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B

合集下载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判断题】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称为差异量。

2.【判断题】反映总体内个体间分散程度的一种统计指标称为总体平均数。

3.【判断题】表注是统计表必要的组成部分。

4.【判断题】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

5.【判断题】集中量不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6.【判断题】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

7.【判断题】圆形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8.【判断题】直条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9.【判断题】算术平均数可以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

10.【判断题】统计表一般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构成。

11.【单选题】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计算的检验统计量没有进入危机域,则说明( )。

A.不是小概率事件B.是小概率事件C.应拒绝虚无假设D.应接受备择假设12.【判断题】全距、四分位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是绝对差异量。

13.【判断题】中位数是百分位数中的特例。

14.【判断题】中位数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值。

15.【单选题】当我们需要用图形按学生的家庭出身(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及其他)及性别来描述学生情况时,最好采用()。

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16.【判断题】标准差的值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越参差不齐,分布范围越广。

17.【单选题】下列数据中,不可能是相关系数取值的是()。

A.-0.85B.0.0C.0.67D.1.0318.【判断题】我们研究某区高三英语会考成绩时,这是个无限总体。

19.【单选题】画次数直方图时,要求各直方条()。

A.宽度相等B.高度相等C.间隔不同D.色调不同20.【判断题】统计数据按来源可分为间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

第2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判断题】样本中个体数目小于30称为小样本。

2023年12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用卷

2023年12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用卷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单选题 (共12题,总分值0分 )1. 我国高考标准分数采用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 A )(0 分)A. 正态化转换方案B. 对比参照方案C. 百分等级方案D. 常模参照方案2. 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一概念是( B )(0 分)A. 复本信度B. 重测信度C. 同质性信度D. 分半信度3. 在现代测验理论的诸多模式中,最具有优越性的是( B )(0 分)A. 经典测验理论B. 题目反应理论C. 心理测验理论D. 智力测验理论4. 衡量测量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D )(0 分)A. 信度与区分度B. 效度与信度C. 难度与效度D. 难度与区分度5. 最早的测验理论是( A )(0 分)A. 经典测验理论B. 题目反应理论C. 心理测验理论D. 智力测验理论6. 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一概念是( D )(0 分)A. 评价指标B. 评价标准C. 指标权数D. 指标权重7. 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这一概念是( A )(0 分)A. 效度B. 稳定性C. 信度D. 可信度8.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 C )(0 分)A. 效度B. 稳定性C. 信度D. 可信度9. 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这一概念是( B )(0 分)A. 模型B. 常模C. 量规D. 参照物10. 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这一概念是( A )(0 分)A. 测量B. 评价C. 测验D. 统计11. 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这一概念是( B )(0 分)A. 测量B. 评价C. 测验D. 统计12. 一个测验对于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这一概念是( C )(0 分)A. 同质性信度B. 复本信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重测信度二计算题 (共1题,总分值100分 )13. 某小学个人卫生得分的平均数为,其中某班28名学生平均分数为,标准差为,问该班学生成绩是否低于全校的平均水平(100 分)答案:|t|=,t(27)=<<=t(27),<P<,在显着性水平上拒绝H0,接受H1,该班个人卫生得分显着低于全校平均水平。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多项选择题0.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D)。

A.描述统计B.假设检验c.数理统计D.推断统计E.教育测量0.2.教育测量的特点是(BC)。

A.直接性B.间接性C.抽样进行D.实用性E.标准化0.3.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BC)。

A.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达B.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C.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D.利用实际获得的数据,对总体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E.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0.4.测量结果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看,有四种不同类型,它们是(ABDE)。

A.名义量尺B.顺序量尺c.测量量尺D.等距量尺E.比率量尺0.5.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则是()。

A.测量工具B.逻辑顺序C.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D.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E.抽样进行0.6.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是(ACD)。

A.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B.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C.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改革的目的D.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E.进行切合实际的科学研究,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0.7.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学要做到(BC)。

A.深刻理解统计与测量的原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B.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逻辑与方法C.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认真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D.积极翻阅教育科学文献,弄懂教育科学前沿问题E.重视掌握计算工具1.1.下列能称为数据的是(ABCDE)。

