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中学点议论-模板

合集下载

议论作文通用万能模板

议论作文通用万能模板

议论作文通用万能模板一、引言。

1. 提出问题。

2. 现状分析。

3. 话题引出。

二、正文。

1. 第一点。

a. 论据1。

b. 论据2。

c. 论据3。

d. 实例说明。

e. 结论。

2. 第二点。

a. 论据1。

b. 论据2。

c. 论据3。

d. 实例说明。

e. 结论。

3. 第三点。

a. 论据1。

b. 论据2。

c. 论据3。

d. 实例说明。

e. 结论。

三、结论。

1. 总结全文。

2. 对比不同观点。

3. 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

议论作文通用万能模板。

引言。

在当今社会,某一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个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找出其中的症结所在。

正文。

第一点。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问题的根源。

据调查显示,这个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这说明……。

再者,……。

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第二点。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点。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

其次,我们个人也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这个问题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必将得到解决,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语文议论文作文通用模板

语文议论文作文通用模板

语文议论文作文通用模板语文议论文通用模板。

一、引言。

1. 话题引入。

2. 观点提出。

二、正文。

1. 论据一。

a. 事实分析。

b. 例子论证。

2. 论据二。

a. 事实分析。

b. 例子论证。

3. 论据三。

a. 事实分析。

b. 例子论证。

4. 反驳对方观点。

a. 对方观点分析。

b. 我方观点反驳。

三、结论。

1. 总结全文观点。

2. 对读者的呼吁或建议。

语文议论文通用模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语文教育备受关注。

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当前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甚至出现了语文应试教育的现象。

其次,当前的语文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再次,当前的语文教育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倦感,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语文教育。

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多进行语言实践,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其次,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应该注重互动和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语文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文中隐含的写作知识对学生作文的启示——以几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为例

课文中隐含的写作知识对学生作文的启示——以几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为例

课文中隐含的写作知识对学生作文的启示——以几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为例————————————————————————————————作者:————————————————————————————————日期:课文中隐含的写作知识对学生作文的启示——以几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为例-中学语文论文课文中隐含的写作知识对学生作文的启示——以几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为例王力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原因较多,语文教学研究者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之外,进行写作教学序列化的尝试与努力。

笔者以为还可以利用现有教材,就地取材,随文开发课文中隐含的写作知识,以课文为模板,逐点、多次训练,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有些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下面就以课本中几篇经典的议论性文言文《劝学》《师说》《六国论》为例,来探讨课文中隐含的策略性写作知识对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些启示。

一、提出论点议论文少不了中心论点,而且多在开头一段就要提出,所以议论文开头写不好,不但会影响全文结构,还会造成作文观点不明,不知所云的弊端。

现在高中学生写材料作文时也多选议论文体,但作文开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些学生不会根据自己的观点概括引述材料,只是照抄原材料;二是提出观点过程中,对有些概念界定不清,提一个观点时会涉及其它方面;三是引出观点时绕来绕去,造成作文头重脚轻。

那么,如何运用作文材料和提出观点呢?韩愈《师说》和苏洵《六国论》的第一段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韩愈《师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后,在下文从“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角度对观点进行了必要的阐释。

也就是说,在提出观点后,对该观点的论证范围进行了必要的限定,否则就会大而无边,说理不力。

苏洵《六国论》提出了“弊在赂秦”的观点后,接着在下文从“赂者”和“不赂者”的两个角度对总观点进行了必要的阐释和限定。

从这两篇议论性的文言文提出观点的过程来看,是分“提出观点——阐释观点”两步完成的。

语文中考作文议论文模板

语文中考作文议论文模板

语文中考作文议论文模板一、引言。

1. 话题引入,引出议论文的话题,简要交代议论文要讨论的问题。

2. 观点提示,提出自己的观点,简明扼要地交代自己的立场。

二、正文。

1. 论点1,阐述自己的第一个论点,提出相关论据和例证,加以论证。

2. 论点2,阐述自己的第二个论点,提出相关论据和例证,加以论证。

3. 论点3,阐述自己的第三个论点,提出相关论据和例证,加以论证。

4. 对立观点反驳,对于可能存在的对立观点,进行反驳和驳斥。

5. 结论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呼应引言。

三、结尾。

1. 总结观点,再次总结自己的观点,强调自己的立场。

2.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的发展,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

