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形成

合集下载

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

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

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没有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情况下,古代人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不断的探索,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后世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代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古代文明。

古埃及的医学、古希腊的数学与几何学、古印度的天文学与数学、古中国的农学与冶金学等都是古代科学的重要领域。

1. 古希腊的科学发展古希腊是古代科学的重要发源地,许多古希腊学者的科学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等,都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古中国的科学发展古中国的科学发展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中国人在农业、医学、冶金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农学家发明了秧田、灌溉等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古代中国还发明了火药,这项发明对后来的军事技术和火器制造有着重要影响。

二、古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古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交通和农业等各个领域。

古代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技术与工艺。

1. 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古代建筑技术在不同文明中有着独特的发展。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中国的长城等都是古代建筑技术的杰作。

这些建筑物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实用的作用,同时也是古代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

2. 古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古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对促进文明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古罗马的道路建设、中国的运河建设,都为古代人们提供了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

3.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古代人们通过自然观察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了种植、养殖和灌溉等农业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种植更加高效,提高了人类社会的食物供给能力。

三、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影响与启示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实际的便利,也对后世的科学与技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发展过程传播过程影响共同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4 世纪初,造纸术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

8 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和欧洲。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对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按照明朝人的记载,隋文帝时期下令印刷佛经,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记录。

唐朝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之后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比欧洲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四个多世纪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金朝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

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进攻,取得了局部胜利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它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天文历法春秋《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北斗”这是历史上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是世界公认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600 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系统,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形成我国固定历法系统,比西方早160年战国战国时期,出现了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出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东汉时期的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的解释世界上最早对月食作出的科学的解释唐朝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北宋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制定了把四季24节气和12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元朝元代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清朝康熙帝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地理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西晋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科学技术概论课件2.1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概论课件2.1科学技术的起源
右上图为位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北面的著名巨石阵(Stonehenge)。巨石 阵的主轴线指向夏至时日出的方位,其中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时 日落的方向。人们猜测,巨石阵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
(3)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明
古代世界
非洲
古 埃 及 帝 国
古埃及文明 (1)
大约在公元前3500以前,埃及人就发明了图形文字,经过长 期的演变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 后来为了书写又发展了简略的象形文字,成为僧侣体。有少数用 僧侣体写作的纸草文书流传至今。
旧石器时代指公元前100万年到两万年之间,公元3万 年前属奥瑞纳文化期,公元2万5千年前属索鲁特文化期, 公元2万年前属马格德林文化期。由于当时冰雪复盖大 地,为避寒原始人类都居住在洞穴中,所以在远古的洞穴
中留存下他们的绘画和雕刻创造。
发现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维林多夫的《母神》和法国 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
手持角杯的裸女
这位女子右手托着一只角状器,左手 搭在稍为隆起的腹上,披肩长发绕在左肩, 袋状的丰乳悬挂在胸前,腹部和臀部宽厚 肥硕,面部简略未作刻画,粗壮的大腿往 下细小而至于虚无。从形象动作的姿态特 征中,人们猜想这位女子正在主持一项巫 术仪式,祈祷猎物丰收和部族昌盛、安康。
也有人认为手中托举的角器是人类繁 殖的吉祥物,表明她那母性的潜力不再隐 藏在自己的身体内,而是寄托于神秘的象 征——兽角。
由于纸草不适宜折叠,不能做成书本,因此须将许多纸草 片粘成长条,并于写字后卷成一卷,就成了卷轴。
古埃及纸莎草纸书——莱因特草纸书
古埃及纸莎草纸残片, 记录的是对三角几何问 题的处理。这卷纸莎草 纸书原长525厘米,高33 厘米.是目前发现的古埃 及最大的数学课本的一 部分.其中记述了测量金 字塔和其它建筑物高度 的方法。

第二章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章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形成

