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课资材料)

〔解〕(1)确定地基持力层
素填土层厚度不大,且承载力偏低,不宜作持力层;由
细砂层的N=10查表2-4,得fak=140kPa,此值较大,故取细 砂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第三层硬塑粘土层的承载力亦较高,
但该层埋深过大,不宜作持力层。
应用参考
10
(2)确定基础埋深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于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6m深处,为避免施工困难,基础 埋深不宜超过1.6m。根据浅埋的原则,现取埋深d=1.0m。 查表2-5,得细砂的ηd=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p
j
max
(
l 2
ac 2
h0
)b
(
b 2
bc 2
h0)2来自237.32.4
0.3
0.455
1.6
1.6
0.3
0.455
2
2 2
2 2
216.9kN
0.7βhp f t ( bc+h0) h0=0.7×1.0×1100×(0.3+0.455)×0.455
=264.5kN>216.9kN(应可用参以考)
fa= fak+ηdγ m (d-0.5)=140+3.0×16.4×(1-0.5) =164.6kPa
(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bl
Fk
400 1.66m
fa g Gd 164.6 201
取b=l=1.7m。
应用参考
11
(4)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pj
F b2
1.35 400 1.7 1.7
取基础高度h=250mm,h0=250-40-5=205mm(>107mm)。
M
1 2
p jb12
第五节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返回
s2
s1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四、地基稳定验算 可能发生地基稳定性破坏情况: 可能发生地基稳定性破坏情况: (1)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建(构)筑物。 (1)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建( 筑物。 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建 (2)位于斜坡顶上的建 位于斜坡顶上的建( 筑物。 (2)位于斜坡顶上的建(构)筑物。 (3)地基中存在软弱土 或夹) 地基中存在软弱土( (3)地基中存在软弱土(或夹)层;土层下面有倾斜 的岩层面;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 的岩层面;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的影 响等。 响等。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砌体承重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太大, 砌体承重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太大,以局部倾斜为 应以局部倾斜作为地基的主要特征变形。 主,应以局部倾斜作为地基的主要特征变形。
裂缝
裂缝
相对沉降曲线
相对沉降曲线
砌体承重结构不均匀沉降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对于框架结构和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 对于框架结构和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主要是由于 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使构件受剪扭曲而损坏, 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使构件受剪扭曲而损坏,所以设 计计算应由沉降差来控制。 计计算应由沉降差来控制。
K S=
µv ∑ Fi + µh E0 + P
∑ Hi
≥ (1.2~1.4)
作用于基底的竖向力kN 其中Fi——作用于基底的竖向力kN; 作用于基底的竖向力kN; Hi——作用于基底的水平力kN; 作用于基底的水平力kN 作用于基底的水平力kN;
μv、μh——基础与土的摩擦系数。 基础与土的摩擦系数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2、对于偏心受压基础: 对于偏心受压基础:
同时满足: 同时满足: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 砌体承重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太大,以局部倾斜为 主,应以局部倾斜作为地基的主要特征变形。
裂缝 相对沉降曲线
砌体承重结构不均匀沉降
裂缝 相对沉降曲线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 对于框架结构和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主要是由于 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使构件受剪扭曲而损坏,所以设 计计算应由沉降差来控制。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一、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
设计时,先选定埋深d并初步选择基底尺寸,求得 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fa ,在按下列条件验算并调整 尺寸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1、对于中心受压基础:
Pk≤ fa
Gk G Ad 20 Ad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 压力值。
≤18
≤24
5~10 10~15
≤18
≤24
≤40
≤50
≤20
≤30
50~100
100~ 200
≤6
≤6
≤7
20~30 30~50 50~100
≤30
≤30
≤30
15~20 20~30 30~75
≤30
≤30
≤30
≤75
≤100
≤30
≤30
200~ 300
300~ 500
500~1000
第五节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 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 均匀沉降时;
❖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
基础工程(第二版)第三章例题

【例题3-1】某承重砖墙混凝土基础的埋深为 1.5m ,上部结构传来的轴向压力F k =200kN/m 。
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其天然重度γ =17.5kN/m 3,孔隙比e =0.843,液性指数I L =0.7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50 kPa ,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
试设计此基础。
【解】(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修正先按基础宽度b 小于3m 考虑,不作宽度修正。
由于持力层土的孔隙比及液性指数均小于0.85,查表2-7,得ηd =1.6。
