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拙政园比较分析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颐和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护了 园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后人 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03 拙政园
CHAPTER
历史沿革与基本布局
历史沿革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扩建。
基本布局
拙政园布局典雅,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各种亭台轩 榭多临水而筑。
通过修缮、维护、管理等措施,保持 了园林的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确保 了其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
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谢谢
THANKS
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借鉴江南园林艺术
避暑山庄在园林艺术上借鉴了江 南园林的精华,如运用叠石理水、
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卷。
融合北方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的建筑则融合了北方的建 筑风格,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 雕刻,显得庄重而华丽。
创新园林布局
避暑山庄在园林布局上也有所创新, 将宫殿区与苑景区有机结合,形成 了“前宫后苑”的独特布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体 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 精湛技艺。
旅游文化资源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 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文化内涵
留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其建筑布局、 景观设置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

中国四大园林

中国四大园林

中国四大园林展开全文中国四大名园是指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座中国古典园林,分别是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和留园。

1、北京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中国现存最完好、建筑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金朝是完颜亮的行宫,清乾隆年间改为万寿山清漪园,后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建该园,10年后竣工,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内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在湖光山色中点缀着3000多处殿堂楼阁、廊榭亭桥。

整个园林布局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特点,居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2、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始建于1703年,耗时89年建成,主要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部分,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园中大小建筑有120多组,主要景点有72处,分别为康熙提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提名的三十六景。

避暑山庄外围还有诸多寺庙,如布达拉行宫、普宁寺等。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理政的场所。

整个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占地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

园内散布着康熙以4字题名的36景和乾隆以3字题名的36景。

避暑山庄模拟全国的自然地理风貌,综合各地建筑风格,集天下景物于一园,兼具南秀北雄之美,成为各地名胜古迹的缩影。

3、苏州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园中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拙政园主要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大部分,住宅区即园林博物馆所在地。

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典范。

私家园林在弹丸之地巧夺天工之作。

为中国古典园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 5亩, 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 面有分有聚,是全园的纽带和灵 魂。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 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 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 法。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 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 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景区。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 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景 的效果。
小沧浪
小沧浪位于拙政园西部;面积约占600平方米,约 占中部面积的1/20,曲折变化丰富,小沧浪水院在整 个境域组织中属于幽深屈曲,利用建筑和水景域的典 型,
小 沧 浪 平
面 图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 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 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 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 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 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 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 变幻曲折。由小飞虹 得真亭、志清意 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 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 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 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 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 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 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 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 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 得更加疏朗、开阔。
THE END
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
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 香洲底层平面
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
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
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
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
比例大小得当。香洲位于水边,
正当东 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
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
HI至H5五座山体为
土包石的山体形式,
山上种植了大量植 物,形成了富有野趣
的山林景观。
H6山体为石包土的
形式,山体自身成景
,点植的几株高大乔 木增加了山势,并作
为山上建筑的配景。
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
H7、 H8为叠石假山
,并在其周围点植高
大乔木;
H9为石包土的小丘,
点缀在庭院之中,塑 造了微地形,并结合
轴线的景观特色依次为:海棠春坞小院(观花)一绣绮轩(观水)——土石假山 (山景)——远香堂( 观水、观山)——倚玉轩(观水)一香洲(观水)——假山(山景)——玉兰堂(观花)
该轴线上的景观以远香堂为中心,东西两侧的观景要素相互呼应,并形成了序列性的景观。此 外,该轴线东起海棠春坞小院,以观海棠为主, 西止玉兰堂,以玉兰花开形成了小院的特色景观; 玉兰堂和海棠春坞同为观花的封闭型院落,并设置在轴线两端,景点从观景特色和空间结构方 面均彼此呼应、相互联系。
拙政园山体分析
一、平面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HI为雪香云蔚亭所
在的山体,是中园
的主峰,东西长约34 米南北宽约25米,
山体高4.5米,为全
园地势最高点。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待霜亭和绣绮轩所
在的山体为次峰。
H2为待霜亭所在的
山体,东西长约21
米,南北宽约19米, 山体高4.2米,与HI
隔水相依
轴线——中园
拙政园中部园林在布局中由"三纵三 横"六条轴线控制着园林的空间结构。 纵轴线:三条纵向轴线与园林南部 的住宅空间结构联系紧密。住宅建 筑巾,数进院落沿控制在南北向的建 筑轴线之中;园林中三条纵向轴线则 为南部建筑轴线的延伸、错位, 进而 对园林中的景点(点状空间)起到控制 作用。 横轴线:拙政园中部园区水体在园 林骨架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园区北 部和中部分别形成了两条横向的水 轴线,南部由主体建筑远香堂引出了 一条横向轴线。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标题: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引言:拙政园作为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吸引人之处,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调研。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拙政园的特点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共有100名游客参与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以及对其吸引力的评价。