3.冶练技术 我国在商代已经知道用铁,河北藁城、北京平谷出土过两件商代的铁 刃铜钺。河南浚县也曾出土过年代相当于商末周初的铁刃铜钺合作铁援铜 戈。但这几件兵器所用的铁不是人工用矿石炼成的,而是利用天然的陨铁 锻造而成。 我国什么时候才有人工冶炼的铁呢?根据近年来考古发掘,从目前的 认识来说,我国开始用矿石冶铁的时间当不晚于春秋中期。因为春秋晚期 的铁器已经发现过好些件,其中有: 江苏六合程桥两做出东周墓出土的用块炼铁制成的铁条和白口铸铁丸, 湖南长沙一座春秋晚期墓中出土的白口铸铁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沙这座墓葬中还出土了一把用中碳钢制成的剑! 从块炼铁到铸铁和钢,其间是应该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但他们却几乎并列 在我国冶铁史最前面的篇章上,这在世界各地都找不到第二个哪怕是多少 接近的例子。这是我国古代冶铁工匠的勋业,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生活在南朝宋齐间)
3.医药学
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

(1)战国:扁鹊发明“四诊法”;医学著作《内经》。 (2)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3)东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 (4)唐朝:《千金方》;《四部医典》;《唐本草》。 (5)明朝:《本草纲目》。
2.丝织技术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商代的丝织物 已有斜纹、花纹等一些复杂纹样。西汉时丝织技术提高 到新的水平,织物品种有绢、绫、缎、绣、绸等;制作方 法有织、绣、绘等;颜色和图形也多种多样,极为丰富。 此时已发明提花织机,其功能是可以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 使经纬线交错变化而织出预定的图样来。我国的丝织物 在公元前4世纪就远销国外,公元5~6世纪间波斯曾派专 人来我国学习,其后丝织技术才又传到欧洲。
《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起源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起源

