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燃油喷射形式分别有哪四种(二)-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潍柴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一、技术概述排气净化与节能是汽车产品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现代车用柴油机工作压力高,燃烧充分,油耗比汽油机约低两成,排放物中除微粒物外均低于汽油机,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不断扩大,除中重型商用车外,轻型车和轿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
传统的柴油机存在着供油不精确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技术。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有很多相同之处,在整机电脑管理方面两者基本相同,但因柴油机的喷射系统形式多样,电控系统的硬件也呈多样形式,同时柴油机需要对油量、定时、喷油压力、喷油路等多参数进行综合控制,其软件的难度也大于汽油机。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也称位置控制系统,它用电子伺服机构代替调速器控制供油滑套位置以实现供油量的调整,这类技术已发展到了可以同时控制定时和预喷射的TICS 系统。
第二代系统也称时间控制系统,其特点是供油仍维持传统的脉动式柱塞泵油方式,但油量和定时的调节则由电脑控制的强力快速响应电磁阀的开闭时刻所决定。
第三代也称为直接数控系统,它完全脱开了传统的油泵分缸燃油供应方式,通过共轨压力和喷油压力/时间的综合控制,实现各种复杂的供油规路和特性。
强力快速线形响应电磁阀是各种系统共同的技术难点。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因柴油机的喷射系统形式多样,国外柴油机的电控系统也形式多样,有直列泵和分配泵的可变预行程TICS 系统,有基于时间控制泵喷嘴系统,有蓄压共轨系统和高压共轨系统等。
各种技术方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但高压共轨系统是总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到2007 年实行欧洲III号法规的进度要求,对主要国产喷油泵进行电控系统的开发,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同时要专门组织力量,对主要在中、重型车上使用的高压共轨系统和在轻、轿车上使用的时间控制式VE 分配泵系统进行联合开发、攻关,到2008 年前后实现产业化。
三、柴油机基本知识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都有气缸体、气缸盖、活塞、气门、曲柄、曲轴、凸轮轴、飞轮等。
柴油机分类

柴油机分类柴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等领域。
根据其使用的燃料类型、构造形式、应用领域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柴油机分为多个分类。
下面将对柴油机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燃料喷射形式分类:1. 直喷柴油机:直喷柴油机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与气缸壁和活塞头直接接触进行燃烧。
直喷柴油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级直喷柴油机和多级直喷柴油机。
2. 间接喷射柴油机:间接喷射柴油机是将燃料喷射到预燃室中,然后再从预燃室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
间接喷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相对平稳,噪音相对较小,但排放物质的控制较难。
二、按气缸数量分类:1. 单缸柴油机:单缸柴油机只有一个气缸,通常用于小型机械设备和船舶等。
2. 多缸柴油机:多缸柴油机包括两缸、三缸、四缸、六缸、八缸等不同数量的气缸,通常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
三、按冷却方式分类:1. 水冷柴油机:水冷柴油机是通过水流来冷却柴油机的燃烧室、油头和缸体等部分。
水冷柴油机冷却效果较好,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适合用于长时间高负荷运行。
2. 风冷柴油机:风冷柴油机是通过大面积散热片来散发热量,以达到冷却的效果。
风冷柴油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适用于一些空间受限的场合。
四、按应用领域分类:1. 汽车柴油机:汽车柴油机主要用于汽车领域,提供动力和驱动力。
在汽车柴油机中,单级及多级喷射技术、缸内直喷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2.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工程机械用柴油机主要用于各种工程机械设备上,如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
这类柴油机通常需要具备较高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
3. 船舶用柴油机:船舶用柴油机用于驱动船舶行驶和供应动力。
由于船舶需要长时间连续运行,船舶用柴油机需要具备较高的效率、可靠性和耐用性。
4. 发电机用柴油机:发电机用柴油机用于发电机组,为电力系统提供必要的电力。
发电机用柴油机对电力输出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五、按旋转方向分类:1. 正转柴油机:柴油机在进气冲程时,活塞顶部气体压力较高,将曲轴向正转动。
燃油喷射系统分类

燃油喷射系统分类燃油喷射系统是现代内燃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控制燃油的喷射和混合气的形成,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燃油喷射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式喷射系统、电子式喷射系统和直喷式喷射系统。
机械式喷射系统是早期使用较多的一种燃油喷射系统。
它主要由喷油泵、喷油嘴和燃油供应系统组成。
