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模具中的机械设计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国家将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到关系国家生存的高度上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主导下的产品设计具有设计直观快速,易于修改,管理简单,观察方便,产品成型分析等一系列的优势,因此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模具基本情况我国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约占全国模具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模具发展有力地支持着这两个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

从1999年至2009年产值从250亿元增长到979.45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4.8%;进口从9.8274亿美元增至19.64亿美元;出口从1.328亿美元增至18.43亿美元;进口:出口从6.6:1跌至1.06:1。

表明了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趋势,模具进口金额的增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口比例逐年加大,同时反映我国模具任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仍为世界上模具年进口量较大的国家。

2、发展趋势随着我过模具行业的发展,简单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都没有困难,模具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能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

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另外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机械手操作的快速换模装置、快速试模装置技术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3、存在的问题我国塑料模具行业与其发展需要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产品总体水平较低。

虽然个别企业的产品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别企业的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总体来看,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包括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在内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

(2)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

模具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参考模板

模具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参考模板

第九章注射模导向定位系统
9-1概念:注射模中保证活动零件按照既定的轨迹运动的结构,叫导向系统;保证前后模之间及各活动零件之间相对位置精度的结构叫定位系统。

见图.
9-2 必要性:
1、前后模要反复开合;
2、模具精度要求高;
3、生产过程中承受高压;
4、生产过程中承受高温;
5、模具寿命要求高。

9-3 分类:
1.导柱导套
2.锥面定位机构
3.侧向抽芯机构的导向定位机构。

9-4 作用:
1、导向;
2、定位;
3、承受侧向压力;
4、支承模具重量。

9-5 导柱导套
1、分类:边钉G.P.,水口边S.P.,
中托边E.G.P.。

2、导柱导套的设计:
1)形状。

2)材料及热处理:
3)公差与配合:
➢导柱的固定H7/k6,
➢导柱与导套的配合为H7/f7。

3.中托边(E.G.P.):
1)应用场合:
(1)有司筒;(2)唧嘴偏心;
(3)小于2mm的顶针较多;(4)顶针一边多一边少。

2) 大小和数量设计:
(1)对4040以下模架采用2支中托边,直径等于回针直径或比回针直径大5mm;
(2)对4040以上模架采用4支中托边,直径等于回针直径.
. 3) 位置:见下图 在导向定位系统
设计过程中需要自己考虑的设计有:边锁、管位、中托边。

(注:论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手机后盖模具设计论文

手机后盖模具设计论文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张三摘要: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精密塑件。

本设计是外盖塑料模具的设计,对零件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采用ABS作为塑件的材料。

采用单分型面,根据模具的型腔数目以及最大注塑量、注射压力、锁模力、模具的安装尺寸等因素选择了注射机,选择成型零部件的尺寸;采用侧浇口;利用直导柱导向,并对模具的材料进行了选择,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行可靠。

对模具结构与注射机的匹配进行了校核。

用ProE绘制出塑件的三维模型,对塑件体积进行估算。

关键词:外盖;ABS;注塑模具;PROE;目录第一章诸论 (3)1.1塑料模具 (4)1.1.1 塑料模具设计的发展 41.1.2 塑料模具的分类 61.1.3 注射模的结构组成与类型 91.2设计课题 (11)第二章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3)2.1塑件分析 (13)2.1.1 原材料分析132.1.2 塑件建模 152.2分型面设计和排气槽设计 (15)2.2.1分型面的形式152.2.2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162.2.3排气槽的设计172.3凹模的结构设计 (17)2.3.1 凹模的结构形式172.3.2 凹模的技术要求202.4型芯的结构设计 (20)2.4.1 型芯的主要结构形式202.4.2 型芯技术要求202.5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设计 (21)2.6模具结构尺寸的设计 (22)第三章标准模架的选用 (25)3.1中小型标准模架的结构型式 (25)3.1.1 基本型模架253.1.2 派生型模架253.2模架系列与规格 (25)3.3选定模架 (25)第四章注射机的校核 (27)4.1注射机的有关工艺参数 (27)4.2注射量的校核 (27)4.3注射压力的校核 (28)4.4锁模力的校核 (28)4.5模具厚度校核 (28)4.6开模行程校核 (29)第五章浇注系统设计 (30)5.1主流道设计 (30)5.1.1 主流道浇口套315.2分流道设计 (31)5.2.1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315.2.2分流道设计及制造要点 315.3冷料穴设计 (32)5.3.1 Z形头拉料杆的冷料穴325.4浇口设计 (34)第六章脱模机构设计 (34)6.1脱模机构的分类及设计原则 (34)6.1.1 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346.1.2 脱模机构的分类346.2推杆脱模机构设计 (34)6.2.1 推杆脱模机构的组成346.2.2 推杆设计 346.2.3 复位杆设计34第七章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36)7.1冷却时间计算 (36)7.2冷却装置的设计 (36)结束语 (39)致谢 (40)参考文献41第一章绪论1.1塑料模具1.1.1 塑料模具设计的发展塑料模具设计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的要求。