3. 呼吁行动,提出呼吁或建议,鼓励读者采取行动或者改变观念。

4. 结语,简洁地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议论文模板示例: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上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这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让互联网成为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空间。

正文。

论点1,互联网虚假信息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困扰。

近年来,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不少人在网络上被虚假信息所误导,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比如,一些不实的医疗信息给患者带来了误导,一些虚假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们陷入了误区。

这些都说明了互联网虚假信息的严重性。

论点2,互联网不良内容泛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色情、暴力、低俗内容,这些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道德观念产生了不良影响。

青少年在接触这些内容后,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和心理倾向,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论点3,加强互联网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是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互联网上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泛滥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的传播。

语文议的优秀模板5篇

语文议的优秀模板5篇

语文议的优秀模板5篇谈论文是进行问题阐述的过程,是语文力量与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谈论文写作教学有助于同学提高对问题的自我观点的理解。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语文谈论文作文的优秀模板,便利大家学习。

语文谈论文作文的优秀模板篇1孔子曾说:“地之___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心怀豁达,用包涵的心对待万事万物,是胜利的必要条件。

一切真正流传千古的东西,都是“内兼万物”的,而我们的人生也正需要豁达之花的点缀。

赤壁之下,淡淡的月光覆盖在水面上,似乎一层轻纱。

清风微微的吹来,在门面上泛起一层涟漪。

耳边是客人如泣如诉的笑声,那么凄凉,那么哀痛,感叹着人间的短暂光阴以及世事无常。

可是你却对此毫不在意,只是说道:“逝者如斯,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它跨过了千年沧桑岁月,连带着你的豁达之心流传到了今日。

苏轼,你虽仕途险阻,可你却在豁达中游山玩水,参悟人生,最终在诗词造诣上取得巨大的胜利。

你的人生之路上也由此开出了一朵朵豁达的鲜花,那么芳香,那么艳丽,那么迷人……月下竹林,你孤独地坐在那,一片清辉透过斑驳的树林映照着你。

望着地上自己的黑影,又观察那一轮残月,你不由自主大声感慨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入愁肠化为诗意,豪气一吐却流传芳古。

若无意气,你又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想当时贵妃亲自为你研磨,力士亲自为你脱靴,但你却觉得自己奔跑的双脚不应当停滞不前,于是你潇洒的背影也定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