在工作时,喷油泵通过机械传动将燃油从燃油箱中提升到高压油路中,然后通过喷油嘴喷入气缸中。
机械式喷射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在燃油控制和调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式喷射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式喷射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燃油喷射进行精确控制,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荷、转速和环境条件等参数进行自适应调节,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电子式喷射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电控单元等组成,其中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工作状态,执行器用于控制燃油喷射量。
相比机械式喷射系统,电子式喷射系统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可调节性。
直喷式喷射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喷射系统。
它与传统的多点喷射系统相比,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内,而不是在进气歧管中喷入。
直喷式喷射系统能够更好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机,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并减少尾气排放。
直喷式喷射系统由高压喷油泵、喷油器、电控单元等组成,其中高压喷油泵将燃油压力提升到较高的水平,然后通过喷油器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中。
直喷式喷射系统具有更高的喷油压力和更精确的燃油控制能力,但也面临着更高的技术难题和制造成本。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燃油喷射系统,还有一些特殊的喷射系统应用于特定的发动机,如共轨式喷射系统、泵喷式喷射系统等。
这些喷射系统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目标都是通过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机,以实现更好的燃烧效果和动力性能。
总的来说,燃油喷射系统是现代内燃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类型的喷射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油喷射系统将会继续发展,以满足对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不断追求。
柴油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目前主要有单体泵、泵喷嘴、共轨三种。
在我国商用车柴油机上广泛采用单体泵和共轨两种。
一个理想的喷油系统应具有以下性能:高喷油压力(1000bar以上),且喷油压力大小可根据工况需要灵活调整,精确控制喷油定时、喷油量和喷油率优化控制。
1. 电控单体泵单体泵系统是带时间控制的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用于直喷式柴油机。
它们具有高达2050bar的瞬时喷油压力、可变的喷油起点,并可采用预喷。
该系统由燃油供给系统的低压部分和高压部分、电控单元和传感器等组成。
单体泵是通过制成一体的电磁阀的高压柴油喷射系统来工作的。
电磁阀触发的时刻就是关闭的时刻确定供油起点。
电磁阀触发时间长短决定喷油量大小。
电控单体泵安装在每个缸体外部直接由发动机凸轮轴上的喷油凸轮驱动。
高压燃油由单体泵通过高压油管、高压短接管进入喷油器,然后喷入气缸内燃烧室。
由于这种布置对气缸盖结构变动不大,因此深受商用车和柴油机的企业欢迎。
国外如奔驰、道依茨、卡特匹勒、达夫等都采用单体泵。
我国商用柴油机企业如大柴、玉柴、潍柴等也采用单体泵来满足国Ⅲ排放标准。
2.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建立在直喷技术、预喷技术和电控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喷油系统。
它主要由高压泵、带压力传感器和调压阀的共轨管、带电磁阀或压电式的喷油器、电控单元(ECU)和传感器组成。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是:①可实现高压喷射,最高可达2000bar;②喷射压力独立于发动机转速,可改善发动机低速负荷特性;③可实现预喷和后喷,调节喷油率形状,实现理想喷油规律;④喷油定时和喷油量可自由选定;⑤具有良好喷油特性,优化燃烧过程,使发动机燃油耗、烟度、噪声和排放等综合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改进发动机扭矩特性;⑥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实用性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国商用车柴油机。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发展到第四代。
第一代是采用喷油压力为1350bar 的电磁阀式喷油器;第二代是采用喷油压力为1600bar的电磁阀式喷油器;第三代是采用喷油压力为1600~2000bar的压电式喷油器。
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免费)

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传统的直列泵喷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柴油机对燃油精度的精确要求和废气排放方面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的燃油喷射技术分别是电控单体泵、泵喷嘴、分配泵和高压共轨系统(图1-45)等四种技术。
分别介绍如下。
图1-45 现代柴油机的四种燃油喷射技术1.单体泵技术单体泵主要由一个柱塞和柱塞套构成,本身不带凸轮轴,有的甚至不带滚轮传动部件。
由于这种单体泵便于布置在靠近气缸盖的部位,使高压油管大大缩短,目前应用在缸径为200mm以上的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上。