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起源一、人类精神之花的绽放人类精神之花的初放——鸿蒙初辟之际的科学精神蒙昧向科学缓进的序曲——人猿相揖别科学意识的极端表现——原始宗教神话二、工具之手在人类实践中的展露人类征服自然的宣言——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抗争自然的第一场胜利——火的利用人类世界最早的“机器”——弓箭的使用及推广第二章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一、神秘的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人类文明遥相呼应的旗帜——四大文明古国文明流传的载体——古埃及的文字社会生产实践的重要向导——古埃及天文学的不朽成就社会活动的抽象化结晶——古埃及数学的全面发展古埃及医学技术高度繁荣的见证——木乃伊所体现的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人类建筑史之谜——古埃及金字塔工程古巴比伦文明的唯一记录——《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文明的见证——苏美尔象形文字的确立与发展一部高度精确的历法——古代印度《阴阳历》的天文学贡献人类数学研究水平的崭新高度——古印度在算术与代数方面的建树古代农业文明的典型——高度繁荣的哈拉巴文化上天入地须弥山——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观二、升华科学精神的古希腊文明人类科学精神的襁褓——希腊文明的伟大地位对宇宙本原的朴素猜想——伊奥尼亚学派思想总述数是万物的本原——科学观念的本体化关于存在基质的天才断想——原子论普遍定义、归纳推理——科学原则与科学精神的最初奠基理念与分有——柏拉图的怀疑论与神秘主义的科学观最古老的科学范本——《物理学》中的科学意味“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力学和流体静力学在古希腊的发展医学科学地位的确立——希波克拉底医学的历史地位从具体之真到抽象之真——《几何原本》所体现的人类知识观之变革古希腊文明的灯塔——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带来的科学文化全面繁荣支配西方天文学达千年之久的地心说典籍——《至大论》的成就及影响西方医学史的先驱——盖伦及其“三灵气说”第三章中世纪科学技术的缓进一、科学徐行的“黑暗时代”黑暗时期的到来——欧洲中世纪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概况从时代精神到神学的婢女——中世纪时代科学精神的遭遇溯源中世纪农业与城市的发展——黑暗时代科学复兴的曙光多元文明在欧洲大陆的整合与再造——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影响到科尔多瓦去!——希腊文明之火在穆斯林帝国的重燃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科学精神勃兴的先兆从古希腊思辨时代向基督时代的合理过渡——中世纪自然神学现代化学的前夜——炼金术的发展逻辑体系的逐步完善——基督教义对基本科学方法的暗含与发展“奥康的剃刀”——闪耀在黑暗时代的现代精神“实验科学是科学之王”——伟大的实验科学家罗吉尔·培根科学良性发展的优质土壤——中世纪大学的建制希腊精神在黑暗时代的复苏——托马斯·阿奎那及其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说在中世纪的失败——冲力理论的发展历程潜行在黑暗时代的理陛与非理性之争——唯名与唯实之争从沉睡到复苏——中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黑暗时代何以“黑暗”——中世纪文化对科学精神的包容性二、高度繁荣的阿拉伯文明静态宇宙观向动态宇宙观迈进的先声——花拉子密的代数学现代天文研究的宝贵范本——阿拉伯的天文学阿拉伯人对物理学研究的独特贡献——光学与力学的全面发展阿拉伯帝国疆域拓展的先声——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现代化学之父——伟大的阿拉伯化学家哈扬阿拉伯的医学百科全书——伊本·西那和他的《医典》希腊精神在阿拉伯的重生——伊斯兰教经院哲学的出现三、站在历史的地平线上争鸣与传承——中世纪时期几大文明的汇流第四章、世纪:近代科学的创立一、新世纪的曙光追寻迷失的人性——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利器——传人西欧的中国四大发明开疆拓土探新途——远洋航行二、意大利科学:文艺复兴露峥嵘科学家角色的雏形——意大利艺术家意大利的集体科学——学社的兴起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探索真空问题三、在宗教改革中兴起的德国科学通向思想自由之路——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名师与高徒的接力杰作——行星运行三定律炼金术的两大收获——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四、英国科学:清教运动意外结硕果润物细无声——清教主义与科学实验科学思想的鼻祖——弗兰西斯·培根英国科学的序幕——血液循环理论的形成世界第一个科学组织的出现——英国皇家学会化学确立为科学的开端——《怀疑的化学家》辉煌之巅——牛顿时代的到来五、欧洲诸国科学:近代科学的燎原之势冲破禁忌求真知——维萨留斯著《人体结构》官办研究机构的代表——巴黎科学院钟表时代的到来——惠更斯与摆走进细胞世界——胡克与显微镜数学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笛卡儿发明解析几何近代科学的思想背景——机械自然观革命畅想曲——、世纪科学的主旋律第五章世纪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在启蒙运动中崛起的法国科学高扬理性开民智——启蒙运动的伟大意义传播科学思想铸新知——《百科全书》的杰出贡献法国早期科学的代表性成就一一守恒思想和分析力学电学的量度化——静电的测量近代天文学的集大成者——拉普拉斯天文学近代化学革命的揭幕——氧的发现挣脱机械自然观的锁链——进化论思想的肇始法国科学的蜜月——大革命时期的科学二、科学兴趣向技术的转移引领工业革命的两大发明——纺织机与蒸汽机莱布尼茨与牛顿的优先权之争一一微积分的创立周年视差研究的两个意外发现——光行差和天王星水火难容——地质成因之争电与磁探秘——电磁学的初创预防医学的萌芽——天花的预防与接种三、悄然升起的耀眼科学新星莱布尼茨的另一项功勋——柏林科学院的创立为新自然观奠基——康德星云假说独具特色的技术教育——德国实科中学四、雨后春笋——小科学中心的兴起生物分类学的繁荣——双名制命名法现代生理学的诞生