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硬件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又分为中央处理器(CPU)、输
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四大部分。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运行程序和处理数据的中枢,由执行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构成。

其中,执行单元负责对程序的指令进行操作,控制单元负责调度控制处理器的整体运行,而寄存器负责暂时存储程序的
指令和处理的数据。

2.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部的硬件部件,其中常见
的有键盘、鼠标等。

3.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把计算机内部的结果输出到外部的硬件部件,其中常见的
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器:
存储器是对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的必要设备,可以把程序和数据暂
存起来供计算机使用,存储器根据存储速度和容量的不同可分为高速存储
器和大容量存储器两大类,其中常见的有内存、硬盘等。

二、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过程,其中常见的网络技术如下:
1.TCP/IP: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目前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信息科技知识点整理

信息科技知识点整理

一、信息的基本知识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描述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数据所表达的内容。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广义的信息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他们的运动状态的反映。

通俗的说,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能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

2.信息的作用♦近代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指出(1948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物质和能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3.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传载性:(信息与信息载体的联系和区别)信息的传载性是指信息可以传递,并且在传递中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通常,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都是信息的载体,用于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的物质也是信息的载体。

(2)信息的共享性(3)信息的可处理性(4)信息的时效性4.信息的处理过程♦人们把获取原始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的过程统称为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表达、传播、转换和使用。

♦获取→存储→加工→表达5.常见的信息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

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提取、识别或检测并能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显示计量结果。

比如:电子温度计、人脸或指纹识别系统、OCR等。

♦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从空间一点到另一点的快速、可靠和安全的转移,是整个信息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

♦计算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它包括对信息的编码、运算、判断等。

♦控制技术: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逻辑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并对操作对象实施控制的技术。

6.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影响♦计算机发展历经四代: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正向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等诸多方向发展。

7.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影响。

♦(1)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信息技术促进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3)信息技术加快贸易电子化(4)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5)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与组成1.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领域2.数据与信息2.1 数据的概念与分类2.2 信息的概念与特点2.3 数据与信息的转换与处理3.网络与互联网3.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3.2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3.3 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4.电子邮件与通讯工具4.1 电子邮件的定义与特点4.2 电子邮件的使用与管理4.3 实时通讯工具的使用与安全注意事项5.数据存储与文件管理5.1 数据存储的方式与介质5.2 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5.3 数据备份与恢复6.计算机软件与应用6.1 常见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6.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6.3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6.4 幻灯片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7.图形图像处理7.1 图形与图像的概念与分类7.2 常见图形图像文件格式7.3 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与技巧8.编程与算法思维8.1 编程语言的概念与分类8.2 编程的基本步骤与流程8.3 算法思维与基本算法9.网页设计与开发9.1 网页设计的原则与要素9.2 网页开发的基本技术与工具9.3 常见网页元素与效果的应用附件:[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相关附件或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创作作品的独立权利,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或传播。

2.隐私权:个人信息的保护权,禁止未经授权的收集或泄露。

3.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4.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限制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披露。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
一、网络技术
1、TCP/IP协议及应用:是指在Internet中使用的通信协议。

它是
一组标准、以IP协议為核心的分层协议,由功能层次组成,由应用层、
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组成,它能提供数据的可靠、可靠传输,也
可以在多个网络之间实现通信连接,是Internet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
目前各种局域网、广域网系统的核心协议。

2、OSI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国际开放的系统建构模型,由7层组成,是多种网络之间核心协议通信的实现框架。

OSI参考模型由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每一层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通过各层之间的交换信息来实现网络的互联和通信。

3、HTTP协议:它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超文本信息的应用
层协议,是World Wide Web上使用的核心协议之一、HTTP协议按照网络
模型定义的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它有三个主要特点:无连接,无状态,文
本化。

4、LAN协议:LAN协议是局域网的通信标准,它包括以太网协议、Token Ring协议、FDDI协议、WAN协议等等,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为普
遍的一种协议,它是按照IEEE802.3标准定义的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
可提供大批量数据传输。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指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整理出一些信息技术必背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3.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数据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进行表示和存储。

常见的数据类型有整数、浮点数、字符和布尔类型。

4. 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中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算法有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5.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和Mac OS。

二、编程语言1. C语言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高效、灵活等特点。

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对学习其他编程语言非常有帮助。

2. Java语言Java语言是一种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适用于开发各种应用程序。

Java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

3. Python语言Python语言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可读性强、代码量少等特点。

Python广泛应用于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4. HTML、CSS和JavaScriptHTML是用于创建网页的标记语言,CSS用于控制网页的样式,JavaScript用于实现网页的交互和动态效果。

