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合集下载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PPT幻灯片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PPT幻灯片
88
89
90
91
课堂总结
通过对中西方审美变化的了解,可以清楚地 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 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 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 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 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 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42
43
44
徐渭一生怀才不遇,
墨葡萄轴,用大块
的水墨点积而成,
酣畅淋漓。此图构
图奇特,信笔挥洒,
似不经意;豪放泼
辣的水墨技巧造成
动人的气势和葡萄
晶莹欲滴的效果。
用笔墨发出自己的
感慨和愤怒。正是
比喻自己像野葡萄
一样被抛在野藤里。
人们说,这张画的
墨点就如同徐渭辛
酸的泪珠。
45
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
请同学们对比下面两张图片
10
11
• 动画本质上还是属于艺术的一种, 而艺术的特定决定了它应该有不同 的风格和不同流派,风格和类型的 差异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艺术的 美拒绝的是千篇一律的没有个性的 风格上的重复,无论是外在的形式 还内在的内容上面。艺术的外在形 式的表现只有类型的不同而没有先 进落后之分,话剧不会比电影落后, 绘画也不会比摄影落后。
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
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
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
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 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 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
杜 尚
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
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
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71
超现实主义 西班牙 达利
72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沉鱼:西施本是浣纱女,•ຫໍສະໝຸດ 貌似桃花肌似玉;•
秀水溪边洗衣时,

鱼儿忘游沉下去。

落雁:昭君出塞雪花飘,

雪中红梅是红袍;

为国平安联姻去,

琵琶声中雁坠掉。
闭月:貂蝉本是一歌姬,

能歌善舞容俏丽;

献帝大臣王允喜,

捧之月儿不敢比。


羞花:玉环本是农家女,

一日皇缘进宫去;

青春虚度含泪叹,

花收叶卷为她屈。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秋裤外穿:今秋Legging
走出灰暗的70年代
《都市丽人》九个姑娘的衣着打扮虽 然非常时尚,但却只有黑白灰的赭石 色,不由人会想起‘清水出芙的诗句 来。画中人有着传神的眼睛,这九位 姑娘不是九位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时 装模特儿,而是在城市街头常常见到 的似曾相识的年轻女性”——蒋采苹.
• 《美女委员》 • 《重返故里》
• 美术家在社会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差异表现 得非常微妙的,这种自我也通常都是美术 家主动而且自觉表达的。

《枯木竹石图》跟《果 熟来禽图》有什么不 同?
苏 轼 《 枯 木 竹 石 图 》
文人画 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大夫甲意画”。用书卷气 作为一个评画的标准,意指诗意画或称诗卷气。表现手法以水 墨或谈设色写意为多。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维、元倪云林、明 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追求,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 画,故以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意。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论”
分析和对比画面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艺术家怎样的审美趣味?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4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4

明代
• 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论,抬高了士大 夫文人画而贬低职业画家的创作,不但使 得中国传统绘画向业余化发展,更使传统 绘画的审美重心发生了大的转移,以笔墨 直抒胸中的情怀;
董其昌
• 董其昌,明代书画家。字 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祖籍山东莱阳,祖父以军 功封苏州卫。万历十七年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 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 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 源、巨然、黄公望、倪瓒, 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 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 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 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 论,为“华亭画派”杰出 代表
花鸟画
• 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 • 受不同的审美趣味的影响,
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
某种特定风格样式往往会
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
风靡一时,成为争相效仿
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 的对象。在中国绘画中,
“写意”、“兼工带写”
勾勒填法,没骨法,兼工
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 带写和写意先后成为花鸟
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这些服装样式在20世纪中国“你方 唱罢我登场”,如走马灯一样的变
化。
•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时代的服饰都 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美术家在他所身处 的特定时代和文化环境中,难免受到当时 审美标准的影响,并且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体现在作品中。
• 现在咱们就走近这些美术家,感受一下当 时的文化,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感悟一 下他们的情感。
画的主流
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
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
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
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徐熙
•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 江宁(今南京)人。出身 于“江南名族”。生于唐 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 末年(公元975)随李后 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 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 南处士”。沈括说他是 “江南布衣”。其性情豪 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 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 妙与自然无异。

高中美术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材

高中美术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材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品: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

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

)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201402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