如道依茨BFM1013系列柴油机就是采用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
单体泵柴油机燃油系统的详细介绍见本书第三章:现代柴油机单体泵供油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2.泵喷嘴技术(1-46)优良的混合气是提高柴油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率、噪音率的关键因素。
这就要求喷射系统产生足够高的喷射压力,确保燃油雾化良好,同时还必须精确控制喷油始点和喷油量。
而泵喷嘴系统能够符合上述的严格要求。
因此,早在1905年柴油机的创始人Rudolf diesel 先生就提出了泵喷油器概念,设想将喷油泵和喷嘴合成一体,省去高压油管并获得高喷射压力。
20世纪50年代,间歇控制泵喷射系统的柴油机就已应用在轮船及卡车上。
之后,Volkswagen和Robert Bosh AG公司合作研制出适用于乘用车的电磁阀控制泵喷射系统。
泵喷嘴的主要部件作用如下:(1)单向阀:柴油机不工作时,防止燃油回流。
(2)旁通阀:若燃油内有空气,则通过此处排出。
(3)节流孔与过滤器:收集、分离供油管内的气泡。
(4)限压阀1:调节供油管内压力大于0.75MPa时打开。
(5)限压阀2:保持回油管内压力在0.10MPa。
(6)燃油泵:燃油泵是间歇式叶片泵,其优点是在较低柴油机转速时也可供油。
泵体内油道使油泵转子始终处于被燃油浸润的状态,从而可随时输送燃油。
(7)燃油分配管集成:燃油分配管集成在缸盖内的供油管内,其功能是等量向各泵喷嘴分配燃油,在此,燃油与受热燃油混合,并被泵喷嘴强制流回供油管。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燃油喷入发动机燃烧室,完成引擎的燃烧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由多个关键组件组成,包括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射器、进气歧管和电控单元等。
这些组件相互配合,实现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
二、常见的燃油喷射系统类型1. 间歇喷射系统(TBI)间歇喷射系统是早期的一种燃油喷射系统,它通过一个燃油喷嘴将燃油喷入进气歧管中。
这种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燃油通过压力来控制。
然而,由于燃油的压力控制不够精确,这种系统的燃油喷射效率较低,并且排放较多。
2. 多点喷射系统(MPI)多点喷射系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燃油喷射系统。
它在每个气缸中都设置了一个独立的燃油喷射器,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
多点喷射系统通过电控单元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等参数来控制喷射器的工作,从而实现优化的燃烧效果,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动力性能。
三、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燃油供给、喷射和控制三个阶段。
1. 燃油供给阶段首先,燃油泵将汽车油箱中的燃油抽送至发动机燃油滤清器,滤清器过滤掉杂质后,将燃油供应给燃油喷射器。
在多点喷射系统中,每个气缸都有独立的喷射器。
2. 喷射阶段当发动机工作时,电控单元会根据各种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计算出最佳的喷射时间和喷射量。
然后,电控单元通过控制燃油喷射器的阀门,将燃油喷入对应的气缸。
在喷射过程中,燃油喷射器会将燃油雾化为细小的颗粒,使其更易于燃烧。
3. 控制阶段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阶段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电控单元通过不断监测和计算各种参数,来实现对燃油喷射器的精确控制。
传感器可以监测发动机的转速、氧气含量、进气温度等信息,电控单元会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确保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四、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相比传统的化油器供油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燃油利用率:燃油喷射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排放。
燃油的喷射

第二节燃油的喷射燃油的喷射过程是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喷射过程组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油束与空气在燃烧室中的配合,进而影响燃烧过程的组织,最终决定柴油机的整机性能。
燃烧过程中燃油的雾化、加热、蒸发、扩散、与空气的混合,可燃混合气的着火、燃烧、放热、碳烟和废气有害成分的形成,燃烧激振波和燃烧噪声的强度及整机技术经济性能等,都与喷射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喷射过程、燃烧过程和柴油机性能三者之间依次存在因果关系。
燃油是在柴油机压缩过程的末期,通过喷油设备喷入缸内的压缩空气中。
为保证喷入的燃油在极短的时间内能与空气混合而形成可燃混合气,并保证柴油机运转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对喷油设备有以下一些要求:(1)供油系统能在规定的起始和终止时间内,向燃烧室内喷入一定量的燃油。
(2)供油系统的供油量可以调节,以满足柴油机负荷变化之需要。
(3)喷射系统必须使喷入气缸的燃油达到燃烧所要求的雾化程度,并保证油束与燃烧室的形状能良好地配合。
(4)喷射过程要符合一定的喷油规律,以适应燃烧过程的需要。
一、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是在一定的时刻以很高压力将一定数量的燃油迅速地喷入气缸,使之雾化。
组成喷射系统的最主要设备是喷油泵、喷油器和连接它们的高压油管。
为喷射系统简图。
喷油泵为高压柱塞泵,它可使燃油产生60~150MPa的高压。
柱塞3由供油凸轮1及滚轮2顶动,复位则靠喷油泵弹簧(图中未画出)。
柱塞下行时为吸油行程,燃油依靠压头及柱塞下行的抽吸作用经油孔A进入泵腔。
柱塞上行时为泵油行程,当柱塞的上边缘封闭油孔A时,柱塞上面的空间成为一个封闭空间,使泵腔中的燃油受到压缩而压力上升。
