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抛光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模具镜面抛光技术简介

模具镜面抛光技术简介

模具镜面抛光技术简介模具镜面抛光技术简介一、概述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模具镜面抛光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它可以提高模具制品的表面质量,使其光洁度和光亮度达到要求。

本文将对模具镜面抛光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材料准备、表面处理、抛光工具和技术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二、材料准备⒈抛光粉料:抛光粉料是用于模具表面抛光的重要材料,常见的有氧化铝粉料和氧化铁粉料等。

根据被抛光材料的硬度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抛光粉料。

⒉抛光布:抛光布是进行抛光操作的主要工具,通常采用纤维布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柔软性。

根据抛光需要,选择合适的抛光布。

三、表面处理⒈清洁:在进行抛光之前,必须对模具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去除各种杂质和污染物。

⒉打磨:使用砂纸、砂轮等工具对模具表面进行打磨,以去除粗糙和凹凸不平的部分。

四、抛光工具⒈电动抛光机:电动抛光机是进行模具镜面抛光的常用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转速和压力,适应不同的抛光要求。

⒉手工抛光工具:手工抛光工具主要包括抛光布、抛光棒等,适用于一些难以用机器抛光的细小部位。

五、技术步骤⒈粗磨:使用较粗的抛光粉料和抛光布,以快速去除模具表面的瑕疵和不平整。

⒉中磨:使用较细的抛光粉料和抛光布,逐步提高抛光质量,使模具表面更加光滑。

⒊细磨:使用最细的抛光粉料和抛光布,对模具表面进行最后的抛光,以获得高质量的镜面效果。

⒋清洗:抛光完成后,对模具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残留的抛光粉料和污染物。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⒈模具抛光粉料选型表格⒉模具镜面抛光工具清单⒊抛光工艺流程图示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模具制造:指用于制造特定产品的模具的设计、制造和加工过程。

⒉镜面抛光:通过抛光工艺使模具表面达到光洁度和光亮度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

机械模具类文献综述

机械模具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 引言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

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2005年—2008年,我国冲压模具产品均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9年在全球高压锅炉管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国际采购商通过国内某网站采购冲压模具的数量仍逆势上扬。

我国冲压模具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2008年,我国冲压模具产品均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8年,即使遭受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冲压模具出口金额达4.11亿美元,比2007年的3.26亿美元增长了26%。

另外,2009年在全球高压锅炉管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国际采购商通过国内某网站采购冲压模具的数量仍逆势上扬。

从全年采购情况来看,总体趋于上涨的趋势。

其中,2009年下半年回暖明显,国际采购商借此网站采购频次约616频次,比上半年的288频次增长了114%。

虽然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离国内的需要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1)标准化程度低。

(2)模具制造精度低、周期长。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模具设计上,故改善模具设计的水平成为拉近差距的关键性问题。

若要很好的设计出一副冲压模具,就必须去了解冲压模具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2 主体2.1 冲压模具的发展历史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

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模具设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之文献综述

模具设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之文献综述

模具设计文献综述1.前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模具技术和模具工业的新发展,在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交通、通讯等各行业中,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形,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形[1]。

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模具制造能力强弱以及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各种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的增长及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现代工业产品的品种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发展和技术经济水平。

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模具是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同时,模具产业带动作用很强。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了,他们认识到当地的产业优势如果要发展,不发展相应的模具产业就没有后劲。

模具是效益放大器,模具是供给制品产业的,可以使相关工业的效益比自身增加约一百倍,因此它的带动作用就大。

模具的发展,不光是带动了自己行业的发展,而且向全国各地方提供模具,实际上是支持了全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模具技术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是冶金、材料、理化、计量、摩擦与润滑、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以及铸、锻、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诸多工种共同打造的系统工程[2]。

用模具生产制品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是其他任何加工制造方法所不及的。

由此可见,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模具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4]。

注塑模具文献综述

注塑模具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注塑模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1 塑料制品发展概况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的统称。

