先按◢ 键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及 PSM 、 PPM 、距离单位等设置第 1 页F1 MEAS :进行测量。
全站仪在路桥施工放样中的坐标计算与使用

Y= Y + 0D
式中 ,I 为桩点 至圆曲线起点 ( 切点 )的弧长 ;R为圆曲线半径 。则 圆曲线中桩坐标X ,Y计算公式如下 : i i X= 0dcs( + )  ̄X+ #o A H Y= odsn( + )  ̄Y+# i A H ( 6) 式 中 ,x ,Y 圆曲线起点 的坐标 ;A为圆 曲线 起点 的切线方位 为 角。在运用式 ( ) 6 计算时 ,当曲线为左转角时 , 以H H 应 — 代入计算 。 24 道 路立交匝道中线桩的计算 . 立交是高等级公路和交通 繁重 的城市道路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立 交的设置 ,可以提高道路 的通行能力 ,减缓或消除交 通拥挤和阻塞 , 改善交叉 口的交通 安全。组成立交 的基本单元 是匝道 。交叉 口所谓, 匝 道0 ,是指在立交处连接立交上 、下道 而设置 的单车道单方 向的转 弯道 路。 匝道 的曲线元也是由直线段 、圆曲线段和缓和曲线段组成的。所不 同的是 匝道 因具有连接立交上 、下道路的功能 ,因此设计上可能具有连 接两圆曲线的缓和曲线 ,如图2 中的C 段 即为连接 圆曲线B 和 圆曲线D D C E 的缓 曲线 。 于其它曲线元 中桩坐标计算方法与2 和2 中相 同,不再赘 对 . . 2 3 述。这里单独论述两圆曲线间缓和曲线 中桩坐标 汁算方法。
2 道路 中线 桩 坐标 计算
如图1 所示 ,一条路线 由直线段 、圆曲线段 以及缓和 曲线路段组合 而成 ,我们把每一个路段称为曲线元。曲线元与 曲线元 的连接点即为曲 线元的端点。如果一个 曲线元的长度及两端点 的曲率半径已经确定 , 则 这个 曲线 元 的形状 和尺寸也就确定 了 。当给 出曲线元起 点的直角坐标
关键 词 全站仪 ;中线放样 ;坐标计 算 中 图分 类号 u 文献 标 识码 A 4 文 章编 号 17— 6 1( 1)2—05 0 6 397 一 001 106— 2 2
全站仪放样测量操作规程

全站仪放样测量操作规程
1、全站仪支架粗调平
(1)、将三脚架置于测站点约正上方位置,用手感觉三脚架平台较为平整、稳固,将仪器安置与三脚架上并拧紧紧固螺栓;
(2)、眼睛同时观察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并摆动三脚架的任意两脚,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在正中心位置且测站点钉位刚好位于光学队中器的圆圈中心位置。
固定三脚架,使其达稳固。
全站仪粗平结束。
2、全站仪精调平
(1)、将全站仪水平制动螺旋松开,转动全站仪至精平水准器面向自己且刚好位于 1、2 两个整平脚螺旋(为便于表述特将三个整平脚螺旋命名为 1、2、3)中间位置,保持 1 不动,转动 2 使精平水准器的气泡位于正中心位置;
(2)、转动全站仪至精平水准器位于 1、3 中间位置,保持 1 不动,转动 3 使精平水准器的气泡位于正中心位置。
(3)转动全站仪至精平水准器位于 2、3 中间位置,观察精平水准器的气泡是否位于正中心位置,如果位于则全站仪调平完成;否则重复(1)、(2)步骤直至精平水准器位于 2、3 中间位置时,精平水准器的气泡位于正中心位置,方才完成全站仪精确调平。
测量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说明:为了使施工测量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特编制《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以规范测量作业人员行为,指导测量作业工作。
二、测量作业依据铁道部部颁标准TBJ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三、工程简介乌鞘岭隧道大台竖井位于兰武铁路增建第二线乌鞘岭隧道左线,距左线25米处。
井口位置实测高程3021.9米,井口设计高程为3018米,竖井设计深度为514.65米.全隧除出口端位于R=1200米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隧道设计为单面纵坡,坡度为11‰.左线隧道迟于右线隧道投入使用,在右线隧道贯通前,左线隧道为平行导坑施工(特殊类别的围岩除外)。
四、洞外控制测量作业的内容1、平面控制测量结合本隧道长度、地理环境、地貌状况和竖井测量精度的要求,洞外平面控制采用闭合导线控制网形式复测原设计院提交的GPS导线点;井口插网采用三角形和多边形闭合环形式,以GPS控制网复测成果作为起算数据,平差并精确计算出插点的坐标(要求坐标计算时边长投影至2550米的隧道平均高程面上)。
2、高程控制测量竖井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复测。
沿井口地表采用水准高程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从设计院所交的水准点至井口由于山势陡峻、高差较大)相结合的方法。
井口施工高程采用水准仪从设计院所交的水准点(FBM09和FBM10)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引测至井口;两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应尽量以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测出为宜。
3、使用仪器使用2秒级或以上精度的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和陀螺经纬仪)和DSZ3级或以上精度水准仪。
测角精度达到Mα=±1.8秒,水准精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五、洞内控制测量1、竖井施工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利用GPS控制点测设出井口位置。
前40米施工采用悬挂重垂球投影井口中心位置的方法进行施工控制,并定期对所测设的井口投点进行检查,以确保竖井施工准确、无误。
2、当施工40米至设高度(514.65米)段时,采用悬挂重垂球和激光指向仪同时投点的方法指导竖井施工,确保竖井施工的准确无误。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控制测量1.1测量情况2005年7月2日至2005年7月3日,测量班,对隧道进口进行布点及控制测量。
拓普康GTS711S全站仪一台,标称精度:测角为2″,测距为±(2mm+2ppm*D)。
水平仪:苏光DSZ2型水准仪,标称精度:±2mm/km。
1.2、控制测量精度本标段隧道全长7588m,为长大隧道。
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50mm,横向贯通中误差为75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高程贯通中误差为25mm 。
洞外、洞内贯通中误差分别为45mm和60mm;洞外、洞内高程贯通中误差分别为18mm和17mm.。
1.3、洞外控制网复测及控制测量施测方法施工前已由设计院和业主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控制桩点交接,办理相关手续。
开工前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GPS控制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复测,复核控制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精度,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设计单位布点情况,隧道进口仅有两个GPS点,复测与控制测量采用GPS同步进行,在洞口埋设3个GPS加密点(DO49-1、DO49-2、DO48-1)与设计点组成空间大地四边形和三角形,利用GPS观测内符合精度和残差分析,可复核设计单位提供GPS控制点精度。
