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统计与测量》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答案一、简答与计算1.客观性测验的优势是:第一,适合展开大规模测验;第二,题量大,信息范围广;第三,试题分布均匀;第四,阅卷容易;第五,评分结果客观、公正、可靠;第六,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分析等2.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

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

它着重学生个人之间的横向比较,适于区分学生的成绩水准,可供选拔、编班、编组之用。

这种测验目的主要是在于考查被试的个体差异,衡量被试的相对水平。

常模参照测验要求测得的分数变异性要大,得分的范围要广,要求试题有很强的鉴别力。

凡是参照规定的教学目标,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程度的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

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不在所在的群体中横向比较。

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测量,用于诊断及个别指导。

3.H0:,:>,=3.93由于计算的=3.93>Z0.01=2.33,所以在0.01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结论为训练前后两次测验的平均成绩差异非常显著,训练后学生进步很大,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5. 分别带入公式求得:算术平均数为77,中位数是76.8,S=7.509分,Q=5.425分。

6.采用2χ检验。

带入2χ计算公式得2χ=10.39,P<0.05,结论为学生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二、论述与计算1.2.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2.786,=6.39,<,P>0.05,方差齐性。

方差分析总表来源平方和SS自由度df均方MS F组间组内总体147.81968.221163202349.2798.410.5通过检验发现,F值小于临界值,这四组平均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成绩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全国2011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11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D.教学的重要手段2.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处于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个()A.绝对次数分布表B.相对次数分布表C.累积次数分布表D.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3.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4.适合显示各统计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A.散点图B.条形图C.圆形图D.线形图5.下面属于地位量数的是()A.B.PRC.SD.6.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A.布鲁姆B.皮尔逊C.比内D.斯皮尔曼7.百分等级数值是()A.名义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8.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9.利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102,标准差为18,某学生得分为120,那么他的离差智商为()A.110B.115C.120D.12510.是非题的特点是()A.不容易猜测B.评分误差大C.适用范围有限D.单位时间内答题量少11.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12.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A.敢为性B.创造性C.独特性D.稳定性13.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A.10B.20C.30D.4014.统计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又称为()A.零假设B.备择假设C.研究假设D.统计假设15.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单侧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A.显著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B.危机域只有一块C.检验目的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某个定值D.抽样分布只有一个尾侧没有临界值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标准化测验17.组内常模18.学习能力倾向测验19.显著性水平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0.简述深刻理解教育测量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21.举例说明什么是绝对评分分数.22.简述影响Ⅱ型错误的主要因素.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3.有12名学生参加一种推理测验,其中4名学生在测验之前学过逻辑学,其余的没学过逻辑学.测验结果见下表,问学生逻辑学习与推理测验成绩是否相关?学生代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逻辑学 1 0 1 0 0 0 1 0 0 1 0 0 推理测验27 25 22 20 20 18 18 18 15 12 10 10 (表中用"1"表示学过逻辑学,用"0"表示没学过逻辑学)()24.某选拔考试成绩服从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若现选拔比例为15%,请代为划定选拔分数线.(正态分布表见附表1)25.某六年制小学学生分布情况如下表,要求用分层抽样去抽取一个100人的随机样本,请问各年级入样人数分别是多少?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人数367 480 450 390 374 413 3474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答者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10分)26.已知一组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12,若令Y i=10X i,试求数据Y1、Y2、…、Y n的平均数和标准差.27.为了解某校教师对聘任制的意见有人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8位年青教师中有18人表示赞同,3人反对,7人无所谓;22位老教师中有5位表示赞同,10人反对,7人无所谓,试问该校教师对聘任制的意见与教师的年龄是否有连带关系?(α=0.01)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12分)28.什么是结构效度?请举例说明结构效度该如何验证.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写在答题卡上。

