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第三章8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红岩》第三章,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斗争年代,心情也随着书中的情节起起伏伏。
这一章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许云峰在茶园与李敬原交流的场景。
那看似平常的茶园,却隐藏着无数的玄机和危险。
许云峰的镇定自若、机智勇敢,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许云峰一出场,那种沉稳和果敢的气质就扑面而来。
他身着普通的长衫,却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看穿一切迷雾。
茶园里人来人往,喧闹声此起彼伏,可他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危险。
当他与李敬原接头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他们的对话简短而高效,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许云峰用极其平常的语气,讲述着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这种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地下工作的艰难和革命者的非凡智慧。
“老李,情况怎么样?”许云峰看似随意地问道,眼睛却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李敬原微微皱了皱眉,压低声音说:“不太乐观,敌人最近盯得紧。
”许云峰轻轻点了点头,手指不经意地在桌上敲了敲,“那咱们得更加小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他们的交流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藏玄机。
许云峰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充满了紧张和警惕。
茶园里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可他们哪有心思去享受这份宁静。
许云峰的心思全在如何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如何保护同志,如何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上。
我仿佛能看到他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焦急与坚定。
他知道,稍有不慎,不仅自己会陷入危险,更会给党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这一章中,我还看到了革命者之间深厚的情谊。
许云峰和李敬原不仅仅是同志,更是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艰难的环境中共同前行。
这种情谊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当李敬原提到可能会有同志暴露时,许云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和担忧,但随即又被坚定所取代。
他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全力保护好每一个同志。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包含了无尽的责任和担当。
红岩第三章阅读感悟

红岩第三章阅读感悟读了《红岩》第三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章的内容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
第三章里,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她刚一出场,那种坚定、勇敢和从容不迫的气质就扑面而来。
当她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这个坚强的女子强忍着内心的巨大悲痛,继续投身到革命工作中。
这种坚韧的精神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长跑比赛,我报名参加了。
在比赛的过程中,跑到一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迈出一步都无比艰难。
我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放弃。
就在这时,我想到了江姐,想到她在面对那么多艰难险阻时都没有退缩,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坚持跑下去。
最终,我跑完了全程,虽然没有拿到很好的名次,但我战胜了自己。
在这一章中,特务的阴险狡诈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想方设法地破坏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试图从被捕的同志口中获取情报。
可咱们的革命者们,个个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
这种对信仰的坚守,让我深受感动。
比如成岗,他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依然机智地完成了印刷《挺进报》的任务。
他的那份冷静和勇敢,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许云峰,他在与特务的周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胆略。
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同志们前进的道路。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和安宁。
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
这一切,都是无数像江姐、成岗、许云峰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付出一切的英雄们。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红岩》第三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让我从革命先烈们身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江姐他们,然后鼓起勇气,坚定地走下去。
红岩第三章观后感

红岩第三章观后感
这一章里,那些革命者们可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看他们啊,虽然被关在监狱里,但那股子精气神儿,就像黑暗里的火把一样耀眼。
就像江姐,虽然遭受着敌人的各种折磨,但是她坚定得像一块磐石。
我感觉她就像是游戏里那种开了挂的超级英雄,不过她的超能力不是什么飞天遁地,而是钢铁一般的意志。
敌人给她使的那些坏招儿,就像是小怪兽对奥特曼发射的无力光线,根本动摇不了她。
而那些特务们呢,真的是又坏又蠢。
他们以为靠着严刑拷打就能让革命者屈服,这想法就跟想要用一根小树枝捅倒一座大山一样可笑。
他们的那些手段,只会让我觉得他们特别心虚和害怕,因为他们在正义面前就像老鼠见了猫,只能靠这些下三滥的办法来给自己壮胆。
这一章里的描写也特别生动,我就感觉自己像是站在监狱的角落里,亲眼看着这一幕幕发生。
作者肯定是有魔法的,能把那种压抑、紧张的气氛,还有革命者们的英勇和特务们的丑恶都刻画得那么细致。
这让我对后面的故事更加好奇了,就像追剧追到关键时刻,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集发生了啥。
我想,这些革命者们肯定会像勇士一样继续战斗,把那些坏蛋打得屁滚尿流的,我已经准备好跟着他们在这个充满热血和信仰的故事里继续冒险啦!。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红岩》是一部描写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由曾经参与红军长征的作家萧红所著。
小说以红岩学校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们的成长和抗日斗争,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和勇敢。
其中第三章是整个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以一种动人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第三章以红岩学校的学生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主线,通过描写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变化,展示了他们从追求个人利益到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转变。
在这一章节中,我最为深刻的是主人公刘峰的形象。
刘峰是一个在红岩学校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他原本是一个文静内敛的人,对政治并不感兴趣。
然而,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祖国的危难,刘峰逐渐觉醒,成为了一名积极参与抗日斗争的学生领袖。
他带领着同学们组织起来,进行各种抗日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在这一章节中,我被刘峰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精神所打动。
尽管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相信只有通过抗日斗争,才能够拯救祖国,保卫家园。
他用自己的行动鼓舞着身边的同学们,让他们也相信自己的力量。
刘峰的形象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就能够改变自己和世界。
除了刘峰,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比如,女主人公王二小,她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孩,她不畏艰难困苦,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她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坚强和无畏,在那个男权社会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价值和力量。
还有主人公们的老师,他们是红岩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和榜样。
通过阅读《红岩》第三章,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他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毫不退缩,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
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他们的行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爱国才是最伟大的,只有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才是最有意义的。
红岩第三章观后感