以边连接方式布网,以控制隧道掘进方向。
1.4、洞内平面控制测设1.4.1洞口投点测设施工时通过洞外精测点,引进洞内采用双导线布置形成闭合导线,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中线。
以DO49置镜,后视DO48,进行洞口投点,DO49-1、DO49-2作为检核点;置镜洞口点,后视DO49指导隧道进洞方向。
洞口导线点位埋设使用Φ22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
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GPS 点(已知)作基准点,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高程(并经平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站仪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三、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五、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1. 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 上安置照准标志。
2. 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PC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α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视=HA-DH。
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
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六、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方向值两个测回;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
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
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并标定下来。
9.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比较:ΔD=D-D°,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ΔD,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七、方向交会法放样1. 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 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P的方位角α、β。
3.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4.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5.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7.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8.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八、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的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A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点的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中。
3.计算OO1=OA×BB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4.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5.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在A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点在AB直线上。
6.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
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九、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C、B、D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3.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纵向)坐标:Y01′=YC-(XC-XB)/TANα;Y01″=YD-(XD-XB)/TANβ。
若Y01′与Y01″之差不超过限差,取中数作为O1点纵(横)坐标,并与O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1。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定出O点位置。
5.在O点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检查B点(或A点)后,旋转90°,放出O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十、方向线平移法放线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P点上,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的P1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的坐标(如果P1点坐标已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1.在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A,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2.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P1′、P2′、P3′……PN′。
3.分别从P1′、P2′、P3′……PN′上用小钢尺向PY方向线一侧垂直量取距离dx,得到P1、P2、P3……PN,则P1、P2、P3……PN即为PY方向线上的点。
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4.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核。
十一、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1.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点水平角两个测回。
3.测量仪器至P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
4.测量往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5.A点和P点的脚架不动,交换仪器和棱镜,测量P点仪器至A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