201402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



清 未

你能分辩出是哪一个朝代的服装?
你最喜欢哪一种风格的服装? 你觉得现在的人会选择哪一种?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华夏儿女,海外游子也因之称为 “海外华人”。然而,什么是“华夏”? 语见《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人们不仅在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可以说 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准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华夏儿女,海外游子也因之称为“海外华 人”。然而,什么是“华夏”? 语见《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 美,谓之华。” 人们不仅在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不同历史 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准


人类有自我认识的冲动,这种冲动既诉 诸于理智表达,也诉诸于感性显现,而 人物画无疑更是这种感性显现的最集中 最鲜明的形态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天王送子图
戏 孩 图
采薇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维摩诘像
朝元仙仗图
朝 元 图
二祖调心图
二祖调心图
苏 武 牧 羊
文姬归汉图
设计制作 建港中学 刘红
五 代
南 战国 宋




西汉
西汉:帛画——晋:《女史箴图》——唐: 《捣练图》——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宋: 《泼墨仙人图》——辽金《文姬归汉图》— 《元世祖出猎图》——明:《屈子行呤图》— —清:红楼梦人物图、任伯年——近代:月份 牌——近代:齐白石像—现代《父亲》
龙凤人物图
洛神赋图
第三单元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随时代和社会条件而变化的 历史现象,学会以历史的眼光正确看待审美风尚的变迁;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艺术表现的多种形式、风格和手段;树产多元化 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 3、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鼓 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04页PPT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04页PPT