kPa178.0= )5.05.1(5.176.1150= )5.0(0d ak a -⨯⨯+-+=d f f γη (2) 按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m 35.1= )5.120178(200= a min ⨯--=d f F b G k γ初步选定基础宽度为1.40 m 。
(3) 基础剖面布置初步选定基础高度H =0.3m 。
大放脚采用标准砖砌筑,每皮宽度b 1 = 60 mm, h 1 = 120mm ,共砌5皮,大放脚的底面宽度b 0 = 240+2×5×60 = 840 mm ,如图3-2所示。
(4) 按台阶的宽高比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基础采用C15素混凝土砌筑,而基底的平均压力为【例题3-2】某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厚240mm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部的轴心荷载N =350kN /m ,弯矩M =28.0m/m kN ⋅,如图3-5所示。
条形基础底面宽度b 已由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为2.0m ,试设计此基础的高度并进行底板配筋。
【解】(1) 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得f t =1.1Mpa ;底板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查得y f =300MPa ;纵向分布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2)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地基净反力:kPa133.0217.0= 0.20.2860.2350622min max j ⨯±=±=b M b N p(3) 验算截面I 距基础边缘的距离: ()m 88.024.00.221I =-⨯=b (4) 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kN/m174.7= 0.13388.00.21788.00.220.2288.0 22min j I max j I II ⨯+⨯-⨯⨯=+-=p b p b b b b V (5) 基础的计算有效高度:mm 9.2261.17.07.1747.0t I 0=⨯=≥f V h 基础边缘高度取200mm ,基础高度h 取300mm ,有效高度h 0=300-40=260mm >226.9mm ,合适。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杯型基础
式子(2.7.2)确定基础底面积A (2)选择基础底面宽度b A/b即为另一边长l 偏心受压基础的设计 (1)按轴心受压基础初步估算底面面积 (2)计算基础底面内力 (3)计算基础压力值 (4)验算地基承载力
2、基础高度的验算
验算的原因 基础在承受柱传来的荷载时,如果柱的周 边或变阶处的高度不够,将会沿这些界 面产生冲切破坏。 验算时若不满足书上式子(2.7.9),应 增大基础高度,并重新进行验算,直至 满足为止。当基础底面落在从柱边或变 阶处向外扩散的45度线以内时,不必验 算该处的基础高度。
4、基础配筋构造要求
(1)基础采用混泥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垫层混泥土强度等 级应为C10 (2)垫层的厚度一般为100mm,不宜小于70mm (3)垫层四周应伸出基础100mm (4)钢筋宜采用HRB400,HRB335级或HPB300级 (5)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也不宜小于100mm。短边方向的钢筋应置于长边方向的钢筋之上 (6)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 应小于70mm (7)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底边的受 力钢筋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 (8)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且t/h2>=0.65时,或大偏心受 压且t/h2>=0.75时,杯壁可不置筋;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 且0.5<=t/h2<=0.65时,杯壁可按书上148页表2.7.1构造配筋;其 它情况应按计算配筋
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组长: 组员:
主要内容 1、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基础高度的验算 3、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4、基础配筋构造要求
基础的分类
(1)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 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2)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 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3)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4)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 基础和桩基础。
16,9_第2.5.1 基础底面尺寸确定方法02

2.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一、基本要求二、计算方法三、确定流程四、计算示例☐基底面积应满足的要求(1)<k a p f ●基底平均应力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安全性要求●沉降要求:基础中心沉降受平均应力控制●基底最大应力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地基中允许出现受控深度的塑性区 一 基本要求max 1.2 (2)<k a pf二 计算方法☐要求☐基底平均应力☐结果(1)按竖向荷载确定基底面积max 1.2k ap f<W——基础底面的截面抵抗矩,m 3☐偏心荷载下基底应力计算☐要求max 2()3()2+=−k k k F G p l b e min 0k p <若 (2)最大基底应力计算方法●根据上下部外形协调确定l /b ,一般☐矩形:☐圆形: 2=A b ☐方形:(3)基底尺寸初值拟定方法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下卧层顶面地基承载力要求p 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p c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f a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2tan )(2tan )k m z lb p d p l z b z γθθ−=++●矩形基础:●条形基础:式中θ——基底应力力扩散角 地基压力扩散角☐下卧层顶面竖向附加应力计算方法0.25 0.50 3 6° 23° 5 10° 25° 10 20° 30°/z b 12/S S E E θ(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三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的流程①按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基底平均应力,确定最小基底面积②拟定基础底面尺寸,在最小基底面积基础上适当放大,一般1.1~1.4倍③按全部荷载作用(包括弯矩、水平力)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时回到②④如果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验算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时候,回到②⑤得到基础底面此次尺寸关键词:试算和验算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