模具设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之文献综述

模具设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之文献综述

模具设计文献综述1.前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模具技术和模具工业的新发展,在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交通、通讯等各行业中,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形,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形[1]。

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模具制造能力强弱以及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各种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的增长及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现代工业产品的品种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发展和技术经济水平。

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模具是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同时,模具产业带动作用很强。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了,他们认识到当地的产业优势如果要发展,不发展相应的模具产业就没有后劲。

模具是效益放大器,模具是供给制品产业的,可以使相关工业的效益比自身增加约一百倍,因此它的带动作用就大。

模具的发展,不光是带动了自己行业的发展,而且向全国各地方提供模具,实际上是支持了全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模具技术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是冶金、材料、理化、计量、摩擦与润滑、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以及铸、锻、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诸多工种共同打造的系统工程[2]。

用模具生产制品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是其他任何加工制造方法所不及的。

由此可见,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模具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4]。

优秀论文1500字摘要

优秀论文1500字摘要

手机后壳注塑模具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指导教师一、内容简介本文主要设计手机后壳注塑模具,并选取了标准模架,进一步设计型腔、型芯、浇注系统、脱模系统等,最终确定了一整套的手机后壳注塑模具。

关键词:手机后壳,注塑模具,ABS,模具设计二、塑料模具的发展现状塑料模具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包括:各类模具设计、制造、保管、修理、调试、标准化、专业化生产。

中国塑料模具工业从起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了,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以及6.5 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经能生产出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塑封模具、厚度仅为0.08 mm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很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

但目前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和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塑件的成型材料选择及模具结构形式的初步拟定本设计采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作为最终手机后壳原材料。

采用一模两腔单分型面的模具结构。

分型面位置在截面积最大处,边缘浇口两点均匀进浇。

型腔排列方式如下:图1 型腔布置四、成型设备的选用和浇注系统的设计该设计采用的注塑机设备型号是XS—ZY—125。

其主要技术规格见下表:注射量(cm³)125 模具最大厚度(mm)300螺杆直径(mm)42 模具最小厚度(mm)200注射压力(MPa)120 拉杆空间(mm)290注射行程(mm)115 模具定位孔径(mm)Ф150锁模力(KN)900 喷嘴孔直径(mm)Ф4最大成型面积(cm²)320 喷嘴球孔径(mm)12模板最大行程(mm)300 锁模形式肘杆斜导抽芯的注射模。

根据所选择的注塑机的型号可知:注射机喷嘴圆弧半径=12mm;喷嘴孔直径=4mm。

所以,主流道小端直径d为4mm;深度取3mm;锥角取3°;主流道前端球面半径R为14mm。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一篇:(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拉伸侧冲孔复合模及自动送料装置与塑料模设计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模具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3月15日一、课题国内外现状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

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

用模具生产部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模具又是“效益扩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现代模具设计的内容是: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7]。

(1)AD/CAE/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CAD/CAE/CAM 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

(2)设备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作用现代模具制造尽可能地用机械加工取代人工加工。

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

(3)代模具制造中的检测手段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

手机壳模具设计研究报告(DOC 44页)

手机壳模具设计研究报告(DOC 44页)

手机壳模具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制造业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模具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各种塑料制品的模具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详细论述了热塑性材料成型塑件时所用的整套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包括塑件的成型工艺,分塑面的选择论证,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镶块的固定方式、脱模结构、推出机构、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等的设计。