1. 教育统计主要研究的是:A. 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B. 学生的学习动态C. 教育领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D.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在教育统计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A. 访谈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调查法3.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关系是:A. 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一个子学科B. 教育测量是教育统计的一个子学科C.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是相互独立的学科D.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无关联4. 全国中小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一个典型的:A. 教育统计研究B. 教育测量实践C. 教育评估项目D. 教育政策制定5. 教育测量主要研究的是:A. 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B. 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C.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D. 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6. 在教育统计中,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A. 描述性统计分析B. 探索性统计分析C. 推论性统计分析D. 财务分析法7. 教育测量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A. 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B. 评估测量和评价测量C.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D. 连续测量和离散测量8. 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是:A. 帮助教育决策者了解教育现状B.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C. 制定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D. 以上皆是9. 教育测量中的信度指的是: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C.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D. 测量结果的有效性10. 教育统计中的抽样方法包括:A. 随机抽样B. 方便抽样C. 分层抽样D. 以上皆是11. 在教育测量中,效度是指:A. 测量结果与测量目标的一致性B.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C.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 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12. 实际使用的教育测量工具中,常见的包括:A. 问卷调查B. 观察记录C. 测试题D. 全部以上13. 在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有:A. ExcelB. SPSSC. SASD. 以上皆是14.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学生B. 教师C. 学校D. 全部以上15. 教育评价中的“三维度”指的是:A. 效果、效率、公平B. 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综合素质C. 量化评价、定性评价、质量评价D. 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16. 教育统计中的数据展示方式包括:A. 表格B. 图表C. 饼图D. 以上皆是17. 教育统计与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A. 研究目的B. 研究对象C. 研究问题D. 以上皆是18. 在教育统计中,数据的可靠性对研究的影响是:A. 会使研究结果失真B. 会使研究结果波动较大C. 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D. 不能确定19. 教育评价主要用于:A.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B. 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C. 评估学校的综合素质D. 以上皆是20.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发展趋势是:A. 信息技术的应用B. 多元评价的发展C. 数据分析方法的创新D. 以上皆是第二部分:问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请用适当的方式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统计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分类数据B. 顺序数据C. 等距数据D. 比率数据答案:C2. 在教育测量中,效度是指测试的:A. 可靠性B. 有效性C. 公平性D. 难度答案:B3. 以下哪个公式用于计算方差?A. ∑(X - μ)² / nB. ∑X / nC. ∑(X - μ) / nD. ∑X² / n答案:A4. 在教育统计中,中位数是:A. 数据集中的最小值B. 数据集中的中间值C. 数据集中的平均值D. 数据集中的最大值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均值B. 偏度C. 峰度D. 方差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在教育统计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量,它反映了数据集中所有数据的平均水平。

答案:均值7. 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________,即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答案:可靠性8. 教育测量中的项目分析通常包括________分析和________分析,以评估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案:难度;区分度9. 标准差是方差的________,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答案:平方根10. 在教育统计中,使用________检验可以确定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答案:t检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教育统计中的标准误差及其应用。

答案:标准误差是标准差与样本量平方根的比值,用于描述样本均值的变异性。

在教育统计中,标准误差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以及在进行假设检验时评估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12. 描述教育测量中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基本思想及其优势。

答案: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用于心理测量和教育测量的现代测试理论。

它基于每个考生的能力水平和每个题目的难度参数来预测考生答对题目的概率。

IRT的优势在于能够为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提供个性化的测试,并且可以跨不同测试比较考生的能力。

2011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1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A.教育学、生理学B.教育学、心理学C.社会学、教育学D.生理学、心理学2.下列关于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相互独立B.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基础C.教育统计在教育测量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D.教育统计为教育测量提供数据3.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A.人的血型B.五级记分制C.气温D.身高4.在统计分析图中,圆形图通常用于描述()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C.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D.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5.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文总平均成绩为()A.85B.86C.87D.886.题6图这个相关散点图表示()A.相关很高,是正相关B.相关很高,是负相关C.相关很低,是正相关题6图D.相关很低,是负相关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B.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C.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D.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8.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中衡量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的行为目标属于()A.评价B.综合C.分析D.领会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A.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B.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C.非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D.非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10.在某英语测验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59分,若该测验的测量标准误为2.68,那么该生的真分数可能是()A.55.5B.56C.60D.6211.标准化成就测验是()A.形成性测验B.终结性测验C.既可以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可以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D.既不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不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12.某市有小学200所,要在该市小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随机样本,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偏低,允许一所小学抽取2个学生,应采用()A.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3.原总体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n≥30的平均数抽样分布为()A.F分布B.t分布C.χ2分布D.正态分布14.关于统计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反证法B.最终结论一定是推翻原假设C.若虚无假设被推翻,则整个检验过程不成立D.它所依据的是小概率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原理15.若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总体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应采用()A.F检验B.t检验C.χ2检验D.Z检验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标准分数17.常模参照测验18.命题双向细目表19.测验信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0.简述集中量数的作用。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6%B、46%C、54%D、64%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A、0.9750B、0.9500C、0.0500D、0.0250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B. 内容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结构效度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B、差异系数C、标准差D、中数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90%B、10%C、78%D、22%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A、称名B、顺序C、等距D、比率答案提示:1.B2.C3. C4.D5.B6.A7.B8.D9. B 10.B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答案提示: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P10-1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doc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doc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福建师大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试卷年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词解释(20%)1、积差相关: 研究两种现象,两种行为或两个事物,一句话,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时,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3、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4、测验的信度:任何测量都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即测量结果不能随测量者、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测量、测量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测量的信度问题。

