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孩子的血常规化验单(优.选)
血常规报告单,一文读懂!(超全版)

血常规报告单,一文读懂!(超全版)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 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 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如何读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血压检验报告单

如何读懂一般诊断报告单一、血常规化验血常规非常重要,这是判断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的一个可靠依据。
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根据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排除很多严重的疾病,还可以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抗菌素。
下面,结合一个2岁孩子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告诉大家应该看什么以及怎么看。
第一,我们先来看化验单中的第一项CRP,CRP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大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的检查。
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
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第二,看白细胞(WBC)的数量,很多家长拿到化验单只知道看白细胞高不高。
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的组织中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了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从体积来看,从小到大依次为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三,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
怎么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

怎么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血常规化验单是医生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现一些疾病的线索,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可能难以理解,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
一、血常规化验单的基本信息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医生来说却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从而更好地解读检查结果。
二、红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细胞,它不仅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还能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红细胞相关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
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在4.0-5.5×1012/L之间,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贫血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如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慢性疾病等。
2、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与氧气结合,从而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血红蛋白浓度指的是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之间,如果低于这个范围,也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3、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压积在35-50%之间,如果低于这个范围,也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三、白细胞相关指标白细胞是人体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它能够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白细胞相关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表现。
宝宝血检报告单怎么看