论证了成型塑件的方式为注塑成型,采用浇注系统推杆推出的方式推出制件的好处,以及整套模具采用标准模架A1形式的好处。

关键词:手机外壳;注塑模;模具结构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塑件成形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塑料的成型特性分析及影响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型腔数目的确定以及型腔型芯尺寸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影响模具型腔数目的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手机外壳注塑体积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型腔、型芯工作部位尺寸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塑料模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确定浇住系统的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主浇道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分浇道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手机外壳模具设计毕业论文[1]

自-手机外壳模具设计毕业论文[1]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教学点:层次: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手机外壳模具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前言二:塑件成型工艺分析三:分型面的确定四:模具型腔的数量及排位方式五:模具结构的确定六:滑块的设计七:浇注系统的设计装配图参考文献:模具设计手册一前言:在此次设计中,主要用到了注射模设计,以及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着重说明了一副常见的手机注射模的一般设计流程,注射成型的分析、模具的结构设计、注射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其中模具结构的设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主要包括成型位置的及分型面的选择,模具型腔数的确定、型腔的排列、流道布局、浇口位置的选择、滑块的设计、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

手机外壳见图产品壁厚2mm二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材料:为ABS,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比热容低,塑化效率高,凝固也快,成型周期短。

2、工件结构:大体结构简单,主要是下面滑块的设计要巧妙。

3、塑件的壁厚对塑件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壁厚过小成型时流动阻力大,塑件就难以充满型腔。

塑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脱模时能够受推出机构的推出力而不变形(3)能够受装配时的紧固力。

这个产品壁厚为2mm能满足以上要求4、塑件在满足功能的要求下,其内外表面应尽可能保证有利于成型和降低成本以及简化模具的复杂度。

由于此塑件的外表面要求美观,分析塑件的结构,可以把浇口设在表面装有视窗的部位。

结论:可以注塑成型,然后进入模具设计三分型面的确定:根据产品的形状可以看出分型面较为简单,一般选择它的最大轮廓线,为平面。

见下图四型腔数量级排位方式的确定因产品尺寸要求精度比较高、结构较复杂、模具的制造费用、考虑注射机的各项规格及工作性能、生产效率等,采用单型腔模具。

结论:采用一模出一腔五模具结构的确定因产品最下部有个倒扣,并且倒扣里还含有倒扣,所以不能脱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话机面壳注塑模设计及模拟分析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伊程琳 210792351摘要:通过对电话机面壳的结构分析,确定一种方便加工、节约成本的模具结构,以解决内侧抽芯、外侧滑块和产品既薄又大造成塑料流动不好等问题,为同类模具的设计提供参考。

利用Pro/e进行电话机面壳的造型、模具设计等,然后传入Moldflow中,在Moldfow中进行流动、冷却、翘曲等分析。

然后将注塑模CAE 结果反馈到注塑模CAD,提供工程模拟的结果来检查和更改设计,避免后期实际试模、生产时出现不合格的产品,保证试模一次成功,节省模具开发的时间和费用。

1. 前言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传播的时代,电话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普通电话一般只能进行语音方面的沟通,而商务智能电话不仅能顺畅进行语音沟通,它还集合了手机、PDA、电脑等诸多(商务办公)功能,成为信息接受终端。

同时具有大屏幕、手写功能、网络功能等商务电话的特点。

不仅日后办公电话会换成商务智能电话,而且所有的固网电话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2. 注塑成型技术的发展与前景注射成型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器、汽车、轻工、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

但传统注射成型工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存在压力损失大、收缩率高,塑件表面凹痕等缺陷。