二、简答题(45%)1、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答:现就双向细目表的制作提出如下建议:(1).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教案、教材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

(2).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一维采用“识记(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内容中的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8:28:30:24,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控制在10%左右。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数据C. 教育规律D. 教育方法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3. 在测量学中,效度是指()。

A. 测量工具的准确性B. 测量工具的可靠性C.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D.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测量的常见类型?()A. 成就测验B. 智力测验C. 性格测验D. 健康测验答案:D5. 标准差是衡量()的统计量。

A. 数据的集中程度B. 数据的离散程度C. 数据的偏态程度D. 数据的峰态程度答案:B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0到正无穷D. -1到正无穷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统计分析的步骤?()A. 数据收集B. 数据整理C. 数据分析D. 数据解释答案:D8.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A. 线性关系B. 非线性关系C. 正相关关系D. 负相关关系答案:A9.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统计中的假设检验方法?()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D10.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

A. 准确性B. 可靠性C. 有效性D. 一致性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教育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图形表示方法?()A. 条形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散点图答案:ABCD2. 在教育测量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信度?()A. 测量工具的质量B. 测量环境C. 被试者的情绪D. 测量时间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效度?()A. 测量工具的设计B. 被试者的理解能力C. 测量环境D. 测量时间答案:ABCD4. 以下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均值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教育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相关分析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A.教育学、生理学B.教育学、心理学C.社会学、教育学D.生理学、心理学2.下列关于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相互独立B.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基础C.教育统计在教育测量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D.教育统计为教育测量提供数据3.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A.人的血型B.五级记分制C.气温D.身高4.在统计分析图中,圆形图通常用于描述()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C.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D.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5.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文总平均成绩为()A.85B.86C.87D.886.题6图这个相关散点图表示()A.相关很高,是正相关B.相关很高,是负相关C.相关很低,是正相关题6图D.相关很低,是负相关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B.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C.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D.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8.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中衡量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的行为目标属于()A.评价B.综合C.分析D.领会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A.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B.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C.非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D.非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10.在某英语测验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59分,若该测验的测量标准误为2.68,那么该生的真分数可能是()A.55.5B.56C.60D.6211.标准化成就测验是()A.形成性测验B.终结性测验C.既可以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可以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D.既不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不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12.某市有小学200所,要在该市小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随机样本,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偏低,允许一所小学抽取2个学生,应采用()A.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3.原总体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n≥30的平均数抽样分布为()A.F分布B.t分布C.χ2分布D.正态分布14.关于统计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反证法B.最终结论一定是推翻原假设C.若虚无假设被推翻,则整个检验过程不成立D.它所依据的是小概率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原理15.若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总体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应采用()A.F检验B.t检验C.χ2检验D.Z检验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标准分数17.常模参照测验18.命题双向细目表19.测验信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0.简述集中量数的作用。

21.简述相对评分和绝对评分的涵义,并举例说明。

22.简述方差分析的条件。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3.已知一组数据{20、40、l5、25、lO},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差和标准差。

(保留2 位小数)24.某大学各专业学生分布情况如下表,现要抽取一个100人的随机样本,请问各专业入样人数分别是多少?25.有12名学生参加一项体育测验,其中4名学生在测验之前曾参加过长跑训练,其余的没参加过长跑训练。

他们的测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问学生长跑训练与该项体育测验成绩之间是否相关?(“l”代表曾参加训练的学生,“O”代表未参加训练的学生,S=5.22,保留2位小数)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0分)26.随机抽取32位男教师和50名女教师进行某项测验。