谢谢!
104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在中国画里,蔬果花木被寓以特殊的象征意义。桃象 征着长寿,历来为画家所喜描绘。吴昌硕画桃墨迹颇多, 其桃以红、黄色点染,颇为亮丽,那三千年结实的仙桃 更受人们喜爱。吴昌硕画的桃绝少甜俗,笔力强悍,风 动劲健,更具寿而康的精神内涵。画面布局有主势,有 变化,枝干笔墨苍拙老辣,自是篆刻、书法修养所致。
拉奥孔
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 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 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 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餐桌旁
皮埃尔·博纳尔(1867~1947) (Bonnard,Piere) ,法国画家。 1867年10月3日生于丰特奈-欧 罗斯(枫特奈欧罗兹),1947年 1月 23 日卒于勒卡内(康奈)。 早期从事广告和舞台美术设计, 曾经是纳比派成员,画风具有东 方趣味。1889年定居巴黎,主 要创作油画和版画插图,作品多 取材室内景、静物和裸体模特, 画风又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 影响。
《阳台》在1869年展出时就遭到许多非议:过于酸感的调色,白色 的长裙,阴暗的背景色,对于阳台上花朵的描绘甚至多于对人物面部的 关注。每个人物都源于作者的思想之中,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眼神交流或 肢体语言,这与传统的体现资产阶级生活的画面大相径庭。
在阳台上的人
他在《在阳台上的人》中采用的局部特写一样的构图法,画面背景空 间较强,有一定深度。戈雅集幻想特质与写实功底于一身,创出了含义 深刻、视像明晰的独特艺术,成为对现代艺术最有影响的大师之一。
有桃子的静物画
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
塞尚的油画《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创作于1895-1898年间,这幅静 物油画作品证明了静物画可以真实地再现实体和表现光线与空间的表 象。塞尚说:“描绘自然不是复制对象,它实现了人的感觉。”他坚 持关注颜色和质地的特性,不以幻觉为目的。例如,盘子里水果的边 线是不确定的,仿佛在移动。画面中透视的规则也打破了,桌子的右 角向一边倾斜,与左边不在一条线上。画面的有些部分没有着色,桌 布的折皱像没有画完。《有苹果的静物》不是对实物的模仿,而是对 观察角度和绘画本质的探索。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画面没有多 少立体感,但可以看到直线、曲线、大小椭 圆形、矩形、三角形的组合。他更关心的是 平面问题,也即画面的“结构”。利希滕斯 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是波普艺术的代 表,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中后期,把商 业艺术的题材用于绘画就是波普艺术。它取 材通俗,视觉图像简单直接,并且排除个性 的流露。
•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 来了很多新事物,而我们 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 些新事物。
拉奥孔
• 雕塑 哈桑格罗斯等 (希腊)
油画 格列柯(西班牙)
•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 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 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 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 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 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司,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 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 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 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 的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见拉奥孔死,以为是拉奥孔当初的警 告触怒了神灵,于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 里,在进城之后特洛伊人还遭到了特洛伊预言家卡珊德拉的 警告,但一切都被由希腊人奥德修斯所派去的间谍西农所编 的谎话遮掩的天衣无缝,连当时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也深 信不疑,接着就是士兵的庆祝,喝的迷醉,完全破除了戒备, 夜里在冲天的火光里古老的特洛伊帝国走向了毁灭。
• •
自画像 丢勒(德国)
• 作为纽伦堡艺术大师米·沃尔格穆特的学生,阿尔勃莱希特·丢勒 (1471~1528)不愧是一个神童。他13岁就能独立创作一幅相当成熟的 自画像(此画现藏于维也纳阿尔贝蒂纳美术馆),19岁时为其父所画的一 幅肖像(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已充分显示了他的素描功力,可以 与意大利的达·芬奇遥相呼应。这一幅《自画像》(现藏于马德里普拉 多美术馆),作为他早期的许多自画像之一,就其造型能力和用色技巧来 看,可称是他最早崭露才华的一幅。它完成于1498年,绘于木板上,当时 丢勒年仅28岁。据同时代人著文回忆丢勒的长相时写道:他有一张表 丢勒 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长长的 脖子,宽阔的胸脯,束紧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发达,小腿也结实匀称, 样子文质彬彬。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他那俏皮的言谈 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 的事了。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不仅懂得,还会口述出来。 这种美誉即便有几分夸张,也足以说明丢勒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 形象。现在我们来观赏这一幅《自画像》,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上述形容 词中某些可信的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清高绝俗和庄 大宫女 严肃穆的美”的杰作
浪漫主义:
•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 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 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 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 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 等,有一定的进步性。 • 浪漫主义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 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 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构图变化丰富,色彩 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 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 非常有创意思的手机网站的广告片手绘效 果
• 电视台广告-《水墨篇》 好的案例
• 希望看到有中国自己风格和特 色的动画 • 模仿外国动画,那他们在模仿 之余,也能让我们看到一些能 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动画片
社会审美 标 准 艺术创作 风 格
安 格 尔 泉 杜 尚 泉
林 椿 ︽ 果 熟 来 禽 图 ︾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唐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 《渔庄秋霁图》 一画是倪瓒山水 画典型风格的作 品。近景是平坡, 上有杂树五六枝, 中景是一片空白, 实为浩森的湖水, 远景是低平的峦 头,境界极为旷 远。此画墨法浓 润, 与他晚年一意 平淡的风格稍有
元朝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赵 佶
• 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是楷书的一种。 •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 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 长; •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 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 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 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 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 《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 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战国中期 《人物龙凤图》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女史箴图(局部) 晋 顾恺之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唐)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捣练图 唐 张萱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野兽派
《红色的房间》 马蒂斯
《 马 舞 蒂 蹈 斯 》
立体主义
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亚 威 毕 农 加 少 索 女
《格尔尼卡》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俄)
达达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 各国留下了极为惨痛的 创伤。一批青年艺术家 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 发表了《达达派宣言》。 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 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 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 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 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 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 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 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 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 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来在美国流行,并传 播到其他的国家!
• 具有消费性 娱乐性 商业性 • 采用机械复制的手法 摆脱费时费力的做法 • 采用现成材料和物品进行拼贴,并置,集 合,表达奇怪和荒诞, • 追求客观性,使作品达到乱真的地步!
人 性 化 设 计
课堂总结
通过对中西方审美变化的了解,可以清楚地 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 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 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 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 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 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徐渭一生怀才不遇, 墨葡萄轴,用大块 的水墨点积而成, 酣畅淋漓。此图构 图奇特,信笔挥洒, 似不经意;豪放泼 辣的水墨技巧造成 动人的气势和葡萄 晶莹欲滴的效果。
用笔墨发出自己的 感慨和愤怒。正是 比喻自己像野葡萄 一样被抛在野藤里。 人们说,这张画的 墨点就如同徐渭辛 酸的泪珠。
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
朱耷
石涛
黄宾虹 齐白石
板桥
郑板桥
不惜以五十金换他画的一枝石榴,并刻一印曰“青藤门下 牛马走郑夔”深表折服。
齐白石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并仿效郑板桥 作诗抒怀:“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 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笔 底 明 珠 无 处 卖 , 闲 抛 闲 掷 野 藤 中
半 生 落 魄 已 成 翁 , 独 立 书 斋 啸 晚 风
深山 山中 少熟 人石 收榴 ,, 颗向 颗日 明笑 珠开 走口 。
雪 蕉 梅 花 图
《 黄 甲 图 》
•稻熟江村蟹正肥, •双螯如戟挺青泥. •若教纸上翻身看, •应见团团董卓脐 .
•冬烂芭蕉春一芽, •隔春似笑老梅花。 •世间好事谁兼得, •吃厌鱼儿拣一虾。
强 劫 留 西 西 帕 班 斯 牙 的 女 儿
罗 圣 圣 马 地 卡 耶 鲁 亚 罗 稣 本 哥 教 会 斯 大 堂 教 教 堂