三、数据库知识1.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使用表格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一、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处理数据;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显卡用于处理图形显示。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络模式。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下,服务器提供服务,客户端发出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在对等网络模式下,各个节点之间平等地交换信息。

三、数据与信息的概念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符号记录,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后的有用结果。

数据具有客观性、无意义性和可计算性;而信息具有主观性、有意义性和可理解性。

数据经过加工和处理,才能转化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

四、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C++、Java、Python等。

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的语法和规则,用于实现特定的算法和功能。

编程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不同的阶段。

五、数据库和SQL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操作数据库的语言,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功能。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ongoDB、Redis等。

六、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

操作系统提供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驱动等功能,以方便用户和应用程序的使用和开发。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2 主机和外设设备1.3 输入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4 输出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5 存储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 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2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2.3 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4 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5 常见的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网络知识3.1 网络基本概念3.2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3.3 常见的网络服务和应用3.4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知识3.5 网络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4. 编程基础4.1 编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4.2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特点4.3 算法和流程图的基础知识4.4 程序设计和编程的基本步骤4.5 简单的编程示例和练习题5. 数据库基础5.1 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5.2 数据库的组成和基本操作5.3 常用的数据库软件及其特点5.4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规范5.5 数据库管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6. 信息安全与法律知识6.1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6.2 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6.3 法律中涉及的互联网和信息安全相关名词及注释6.4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6.5 网络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和途径附件:- 示例程序代码- 流程图- 数据库设计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 个人信息保护法: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信息合法使用,维护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法规。

- 网络安全法: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 著作权法:指保护作者对其个别作品享有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等权益的法律法规。

- 电子商务法:指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保护网络交易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包括内存(RAM)和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驱动器),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和显示器,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总线:传输数据和指令的电子通道。

2.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程序,例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播放器。

-开发工具:用于编写、测试和调试软件的程序,例如集成开发环境(IDE)和编译器。

3.网络基础-网络协议:定义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例如TCP/IP协议。

-网络拓扑:描述计算机网络中连接方式的结构,例如总线、环形、星形和网状拓扑。

-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4.数据处理和存储-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位(0和1)来表示和存储数据,例如使用二进制表示整数和字符。

-压缩算法:减少数据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或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 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联,以支持预测和决策-making。

5.网站和互联网- 网站开发: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创建网页。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机资源和服务,以实现便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包括在线购物、支付和电子市场。

-引擎优化(SEO):优化网站以提高在引擎中的排名,从而增加网站的可见性和流量。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傅宁121090036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4.存储容量的计量单位:8b=1B(字节byte,用大写B表示)计算机内存储器容量的计量单位:KB: 1 KB=2^10字节=1024 B (千字节)MB: 1 MB=2^20字节=1024 KB (兆字节)GB: 1 GB=2^30字节=1024 MB (吉字节、千兆字节)TB: 1 TB=2^40字节=1024 GB (太字节、兆兆字节)外存储器容量经常使用10的幂次来计算:1MB=10^3 KB =1 000 KB1GB=10^6 KB =1 000 000 KB1TB=10^9 KB = 1 000 000 000 KB5.信息是可以传输的,信息只有通过传输和交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在数字通信技术中,信息的传输是通过比特的传输来实现的。

近距离传输时直接将用于表示“0/1”的电信号或光信号进行传输(称为基带传输),远距离传输或者无线传输时需要使用调制技术。

传输速率表示每秒钟可传输的二进位数目,常用单位是:比特/秒(b/s),也称“bps”。

如2400 bps(2400b/s)千比特/秒(kb/s),1kb/s=10^3比特/秒=1 000 b/s兆比特/秒(Mb/s),1Mb/s=10^6比特/秒=1 000 kb/s吉比特/秒(Gb/s),1Gb/s=10^9比特/秒=1 000 Mb/s太比特/秒(Tb/s),1Tb/s=10^12比特/秒=1 000 Gb/s6. B:二进制Q:八进制2^11=20482^12=40962^13=81922^14=163842^15=327682^16=655362^20=1M2^30=1G2^40=1T7.数值信息的表示:(1)无符号整数:只表示正整数。

n位二进制数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为2^n-1。

(2)带符号整数:可以表示正整数、负整数、零。

最高位为符号位,“0”表示“+”,“1”表示“-”n位二进制数可表示的十进制数范围为-2^(n-1)+1~2^(n-1)-1上面的表示方法称为“原码”。

带符号整数在计算机内不采用“原码”而采用“补码”的形式表示。

补码:符号位不变,绝对值部分取反加1。

-43的原码:10101011 补码:11010101相同位数的二进制补码可表示的数的个数比原码多一个。

(3)浮点表示:任一个二进制实数N 均可表示为N=±S×2P(其中,±是该数的符号;S是N 的尾数;P是N的阶码)+1001.011B = + 0.1001011B×2^100-0.0010101=-0.10101*10^(-10)因此,328.文字符号的表示:日常使用的书面文字由一系列称为“字符”的书写符号所构成,计算机中常用字符的集合叫做“字符集”(西文字符集、中文(汉字)字符集)。