当油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克服弹簧5的弹力和高压油管中的残余压力而打开排油阀4,燃油从柱塞上部经排油阀、高压油管6进入喷油器8。
喷油器利用燃油高压作用在针阀9的锥面上,产生向上抬升力,克服喷油器弹簧7的预紧力而将针阀抬起,打开喷孔10。
国Ⅳ之后柴油机三种燃油喷射系统对比及其发展趋势

国Ⅳ之后柴油机三种燃油喷射系统对比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主要是为了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
本文比较了传统的机械式喷油系统、电控式喷油系统和共轨式喷油系统三种常见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并探讨了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机械式喷油系统,电控式喷油系统,共轨式喷油系统,发展趋势。
正文: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对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是影响发动机能耗、动力输出、排放等多个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机械式喷油系统、电控式喷油系统和共轨式喷油系统三种常见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机械式喷油系统是一种传统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它依靠机械泵将柴油送入喷油嘴中进行喷射,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维修,但是由于其调节精度较低,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国Ⅳ标准,同时也存在燃油浪费的问题。
电控式喷油系统在机械式喷油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调节单元,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调整喷油的时间、量和压力等参数,这种系统具有比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国Ⅳ标准的要求,并且还具有燃油经济性好、噪音小等优点。
而共轨式喷油系统则是目前最先进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它将燃油库和喷油嘴之间的高压油路与每个喷油器的控制单元分离开来,实现了对燃油的多次喷射、高精度喷油和精确控制硫含量等功能,具有更好的油耗、功率性能和环保能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总之,三种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共轨式喷油系统将更加普及,成为主流方案。
同时,精细化、智能化和模块化的技术将逐渐成为未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
未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将主要实现以下方向:一是实现更高的压力和更精确的喷油控制。
使用超高压燃油泵和先进的压电喷油器,能够实现更高的燃油压力和更精确定量的喷油,让燃油更为均匀和细腻,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降低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痋山,那些袅雨,那些芳罔倚暖的青石栏杆,那些过尽千帆的痋川
为进一步对电控共轨系统进行分析,戴姆勒 一奔驰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表明通过适当的调 整可实现喷油量足够小的预喷射.
由于戴姆勒一奔驰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宜生 产燃油系统,所以邀请博世作为合作伙伴,并从
1994年年初正式开始进行合作,到1997年中期形 成批量生产.
柴油机燃油喷射形式分别有哪四种(一)?
时间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系统微型计算机内 设有时钟,通过时钟,控制喷油终了时间,从而控
那些痋山,那些袅雨,那些芳罔倚暖的青石栏杆,那些过尽千帆的痋川
制喷油量.控制喷油终了的执行机构是电磁阀, 对每次喷油都可以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取消其 他的喷油量控制机构.另外,在时间控制方式中, 电子回路比较简单.
的计算和处理,可以对喷油量、喷油时间、喷油 压力和喷油速率进行最佳控制.
日本电装的 ECD-U2 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定型 的电控共轨燃油系统.值得说明的是,UNIJET 系 统是博世电控共轨系统的前身 , 也可以
说,UNIJET 系统是欧洲最早基本定型的电控共轨 系统.
戴姆勒一奔驰对燃油系统进行了长期试验、 对比和选择之后,决定在新一代发动机上采用电 控共轨系统.
柴油机燃油喷射形式分别有哪四种(二)? 本文有 柴油机燃油喷射形式分别有哪四种(二): 根据不同的机型电子控制的具体内容不同.
有些机型可以实现上述的喷油量、喷油时间和怠 速转速的三项控制,有些机型仅对喷油时间进行 控制.从原理方面来说,电控分配泵燃油系统的 构成,除喷油泵外,和直列泵系统几乎一样.电控 分配泵系统按喷油量、喷油时间的控制方法可分 为两类:一类是位置控制式;另一类是时间控制
0c21f4ca EBET
式.
那些痋山,那些袅雨,那些芳罔倚将 VE 分配 泵中的机械调速器换成电子控制的执行机构,在 博世和杰克赛尔都曾大量生产.
位置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系统采用旋转螺旋
线圈式执行机构,由于转子的旋转,改变轴下端 的偏心球的位置来控制溢油环的位置.
典型的时间控制式分配泵产品有日本电装
的 ECD-V3 型分配泵、德国博世的 VP44 型分配泵 等.
20 世纪 90 年代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燃油喷 射系统——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通过各种传 感器检测出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态,通过计算机
那些痋山,那些袅雨,那些芳罔倚暖的青石栏杆,那些过尽千帆的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