A.体重48.5千克B.血型AB型C.9月28日D.证件号码97113418;E.性别为0(代表女生)教育统计与测量单项选择题0.1.统计的目的在于(C)。

A.达成对总体的质的认识与把握B.对局部的量进行描述c.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D.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局部的认识0.2.教育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是(A)。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写在答题卡上。

1. 教育统计主要研究的是:A. 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B. 学生的学习动态C. 教育领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D.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在教育统计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A. 访谈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调查法3.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关系是:A. 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一个子学科B. 教育测量是教育统计的一个子学科C.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是相互独立的学科D.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无关联4. 全国中小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一个典型的:A. 教育统计研究B. 教育测量实践C. 教育评估项目D. 教育政策制定5. 教育测量主要研究的是:A. 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B. 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C.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D. 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6. 在教育统计中,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A. 描述性统计分析B. 探索性统计分析C. 推论性统计分析D. 财务分析法7. 教育测量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A. 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B. 评估测量和评价测量C.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D. 连续测量和离散测量8. 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是:A. 帮助教育决策者了解教育现状B.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C. 制定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D. 以上皆是9. 教育测量中的信度指的是: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C.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D. 测量结果的有效性10. 教育统计中的抽样方法包括:A. 随机抽样B. 方便抽样C. 分层抽样D. 以上皆是11. 在教育测量中,效度是指:A. 测量结果与测量目标的一致性B.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C.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 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12. 实际使用的教育测量工具中,常见的包括:A. 问卷调查B. 观察记录C. 测试题D. 全部以上13. 在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有:A. ExcelB. SPSSC. SASD. 以上皆是14.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学生B. 教师C. 学校D. 全部以上15. 教育评价中的“三维度”指的是:A. 效果、效率、公平B. 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综合素质C. 量化评价、定性评价、质量评价D. 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16. 教育统计中的数据展示方式包括:A. 表格B. 图表C. 饼图D. 以上皆是17. 教育统计与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A. 研究目的B. 研究对象C. 研究问题D. 以上皆是18. 在教育统计中,数据的可靠性对研究的影响是:A. 会使研究结果失真B. 会使研究结果波动较大C. 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D. 不能确定19. 教育评价主要用于:A.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B. 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C. 评估学校的综合素质D. 以上皆是20.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发展趋势是:A. 信息技术的应用B. 多元评价的发展C. 数据分析方法的创新D. 以上皆是第二部分:问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请用适当的方式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020年10月自考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最初将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和教育领域的学者是(C)A.卡特尔B.桑代克C.高尔顿D.薛鸿志2.下列变量,有绝对参照点的是(D)A.智商B.能力C.温度D.长度3.研究50名儿童最喜欢的零食,最适合的统计量是(A)A.众数B.中数C.平均数D.标准差4.在一个样本容量为12、平均数为13的样本中,如果值为24的个案被删除,则新的样本平均数为(B)A.11B.12C.13D. 145. 一组数据:42,17,36 ,25 ,57 ,52 ,30。

该组数据全距为(B)A.38B. 40C.42D.446.对“小明明年能否考上大学”此类无法重复的生活事件,只能依据生活经验来确定其可能发生的概率。

这类概率称为(C)A.古典概率B.统计概率C.主观概率D.经典概率7.抽样误差的来源主要有:抽样的随机性和(B)A.样本大小B.抽样方法C.抽样工具D.统计方法8.样本平均数分布的变异性,即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差σ,,称之为(A)A.标准误B.标准差C.方差D.误差9.为研究不同学科教师做班主任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教师做班主任的班级里各抽取8名学生进行调查。

若进行方差分析,其组间和组内自由度分别为(D)A.4,32B. 3,24C.3,21D.3,2810.研究两列连续变量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是(A)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肯德尔和谐系数D.质与量相关11.适用于对离散性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的是(C)A.Z检验B. F检验C. x平方检验D. t检验12.旨在测量个体的潜在才能,以预测个体在将来学习或工作中可能达到的成功程度的测验是(A)A.能力倾向测验B.成就测验C.智力测验D.人格测验13.370人参加期末考试,其中第10题高分组的通过率为0.85,低分组的通过率为0.43。