——《生理学纲要》近代美国科学的序幕~一富兰克林的电学研究应用化、分化、非机械化——世纪科学的总体特征第六章世纪的近代科技发展高潮一、德国科学的黄金时代浅显中蕴藏艰辛一一欧姆定律的发现攻克哥白尼日心说反对派的最后堡垒——贝塞尔发现恒星视差笔尖上的发现——三国科学家共同完成了海王星的发现殊途同归——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动物与植物的统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创近代地理学之先河——洪堡的科学探险及主要贡献填补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鸿沟~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宇宙热寂说”的幽灵~克劳修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赫胥黎与海克尔——进化论播火双雄“旋转飞舞的蛇”——凯库勒提出苯的环状结构式远程跳跃的电火花——赫兹完成电磁波理论的实验验证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伦琴发现X射线毁誉参半——自然哲学的影响科学制度化——大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二、雄风犹在的法国科学手的妙用——安培奠定电动力学的基础迟到的理论——卡诺关于提高蒸汽机效率的研究突变和飞跃——居维叶的灾变论学说“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一拉马克首创生物进化理论自然发生说的破产——巴斯德创立微生物学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三、不甘人后的英国科学双孔后面的神奇条纹——光的波动说的复兴一次由哲学到科学的改造——道尔顿建立科学原子论伟大实验科学家的伟大实验——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焦耳——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英国人《地质学原理》——赖尔提出地质缓慢进化论物种进化的自然机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科学道德的楷模——华莱士对生物进化论的贡献一场不对等的辩论——关于人类起源的人猿同祖论电磁理论集大成之举——近代物理学的第三次大综合打开现代物理学领域的大门——电子的发现四、欧洲其他国家的科学成就及技术革命在电与磁之间架起桥梁——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科学原子论的发展与完善——一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科学上的一个勋业”——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电力革命——电力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给世界带来光明——爱迪生发明电灯神奇的电码——电报的发明和应用天涯若比邻——电话的发明和应用架起信息沟通的空中桥梁——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隐藏在豌豆中的秘密——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科学的世纪——世纪科学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七章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一、物理学的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背景和形势以太的迷雾——引发经典物理学危机的一朵乌云“发疯”的热力学一黑体辐射问题引发热力学危机变幻的时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一个孤注一掷的行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量子群星——量子论的发展及量子力学的建立二、德国科技的浮沉现代科学革命的中流砥柱一世纪之交的德国科学为量子力学奠基——海森堡创立矩阵力学和提出测不准关系掷骰子的上帝——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正在移动的陆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远走他乡——科技人才的流失一蹶不振——失去科技中心地位三、强势崛起的美国科技天时、地利、人和——美国科技发展的优越条件哈勃定律——揭开红移之谜混沌初开——宇宙大爆炸学说的创立对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有力支持——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三位华裔科学家的一次完美合作——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沿着爱因斯坦的道路前进——弱电统一理论的建立追寻“遗传因子”——从染色体到基因微型盘旋楼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分子生物学诞生两厢相得而益彰——沃森与克里克: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完美结合不平静的海底——海底扩张说的提出曼哈顿工程——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使用庞然大物——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新的科技中心——美国科技腾飞的奥妙四、群星闪烁——世界科学家的集体盛宴缩小的“太阳系”——卢瑟福建立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原子结构的量子化——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物质与波动的统一——德布罗意建立物质波理论量子力学的另一种形式——薛定谔创立波动力学穷追不舍——探索原子核的结构打开潘多拉魔盒-一对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研究“夸克禁闭”之谜——微观粒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天文学四大发现——射电天文学的巨大成就恒星的前世今生——恒星演化学的主