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与训练
【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导精练

《送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导精练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 年-1986 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1925 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1946 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
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2、作品概述本书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 1926 年11 月至 1928 年3 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 年 3 月辑成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
它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如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
作品目录:序一谈读书二谈动三谈静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五谈十字街头六谈多元宇宙七谈升学与选课八谈作文九谈情与理十谈摆脱十一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十二谈人生与我附录一无言之美附录二悼夏孟刚代跋“再说一句话”3、章节概况一、谈读书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决心,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青年时培养的兴趣可以使趣味终身受益,青年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也可以坚定意志。
平时有学业和工作的书籍,但是仍需要课外书籍开拓视野,培养爱好。
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名着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1、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叫富兰克林。
(姓名)2、从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学者。
3、歌德(姓名)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
4、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到事做便去搬砖,这是晋人陶侃(姓名)的故事。
5、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中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
6、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已!7、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的权威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
8、威廉莫里斯和托尔斯泰主张艺术民众化。
9、法国福楼拜曾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
10、宋儒注仁义两个字说:“仁者心之德,义者事之宜”这是很准确的。
11、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
第二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头,袖手旁观在那儿装腔作势。
二、阅读(一)阅读《谈静》,完成下列题目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
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一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感知到对象。
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
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2.下面是两个推论旬,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
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答: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
②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
③都能从中看出诗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练习与答案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1、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34 部,他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3、《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4、《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傅聪的.5、《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 年至 1966 年6 月的186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6、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 -- 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7、《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写信时间为1954 年至 1966 年六月。
8. 在 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9、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10、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11、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12、. 《傅雷家书》在12 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矛盾论》及《实践论》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13、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14、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5、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16、今日之下,你已经过掉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博、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原卷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一、背景介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小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 世纪20 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
本书主要内容为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都是受信人,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而出的,是如长者劝导般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令人受益颇多。
二、内容介绍第一封信《谈读书》:青年人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
如果能寻出这种趣味,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会比别人大些。
另外,读书时要谨慎选择,有选择性地去读书,读有意义的书。
第二封信《谈动》:人生来就是好动的,富有创造力的,这是顺从自然的规律,也可在此基础上享受快乐,驱除烦恼。
第三封信《谈静》: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能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这里的“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我们要用心用身体去感受世间万物带给我们的趣味,从生活中找寻真正的趣味。
第四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学校不能与社会绝缘,教育不能与生活绝缘。
于青年来说,最稳妥的座右铭便是: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如果学生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
第五封信《谈十字街头》: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但当习俗是守旧的时候,又有打破的必要。
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
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敢于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虽悲情,但不朽。
第六封信《谈多元宇宙》:人生是多方面的,当每一个方面发展到极致,都会有一个价值标准,我们不能用甲宇宙的标准去衡量乙宇宙标准的对错。
在价值观的世界里,多元宇宙是可以共存,而非互相敌对的,要正确对待。
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谈动
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 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 不住。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 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 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 烦恼么?
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 两种应付方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 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 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 是悲剧。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
六、谈多元宇宙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 中的价值。
人是社会的动物,而同时又秉有反社会的 天性。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 与人中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揣 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位文,手腕自 然纯熟。所谓临帖在多读书。读书只是一步 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 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九、谈情与理
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而我们实 在做到的还不及百分之一。所做到的那百分 之一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谴。历史 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夏丏尊《序》
目录
作者自传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1.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 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 无言之美 附录二 、悼夏孟刚 附录三 、序(夏丏尊) 代跋 “再说一句话”
部编版八下语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最新导读教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介绍作者。
2、了解作品主要内容。
3、学生在一周内读完全书内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阅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些东西是不会过时的,比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简单来说,作者以青年们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选择,谈摆脱,谈人生,不一而足,出发点在于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足功夫。
无论思维层次还是知识容量,朱光潜远在青年之上,可是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他很像为你解忧答惑的知心朋友,平易近人,回答困惑毫不含糊,为迷茫的青年提供12种治疗矫情的药。
一百多年过去了,时间证明,朱光潜的这12种药依旧管用,可谓是专业治疗矫情一百年。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介绍作者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三、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2010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
主要讲述了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
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四、学生自主阅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归纳每一封信的主要内容。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名著导读

2020年春学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作品概述】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
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内容简介】(一)谈读书:谈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及读书方法。
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决心,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青年时培养的兴趣可以使趣味终身受益,青年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也可以坚定意志。
平时有学业和工作的书籍,但是仍需要课外书籍开拓视野,培养爱好。
书的量大,质又良莠不齐,有必要选择性的阅读。
虽然没有说新书都不可读,但真正值得读的书不多。
诗集读得再多总需要读《国风》《古诗十九首》,哲学书读得再多总需要读柏拉图的《理想国》。
青年往往没有所谓必读书之定数,很多人拟书单常满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喜爱的书,但是每位受众是不同的,抉择要靠自己。
我认为初中前应多读想像类文学,高中以后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以避免中国人常有的少年老成。
提两个读书的方法:1.值得阅读的书要读两遍,第一遍快读,了解全文的主旨和特色,第二遍慢读,批评衡量书的内容。
2.纲要做笔记,精彩处写意见,书写加工可以帮助记忆刺激思考。
(二)谈动:强调「动」能消愁解闷,使生活愉快。
作为一个青年,颓唐沮丧很令人担心,但其实也是很难避免的。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 自主阅读名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教学课件

文章善于列举名人事例、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道理。如《谈读书》中,列举了富兰 克林、孙中山等名人的读书事例,证明许多人的学问是在忙中做成的;在《谈动》 中,列举晋人陶士行的故事;在《谈作文》中,列举托尔斯泰、小泉八云等人的 事例等。此外,书中还使用了类比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1、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答案:√
2、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 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 新起首 学描实境。
答案:√
3、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 切人和 物在一块玩把戏。第二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头,袖手旁观在那 儿装腔作势。
答案: √
4、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已。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正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为题,如读书、修身、 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等,劝解青年人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足功 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珍惜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用时间、用实践来检验自己学到的成果;树道德、分善恶,用卓越的 理智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走向一条正确的路。
作者是以一位前辈的身份与读者交流,可读性强。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 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等。读来亲切自 然,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亦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表达了对青年朋友的 关怀和期望。
每一封信的抬头都写着“朋友”,每一封信的落款都以“你的朋友,光潜”作为收 尾。从这个小细节可以感受到朱光潜先生对读者的关怀,“朋友”二字拉近了彼此 之间的距离,使我们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朱光潜先生的温暖和关怀。
文章开篇解说了“走向十字街头”的两种意义; 让学术贴近现实生活是走向十字街头,让学术的力量播撒到民众中也是走向十 字街头。 随后作者讨论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冲破习俗的重要意义:习俗对于维持 社会安宁价值很大,但维持安宁不是社会的唯一目的,为了使社会翻新,习俗有 时时打破的必要,我们社会需要站在十字街头向它宣战的人。 最后,作者提倡人们要敢于打破偶像,伸张自我,不要淹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 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与训练
【名著档案】
书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体裁:书信
作者:朱光潜
成书时间:1929年
地位:凡青年都应读之书
关键词: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
主要著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修养》《谈美》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中国都笼罩在反动统治的黑暗中,前路渺茫而坎坷。
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朱光潜先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于是他毅然投身于培养和辅助青年的工作中去。
朱光潜先生到英国后不久,就开始为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面向中学生和一般青年)撰稿。
他以书信的方式,结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与青年谈论修养,为青年指点迷津,深受广大青年欢迎。
1929年,这一组十二封信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