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心理健康课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优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 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 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的知识和思想2.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能力4.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能力5.促进学生自尊、自爱、自信和自立的发展二、教学内容1. “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本课程主要介绍“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这一思想,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个人并不需要完美的身材、外表、学习成绩、社交能力等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也是一种美。

2. 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学生需要通过理解“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这一思想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优点、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3. 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包括如何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何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主要教学重点是“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这一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内在和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实现自我发展。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不断改进的同时,比较理性地审视自己和他人,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质和价值,从而避免消极沮丧和习惯性自责等不良情绪。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感受到“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这一思想,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2. 互动教学法采用互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本课程核心元素的同时,拓展自己的思维,并通过与同学交流,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我价值观。

六年级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教师用书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教师用书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主题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体验不完美,最后领会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2、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难点: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课前准备】1、刘伟故事或视频。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对于不完美是不是真的可以积极地面对。

2、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的程度是否很高。

【练习题】1、张海迪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你想对不完美者说什么?【教学参考素材】刘伟的故事:刘伟出生于1987年,12岁时玩捉迷藏,摔靠在了10万伏的高压线上,失去了双臂。

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刚开始,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严重的事情,“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伤愈后他为了今后的生计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2002年,通过努力,他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他还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并且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高中的课程,成绩十分优益,考上大学不成问题。

然而命运对这位年轻人的残酷之处在于:总是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地吹响终场哨。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并且高压电对于他的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无奈放弃了体育。

【心理健康教案】六年级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心理健康教案】六年级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六年级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主题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体验不完美,最后领会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2、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难点: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课前准备】1、刘伟故事或视频。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情景故事1.教师讲解观察岛中的图片——刘伟的故事。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教师小结:我能感觉出来同学们的答案都是发自内心的,很真实、诚恳、细致,老师很感动。

这说明你们都用心在想。

现在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他没有双臂,但是他成功地登上了舞台,那么他的成功来自于哪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4、心理学引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到尽管生命中存在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

教师提示语:1、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多体验。

2、无臂刘伟的故事,也可以播放无臂刘伟的视频。

时间:10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

外表不能决定内在的价值。

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

活动二:(一)残奥会上的精彩瞬间1、教师讲解图片主人公李月的故事。

让学生共情,并写一写感受,说一说还看到或听说过哪些令你感动的瞬间,然后写出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你们的回答让我感觉到只要接受了自己生命不完美的事实,用乐观积极地心态对待,并且对自己的理想负责任,就会造就奇迹,产生精彩,具备正能量。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课件) 心理健康通用版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课件) 心理健康通用版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主动让座,搀扶,帮助过马路, 并且面带微笑,发自内心的善意与关怀。
了解传奇人物 张海迪
我 想对不完美者
说………
谢 谢!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在 汶川地震中失去右腿的 11岁女孩李月,坐在轮椅 上“跳”芭蕾。

耳 聋 命 运 交 响 曲
宇量 宙分 探子 索突 、破 物贡 理献
霍金---全身瘫痪---科学家
你能做到吗 谈 谈 感 受
平等地对待残疾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以平 和的心态与他们交流,不要用语言、眼神或动作去隐喻 或者讽刺他们。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六年级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教学设计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六年级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教学设计

六年级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主题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体验不完美,最后领会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2、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难点: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课前准备】1、刘伟故事或视频。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对于不完美是不是真的可以积极地面对。

2、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的程度是否很高。

【练习题】1、张海迪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你想对不完美者说什么?【教学参考素材】刘伟的故事:刘伟出生于1987年,12岁时玩捉迷藏,摔靠在了10万伏的高压线上,失去了双臂。

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刚开始,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严重的事情,“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伤愈后他为了今后的生计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2002年,通过努力,他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他还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并且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高中的课程,成绩十分优益,考上大学不成问题。

然而命运对这位年轻人的残酷之处在于:总是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地吹响终场哨。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并且高压电对于他的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无奈放弃了体育。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来自于全国第一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共九章,每章配有课件和课外延伸活动。