李白,你虽没有一展自己的理想,但你却带着包涵的心态,带着诗情的才华,重拾盼望,走遍大江南北,从而也让自己的脚印之上开满了豁达的鲜花。

涡水边,微波荡漾,垂柳随着轻风摆布着纤纤细腰,不时柳絮飘飘洒洒落在水面上,泛泛圈圈涟漪。

但你却毫不为之所动,只是定定地坐着。

这时过来两位大夫聘请你做宰相,你只是淡淡望了他们一眼,说道:“往矣我将曳尾于涂中。

”于是便不再多说。

你本就是世间缕缕清风,任谁也摸不着,抓不住,又怎么会让自己孤傲的心灵走进浑浊的仕途?庄子,背对功名利禄,你的心就像溪水一样清亮,干净。

高中语文议论文全篇万能模板

高中语文议论文全篇万能模板
1.以__为笔,绘__辉煌底色。 2.以__为纸,画__大展宏图。 3.以__为墨,写__华丽篇章。
1.若无__,何来烟火满人间。 2.若无__,何来国泰民安处。 3.若无__,何来烟火续华夏。
三.万能分论点
1.惠风和畅,__为逆风扶摇之羽,划破阴霾。 2.清风徐来,__为乘流击汰之楫,荡开碧波。 3.水波不兴,__为补益山河之气,盈满心间。
(写作重点——各段250左右)
第五段: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拓展论述。 (写作重点—
—250左右)
第六段:回扣中心事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结——100字)
一.万能标题:体现观点,有文采,简洁有力……(提前准备三个题目)
1.主次之分:《__当先,__为后》
2.有争议的社会新闻或热点事件:《浅谈__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万能分论点
1.因为__,泛黄的史册闪烁着永恒光芒。 2.因为__,危亡的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 3.因为__,伟大的征程迈出坚实的步伐。
1. __是一把浪琴,弹凑出多重的乐章。 2. __是一条长河,淘尽人世间的丑恶。 3. __是一幕戏剧,承载众人粉墨登场。
三.万能分论点
1.__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2.__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3.__就是那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4.__就是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三.万能过渡段(100字左右)
时评类作文
权衡对比分析:诚然……,但是……。 不可否认……,但是……。
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但是”字,表明自己的 观点是评论的关注点,是作文的最佳立意。
诚然,有部分网友不认同,是因为… … ,这无可厚非。 但是,我认为专业兴趣可以提升自我能力,更能成就美好人生。
三.万能分论点
1.直挂云帆,__如梯,成就凌云壮志! 2.吟啸徐行,__如钥,开启智慧人生! 3.上下求索,__如砖,铸造梦想中国!

从经典课文中学习议论文写作

从经典课文中学习议论文写作

从经典课文中学习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一种以密集的逻辑分析,将一个或多个观点或问题进行深刻审视的文章类型。

通常分为三段式:第一段是引言,介绍问题,阐述观点;第二段是主体,分析问题,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段是结论,回顾全文,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

经典课文中很多篇目都是议论文,下文将结合几个例子,阐述一些写议论文的技巧。

例一:《这个杀手不太冷》这是一部关于杀手和警察的电影,但其实质上是在探讨一个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对于感情是如何理解和表达的。

主人公杀手列昂,常常有种被生命束缚的感觉,而他与他的救命恩人玛蒂尔达之间的感情渐渐地让他摆脱了束缚,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该电影中,杀手代表着那些因生活压力而不得不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人,而玛蒂尔达则代表着那些无私、纯粹的感情,也就是“爱”的力量。

电影通过这种反差和冲突,让人们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引发共鸣和思考。

写议论文时,可以借鉴电影中这种引人深思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引导读者关注和思考文中所讨论的问题。

同时,可以运用对比、隐喻等手法,让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例二:《论持久战》这是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的一篇重要的政治文献。

文章中,毛泽东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的人民战争,必须采取游击战的战略,进行长期持久的斗争,并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日寇,战胜强敌。

该文论述战争的持久性的重要性,以及游击战的优越性,运用丰富的政治理论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支持。

同时,毛泽东还将战争和民生进行了比较,警示各地的干部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使得人民对于生活有稳定的保障。

写议论文时,可以借鉴毛泽东的手法,运用充分的案例和理论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反对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辩驳。

不仅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合理,并且还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让读者能清晰、明白地理解所阐述的观点。

例三:《人间词话》这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写的文学批评文集。

文中介绍了许多古代文学名著和名家,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必修教材影射出的二十九个议论点

必修教材影射出的二十九个议论点

必修教材影射出的二十九个议论点一、勇气:名言:1、懦夫未死之前,已死过数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亚2、没有比害怕更值得害怕的了。

——培根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廉颇蔺相如: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怒发冲冠,警告秦王将“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无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不弯腰的勇气;廉颇肉袒负荆,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这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即改的勇气;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不敢声张,后来写信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同样是一种勇气,是诚实带来的勇气。

新航路的开辟是面对不可预测结局的勇气;科学探索是人类战胜未来的勇气。

勇气能最大限度地让生命焕发光彩。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勇气吗?二、毅力:名言:1、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和毅力。

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间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

——车尔尼雪夫斯基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3、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践,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

——茨威格4、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

——斯大林(可以写在最后部分:层进)《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告诉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目的地是美好的,那里“面对大海,春暖花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达到目的的道路却是艰难的,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蛇蟒出没,暗流汹涌。

要从道上经过,护身符只有一个,那就是“毅力”。

三、坚持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约翰逊【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中国】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