全国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统计学是一门(D)A.自然学科B.人文学科C.应用学科D.交叉学科2.温度的测量,使用的是(B)A.绝对参照点B.相对参照点C.绝对参照点或相对参照点D.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3.下列推断统计的是(B)A.参数估计B.标准分数C.假设检验D.方差分析4.某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年龄分别为24岁、24岁、35岁、55岁、26岁,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B)A.24岁B.26岁C.31岁D.33岁5.下列数值指标。

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的是(D)A.全距B.百分位数C.变异系数D.平均数6.掷一个六面的骰子,事件A为“掷出的点数是2”,事件B为"掷出的点数为奇数”,则事件A与事件B的关系是(A)A.互斥B.对立C.包含D.相等7.由于男生更喜欢运动,因此在调查大学生的运动时间时应考虑性别差异,抽样时宜采用(C)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8.分别从3个地区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测试他们的阅读能力。

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地区学生阅读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则组间自由度为(A)A.2 B.3C.10 D.279.考察两个连续变量的相关程度,应采用(A)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肯德尔和谐系数D.点二列相关10.关于卡方分析,下列说法的是(A)A.一种参数检验方法B.x2值不可能是负数C.主要用于分类数据D.通过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之差进行计算11.所获得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减计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这种量表是(C)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12.下列标准分数的量数是(A)A.差异系数B.SAT分数C.IQ分数D.T分数13.测验的标准化(C)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施测过程的标准化C.测验结果的标准化D.测验评分与解释标准化14.某判断题的正确答案为“错”,全班50名学生有10人判断为“对”。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统计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分类数据B. 顺序数据C. 等距数据D. 比率数据答案:C2. 在教育测量中,效度是指测试的:A. 可靠性B. 有效性C. 公平性D. 难度答案:B3. 以下哪个公式用于计算方差?A. ∑(X - μ)² / nB. ∑X / nC. ∑(X - μ) / nD. ∑X² / n答案:A4. 在教育统计中,中位数是:A. 数据集中的最小值B. 数据集中的中间值C. 数据集中的平均值D. 数据集中的最大值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均值B. 偏度C. 峰度D. 方差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在教育统计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量,它反映了数据集中所有数据的平均水平。

答案:均值7. 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________,即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答案:可靠性8. 教育测量中的项目分析通常包括________分析和________分析,以评估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案:难度;区分度9. 标准差是方差的________,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答案:平方根10. 在教育统计中,使用________检验可以确定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答案:t检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教育统计中的标准误差及其应用。

答案:标准误差是标准差与样本量平方根的比值,用于描述样本均值的变异性。

在教育统计中,标准误差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以及在进行假设检验时评估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12. 描述教育测量中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基本思想及其优势。

答案: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用于心理测量和教育测量的现代测试理论。

它基于每个考生的能力水平和每个题目的难度参数来预测考生答对题目的概率。

IRT的优势在于能够为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提供个性化的测试,并且可以跨不同测试比较考生的能力。