宝宝血检报告单怎么看怎样读懂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宝宝的健康状况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作为了解宝宝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宝宝血液检查报告单也是需要逐项分析的。
然而,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如何读懂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还是一件让人感到头疼的事情。
那么,下面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并理解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
1.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反映宝宝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血糖、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酸等指标。
其中,血糖、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通常意味着引起某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而蛋白质指标的高低则是反映宝宝身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力强弱的关键所在。
2.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是反映宝宝血液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指标的异常常受感染和炎症等因素影响,而红细胞指标的异常则是伤害宝宝健康的征兆,一旦出现异常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3. 免疫指标免疫指标是反映宝宝身体免疫力的指标,主要包括IgG、IgA、IgM等指标。
其中,IgG是宝宝抵抗病菌和细菌感染的重要抗体,而IgA和IgM指标则是反映宝宝身体免疫力是否正常的关键。
在读取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与基准值比对在分析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时,一定要注意将每一项指标与基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基准值是指成年人或正常的新生儿健康指标值,对照宝宝的血液检查结果,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何种指标存在异常情况。
2. 区分中英文在看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时,有些时候会出现中英文指标混合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仔细区分中英文,以免产生误解。
通常来说,中文代表的是基础指标、英文则是常规指标。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对宝宝血液检查报告单进行分析时,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而不同指标的评估标准也是不一样的,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检查项目正常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检查项目正常参考值血常规检查是指测定末梢血液中血细胞的总称,它包括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及血小板等项目。
你知道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吗?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血常规检查项目正常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1、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男 4.0-5.50×10^12/L,女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
2、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男: 40-50%,女:36-45%,新生儿:36-50%。
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男:80-100FL,女:80-100 FL,新生儿:97-109 FL。
4、红细胞分布宽度 (单位:%)男:10-16%,女:10-16% 新生儿:10-18%。
5、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儿 170-200 g/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pg)男:26-38 pg,女26-38 pg,新生儿26-38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g/L)男:300-360 g/L,女300-360 g/L,新生儿300-360 g/L。
8、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男:4-10×10^9/L,女:4-10×10^9/L,新生儿 1.5-2.0×10^9/L。
9、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位:10^9/L)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0.3-0.8×10^9/L。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男:3-10%,女:3-10%,新生儿3-10%。
1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 2.0-7.5×10^9/L。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是医生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提供了有关患者血液成分的详细信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虽然血常规报告单可能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只要我们了解一些基本原则,就能够读懂它并获得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以逐步的思路来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第一步:审查基本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查看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解读报告单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还需要注意报告单的单位和参考范围,这将帮助我们在后续步骤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二步:了解红细胞指标红细胞指标通常是血常规报告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红细胞计数(R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2.血红蛋白(Hb):它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3.红细胞压积(HCT):也称为红细胞比容,它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比较这些指标与正常范围的关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第三步:分析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指标提供了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的信息。
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和淋巴细胞比例(LYMPH):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O):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检查正常值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检查正常值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呢?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是多少?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是怎样?血常规报告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下面店铺教你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报告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常规报告,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了。
后边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遇到不正常。
在孕期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情况有异常时的表现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也是准妈妈必须认真观察的。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果准妈妈的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或脱水的情况。
当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同时减少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贫血的现象,如果是轻度贫血,那对准妈妈及分娩的影响不大,重度贫血则会有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后果的可能。
温馨提示主要是判断准妈妈是否贫血,其判断标准在国内和国外是有区别的。
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
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白细胞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
如果增多准妈妈可能就会表现为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但在孕期是不同的,孕期是可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的。
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教您轻松看懂小儿血常规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教您轻松看懂小儿
血常规
孩子生病看医生,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血常规,化验结果常常是家长先拿到,不少家长反映看到化验单上密密麻麻的项目和数字、黑色、红色的字体不知道代表什么,加上不同表示“H”(表示高)或““L”(表示低),让人担心、紧张又迷惑。
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每个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这种情况请不要过于紧张。
血常规中几种主要指标的解释中,所有的参考值均为成人标准,一般来说主要看看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白细胞(WBC)正常值在4.0X109~10.0X109/L,分类中,小孩(6岁以前)的淋巴细胞比例会比参考值高,淋巴细胞和中性细胞的百分比差不多是倒置的,儿童的淋巴细胞比例属生理性偏高,但在生病期间要注意一下这些指标的变化。
红细胞(RBC)参考值:3.5X1012~5.5X1012/L。
血红蛋白(HGB)参考值:110~170g/L。
血小板 (PLT)参考值:100X109~300X109/L,部分儿童的血小板会出现偏高现象,这也属于儿童的生理性偏高;当PLT高于1000或低于70时应当引起注意。
(综合)
儿童贫血诊断标准
血常规结果中,血红蛋白(HGB)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能够反映人体是否贫血。
出生10天以内:Hgb&lt;145g/L,1~3个月:
Hgb&lt;90g/L,大于4个月:Hgb&lt;100g/L,6个月~6岁:Hgb&lt;110g/L,6~14岁:Hgb&lt;120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懂孩子的血常规化验单
孩子生病去医院,血常规是最普遍的一项检查。
大部分家长拿到化验结果后,都是“找箭头”,觉得有箭头的项目就是有问题,没箭头的项目就是没问题,其他的知之甚少,都是交由医生去诊断。
但现实的情况是,一些综合医院(包括有的儿童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所标示的正常值往往是成人血常规的标准。
有的医生甚至也是凭借这些标准给孩子、尤其是婴幼儿诊断疾病,这样往往会做出南辕北辙的处理,造成错误用药,不但贻误病情,还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所以,家长自己如果能读懂一些重要指标,就可以更有的放矢一些。
下面我们就来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指标1: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
这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项目。
尤其在儿科急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是区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及感染严重程度必不可少的
手段,同时也是血液病或者一些慢性疾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材料。
细菌性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升高。
病毒感染:通常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比
例增加。
一些血液病例中,白细胞总数过高或者过低。
当然以上的判断也要看孩子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
不同年龄(月龄)段白细胞总数正常范围值是不同的,看下表:
结论: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如果一个3个月的孩子白细胞总数是17×109/L,2岁的孩子的白细胞总数是12×109/L,都不能简单视为细菌感染,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才能正确判断。
白细白细胞主要分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粒细胞又包含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
白细胞的分类中以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比较突出:粒细胞出生后一周开始下降,其间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约占60%,中性粒细胞约为30%;而在出生后6天内和5~6岁后直至成人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优势,约占65%,淋巴细胞则相反。
张大夫提醒:由于小孩子的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在各个年龄段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值去诊断孩子的疾病,而这通常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红指标2:C反应蛋白
孩子有感冒发热、咽痛等,带去医院看病,血常规化验报告中常有C反应蛋白升高的情况,很多人(包括一些医生)就会据此考虑为细菌感染,从而给予抗生素治疗。
实际上必须肯定的是,C反应蛋白不是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人类C反应蛋白(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称为C 反应蛋白。
当机体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C反应蛋白在血中的浓度就会急剧升高。
一旦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C反应蛋白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它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和原虫)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
对于一些发热的孩子,临床医生常常利用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来鉴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C反应蛋白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反应蛋白大都正常或者稍高。
可是也有一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等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也会升高。
同时,一些炎症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都可以使C反应蛋白升高,所以不能仅凭C反应蛋白升高而诊断发热为细菌感染,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的检查方法确诊。
因此,见到C 反应蛋白就认为是细菌感染而用抗生素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红细胞数
这是另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也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而
有变化的:出生时红细胞数可以高达(5~7)×10 ??/L,血红蛋白170g/L;出生以后建立肺循环,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到3~7周红细胞数下降至3×10 ??/L,血红蛋白70~
90g/L;6个月~6岁红细胞数4×10 ??/L,血红蛋白105~140g/L,6~12岁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才渐渐达到成人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当海拔为0时,如果6个月~6岁的孩子血红蛋白低于110g/L,6岁~14岁的孩子低于120 g/L,即诊断为贫血。
?贫血具体评估指标:
血红蛋白(Hb)降低:6月龄~6岁<110 g/L。
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约4%。
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
有条件的机构可进行铁代谢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贫血程度判断:Hb值90~109g/L为轻度,60~89 g/L
为中度,<60 g/L为重度。
参照指标进行干预治疗:轻度贫血的孩子,平时可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多给他提供富含铁食物,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纠正孩子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
另外,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应在防治贫血的同时进行驱虫治疗。
对于重度贫血的孩子,可通过口服补充铁剂进行治疗。
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1~2 mg/kg,餐间服用,分2~3次口服,每日总剂量不超过30 mg。
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以促进铁吸收。
治疗期间,也要时刻留意验血指标,参照的疗效标准为:补充铁剂2周后验血,Hb值应呈上升趋势;4周后Hb值应上升10~20 g/L及以上。
而且Hb值正常后,应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以恢复机体铁储存水平。
作者简介:张思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儿科分会副组委兼秘书,卫生部启动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的国家级专家,擅长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评估、计划免疫等,在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心理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