塑料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由于其有成本低廉、抗腐蚀能力强、可塑眭强、还可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降低原油消耗等无可替代的优点,自发明之日起就广受欢迎,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和技术的突破,塑料制品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最重要的必需品[ 1 ]。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塑料用量从2006 年的2802 万吨快速增长到2012 年的5782 万吨。

2013 年1 月~12 月,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累计完成产量6188 万吨。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塑料产业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使塑料制品总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3-15%。

2015年,预计塑料制品总产量可达到8000万吨。

塑料模具工业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早在7年前塑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算已经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年产量的总和,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用品轻量化及美观和手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塑料制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塑料制品要发展,塑料模具是塑料零部件及其制品行业的重要支撑装备,那么必然要求塑料模具随之发展。

绝大部分塑料制品的成型都依赖于塑料模具,因此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塑料模具行业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汽车、家电等主机行业快速发展,产能持续增加,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塑料零部件使用比例持续上升,直接推动了我国塑料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

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其主要方法是注射、挤出、压制、压铸和气压成型等,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世界塑料模具市场中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而其中注射模约占成型总数的60%以上。

由于塑料产品应用前景可观,更新换代较快,也就要求注塑模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流体抛光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流体抛光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流体抛光技术研究精密零件制造中的最终精加工是一种劳动强度大而不易控制的过程,它在全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有时可高达15%。

磨料流加工技术是一种能够保证精度、效率、经济的自动化光整加工方法,是解决精密零件最终精加工的一种有效方法[1]。

它是以一定的压力强迫含磨料的粘弹性物质(半流动状态的蠕变体或粘弹性体,称其为柔性磨料或粘弹性磨料)通过被加工表面,利用其中磨粒的刮削作用去除工件表面微观不平材料而达到对工件表面光整加工的目的。

磨料流加工是20世纪60 年代由美国两公司独立发展起来的,最初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复杂几何形状合金工件的去毛刺加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宇航、导弹、电子、计算机等精密机械零件的工艺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以前用手工、机械、化学等方法对零件表面进行抛光、倒角、去毛刺均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对零件内小孔径、相互交叉的孔径及边棱进行抛光、倒角、去毛刺更是无能为力;而磨料流加工技术由于具有对零件隐蔽部位的孔、型腔研磨、抛光、倒圆角的作用,又有对外表面各种复杂型面研磨、抛光的能力,因而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目前,这项技术已应用在宇航和兵器工业,同时也扩展到了纺织、医疗、缝纫、精密齿轮、轴承、模具制造等其它机械行业。

近年来,Fletcher 等研究了磨料流加工中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热特性和流变性,认为介质的流变性对磨料流加工的成败具有重要的作用。

Davies 和Fletcher 研究了几种配料的流变性与其相应的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黏度和磨料的比例都会影响温度和介质通过工件时的压力下降,在磨料流加工过程中温度是影响介质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Williams 和Rajurkar 的研究表明,介质的黏度和挤压力主要决定着表面的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精度的改善主要发生在磨料介质的前几个挤压往复行程中,并提出了估算动态有效切削磨粒数目的方法和每个行程中磨粒磨损量的计算方法。

文献综述冲压模具

文献综述冲压模具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摘要:在科技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冲压工艺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冲压技术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涌现下,不断革新和发展。

本文从冲压模的特点,使用原则,装配结构,探讨了冲压模具的冲压工艺。

关键词:冲压工艺、冲压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Abstract: in the increasingl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day, the stamping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constantly,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stamping technology in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 new material, the consta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modulus, use principle, formal inversion structure, discusses the composite die stamping processKeywords:stamping process,Stamping die,Mold design,Mould manufacturing1.冲压的概念及其优点冲压的概念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

【开题报告】模具抛光技术研究

【开题报告】模具抛光技术研究

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抛光技术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目前模具的成形(型)工艺,采用铣削、电火花、线切割、电铸等方法已经普及。

但是加工出来的模具表面粗糙度Ra值为10um,采用高水平的电加工机床表面粗糙度Ra值为0.8~1.6um,有更先进的设备加工能使Ra值达0.2 um以上,但它的机床设备昂贵并加工时间要数几倍。