红岩第三章观后感《红岩第三章观后感》在阅读《红岩》第三章的时候,我被深深吸引且感触颇多。
从一开篇,我就被那种紧张压抑的气氛笼罩着。
看到敌人对待革命者时的残暴手段,我感觉特别气愤。
那些敌人就像是没有人性的野兽,用尽各种酷刑,妄图让革命者屈服。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敌人把竹签子钉进江姐的手指缝里这个场景。
当时看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江姐所遭受的巨大痛苦,那种钻心的疼好像透过书页直刺向我。
我就想到,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支撑着江姐,让她在如此非人的折磨下依然不肯吐露半点儿机密啊。
还有许云峰在狱中那泰然自若的神态也让我惊叹。
他面对敌人的审讯,机智而从容,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不屑于与敌人做无谓的斗争,同时又巧妙地戏弄敌人,那个场景让我感觉他就像一个智慧超群的勇士,哪怕深陷囹圄,也有着绝对的主动权。
同时,我不太理解那些敌人为何如此穷凶极恶。
他们试图摧毁的,不仅是肉身,更是试图消灭革命者心中的那一团火。
在我看来,这团火是不可能被扑灭的。
那些革命者在狱中互相扶持的片段也让我感动。
他们虽然遭受重重磨难,但是心始终在一起。
读完这一章,我明白了革命胜利的艰难。
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多少像江姐、许云峰一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联想到我们现在,在小小的困境面前有时候就怨天尤人,而他们面临着生死威胁,却始终坚守信仰。
这章文字让我意识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坚守自己正确的信念,勇往直前,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轻易低头放弃。
红岩中的英雄好汉就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我想这也是《红岩》这本书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原因之一吧。
红岩读后感第三章8

小说《红岩》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一块壮丽的瑰宝,读完《红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岩》通过描写许云峰领导工人运动,江姐、双枪老太婆开展华蓥山武装斗争,成岗办《挺进报》等情节,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方兴未艾、此起彼伏的盛况;同时又以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两处国民党特务的秘密监狱为背景,讴歌许云峰、江姐、成岗等共产党人在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坚决保守党的秘密的高尚情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那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红岩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通过描写红岩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信仰,展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在第三章中,作者深入描绘了红岩烈士们的奋斗历程,让我对他们的坚定意志和无私奉献深感敬佩。
第三章以“退伍过程”为主题,也是整个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一章中,主人公沈鹏逐渐从被动的境地走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的行列。
通过参加抗日斗争,沈鹏在红岩山上找到了自己的革命家园,并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
在读这一章节时,我不禁被主人公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磨难所触动。
尤其是当沈鹏被逼回离队之前,他看到红岩悬崖上的电影院画面,展现了家乡在战火中的凄惨景象,他内心的决心得到了巨大的激发。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红岩,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
这一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主人公对民族命运的执着和对敌人的坚决反抗。
在红岩山上,沈鹏遇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战友。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无私团结、相互帮助的情感。
红岩烈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团结一致,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较量。
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保卫家园而奋斗。
这些战友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感动。
他们不仅像兄弟一样互相扶持,还鼓舞着彼此保持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红岩山上,主人公沈鹏还结识了他的导师罗家英。
罗家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革命先驱者,他带领着沈鹏和其他青年一起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努力奋斗。
罗家英讲述了自己的战斗经历和抗日斗争的重要性,激励了沈鹏和其他青年们。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于沈鹏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沈鹏对红岩山上的奋斗更加坚定和自信。
通过阅读红岩第三章,我深入了解了红岩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信仰。
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他们在极端的环境下保持信念,无私奉献,展现了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
红岩第三章打动人心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红岩第三章观后感

红岩第三章观后感《红岩第三章观后感》看了《红岩》第三章,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一章里,那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特务对革命者的种种折磨和迫害。
看到特务们想尽办法从革命者口中获取情报,用尽卑鄙无耻的手段,我感觉愤怒至极。
那些革命者明明只是在为光明和正义奋斗,却被如此残酷对待,他们把行刑的屋子搞得阴森恐怖,企图从精神上击垮革命者。
特别能感同身受其中一位革命者的坚韧。
他遭受着那些难以想象的折磨,却咬牙坚持一句话都不说。
当时我就想到,如果是我处在那样的环境下,我能做到像他这样坚定吗?我不敢确定。
只知道看到他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时,我的内心就像被一只大手攥紧了一样,充满了敬佩,也为他心疼。
还有特务们的丑恶嘴脸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的残忍真的难以想象。
对革命者不断地威逼利诱,酷刑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我们的革命者却始终没有屈服。
看完这章后我明白了他们心中的信仰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这不是简单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支撑着他们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面对审讯依然保持着尊严。
对了还记得那段革命者在监狱里相互鼓励的描写,他们虽然知道每天都面临着危险和折磨,但还在互相给彼此传递信念的力量。
这让我理解了革命力量的源泉,他们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群体。
他们在狱中简陋的条件下还能开辟自己的精神阵地,不被敌人的淫威所吓倒。
这一章节让我看到了在黑暗岁月里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而这些品质应该被永远铭记。
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虽然没有那么残酷的考验,但这种对信仰的坚守,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挫折,小困难,如果有像这些革命者一样坚定的信念,我相信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红岩》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一块壮丽
的瑰宝,读完《红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岩》通过描写许云峰领导工人运动,江姐、双枪老太婆开展华蓥山武装斗争,成岗办《挺进报》等情节,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方兴未艾、此起彼伏的盛
况;同时又以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两处国民党特
务的秘密监狱为背景,讴歌许云峰、江姐、成岗等共产党人在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坚决保守党的秘密的高尚情操.
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
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
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
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
《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
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那我们该怎样让我们
的国旗更加鲜艳?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
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