要成就望梅何以能止渴——巴甫洛夫建立条件反射学说谁主遗传——DNA遗传物质概念的确立生命的遗传不再神秘——三联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地学上的哥白尼革命——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更新换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第八章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与技术一、引领时代潮流的美国科技给梦想插上翅膀——航空技术大发展多学科综合结硕果——维纳创立控制论信息的世界——信息论和信息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阿波罗计划——人类登上月球信息技术的基础——微电子技术大发展强大动力——科技为经济服务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展缚住苍龙——核能在各国的和平利用前赴后继——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大发展领先一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你追我赶——美苏竞争对人类航天事业的推动太空飞行第一人——加加林创造历史独树一帜——日本科学家在基本粒子研究上的贡献三、兴起中的综合性学科关于整体的一门科学——一般系统论的建立系统的自组织行为——普利高津创立耗散结构理论从无序到有序——哈肯创立协同学简单原因引发复杂结果——混沌理论的兴起探索世界的复杂性——正在发展中的非线性科学关注人类的环境——环境科学的兴起直面人口压力——方兴未艾的人口学为了能源的永续利用——能源科学技术为了使人类生活更幸福——灾害学研究从地球以外看宇宙——空间科学研究四、席卷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技术发展的助推器——影响现代技术革命的主要因素从军工到民用——现代技术发展中的大转折让人类的劳动更轻松——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大脑的延伸——人工智能研究多样化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跨越不同物种问的鸿沟——对生命体进行操作的基因工程操作生命细胞——奇妙的细胞工程复制生命——克隆技术及其引发的争议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零电阻——超导现象的发现与超导材料的研制向太阳要能源——在起伏中前进的太阳能技术蓝色革命——海洋养殖业的兴起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个极为丰富的能源库——海洋能开发技术的日益完善特殊性能的光源一一激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小空间,大世界…纳米技术的应用第九章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一、辉煌起点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与三大范式——五行、阴阳与气论先秦精彩纷呈的百工技艺规范总汇——技术经典《考工记》堪与古希腊演绎科学相媲美的科学瑰宝——奇书《墨经》二、体系初成中国农学体系的蓝本——《汜胜之书》博大精深的中医基础理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中国独具特色的数学体系形成——算学经典《九童算术》精妙绝伦的候风地动仪——东汉张衡的天学理论与仪器制作三、初现高峰古老而精湛的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总览——“六最”农书《齐民要术》地学的飞跃——水文地理巨著《水经注》π值精密,算史之最——南朝祖冲之父子的杰出成就D药学体系的完善——药学总论《本草经集注》四、再现高峰宋元数学四大家——秦元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的科学贡献“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中世纪最精密的历法之一——《授时历》医界“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呆、朱丹溪及其医学流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辉煌成就五、三次高峰稿凡三易写名著,中华医药集大成——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求索天地故,旅行大探险一徐霞客及其地学成就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规模空前的明末农学巨著《农政全书》惊人事业优“尧典”,绝世文章玩“系辞”——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六、西学东渐利玛窦及其学术传教——近代科学传入中国清初历狱风云——西学东渐中的中西文化冲撞江南制造总局的辉煌——洋务派的技术引进“学会热”与“癸卯学制”——维新时期的科技体制萌芽“十字真言”与“科玄论战”——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启蒙七、雄狮初醒中国科学技术的新纪元——中国科学院的建立计划科学体制的确立——《十二年科学规划》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两弹一星扬国威世界领先的基础研究——牛胰岛素的合成科技适应国家需要的成功范例——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建设“文革”中围绕科技工作的激烈斗争——科技工作整顿与《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八、大鹏展翅科学的春天——盛况空前的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技列车驶上快车道——科技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基础研究的重大进展——高温超导研究后来居上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神舟号”载人飞船升空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以中文电子出版系统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前。