——池田大作【日本】成语:铁杵成针、滴水穿石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

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课文中学点议论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课文为凭借,不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和环境,即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解读课文,也即抓“人本”。

文本与人本统一,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具体地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具化形象与理性分析
阅读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读者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后,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信息加工,一是把语言文字具化为形象:二是在形象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获取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即透过现象抓本质。

然而,阅读教学中,大量存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现象,即学生既没有把语言文字具化成形象,又没透过具体的形象进行理性分析,有的只是对语言文字的一般意义解码,只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没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之中,更不知道文章“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把“具化形象”与“理性分析”统一起来呢?依我看,要抓好四点:
1.虚实结合。

一篇文章,有虚处,即用简略的文字概括之,也有实处,即用细腻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人、事、物。

如《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自然段写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用笔较实,而最末一自然段写“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用笔就较虚。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如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写地球的句子,可在学生对地球形象有感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从中领悟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指导学生读上述最末一段的那句话,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地球被破坏了,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虚实结合,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2.内隐外显。

有的文章,深刻含义藏在语句、段落之中,比较隐晦,有不少“微言大义”之处。

在阅读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内隐外显”,在具化形象与理性分析的双向阅读过程中,明其真义。

如,《麻雀》中的“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一句中的“落”字有着深刻的意蕴。

首先要引导学生想象老麻雀飞下来的情景,再启发他们理性分析:为什么要用“落”,而不用“飞”?让学生把隐含其间的深意“挖”出来。

3.形神贯通。

一篇好的文章讲求形神皆备,指导学生阅读也要做到形神贯通,
即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从语言文字中具化的形象和理性分析的抽象认识结合起来,领悟其深层次的形象。

4.反思阅读。

就是要生在阅读中随时审视、反思自己的阅读,不断总结学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如:读《我们家的猫》第一自然段后,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不少同学都可以总结出从猫不同侧面性格(老实与任性、贪玩与尽职)对比来读的学习方法,接着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读第二、第三自然段,体会猫温柔可亲与毫不理睬、什么都怕与勇猛的性格,然后用对比的方法说第四自然段,把猫小时候的力气与长大后的古怪对比,体会猫惹人喜爱。

二、自读自悟与指导牵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

当前,最要紧的是实现三个转变:
1.变“预设框框”为“相机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

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教者就先给学生阅读定下了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

一般来说,教师的“导”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应在这几个方面着力;一是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三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

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问答所能达成的。

在阅读教学中,展开师与生、生与生的“阅读对话”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它不但能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而且有助于让学生从中学会阅读。

“阅读对话”的主要形式有:①交流互补。

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所获,也包括对阅读方法的交流与借鉴。

②辩论求真。

抓住学生中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凭借教材和其它材料进行辩论。

③质疑问难。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发现问题,再提交同学讨论、教师解答,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问题,尽可能分类集中,先易后难,层层破疑。

④挑战权威。

这个权威可以是书本、教师和其它,不管这种观点对不对,教师都可以和学生展开平等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阅读和思考。

3.变“传播见解”为“引发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解读,去研究,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如:教《丰碑》一文时,不是告诉学生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研究。

三、文本示范与互文参照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凭借课文这些示本来教会学生读写。

所谓互文参照就是指阅读
某篇文章,找出与此相关的文章来参考、比较,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紧扣示本,进行互文参照的方式很多,这里简述几种:
1.求证式。

如:《只有一个地球》中写道:“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真是这样吗?可引导学生去找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铺垫式。

如:读《赤壁之战》前,让学生读一读三国的历史,或《三国演义》中相关的章节,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比较式。

如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可找出现代诗《瀑布》来进行比较阅读。

4.延伸式。

如,读了《新型玻璃》,学生了解了部分新型玻璃,还有哪些呢?可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

5.运用式。

如,读了《我们家的猫》,学会了对比阅读的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由选择课外读物来阅读。

一言以蔽之,人和文章是阅读的两个基本要素,抓文本,阅读才有着落;抓人本,阅读才有意义。

我们要抓住这两个根本,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阅读教学务实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学教学研究》20XX/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