虽然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多浇口、提高保压压力、采用等壁厚设计等。

3. 注塑模的原理注塑模具是在成型中赋予塑料以形状和尺寸的部件。

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三部分组成。

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

成型零件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杆以及排气口等。

主流道它是模具中连接注射机射嘴至分流道或型腔的一段通道。

主流道顶部呈凹形以便与喷嘴衔接。

主流道进口直径应略大于喷嘴直径(0.8mm)以避免溢料,并防止两者因衔接不准而发生的堵截。

进口直径根据制品大小而定,一般为4—8mm。

主流道直径应向内扩大呈3°到5°的角度,以便流道赘物的脱模。

它是设在主流道末端的一个空穴,用以捕集射嘴端部两次注射之间所产生的冷料,从而防止分流道或浇口的堵塞。

如果冷料一旦混入型腔,则所制制品中就容易产生内应力。

冷料穴的直径约8-l0mm,深度为6mm。

为了便于脱模,其底部常由脱模杆承担。

脱模杆的顶部宜设计成曲折钩形或设下陷沟槽,以便脱模时能顺利拉出主流道赘物。

分流道它是多槽模中连接主流道和各个型腔的通道。

为使熔料以等速度充满各型腔,分流道在塑模上的排列应成对称和等距离分布。

分流道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对塑料熔体的流动、制品脱模和模具制造的难易都有影响。

如果按相等料量的流动来说,则以圆形截面的流道阻力最小。

但因圆柱形流道的比表面小,对分流道赘物的冷却不利,而且这种分流道必须开设在两半模上,既费工又易对准。

因此,经常采用的是梯形或半圆形截面的分流道,且开设在带有脱模杆的一半模具上。

流道表面必须抛光以减少流动阻力提供较快的充模速度。

流道的尺寸决定于塑料品种,制品的尺寸和厚度。

对大多数热塑性塑料来说,分流道截面宽度均不超过8m,特大的可达10-12m,特小的2-3m。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截面积,以免增加分流道赘物和延长冷却时间。

浇口它是接通主流道(或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

通道的截面积可以与主流道(或分流道)相等,但通常都是缩小的。

所以它是整个流道系统中截面积最小的部分。

浇口的形状和尺寸对制品质量影响很大。

浇口的作用是:A、控制料流速度:B、在注射中可因存于这部分的熔料早凝而防止倒流:C、使通过的熔料受到较强的剪切而升高温度,从而降低表观粘度以提高流动性:D、便于制品与流道系统分离。

浇口形状、尺寸和位置的设计取决于塑料的性质、制品的大小和结构。

一般浇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截面积宜小而长度宜短,这不仅基于上述作用,还因为小浇口变大较容易,而大浇口缩小则很困难。

浇口位置一般应选在制品最厚而又不影响外观的地方。

浇口尺寸的设计应考虑到塑料熔体的性质。

它是模具中成型塑料制品的空间。

用作构成型腔的组件统称为成型零件。

各个成型零件常有专用名称。

构成制品外形的成型零件称为凹模(又称阴模),构成制品内部形状(如孔、槽等)的称为型芯或凸模(又称阳模)。

设计成型零件时首先要根据塑料的性能、制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

其次是根据确定的结构选择分型面、浇口和排气孔的位置以及脱模方式。

最后则按控制品尺寸进行各零件的设计及确定各零件之间的组合方式。

塑料熔体进入型腔时具有很高的压力,故成型零件要进行合理地选材及强度和刚度的校核。

为保证塑料制品表面的光洁美观和容易脱模,凡与塑料接触的表面,其粗糙度Ra>0.32um,而且要耐腐蚀。

成型零件一般都通过热处理来提高硬度,并选用耐腐蚀的钢材制造。

排气口它是在模具中开设的一种槽形出气口,用以排出原有的及熔料带入的气体。

熔料注入型腔时,原存于型腔内的空气以及由熔体带入的气体必须在料流的尽头通过排气口向模外排出,否则将会使制品带有气孔、熔接不良、充模不满,甚至积存空气因受压缩产生高温而将制品烧伤。

一般情况下,排气孔既可设在型腔内熔料流动的尽头,也可设在塑模的分型面上。

后者是在凹模一侧开设深0.03-0.2mm,宽1.5-6mm的浅槽。

注射中,排气孔不会有很多熔料渗出,因为熔料会在该处冷却固化将通道堵死。

排气口的开设位置切勿对着操作人员,以防熔料意外喷出伤人。

此外,亦可利用顶出杆与顶出孔的配合间隙,顶块和脱模板与型芯的配合间隙等来排气。

T结构零件它是指构成模具结构的各种零件,包括:导向、脱模、抽芯以及分型的各种零件。

如前后夹板、前后扣模板、承压板、承压柱、导向柱、脱模板、脱模杆及回程杆等。

加热或冷却装置这是使熔料在模具内固化定型的装置,对热塑性塑料,一般是阴阳模内冷却介质的通道,借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来达到冷却目的。

