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二中哈艳: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验收 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用,使用温度限制,回收难等难题,但其关系百姓切身安全,是民生大事。因此,“解禁”只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起点
”,绝非“终点”。
(1)依据材料一,仔细阅读相关数据,从市场选择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2)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解禁”成为行业健康发展新的“起点”。(6分)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针对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材料: 美国的软实力之强有目共睹,2012年文化产业占美国整个GDP的1/3。美国文化的传播能力相当强,它一方 面表述美国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却在形式、技巧甚至内容等方面努力适应不同的受众和市场需求。而且 ,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使“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11分) 26.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材料:中共中央十七届 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并号召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 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为此,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 革发展的规划纲要》。 简要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其依据。14学年度上学期 阶段验收高三(14届)政治试题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3分,23个,共69分 1—5 ACDDA 6-10DABDC 11-15BCCAA 16-20BCDAC 21-23ADB 二、主观题(共31分) 24.(共9分) (1)①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发泡餐具使用方便,为市场接受;(1分)②价格影响供求。发泡餐具成 本低,需求量大;纸质餐具成本最高,需求量少。(1分)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由于消费者绿色消费观 念淡薄,导致发泡餐具需求增加。(1分) (2)①国家应加强市场监管,加大科普宣传,健全回收利用体系;(2分)②企业应依法经营,重视产品质量,承 担社会责任;(2分)③消费者应树立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发泡餐具。(2分) 25. (共10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美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3分)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美国通过文化传播,表述其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提升美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③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曰趋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美国能够根据不同的受众和市场需求发展文化产 业,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2分) ④发挥科技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的作用,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从而使“软实力 ”和“硬实力”相得益彰。(2分) 26.(共12分) ①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文化传统。我国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依据: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依据 :文化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发展 。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9、10、11、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其余题目为单选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托勒密的“日心说”阐述了宇宙以太阳为中心,其它星体围绕太阳旋转B.开普勒因为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C.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D.库仑定律是库仑经过实验得出的,适用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答案】D考点:物理学史【名师点睛】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要加强记忆,可以培养学习兴趣,还能学到科学精神。
2. 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初速度为3 m/s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答案】B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根据速度图象判断物体在x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y轴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求出y轴方向的速度,再将两个方向的合成,求出初速度.质点的合力一定,做匀变速运动.y 轴的合力为零.根据斜率求出x轴方向的合力,即为质点的合力.合力沿x轴方向,而初速度方向既不在x轴,也不在y轴方向,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垂直。
3. 如图所示,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抛出到撞墙,第二次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短B.篮球两次撞墙的速度可能相等C.篮球两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可能相等D.抛出时的动能,第一次一定比第二次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篮球的运动反向处理,即为平抛运动,第二次下落的高度较小,所以运动时间较短,故A 正确;水平射程相等,由0x v t =得知第二次水平分速度较大,即篮球第二次撞墙的速度较大,故B 错误;由y v gt =,可知,第二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较小,故C 错误;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不能确定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动能大小不能确定,故D 错误。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
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 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
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臵预案,一个个处臵口令也脱口而出:“下降高度!”“跳开X 号保险丝!”终于,飞机从7000 余米下降到6000 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25℃时,在 10 mL 浓度为 0.1 mol/L 的 NH3·H2O 溶液中滴加 0.1 mol/L 盐酸,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加入 5 mL 盐酸时: c(NH4+) > c(Cl-) > c(H+)> c(OH-)B.加入 10 mL 盐酸时:c(NH4+)+c(H+)=c(OH-) +c(Cl-)C.在溶液 pH=7 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加入 20 mL 盐酸时:c(Cl-)=2c(NH4+)2、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使用催化剂D.多充入O23、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对测定结果评价错误的是A.A B.B C.C D.D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以防止Fe2+水解B.同温时,等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Na2CO3溶液的pH大C.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 .加热CH 3COONa 溶液,溶液中3(CH COO )(Na )c c -+的值将减小5、100ml 浓度为2mol/L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少量浓盐酸 B .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蒸馏水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6、等体积等pH 的Ba(OH)2、NaOH 和NH 3·H 2O 三种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体积分别为V 1、V 2、V 3,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是 A .V 1=V 2= V 3B .V 1=V 2﹤V 3C .V 1<V 2 = V 3D .V 1=V 2﹥V 37、CH 3OH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CO 与H 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CH 3OH,其反应为:CO (g )+2H 2(g )⇌CH 3OH (g )。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沈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13届)化学试题命题人:孟祥瑛审校人:諶云龙说明:1。
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
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Ca 40 Cu 64 Fe 56 Zn 65 Ba l37第I卷(客观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1。
“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
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
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A.电解水:2H2O电解2H2↑+O2↑ B.常温下,钠与水反应制氢:2Na+2H2O=2NaOH+H2↑2H2↑+O2↑D.天然气制氢:CH4+C.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 TiO2太阳光H2O CO+3H22、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
02×1023mol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8g水中含有H—O键个数约为6。
02×1023B、39g C2H2和苯的混合物含碳原子数约为3×6。
02×1023C、1.0 L 1mol/L氨水中,NH3·H2O的分子数为6.02×1023D、20g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6.02×1023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 4C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D .碱性:NaOH >Mg(OH)2>Al(OH)3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过量的Fe 粉中加入稀HNO 3,充分反应后,滴溶液呈红色 稀HNO 3将Fe 氧化为Fe 3+ B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澄清石有白色沉淀出现该钾盐是K CO CAl 箔插入稀HNO 3中 无现象 Al 箔表面被HNO 氧化,形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试纸变蓝浓氨水呈碱性5。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答案