王 座 上 的 拿 破 仑 一 世
安格尔
• 法国画家。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1867 年1月14日卒于巴黎。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 的代表,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 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 争。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 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 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 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 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 松的浴女》、《土耳其洛室》等。
美术家在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差异表现得非常微妙的,这种自 我也通常都是美术家主动而且自 觉表达的。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分 社会背景: 析 楚国当时的意识形 思 路 态弥漫在神话世界中, : “厚葬风气”兴盛;
绘画题材: “引魂升天” 表现技法: 黑线勾描,设色平涂 人物形象: 符合“楚王爱细腰”审美时尚
梅杜萨之筏 籍里柯
浪漫画派抛弃了古典画派的匀称庄 重的形式,完美平衡的构图,主张 通过饱满的色彩、强烈的阴暗对比、 急速的节奏来刻画现实生活中英勇 豪迈而有意义的事件,从而造成动 人心弦的场面。 《梅杜萨之筏》被认
为是浪漫派绘画艺术的宣言书。
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的欧仁•德拉 克罗瓦在看过这幅作品后,像发了疯 一样,径直跑回自己的画室,开始寻 求同样激动人心的创作方法。
• 动画本质上还是属于艺术的一种, 而艺术的特定决定了它应该有不同 的风格和不同流派,风格和类型的 差异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艺术的 美拒绝的是千篇一律的没有个性的 风格上的重复,无论是外在的形式 还内在的内容上面。艺术的外在形 式的表现只有类型的不同而没有先 进落后之分,话剧不会比电影落后, 绘画也不会比摄影落后。
希 奥 岛 的 屠 杀
浪漫主义艺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体现了 与时代的解放运动相联系的人民的愿望和 理想,它注意到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与新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它为人们开辟 了一个情感洋溢、对理想热烈渴望和创作 幻想的新世界,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 艺术创作特色:反映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 对正义和幸福的未来的向往,对个性和情 感表现的强调,对幻想的主观世界的偏爱, 对比喻(寓意)和对比以及灿烂色调、大
由孙中山提倡而 得名

问:
• 1、你最喜欢哪一种风格的衣服?
• 2、假如是让你爸爸或爷爷去选呢?
从美术的角度观看2个动 画作品。 谈谈中国和西方的审美 差异。

现在中国动画确实是没落了, 没落的原因我觉得正是现在那些制 作动画的人员都是些; • 品位庸俗,没有个性,缺乏创造力, 唯以模仿和赶时髦为能事而自豪的 人。
请同学们对比下两张图片
格列柯《拉奥孔》
大理石群像《拉奥孔》 哈桑格罗德斯等
巴洛克(Baroco):
•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的盛期是17 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逐渐衰 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无疑它的产生 与宗教有关。 • 巴洛克艺术追求不规则的形式,起伏的线条以及情 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的装饰。
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一是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力; 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 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 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是浓重的宗教色彩; 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
欧仁· 德拉克罗瓦
( 1798 - 1863)
• 法国著名画家,曾师从法国著 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 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 常欣赏荷兰画家鲁本斯的强烈 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 家籍里柯的影响,热心发展色 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 的典型代表。他的画作对后期 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 风有很大的影响。
L.H.O.O.Q 杜 尚
超现实主义
西班牙
达利
• 以微电子 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的普 及 将人们从物质社会引入非物质社会 • 设计 艺术 有形到无形 • 物的设计到非物的设计 • 从产品的设计到服务的设计 • 传统的设计观念 设计方法 教育体系等都不 可避免地受到巨大的冲力和挑战!
后现代艺术 20世纪50年代左右的 是对现代主义艺术中最后的辉煌—抽象表现 主义的反叛和挑战,对一种创作观念的反 叛。
披 纱 拉 巾 斐 的 尔 少 女
埃 莲 诺 尔
加 拉 安 德 格 玻 尔 林 娜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 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 开始创作《泉》,但一 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 瓦 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 平 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 松 “泉”把古典美和女性 的 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 浴 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 女 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 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 求的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