《古代科学技术》课件

《古代科学技术》课件

古代希腊在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开创了科学方法论,为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词
古代希腊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对世界本原、宇宙结构等问题的探讨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先河。同时,古代希腊的数学家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在几何学、算术等领域的研究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在物理学方面,古代希腊的学者对力学、光学等领域的研究也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详细描述
02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总结词:辉煌灿烂
详细描述: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关于星宿和卜辞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不断观测、研究和记录天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天文学体系。其中,浑天仪、简仪等古代天文仪器代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
总结词:天文官署
详细描述:中国古代设立了专门的天文官署,负责观测天象、编制历法等工作。这些天文官署不仅承担着为皇家祭祀活动提供服务,还承担着为农业生产、航海等提供天文指导的任务。
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
古代希腊的农业土地主要由贵族和富人所拥有,采取大规模经营的方式,同时也有一些个体农户进行小规模经营。
农具与农业实践
古代希腊的农具相对先进,如铁制犁、镰刀等,同时也注重农业实践的探索和创新,如采用轮作制、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水利建设
古代希腊也注重水利建设,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农具改进
中国古代的农具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如犁、耙、耧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总结词
古代印度的农业技术具有多样性,受到宗教、文化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古代印度建设了庞大的灌溉系统,利用河流、湖泊等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古代科学技术概论.ppt