在模具的设计、制造、粗加工到精加工及最后的抛光过程中。

由于模具的表面粗糙度与模具的使用寿命、制品的外观以及是否便于脱模关系密切。

因此作为最后一道加工工序——抛光,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

通常是在专用的抛光机上进行抛光,借助于高速旋转的抹有极细抛光粉的抛光轮和磨面间产生的相对磨削和滚压,来消除加工磨痕,如刀痕、刮印、麻点、尖棱、毛刺等,从而提高金属制件表面光亮度的机械加工过程。

抛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几何形状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消光)。

抛光技术, 又称镜面加工, 是制造平坦而且加工变形层很小, 没有擦痕的平面加工工艺。

抛光不仅能增加工件的美观,而且能够改善材料表面的耐腐蚀性、耐磨性,从而提高工件抗疲劳和抗腐蚀性,为油漆,电镀等后期工序提供漆膜等附著力强的表面。

在电子设备、精密机械、仪器仪表、光学元件、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广泛。

抛光既可作为零件的最终工序, 也可用于镀膜前的表面预处理。

抛光的质量对工件的使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抛光方法和抛光工艺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抛光在塑料模具领域,还可以使模具拥有其它优点,如可以使塑料制品易于脱模,减少生产注塑周期等。

随着塑料制品日溢广泛的应用,如日化用品和饮料包装容器等,外观的需要往往要求塑料模具型腔的表面达到镜面抛光的程度。

论抛光技术在模具表面的应用研究荣光宇

论抛光技术在模具表面的应用研究荣光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论文学院: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系部:机械电子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2011级模具班学生姓名:荣广宇学号:2011107236指导老师:黄子成教授成绩:2013年06月04日抛光技术在模具表面的应用研究姓名:荣广宇学号:2011107236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摘要:本文展望了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研究了模具加工的抛光技术,详细分析了机械抛光基本程序,影响模具抛光质量的因素,对工件表面状况和钢材的品质的要求,不同硬度对抛光工艺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抛光应注意的事项和如何解决抛光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抛光在塑料模具制作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

关键词:模具抛光技术机械抛光化学抛光1. 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在工业产品向多样化、高档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模具质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形状加工后的平滑加工与镜面加工称为零件表面研磨与抛光加工,它是提高模具质量的重要工序。

掌握合理的抛光方法,可提高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2. 模具加工工艺介绍在模具加工制造中常用的加工方法:2.1 机械抛光机械抛光是靠切削或使材料表面发生塑性变形而去掉工件表面凸出部得到平滑面的抛光方法,一般使用油石条、羊毛轮、砂纸等,以手工操作为主,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可采用超精研抛的方法。

超精研抛是采用特制的磨具,在含有磨料的研抛液中,紧压在工件被加工表面上,作高速旋转运动。

利用该技术可达到的表面粗糙度,是各种抛光方法中表面粗糙度最好的。

光学镜片模具常采用这种方法。

机械抛光是模具抛光的主要方法。

2.2 化学抛光化学抛光是材料在化学介质中让表面微观凸出的部分较凹部分优先溶解,从而得到平滑面。

该方法可以抛光形状复杂的工件,可以同时抛光很多工件,效率高。

化学抛光得到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

3.抛光加工工艺的核心技术3.1机械抛光基本程序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抛光效果,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有高质量的油石、砂纸和钻石研磨膏等抛光工具和辅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抛光技术研究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工业产品批量生产的有效工具。

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仍然供不应求,国内模具自配率只有70%左右,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复杂、大型、长寿命模具领域。

在模具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生产能力等方面,中国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模具生产厂中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自产自配比例高达60%左右,而国外模具超过70%属于商品模具。

专业模具厂大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而国外大多是“小而专”、“小而精”。

国内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占总量比例不足30%,而国外在50%以上。

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模具。

因此,改变国内现状才能使我国在国际模具领域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而抛光是提高模具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抛光技术,又称镜面加工,是制造平坦而且加工变形层很小, 没有擦痕的平面加工工艺,它是提高模具质量的重要工序。

抛光不仅增加工件的美观, 而且能够改善材料表面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及获得特殊性能。