最常用的西文字符集是ASCII字符集,包含128个字符,包括96个可打印字符和32个控制字符,每个字符采用7个二进位进行编码,计算机中使用1个字节存储1个ASCII 字符。

ASCII字符集中ASCII码从小到大先数字后小写字母再后大写字母。

9.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加:“或”运算逻辑乘:“与”运算取反:否定运算1.3 微电子技术简介1.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它是在电子元器件小型化、微型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2.电子电路中元器件的发展演变: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什么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C):是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基片,采用平面工艺,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其连线所构成的电路制作在基片上所构成的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1)集成电路的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成本低;速度快、可靠性高。

(2)集成电路的分类:按用途分:通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按电路的功能分: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按晶体管结构、电路和工艺分:双极型(Bipolar)电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路······按集成度(芯片中包含的元器件数目)分: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3)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晶体管的尺寸。

晶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相同面积的晶片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就越多。

所以从集成电路问世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缩小晶体管、电阻、电容、连接线的尺寸上下功夫。

4.什么是IC卡?IC卡(chip card、smart card),又称为集成电路卡,它是把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塑料卡基片内,使其成为能存储信息、处理和传递数据的载体(1)特点:存储信息量大、保密性能强、可以防止伪造和窃用、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2)IC卡的类型:按芯片分类:①存储器卡②CPU卡按使用方式分类:①接触式IC卡②非接触式IC卡(频射卡、感应卡)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2.1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1. 1946年美国宾州大学研制成功第1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 (最致命缺点:程序与计算分离)3.计算机的逻辑结构(1)硬件: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

软件:在计算机中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处理的数据和相关的文档。

(2)经典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冯.诺依曼计算机):(3) 现代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信息中央处理器:负责对输入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把程序和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中间运算结果、最终结果等)储存起来输出设备:把信息送出计算机总线与I/O 接口:用于连接CPU 、内存、外存和各种I/O 设备并在它们之间传输信息的一组共享的传输线及其控制电路,为CPU 总线(前端总线)和I/O 总线。

与经典计算机结构相比的3个变化: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存储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通过CPU 通信→通过总线进行通信5.计算机的分类按内部逻辑结构分类:8位/16位/32位/64位;单CPU/多CPU ···按性能和价格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服务器) 、个人计算机 (台式PC 、笔记本P 、C 平板电脑等)、嵌入式计算机巨型、大型计算机作为服务器使用,个人计算机独立使用或作为客户机使用 个人计算机特点: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软件丰富、性能不断提高、适合办公或家庭使用。

按计算机服务的对象和作用分类:中央处理器 (运算器及其控制)外存储器内存储器输出设备总线(bus)输入设备I/O 接口I/O 接口外存储器接口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器CPU控制器memorystorageI/O 设备通过I/O 接口与各自的控制器连接,然后由控制2.2 CPU的逻辑结构与工作原理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图见P4)(1) 计算机的工作由程序控制,程序是一个指令序列,指令是能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操作命令;(2) 程序(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均存放在存储器中;(3) 存储器中存放的指令和数据按地址进行存取;(4) 指令是由CPU一条一条顺序执行的。

2.“存储程序控制” 原理将问题的解算步骤编制成为程序,程序连同它所处理的数据都用二进位表示并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

程序运行时,CPU从内存中一条一条地取出指令和相应的数据,按指令操作码的规定,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直到程序执行完毕为止。

3.什么是指令?指令就是命令,它用来规定CPU执行什么操作。

指令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单位,程序是由一连串指令组成的。

指令采用二进位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指令由两个部分组成:4.CPU的组成部分: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或逻辑运算,所以称为算术逻辑部件(ALU),参加ALU运算的操作数通常来自通用寄存器GPR ,运算结果也送回GPR)、控制器和寄存器5.CPU的任务:取指令并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6.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指令→指令译码→取数→运算→保存通常,每一步需要1个或几个时钟周期才能完成。

7.什么4是指令系统?CPU可执行的全部指令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即它的机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