通入的冷却介质随塑料种类和制品结构等而异,有冷水、热水、热油和蒸汽等。

关键是高效率的均匀冷却,冷却不均匀会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尺寸。

应根据熔料的热性能(包括结晶),制品的形状和模具结构,考虑冷却通道的排布和冷却介质的选择。

4. 注塑模具设计中的CAD/CAEPro/ E具有强大的曲面和实体造型功能,还具有十分强大的模具设计功能。

首先利用Pro/ E中的Moldesign模块,从电话机面壳塑料制件的二维实体模型建立起模具装配模型,设计分型面、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等,生成电话机面壳模具成形零件的二维实体模型,从而方便而准确地完成模具核心部分的设计工作。

由于软件存在着相关性,当塑料制件的尺寸发生改变时,模具成形零件的尺寸也会发生相关的变化,利用Pro/ E的布局及装配模块,进行模具的顶出系统和二维的总装配设计,并最终利用工程图模块生成一维工程图。

其间将使用Pro/ E 的外挂软件EMX4. 0来进行模具标准元件的导入,以使设计更快速,修改更方便。

Pro/e能进行电话机面壳模具设计,初步解决了从产品造型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加工制造、机构分析、有限元分析到数据库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能让注塑模具设计人员创建、修改、仿真和分析模具构件,并在模具设计变化时快速更新,从而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人员花费在创建、定制和细化模架部件以及注塑模具和压铸模具所需的模具组件上的时间,达到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质量、降低成本及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目的。

MoldFlow在设计中的运用:Moldflow软件提供强大的分析功能,我们利用其来进行注塑过程中的流动、保压、冷却、翘曲等多种分析,通过分析,模拟了塑料在模具中由熔融态到凝固态的一系列过程,预测塑料充填的效果。

在电话机面壳模具设计中,应用Moldflow 软件分析了不同的浇口数量、位置及相应的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对制品的充模压力、熔接痕分布、翘曲变形量和缩痕缺陷等的影响.通过优化浇口数量、位置并辅助适宜的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减少了注塑缺陷和制品变形,这对模具设计及注塑过程工艺参教的设定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实践表明,Moldflow的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中通过试模所得到的方案非常相近,说明了Moldflow分析结果在塑料模具优化设计中具有很好的可靠性.5. 总结本研究出于对电话机面壳外形美观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产品的外形采用曲面与孔配合使用。

应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为获得高质量的电话机面壳的造型,基本采用给定数据,部分数据根据经验分析对电话机面壳成型规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然后传入Moldflow中,在Moldfow中进行流动、冷却、翘曲等分析。

将注塑模CAE结果反馈到注塑模CAD,提供工程模拟的结果,来检查和更改设计,避免后期实际试模、生产时出现不合格的产品,保证试模一次成功,节省模具开发的时间和费用。

通过不断的演示,优化了模具的结构和工艺参数,大大减少了试模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制模周期。

参考文献:[1] 于卫东.Moldflow技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1(6):59-61[2] 单岩,王蓓,王刚.Moldflow模具分析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王刚,单岩.Moldflow模具分析应用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Jerry Y.H .Fuh. Computer-Aided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2002[5] 龚浏澄.塑料成型加工实用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0[6] 冯爱国主编.塑料成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Friedrich Johannaber. Trends in injection molding. Kunststoffe Plastics,2000[8] Mallon John M. Advances in Automation for Plastics Injection Moulding,2001[9] 王孝培.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黄虹.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 叶蕊.实用塑料加工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12] 钟志雄.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13] 于浩主编.塑料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4] 许健南主编.塑料材料.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5] 王华山.塑料注塑技术与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 张中元主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入门到精通.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17] 申开智主编.塑料成型模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8] 屈华昌主编.塑料模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9] 张文华主编.塑胶模具设计制图实务.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20] 曹宏深,赵仲志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王琨.基于HFC的IP电话网络系统[J];西部广播电视:2002年04期[22] 叶飞,傅海阳;呼叫中心的技术研究和方案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