2023年10月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2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2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几种测量中,参照点属于绝对参照点的是A.智商B.情商C.温度D.长度2.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概括和表述,以定量描述样本或总体的特征,这种统计叫A.描述统计B.推论统计C.相关分析D.回归分析3.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且多表现为整数,这种数据是A.计数数据B.测量评估数据C.人工编码数据D.离散数据4.根据数据分布的特点,可将数据分成A.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B.等比数据和等距数据C.离散数据和等距数据D.连续数据和等比数据5.有一类数据,它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这类数据是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等比数据6.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统计事项,这种统计分析图称为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7.数据的次数分布呈负偏态分布时,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A.M0=M d=X�B.M0 < M d< X�C.M0 > M d > X�D.M d < M0 < X�8.百分位数与百分位差用统计符号表示为A.ZB.RC.P pD.AD9.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10.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即一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大小,称为A.主效应B.交互效应C.因素D.水平11.依据一个分类标准分的数据,检验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是否符合,应进行A.独立样本t检验B.相关样本t检验C.拟合优度х2检验D.独立性х2检验12.所得的数字具有序列性,但它只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参照点,这种量表属于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13.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特质或结构的程度,称为A.内容效度B.构念效度C.复本信度D.重测信度14.某道题的难度系数为0.50,则该题的最大鉴别指数为A.1.00B.0.50C.0.80D.0.2015.韦氏离差智商的表述公式为A.100Z+500B.15Z+100C.10Z+50D.20Z+80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函授试卷
B 卷
(注:本试卷需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视觉反应时的得分属于: ( )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2、主要用于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统计图是: ( )
A 条形图
B 线形图
C 圆形图
D 散点图
3、已知某次数分布表的三组组限是:15-19,20-24,25-29,则中间一组的精
确组限是:
A [20,25)
B [20,24)
C [19.5,24.5)
D [19.5,23.5)
4、研究物理与数学成绩的相关,需用: ( )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 点二列相关
D φ相关
5、最常用的集中量数是:()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6、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这是:()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7、下列各种统计过程中,不属于推论统计的是:()
A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B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C进行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D进行方差分析;
8、先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将总体各单位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型,然后按比例从每一等级或类型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成样本,这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9、一副扑克,抽去大小王,连续两次抽到红桃的概率是:()
A 1/4
B 1/2
C 1/8
D 1/16
10、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为:()
A 0.01
B 0.05
C 0.5
D 1
11、已知某班某科平均成绩为75,标准差为5,某生的成绩为70,则其标准分数为: ( )
A 1
B 0
C -1
D 5
12、统计上将代表样本特征的量数称为: ( )
A 统计量
B 参数
C 置信度
D 频率
13、点估计时,对估计量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 ( )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14、原总体呈正态分布,标准差已知,样本平均数呈: ( )
A. 正态分布
B. t 分布
C. 卡方分布
D. F 分布
15、假设检验所采用的方法是: ( )
A 比较法
B 归纳法
C 类推法
D 反证法
16、下列假设中,恰当的是: ( )
010*********::;:;::30.5;:30.5;::23;:23;::;:;
A H H
B H H
C H H
D H H μμμμμμμμ>≤≤>≠=某班英语成绩与性别有关英语成绩与性别无关
17、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种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的检验是:()
A:方差分析; B:独立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适合性检验;
18、最常用最基本的客观性试题是:()
A填空题 B 选择题
C 简答题
D 论述题
19、高三会考(毕业考)属于:
A 能力倾向测验
B 常模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诊断性测验
20、某套试卷,题目“出偏了”,这评价的是该试卷的:
A 效标关联效度 B构想效度
C 内容效度
D 预测效度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测量具有对象的(1)和不明确性、方法的(2)和结果的相对性等特点。

2、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实际获得的(3)数据资料来对总体的特征、关系等作出推论。

3、按分布形式,您本场考试的得分属于(4)数据。

4、标准分数是以(5)为参照点,以(6)为单位,表示每一个原始数据在其团体中相对位置的量数。

5、一组数据的离差之和等于(7)。

6、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平均数是(8),标准差是(9)。

7、置信度为0.95,意味着区间估计时犯错误的概率可能是(10)。

8、推论统计主要包括:(11)和(12)。

9、主观性试题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可以(13)。

10、试写出两种常见的客观性试题:(14);
(15)。

三、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小概率事件原理
2、自由度
3、效度
4、适合性检验
5、标准参照测验
四、简单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1、列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差:69、75、78、83、97、88、84。

2、从五所中学同一年级随机抽取各3名学生,数学统一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总、组间、组内三种自由度。

..i
X X
A D N
-=
∑1,1
df k df N k df N =-=-=-间内总
3、某师范学院学生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现抽取30人的样本,按分层随机抽样,问各系应抽取多少人?
4、体育教师选取某组10名大学生进行100米和5000米长跑两项运动水平的测试,成绩(名次)如下表。

试据此计算这两项运动能力的相关系数。

2
2
61(1)
R
N D
r
N =-
-∑
五、简答
(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2.简述几种主要的集中量数。

3.简述良好估计量的基本性质。

4.简述几种常见的信度。

六、综合计算
(10分)
研究人员选取了170名男女大学生的样本,对他们进行一种心理测验。

在对测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这批大学生中的60名女生对该心理测验中的最后一具题目的反应态度是:作肯定回答的18人,作否定回答的42人,而在110名男生中,在相同项目上,作肯定回答的22人,作否定回答的88人,问在该项目的反应上,大学生的性别与态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连带关系?
(2
0.05(1) 3.84,χ=)
()
2
2()()()()
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