在电子设备、精密机械、仪器仪表、光学元件、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广泛。

抛光既可作为零件的最终工序, 也可用于镀膜前的表面预处理。

在工业产品向多样化、高档化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提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模具质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合理掌握的抛光方法,才可提高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 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抛光可达到的表面光洁度取决于下面三个因素:1.抛光工艺。

2.模具钢钢材等级或材质。

3.钢材的热处理。

而其中的抛光工艺是很重要的因素,采用合理的抛光工艺, 就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如果抛光工艺不合理,即使是最好的钢材也会被毁掉。

模具在抛光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金刚沙膏是最常用的抛光磨料,采用适当的抛光工序和磨料能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常用的手工抛光工具有棒、销、板等。

抛光工具的硬度直接影响到金刚砂的露出量和金属的去除量, 影响到抛光的光洁度和效率。

抛光时采用一定的规则可节省时间, 降低成本。

另外抛光必须在无尘的地方进行。

每个抛光工具, 只能用一种抛光膏。

手抛时, 抛光膏涂在工具上。

机抛时,抛光膏涂在工件上。

要根据抛光工具的硬度和抛光膏粒度采用适当的压力, 砂粒越细, 作用于抛光工具上的压力应越轻, 采用的抛光剂也越稀。

抛光应先从模具的角部, 凸台, 边缘或较难抛的部位开始,最终抛光方向应与脱膜方向一致。

对于要求尖锐的边缘和角, 应采用较硬的抛光工具。

在日常抛光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所谓的“过抛光”, 就是指抛光的时间越长, 模具表面的质量就越差。

发生抛光过度有二种现象: 即是“橘皮”和“点蚀”。

抛光过度多发生于机械抛光。

不规则粗糙的表面被称为“橘皮”, 产生“橘皮”有许多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表面过热或渗碳过度而引起, 抛光压力过大及抛光时间过长是产生“橘皮”的主要原因。

比如: 抛光轮抛光, 抛光轮产生的热量会很容易造成“橘皮”。

较硬的钢材能承受的抛光压力会大一些, 相对较软的钢材容易发生抛光过度, 研究证明产生抛光过度的时间会因钢材的硬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工件表面“点蚀”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在钢材中有些非金属的杂质, 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 在抛光过程中从钢材表面被拉出, 形成微坑或点蚀, 产生“点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抛光的压力过大, 抛光时间过长。

2. 钢材的纯净度不够, 硬性杂质的含量高。

3. 模具表面生锈。

4. 黑皮料未清除。

消除工件“橘皮”的措施:当发现表面质量抛得不好时, 许多人就会增加抛光的压力和延长抛光的时间, 这种作法往往会使表面的质量变得更差。

可采用以下的方法去补救: (1)把有缺陷的表面去除, 研磨的粒度比先前使用砂号略粗一级, 然后进行研磨, 抛光的力度要比先前的低一些。

(2)以低于回火温度25 摄氏度的温度进行应力消除, 在抛光前使用最细的砂号进行研磨, 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最后以较轻的力度进行抛光。

消除工件点蚀的措施:(1)小心地将表面重新研磨, 砂粒粒度比先前所使用的粒度略粗一级, 采用软质及削锐的油石进行最后步骤的研磨才再进行抛光程序。

(2)当砂粒尺寸小于1 mm 应避免采用最软的抛光工具。

(3)尽可能采用最短的抛光时间和最小的抛光力度。

随着光学和微电子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所需材料的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超光滑表面的加工方法有抛光和超精密机械加工等。

超光滑表面加工的对象主要是晶体、陶瓷等硬脆性材料,主要应用于现代武器惯导仪表的精密陀螺的平面反射镜、激光核聚变反射镜、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片、计算机磁盘、磁头和蓝宝石红外探测器窗口的透镜等超光滑表面的加工。

相比于超精密机械加工,抛光应用更为广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同时,无论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使用的角度,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用品都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如各类家电的外壳、日化用品的包装及饮料包装等等。

制造这些产品需要高质量的模具,高精度的模具生产离不开研磨和抛光技术。

也正是因为这种需求,使得抛光技术越来越先进,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如今最常使用的抛光方法有:(一)机械方法。