本节课是第九章,重点讲述“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和身边其他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要学会接受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不完美也是一种美”的含义2.认识到自己和身边其他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之处3.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技能目标:1.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2.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2.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成长三、教学准备教学用品:1.课件2.图书《猜猜这是谁》3.白板、笔、纸4.棒槌、气球5.小卡片教学环境: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整齐摆放,黑板干净整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完美是什么?”“有没有完美的人或事物存在?”“如果经常追求完美会有什么后果?”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让他们认识到完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点,并引入本课的主题“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2.展示(5分钟)老师给学生展示几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有一个缺点或瑕疵。

通过展示这些图片,鼓励学生学会发现身边每个人的不完美之处,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只有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3.阅读与讨论(15分钟)老师让学生看一段话,并引导他们讨论这段话的意义。

“美是存在的,但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就像破碎的花盆,坚强的草,你一直都在向阳的地方生长,绽放你无法掩盖自己本来的模样。

正所谓背水一战,金以为足。

你也应该相信自己一直都是在努力成长的。

”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喜爱。

4.游戏(20分钟)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接纳自己和身边的缺陷的能力,老师设计了一个名叫“不完美的气球”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将每一个气球给学生放在地上。

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课件)鄂科版心理健康六年级

9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课件)鄂科版心理健康六年级
11
闻过则喜 见贤思齐
对照古人的智慧,说一说: 你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吗? 你怎么样看待别人的优点?
12
我的优势和长处有: 我的缺点和不足有:
1、组内说一说; 2、全班展示。
13
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敢于承认 自己的不足,乐于接受别人的批 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4
一个人,只看见自己的优势,看 不到自己的 不足,只会变得更加骄傲。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是因为自己某一方 面不足就把自己看扁了, 从此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优势毁 了。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 足。
所以,既在善于发 现自己的优点,也要注意 自己的缺点,在失败时别 忘了给自己鼓气,争取下 一次取得好成绩。
8
巧巧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没 有取得名次,她难为情极了。 “我原来这么糟糕。我太没用 了,我什么都不如别人……” 从此,她不再参加任何比赛, 连上课都很少发言,不相信自 己还能学什么了。于是,她真 的一天天地退步了。
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 的优势,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消沉。
只有扬长避短,才能认清自己, 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
15
这次活动给你什么启迪?
16
祝你成为最优秀的 你自己!
17
课外活动
请你给自己 一个全面地、 客观地评价, 然后给爸爸 妈妈看看, 并征求他们 的意见。
18
你能帮帮她吗?
9
1、巧巧,虽然你在这次比赛中没有得 到名次,但你尽了自己的力量,表现还 是很棒,我们都喜欢你! 2、巧巧,从哪里跌倒,就应该从哪里 爬起来。相信你,在下一次一定行! 3、
10
我的优势和长处: 我的缺点和不足:
(要清楚地认识自己,你还可以请爸爸、妈妈、爷 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你的同学、老师做你的 一面镜子,帮助你,请他们谈谈你的优势与不足。)

六年级心理健康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优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心理健康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优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心理健康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优质教学设计六年级心理健康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优质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主题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体验不完美,最后领会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2、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难点: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刘伟故事或视频。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情景故事 1.教师讲解观察岛中的图片——刘伟的故事。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教师小结:我能感觉出来同学们的答案都是发自内心的,很真实、诚恳、细致,老师很感动。

这说明你们都用心在想。

现在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他没有双臂,但是他成功地登上了舞台,那么他的成功来自于哪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4、心理学引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到尽管生命中存在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

教师提示语:1、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多体验。

2、无臂刘伟的故事,也可以播放无臂刘伟的视频。

时间:10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

外表不能决定内在的价值。

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

活动二:(一)残奥会上的精彩瞬间1、教师讲解图片主人公李月的故事。

让学生共情,并写一写感受,说一说还看到或听说过哪些令你感动的瞬间,然后写出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心理健康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优质教学
设计
六年级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主题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体验不完美,最后领会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2、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难点: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刘伟故事或视频。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情景故事 1.教师讲解观察岛中的图片——刘伟的故事。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教师小结:我能感觉出来同学们的答案都是发自内心的,很真实、诚恳、细致,老师很感动。

这说明你们都用心在想。

现在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他没有双臂,但是他成功地登上了舞台,那么他的成功来自于哪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4、心理学引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到尽管生命中存在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