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面积为:
A Fk fa G d
(矩形)
b
Fk fa G d
(条形)
p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
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 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A—基础底面面积。 b—条形基础底面宽度。
基底面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为1∶2。
3 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尽量置于地下水位之上; 基底面低于地下水位:注意渗透破坏、
施工排水及对基础的腐蚀;
基底面下有承压水位:控制基坑开挖深 度; 基底面应低于冲刷线一定深度。
4 场地环境条件
位于坡高H≤8m,坡角β≤45°稳定边坡之
上的拟建工程,当b≤3m,a≥2.5m时,基础埋深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将地基基础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建筑与地基类型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甲级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2层及2层以上地下室的基 坑工程。
冻胀丘
冻土地区基础的最小埋深为:
dmin = zd – hmax
hmax—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 Zd—设计冻深;
9. 4
基础底面尺寸的计算
一、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确定(见第八章) 二、基础底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 假定基础底面宽度b≤3m,只按基础埋置 深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按修正后的承 载力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 b 、 l 可能有多种选择,一般应
使长边方向与弯矩方向一致。
为简化计算,先按轴心荷载算出所需底面积,根据 偏心距大小将其增大 10~50% ,且要求长短边之比 在 3 以 内, 计 算基 础 底面 尺 寸 ; 然 后验 算 pkmax 和 pkmin(或偏心距e)是否满足要求,经反复试算,即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主讲人:汤劲松 教授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在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初步确定后,应根据基础上
作用的荷载、基础的埋深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
算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荷载的性质,分为:轴心荷载和偏心荷载两种 情况讨论。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可确定底面尺寸。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小 结
1.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2.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即满足持力层和下卧层承载力要求。
作用在基底形心的荷载只有竖向荷载,没有力矩荷载存在的情况,为轴心受压基础。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要求基底压力小于或等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
a k f p ≤ (2-6)
即 f A Ad F G k ≤+γ (2-7)
d f F A G a k γ-≥ (2-8)
式中 F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力值;
γG —基础及基础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γG =20kN/m 3计算,在地小水下取γ
G =10kN/m 3
计算
d —基础平均埋置深度;
a f —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A —基础底面积。
对单独基础,轴心荷载作用下常采用正方形基础,式(2-8)可变为:
d f F A b G a k
γ-≥= (2-9)
式中 b ——正方形基础边长;
对条形基础,沿基础长度方向取1m 作为计算单元,式(2-8)可变为:
d f F b G a k γ-≥ (2-10) 式中 b ——条形基础基底宽度;
F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墙体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需要说明,按(2-8)、(2-9)和(2-10)式计算时,承载力特征值a f 只能先按基础埋深d 确定。
待基底尺寸算出之后,再看基底宽度b 是否超过3.0m ,若b >3.0m 时,需重新修正承载力特征值,再确定基底尺寸,可参看例题。
[教材例题2-2] 某粘性土重度γm 为18.2kN /m 3
,孔隙比e=0.7,液性指数I L =0.7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为220kPa 。
现修建一外柱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Fk=830kN ,基础埋深(自室外地面起算)为1.0m ,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0.3m ,试确定方形基础底面宽度。
(二)偏心受压基础
当作用在基底形心处的荷载不仅有竖向荷载,而且有力矩存在的情况,为偏心受压基础。
基底压力需满足以下承载力要求,即:
a f ≤k p (3-11)
a k f p 2.1max ≤ (3-12)
为防止基础过分倾斜,还要求偏心距e 满足:
6/l e ≤ 偏心受压基础基底面积的确定,通常是根据中心受压基础底面积的公式并适当增大底面积(考虑力矩作用)进行试估,再验算承载力,直到满足为止。
试算法步骤如下:
(1) 进行深度修正,初步确定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试估基础底面积A :
d f F A G a k
γ-=)4.1~1.1( (3-13)
(3) 选取基底长边l 与短边b 的比值n(一般取n ≤2),于是有: nb l n
A b ==/ (4) 考虑是否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宽度修正。
如需要,在承载力修正后,
重复上述2、3两个步骤,使所取宽度前后一致;
(5) 计算偏心矩e 和基底最大压力p kmax ,并验算是否满足要求。
bl G F P k
k k +=平均压力
)61(min max l e bl G F P k k k k ±+=最大最小压力
W M bl G F P k k k k k ±+=min max 或 )/(k k k G F M e +=其中
(6) 若b ,l 取值不适当(太大或太小),可调整尺寸再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