1.散粒磨料抛光。

这种抛光技术设备简单,价格低廉,精度不高,适用于粗抛。

2.浴法抛光3. 低温抛光。

是指在冰结状态下对工件进行抛光加工。

4. 韧性磨削技术。

能够在小范围加工条件(进给量、切削深度均在微米级以下)加工。

5.超声波抛光。

6.离子束加工。

(二)化学方法。

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抛光新技术。

(三)激光方法。

激光抛光的实质就是去除材料表面一薄层物质。

(四)复合方法。

1.电化学-修磨抛光。

2.超声辅助电解抛光。

参考文献[1]赵建华.手工抛光模具型腔的质量分析[J].模具工业,1999,(02):44.[2]Fury M ichael A. The early days of CM P [J]. Solid State Techno l, 1997, 40 (5) : 81-86.[3]张健,史宝军,杜运东,杨廷毅.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04).[4]雷红,雒建斌,张朝辉.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研究进展[J].上海大学学报,2003,9(6):494-00.[5]王兵,顾建峰,何辉辉.蓝宝石晶片抛光过程运动仿真及实验分析[J].设计与研究,2008(4):17-25.[6]李响,杨洪星,于妍.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研究进展[J]. 趋势与展望, 2008,33(6):170-172.[7]陈景,刘玉岭,王晓云. 镁合金抛光机理与CMP工艺研究[J]. 微纳电子技术, 2008, 45 (2) :114 - 117, 122.[8]周国安,种宝春. 低k材料的化学机械抛光研究[J]. 显微、测量、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 2008,45(5):392 - 395.[9]张朝辉,雒建斌,温诗铸. 化学机械抛光特性的应力偶模拟[J]. 计算力学学报, 2005, 22(2) : 160 - 163.[10]苏建修,杜家熙,陈锡渠. 基于磨损行为的单晶硅片化学机械抛光界面接触形式研究[J].摩擦学学报, 2008, 28 (2) :108 - 111.[11]M azaheri A R, Ahmadi G. Modeling the effect ofbumpy abrasive particles on chemicalmechanical poishing [J ].J Electrochem Soc,2002, 149(7):G370-G375.[12]M ullany B, Byrne G. The effect of slurry viscosityon chemical2mechanical polishing of siliconwafers[J ].J Mater ProcTech,2003,132: 28-34.[13]张朝辉,雒建斌,温诗铸. 化学机械抛光流动性能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4(4):31-33.[14]Zhang C H, Luo J B, Wen S Z. Multigrid technique incorporated algorithm for CMP lubricationequations [J].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4, 14(3):81-84.[15]Suresh B Y. Particle scale modeling of material removal and surface roughness in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D]. Gainesville: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5.30-83.[16]李中会,杨建国 ,邱明君.磁流变抛光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J].工具技术,2010(03).[17]阳志强,郭忠达,张明颂.磁场强度对磁流变抛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 27(6):511–516.[18]李耀明,沈兴全,王爱玲.磁流变抛光技术的工艺试验[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9(05).[19]Chen S C, Tu G C, Huang C A. The electrochemical polishing behavior of porous austeniticstainless steel(A ISI 316L) in phosphoric-sulfuric mixed acids [J].Surface and CoatingsTechnology, 2005, 200(7):2065-2071.[20]刘爱华,徐中耀,郑兴华.碳钢2不锈钢复合金属电化学抛光工艺研究[J].电加工,1998,2:34236.[21]杜炳志,漆红兰.电化学抛光技术新进展[J].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7(02):57.[22]路家斌,余娟,阎秋生. 磁辅助超精密加工技术[J].机械制造,2006,44(497):29-32.[23]方建成,金洙吉,徐文骥.磁场电化学磁粒复合光整加工实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12. (9):1033-1035[24]赵雪松,杨明. 脉冲电化学机械抛光工具设计及其应用[J]. 现代制造工程,2005,(7):47-49.[25]沈健.模具45钢的窄脉冲电化学抛光[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5,(10):64-66.[26]江超,王又青,胡少六.激光抛光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激光技术,2002,(06):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