教师提示语:
1、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多体验。

2、无臂刘伟的故事,也可以播放无臂刘伟的视频。

时间:10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

外表不能决定内在的价值。

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

活动二:
(一)残奥会上的精彩瞬间 1、教师讲解图片主人公李月的故事。

让学生共情,并写一写感受,说一说还看到或听说过哪些令你感动的
瞬间,然后写出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你们的回答让我感觉到只要接受了自己生命不完美的事实,用乐观积极地心态对待,并且对自己的理想负责任,就会造就奇迹,产生精彩,具备正能量。

(二)你能做到吗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们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然后把手背在后面,在纸上写一个字,笔画要超过3划。

写字的时候,不能用手帮忙。

写完了说说你写的什么字和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不完美的事情,健康的体魄和漂亮的外表虽然让人赏心悦目,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更让人钦佩。

3、心理引导: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师提示语: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顺序。

2、写字活动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老师只充当陪伴者,多引导孩子说,只进行重复,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评论孩子说的内容,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时间:15分钟分享屋(总结提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及人、事自身优点和不足的能力。

活动三:想法交流、分享。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尝试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生命的不完美。

要用自信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接纳生命的不完美,不要用语言或动作去伤害他们。

并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心理引导: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让学生把共情内化。

教师提示语: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时间:5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评价。

活动四:共情故事 1、教师:孩子们,你们对张海迪了解多少,谈谈你所知道的。

……来看看老师了解到的吧。

2、写一写你的启发,以及你想对不完美者说什么。

3、教师总结: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关键在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4、心理引导:提高客观、积极的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能力。

教师总结:孩子们,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贫寒的家境、平平的相貌、痛苦的经历,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都是生命的茧,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破茧成蝶,在超越中升华出一篇灿烂的天空!教师提示语:
当学生在写不完美的时候教师要给予绝对的陪伴,当学生站起来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体现尊重并给予积极地评价。

时间:10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对于不完美是不是真的可以积极地面对。

2、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的程度是否很高。

【练习题】 1、张海迪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你想对不完美者说什么?
【教学参考素材】刘伟的故事:刘伟出生于1987年,12岁时玩捉迷藏,摔靠在了10万伏的高压线上,失去了双臂。

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刚开始,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严重的事情,“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伤愈后他为了今后的生计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2002年,通过努力,他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他还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并且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高中的课程,成绩十分优益,考上大学不成问题。

然而命运对这位年轻人的残酷之处在于:总是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地吹响终场哨。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并且高压电对于他的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无奈放弃了体育。

此时一个从小藏在他心里的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小就梦想着能成为钢琴家的他,放弃体育,并且不顾家人劝阻,选择
了放弃高考,学习钢琴。

但他的学琴路绝不是一番风顺。

当他报名参加音乐学校后,遭到音乐学校的拒绝和学校校长的侮辱与歧视,校长说他的加入只会影响校容,但坚强的他没有因此沉沦,他对音乐学校校长说:“谢谢你能这么歧视我,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看,我没有手也能弹钢琴!”于是,他开始自学钢琴。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

他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

“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终于在脚趾头一次又一次的被磨破、被流血之后,他终于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

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他带着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

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

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

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心理学背景知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我对自体各个方面,如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认知,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自我意识的产生并非与生俱来,也不单纯是个体生物成熟的结果,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具体而言,它包括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它是对自我存在、身心活动状态、行为过程以及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有意识的反映, 是主格的我对宾格
的我的知觉和对待。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个性形成的水平,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个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我中心期(8个月至3岁);
第二是客观化时期(3岁至青春期);
第三是主观化时期(青春期至成年),属于自我意识成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其个性逐渐形成。

Freeman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这种趋势发生的时间,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

自我意识的曲线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高中后显著升高,大学毕业后开始下降,到中年后再次回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下降。

许多发展性研究也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跌宕的,尤其在某些关键期和转折期,如幼儿期、少年期,尤其是初中二年级。

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所处的环境、文化相联系。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都会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彭聃玲. 普通心理学[J].(修订版)[H],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04. 史静华,李亚琴,孙玉梅.(2007). 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1(6):1423-1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