古代科学技术概论.ppt

2019-7-23
谢谢您的观赏
7
4、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 陶器大约出现在8000~9000年前,制陶器的温度达
到了1000度,厚度达1~2mm “蛋壳陶” 手工业的出现,标志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5、冶金技术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冶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8~7世纪的黑海岸边、保加利亚:
孔雀石+木炭→铜 冶金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结束。金属时代的
2019-7-23
谢谢您的观赏
11
(2) 古埃及留下来的数学成就较少。 十进制,一元一次方程; 求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方法以及求正方锥体体积的
公式;圆周率为3.1605。
(3) 印度 《准绳经》(讲述祭坛修建的书) 勾股定理;圆周率为3.09 《圣使集》:算术运算、乘方、开方以及一些代数、
2019-7-23
谢谢您的观赏
25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 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 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演这些公 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 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 积分计算的鼻祖。
天文学方面:他还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 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 要早一千八百年,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 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制造出了星球仪。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古希腊 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力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 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定律,系统并 严格的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还 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 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定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课件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课件

医学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 络、病因病机等学说,为诊断和治疗 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养生保健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提倡饮食调理、 运动锻炼、情志调摄等养生方法,以 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CHAPTER 0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 影响
实用性与经验性
实用技术为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实用技术为主, 如农业、医学、天文学、算术等领域 ,这些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 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人类 文明的进步。
对世界科技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不仅限于四 大发明,还表现在农业、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如中 医的针灸、推拿等技术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发明
要点一
总结词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代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项发 明不仅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明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 济实用的书写材料,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 展,指南针的发明在航海和地理探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火药的发明则开启了军事技术的新篇章。
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而火 药则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用途,这些 发明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和交通 的方式。
造纸术与印刷术
汉代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而 唐代的毕昇则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 些技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 的传播和发展。
宋元明清的科技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形成
五大学科: 五大学科:
“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地理学”
四大技术: 四大技术:
“陶瓷、丝织、建筑、冶练”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学科 1.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和天文理论。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和天文理论。 天文观测:天文观测的连续性、资料保存的完整性是世界绝无仅有的。 天文观测:天文观测的连续性、资料保存的完整性是世界绝无仅有的。 有精密的仪器,如东汉张衡水运浑天仪、唐代僧一行研制的黄道游仪和 有精密的仪器,如东汉张衡水运浑天仪、唐代僧一行研制的黄道游仪和 浑天铜仪都是同时期世界上第一流的天文观测仪器。 浑天铜仪都是同时期世界上第一流的天文观测仪器。元代郭守敬创制的 简仪、圭表,其设计和制造水平在世界上领先了300多年。 简仪、圭表,其设计和制造水平在世界上领先了300多年。 天文历法: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公元前4世纪中叶战国时期的甘德和石申。 天文历法: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公元前4世纪中叶战国时期的甘德和石申。 天文理论:中国古代关于宇窗结构的理论, 在公元1 天文理论:中国古代关于宇窗结构的理论, 在公元1~2世纪时先后出现 了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三派。 了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三派。
华佗
张仲景
神医— 神医—华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 医学家。 医学家。擅长针灸和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他制成的 全身麻醉药剂“ 全身麻醉药剂“麻沸 散”,是世界医学史 上的创举。 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 疗体操“五禽戏” 疗体操“五禽戏”, 以强健身体。 以强健身体。
华 佗 (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 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
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学专著。 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学专著。
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理学专著: 水经注》 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为汉魏时的地理学专著《水经》 北魏郦道元为汉魏时的地理学专著《水经》作注, 写成了著名的《水经注》 写成了著名的《水经注》。 这是一部郦道元的再创造之作。《水经注》 这是一部郦道元的再创造之作。《水经注》全书 四十卷,注文为原书的二十倍,记载的河道由137条增 四十卷,注文为原书的二十倍,记载的条,引用了四百多种书籍,极大地丰富了《 经》的内容。“注”以水道为纲,详细记叙了各江河 的内容。“ 流域地理情况、历史事迹、民间传说等,内容丰富, 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
(三)力学 杰出学者阿基米德创立的力学原理就是古希腊力学的高峰。 其代表作有《论浮体》 其代表作有《论浮体》、《论平板的平衡》、《论杠杆》、《论重心》 论平板的平衡》 论杠杆》 论重心》 等等。 (四)数学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德,系统地整理了以往的几何知识。从 10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靠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467个数学命题,写 10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靠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467个数学命题,写 出了13卷的《几何原本》 出了13卷的《几何原本》,建立了几何学的理论体系。 (五)技术 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200年时,掌握了较高的造船技术。 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200年时,掌握了较高的造船技术。 古希腊的建筑别具一格,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就已采用高大华丽的 古希腊的建筑别具一格,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就已采用高大华丽的 列柱技术建造高大的神庙,他们所创造的多利亚、爱奥尼亚和科林斯三 种石柱风格。 罗马帝国时期,相继建成了宏伟和豪华多姿的大剧场、大神殿、大浴 池、凯旋门、竞技场等,使古罗马的建筑著称一时。
5.地理学 5.地理学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
(1)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5)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 )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1)夏朝:制定了历法“夏小正” 。 夏朝:制定了历法“夏小正”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 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6)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7)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大衍历》。 )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大衍历》
第二章
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形成
第一节
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 在距今一万四千多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 在距今一万四千多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 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时代; 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时代; 另一方面:提高了生活质量,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 另一方面:提高了生活质量,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 一万多年的迁徙不定的生活,进入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从而开始 了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
2.数学 2.数学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 1 ) 西周:商高讲过“ 勾三股四弦五 ” 定理, 载于 《 周髀算 西周:商高讲过 “ 勾三股四弦五” 定理 , 载于《 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还著《缀术》等书。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还著《缀术》
张衡 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 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和 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张 衡 (78--140年)东汉南阳人 78--140年)东汉南阳人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农学著作: 齐民要术》
北朝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实践, 精心研究前人成果,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 成了《齐民要术》 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全书共10卷92篇,内容丰富,介绍了农、林、牧、 全书共10卷92篇,内容丰富,介绍了农、林、牧、 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其中有许多经验居当时世界的领 先地位,
《九章算术》书影
我国古代杰出的大数学家。在世界 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 即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成 即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成 就领先了世界近一千年。 他的数学论文集《缀术》 他的数学论文集《缀术》达到当时我 国数学最高成就,直到唐代还被作为学 校课本。
二、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是一些农业较稳定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地理环境具有同一特点,它们都处于大河 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斯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印度;黄 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一)中国 (二)埃及 (三)印度 (四)巴比伦
第二节
古代科学技术的形成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 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生活在南朝宋齐间) 生活在南朝宋齐间)
3.医药学 3.医药学
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
(1)战国:扁鹊发明“四诊法”;医学著作《内经》。 战国:扁鹊发明“四诊法”;医学著作《内经》 (2)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3)东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 东汉:《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 (4)唐朝:《千金方》;《四部医典》;《唐本草》。 唐朝:《千金方》 四部医典》 唐本草》 (5)明朝:《本草纲目》。 )明朝:《本草纲目》
一、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的形成
(一)天文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天体有10个,且都是球形的,绕中心“ 毕达哥拉斯学派:天体有10个,且都是球形的,绕中心“火”转动。 亚里士多德:地球处在宇宙中心,且固定不动,其它天体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亚里士多德:地球处在宇宙中心,且固定不动,其它天体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希帕克:本轮均轮模型。 希帕克:本轮均轮模型。 托勒密:《天文学大成》 托勒密:《天文学大成》使地球中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阿利斯塔克: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的思想(遭冷遇)。 阿利斯塔克: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的思想(遭冷遇)。 (二)元素论和原子论 泰勒斯( 泰勒斯(米):水 阿那克西米尼( 阿那克西米尼(米):气 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毕):水、气、火、土四种元素。 亚里士多德:“四原性” 亚里士多德:“四原性”即冷、热、干、湿。 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提出了构成事物更为本质的学说——原子论。 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提出了构成事物更为本质的学说——原子论。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