实地观察包括对园林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的考察。

访谈则通过与游客沟通,了解他们的游览体验和需求。

二、拙政园的特点1.园林布局精巧:拙政园以苏州园林的精致、雅致而闻名,园林内的建筑、石桥、湖泊等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文化内涵丰富:拙政园注重展示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园林艺术、宜居理念等为主题,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展示,让游客领略到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3.历史价值突出:作为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保存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4.园林氛围浓厚:拙政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园林氛围,让人身心舒畅。

三、对游客的吸引力1.文化体验:通过参观拙政园,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国艺术和历史的了解。

2.休闲放松:拙政园的园林氛围和环境非常适合游客放松心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远离尘嚣。

3.知识获取:在拙政园,游客可以了解到园林建筑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艺术欣赏:拙政园内的建筑、石雕、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对于喜爱艺术的游客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园林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顾。

游客在拙政园中可以获得文化体验、休闲放松、知识获取和艺术欣赏等多重需求的满足。

然而,也要注意保护好拙政园的历史价值和环境,确保它能够长久地向游客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简介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简介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简介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那么大家对于颐和园真正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简介_颐和园主要景点,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颐和园简介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建制沿革金明时期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

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

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

现在,随我来看看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吧!:苏州拙...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

现在,随我来看看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吧!:苏州拙政园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中国四大园林