测得男教师平均分80,标准差8;女教师平均分76,标准差1O。

试问男、女教师测验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l2分)27.试述选择题的优点及局限性。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00452一、单项选择题1—5 BCDDB 6—10 ABABC 11—15 CCDAA二、名词解释题16.标准分数是以被试所属组分数的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的被试个体分数对平均数的距离。

(3分)17.常模参照测验是指参照者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

(3分)18.命题双向细目表①是一个关于考试内容和考查目标的双向列联表,②是关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掌握层次两个维度下的一种考试命题抽样方案,③是命题人员着手命题、审题、制卷乃至作效度验证时进行工作的一个根本依据。

(1点1分,共3分)19.测验信度①是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測值)的一致性,②是对测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③是反映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1点1分,共3分)三、简答题20.集中量数的作用:(1)向人们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2分)(2)集中反映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2分)(3)是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2分)21.(1)确定原始分数意义的残周五有两类:一类是其他被试的測值,即其他被试在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

(1分)当拿被试在测验上的測值去跟其他被试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作比较,就称为相对评分,其确定的分数称为相对评分分数。

(1分)例如,某少年语文成绩“在全年级是冒尖的”。

(相应的例子1分)(2)确定原始分数意义的参照物另一类是社会在所测特性上的客观要求,即被试在所测特性上发展应该达到程度的标准。

(1分)党拿宝贝是在测试上的測值,去跟所测特性的应由标准作比较,就称为绝对评分,其确定的分数称为绝对评分分数。

(1分)例如:达到要求,就是“合格”。

(相应的例子1分)22.方差分析的条件:(1)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2分)(2)总体正态性;(1分)(3)样本随机性;(1分)(4)方差齐性。

(2分)四、计算题23.解:根据已知条件代入公式(1)20+40+15+25+10==225(2)2183712=8.45iX XAD n-++++==∑(3) S S ===53010.30S ===或10.30S == 答:这组数据平均数为22,平均差为8.4,标准差为10.30. 24.解:根据已知条件代入公式(1)各专业总人数比分别为0.12:0.29:0.09:0.17:0.21:0.12 (2)各专业入样人数分别为12,29,9,17,21,12答:各专业入样人数分别是管理学12人,英语29人,经济贸易9人,化学17人,计算机21人,市场营销12人。

25.解,根据已知条件代入公式 采用点双列相关(1) 若用p 表示参加过长跑训练的学生人数比例,q 来表示没有参加过长袍训练的学生人数比例。

480.33;0.671212p q ==== (2) 19075,17p q X X == (3)0.25pb X X r ===答:从相关系数来看,0.25<0.4,所以学生长袍训练与该项体育成绩相关度低。

(1分) 五、综合应用题26.解:根据题意,采用双侧检验 (1)建立假设:H 0: =μμ女男 H 1 :μμ≠女男(2)8076002X X Z μμ------===(3)因为z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0.05)1.96aZ=±1.96<Z=2<2.58进入危机域结论:在0.05显著水平上有充分理由拒绝虚无假设H0,接受备择假设H1,说明男女教师测验成绩有显著差异。

六、论述题27.答:优点:(1)不仅可以准确地测量简单的学习结果,而且可以测量理解、运用、分析及综合等领域中更为复杂的高级的学习成就。

(1分)(2)避免题意不清等其他客观提醒的一些缺点。

(1分)(3)大题方式简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考虑更广泛的学习内容范围,提高测验效率。

(1分)(4)题意规范,适合于考试机器评分,提高了评分的效率与准确性,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确保了评分的客观性。

(1分)(5)采用大量似真的诱惑选项,有利于教师诊断学生的理解错误与学习困难。

(1分)局限性:只要求学生识别与选择正确答案,因而不太适合测量许多需要解题技巧、战士学生思维过程及特点方面的学习成就。

(2分)只要求学生识别与选择正确答案,因而,减少了对学生自己回忆与自己提供正确答案方面的学习要求,这可能会削弱对低年级学生巩固知识及掌握各学科知识方面的要求。

(2分)集解题思路要求归一与归真,因此,选择题既不能考查学生组织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发散力与创造力。

(2分)在编题时,要求的技巧性较高,需要专门技能和创造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智慧与精力。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