沈阳二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考试高一(25届)语文答案1.C。
【解析】A.“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错,无中生有。
原文相关表述为“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B.“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中的“多是”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判断。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说“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从而使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富的人生意蕴”,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
2.D 。
【解析】“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理解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选项丢掉了条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
3.C。
【解析】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是“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
C.“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仅仅是对原作的主旨理解。
4.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5、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菡萏”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
辽宁省沈阳市第31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第31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9年度,曾庆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实至名归。
“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忠驱前。
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
”1961年,26岁的曾庆存留学回国时写下这首《自助》诗。
59年过去了,不负初心,他在数值天气预报、地球流体力学、卫星大气红外退感、气候与环境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他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的奠基人之一。
数值天气预报诞生之初,准确率并不高,亟须在原始方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1956年,在留苏期间,曾庆存毅然选择了应用原始方程组做数值天气预报的课题。
这可是一道时人不大敢问津的世界难题。
然而,曾庆存从小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好好“啃”。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1961年,曾庆存首创出“半隐式差分法”数值预报,使天气预报准确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60%以上。
自此,数值预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曾庆存的学术清单上,国家需求永远排在第一位。
1952年,17岁的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当时,学校提出让一部分学生改学气象专业,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是因为当时段中国急需气象科学人才;二是因为幼时家贫,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天气和气候影响有深切感受。
他曾回忆说:“1954年的一场晚霜把河南40%的小麦冻死了。
如果能提前预判天气,肯定能减不少损失。
我从小在田里长大,挨过饿,深有体会。
”1970年,作为科学指导,他暂时放下此前的研究,开始从事当时在国际上兴起、中国尚是空白的气象卫星和大气遥感相关研究工作。
曾庆存说:“当时做卫星没有经验可参考,资料也很少。
【KS5U发布】辽宁省沈阳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沈阳二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13届)语文试题命题人:王雁花凤娇审校人:王雁花凤娇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39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冯骥才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国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和名著,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加以描龙画风,披金戴银,挤眉弄眼,然后招摇于市。
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竟也成了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
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
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在一起。
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跑到哪去了?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两都往里边塞。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历史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
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
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
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掌上电脑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信息技术组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影响政治、 军事斗争
改变了经济结构
改变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
网络犯罪等 不良影响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生物技术组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您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开辟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 推动生产和生活 太空垃圾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 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 枯竭、伦理道德等危机,是科技发展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只有 继续发展科技。 ——《科学世界》
电子计算机、原 子能技术、航天 技术、生物技术 等高新科技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内容:
1.必答题
2.抢答题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11.中国“神五”载人 9.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 7.人类第一次登上月 5.世界上第一种转 3.生物工程的核心 1.世界第一台电子 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中 上太空的人? 球的时间? 基因食品是什么? 技术是什么? 计算机诞生的时间、 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 地点?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苏联 加加林 基因工程 晚熟 1969年 ? 1946年 美国 西红柿第三个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社会条件?
第一次
政治 保障
第二次
第三次
资本主义制度 普遍确立 初步确立 市场 力学 市场 电磁学
社会 需要 理论 基础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美国政府对科技的投入
2000
1831年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揭示卵细胞重组编程“奥秘”
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太空育种
废弃卫星
太空垃圾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次
第三次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20世纪中期
正在进行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次 开 18世纪60年代 始 完 19世纪上半期 成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第三次 20世纪中期 正在进行
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 要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内燃机和新交通 工具 成 新通讯手段 就
.
请描绘出你期待的未来世界蓝图?
要求: 课堂展示: 1.自主选题,展示形式不限。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 2.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准备时间2分钟,展示时间不超过3分钟。
机器人会唱戏
机器人会骑车
机器人会打鼓
机器人会灭火
转基因食品
克隆技术
克隆羊“多莉”
俄、韩联手克隆复活史前猛犸象
10.第一架航天飞机 6.人类第一次进行 8.宇航事业伟大开 4.什么被誉为生命 2.互联网出现的时 试飞成功是在哪个 克隆实验成功的时 端的标志? 科学的“登月计划 间? 国家? 间? 20世纪60年代 ”? 1997年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美国 苏联发射第 1957年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丰富人们物质生活 认识自身 完善自我
克隆技术带来 伦理道德问题 转基因技术不安全性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255亿美元
美国“阿波罗计划”
约23亿美元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航天技术组
科技展现文明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
哈艳
我的心中有个梦: 让所有人分享着整
个世界,我要改变
世界!
课标要求: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
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第一次 开 18世纪60年代 始 完 19世纪上半期 成
1500
1000
500
0.47
17
92
265
1940
1954
1961
1970
1985
1995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社会条件?
第一次 第二次 资本主义制度 普遍确立 初步确立 市场 力学 市场 电磁学 第三次
政治 保障
社会 需要 理论 基础
进一步发展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 于实战。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 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 是用于空袭。 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 猛发展……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社会条件?
第一次 政治 保障 社会 需要 理论 基础 资本主义制 度初步确立 市场 力学 第二次 第三次 进一步发展 战争 军备竞赛 发展经济 相对论 量子理论
普遍确立
市场 电磁学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