中国四大园林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 出来。”
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2)准确生动的语言
1.动词的运用。
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 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 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 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
“重峦叠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 叠叠的景象。
苏州四大名园
位于苏州市城东北 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 园之一。元至正二年 (1342年)天如禅师 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 名“菩提正宗寺”,后 易名“狮林寺”。因为 园中有很多石峰都似狮 子形,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
狮 子 林
叶圣陶
作者简介:
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 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 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 小说《倪焕之》、童话集 《稻草人》等。解放后,历 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 育部副部长等职。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总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⒈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自然之趣 四 ⒉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自然美 个
⒊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画美 讲 分说 ⒋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景致美 究
引用 “ 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
语言
1)多种表达方式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 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 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
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 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 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拙政园的特点
• • • • •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 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一、拙政园-V-颐和园
• 拙政园: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 造景手段上,二者都采用模拟 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 经营出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 林环境。但是由于园林占地大 小的差别和二者追求园林意境 的不同,其景观效果也各不相 同。私家园林大的几公顷,小 的几十亩,有的甚至只有几亩 地,通常采取小中见大的手段, 道路求曲折,景点求隐蔽,充 分利用假山、空廊、小墙分隔 出多变的空间,大至一轩一亭, 小至一石一竹皆可成景,以便 在微观中体验宏观的意境。
颐和园的历史
•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於乾隆十五 年(1750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 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 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 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 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 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 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 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颐和园规模宏大,由昆明湖和万寿山构成, 湖光山色相映生辉。
拙政园历史
•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 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街178号。 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 用地约0.67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 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 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 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 格局的三座园林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诞生的先后
• 私家园林的出现比皇家园林为晚,不过 自从它出现之后,其发展就基本与皇家园 林齐头并进,并且独具有别于皇家园林的 个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色,甚至是它的某些长处渐被皇 家园林吸引,引入。早在汉代就有一些贵 族官僚仿皇家园林修建私家宅园,但只是 对其的模仿,并未出现后期私家园林所追 求的境界和风格。
拙政园简介
•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明崇初四年(公元1631年)已荡为丘 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 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 • 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 廊等诸胜。可分为四个景区。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 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 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 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 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 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 田种秫,皆在望中。
颐和园简介
•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 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 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 颐和园拙政园比较分析 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 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为 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特色
•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 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 三。这座古典园林素以规模宏伟、娇丽多姿 而享有盛名。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 殿、寺观、佛塔、水榭、游廊、长堤、石桥、 石舫等100 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外, 还有浩瀚的昆明湖,巍峨的万寿山等。
二、颐和园-V-拙政园
• 颐和园:皇家园林则不同,除 了宫城内部的御园,面积至少 在几十公顷以上,西苑约110 公顷,清漪园290公顷,圆明 园350公顷,避暑山庄564公 顷,在这样大的范围内营造环 境需用大手笔,有的利用已有 的真山真水,有的大规模挖湖 堆土筑堤,创造出具有不同特 征的大景区。在这里,皇家园 林与多数私家园林表现出的那 种自然、雅致、淡泊的意境不 同,景观多开阔而畅朗,建筑 多宏伟,充分体现出皇家园林 的雍容大度。
南北造园风格各有千秋
北方的皇家苑囿,不仅规模大、占地广,而且还常常 选址于地形变化极其陡峻的山林地带,这就是群体组合的 高低错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江南一带私家园林多局市井, 不仅规模有限,而且从地形上看也不屈从于客观现状的限 制,而且从地形上看也不可能有多少起伏变化。面对这种 情况,造园家也不屈从于客观现状的限制,而总是千方百 计地以人工的方法堆山叠石,并使之“有高有凹,有曲有 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继而则“培山接以房廊”; 或使”亭台突池沼而参差”、楼阁碍云霞而出没“,总之, 均极力使之有高低错落的变化,而不至流于平板。
三、皇家园林博取众家之长

皇家园林里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不少景点模 仿江南名胜或者某一处著名私家园林而建。作为皇家建 筑,它吸取或采用各地的建筑技艺并不足怪,因为皇家 建筑必然要集中全国最好的技术和人才来为它服务,博 取众家之长。明永乐皇帝为建造紫禁城曾征集10万工匠, 其中就包括许多南方召来的能工巧匠;清朝廷在紫禁城 中专门设立造办处,负责宫殿的装修、制作家具和御用 品,其中也有不少技艺精湛的各地工匠。园林自然也是 如此。康熙在北京西北郊建造清廷的第一座皇家园林畅 春园时,就有江南山水画家叶洮参加规划,江南叠山名 家张然主持园内的叠山工程。正是通过这些匠师,江南 一带的建筑与造园技艺传至北方,并与北方技艺相互融 合。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二 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皇家园 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 是游乐、休息的场所,但是因主人生活内容的差别和对园 林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差异。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 宅,所以在园林中必然包括有主人居住、待客、读书、游 乐等功能。而在皇家园林,除了有这些功能以外,往往还 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寺庙部分;在离宫型园林中,因为 帝王久住其中,所以又增加了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宫廷部分。 另外,同为游乐部分,皇家园林里的大戏楼、买卖街、观 看放焰火的亭台、供耕种的田地、植桑养蚕等部分是私家 园林不大有的。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风格的不同
• 造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风格差异的客观原 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不同——北方 皇家园林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 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也不尽相 同;第二,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这 是一个原因里派生出来的,皇家园林多处于北方,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 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而江南私家园林则规模 小,多处于市井之内;第三,气候条件不同——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