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运动和力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 第8章 运动和力 专项题(含答案)

《运动和力》专项题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客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向后仰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C.用手拍桌面,手感到疼痛D.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B.高速公路上对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使飞机更加灵活D.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3.下列属于增大摩擦的事例是( )A.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旱冰鞋下安装滚轮C.向自行车车轴处加润滑油D.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脱离接触4.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小王利用同一木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 3,则F1、F2、F3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5.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与牛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6.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水平所受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假设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箱子将静止在原地7.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8.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练习和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练习和答案的地方B.位于起跳点前面的地方C.与起跳点重合的地方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无关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成正比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4.下列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速度B.力C.加速度D.位移5.一辆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恒定的B.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变化的C.速度是恒定的,加速度是变化的D.速度是变化的,加速度是恒定的6.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A.车上的人随着车子向前移动B.扔出去的物体会落地C.刹车后车上的人向前倾斜D.高速行驶的车突然刹车会产生惯性力7.下列哪个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A.力B.功C.动量D.能量8.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动力学的研究范畴[]A.力的作用B.物体的形状C.运动的轨迹D.加速度的大小1.为什么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撤去外力后物体仍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3分)答: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2.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有哪些?(6分)答: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引起物体状态改变的物理量。
力的作用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维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等。
3.什么是惯性?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6分)答: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4.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作用有哪些?(6分)答: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不光滑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作用有阻碍物体运动、使物体停止运动、使物体转动等。
5.什么情况下钢丝绳对起重机吊着的货物的拉力最大?(3分)答:货物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最大。
6.如果摩擦全部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3分)答:一切都在地球上滑动,而且永远这样运动下去。
中考物理总复习《运动和力》专项测试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运动和力》专项测试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2023湖南)“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B.毽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C.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D.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2. (2023•长沙)“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B.键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C.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D.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3. (2023·湖北荆州)如图,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4. (2023东营)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比赛时的场景,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甲图中,乒乓球拍粘上一层橡胶B.乙图中,体操运动员在手和器械上涂上镁粉C.丙图中,冰球运动员用力握住球杆D.丁图中,速滑运动员滑冰时,冰面在冰刀的压力下稍有熔化5. (2023·北京丰台)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某同学让小车从斜面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为小车静止时所处的位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车从斜面上固定位置开始下滑,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B.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小车受到的阻力大于惯性C.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6. .(2023湖南长沙)如图所示,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志愿者们正在清理道路冰雪,他们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是( )A.戴防滑手套B.在路面上铺防滑垫C.穿鞋底粗糙的橡胶鞋D.铲雪时握紧铲子,防止铲子滑落7. (2023毕节模拟)如图所示,“成浦快铁”满载旅客从成都西站缓缓驶出,途经大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坐在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大邑车站是静止的B.列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列车的惯性增大了C.列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铁轨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列车减速前进时,它受到的牵引力小于它受到的阻力8. (2023江苏苏州)三个相同的磁环a、b、c(质量均为m)套在有木质底座的光滑木杆上,由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上面两个磁环都悬在空中,如图所示。
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运动和力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
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很有观赏性。
如图所示,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甲掷出去,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冰壶甲与赛道上的冰壶乙相撞。
不计空气阻力。
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A.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C.运动快慢发生了改变D.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均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的速度大小在不停变小,即快慢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是发生变化的,运动方向不变,故选C。
2.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C.小球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小球运动到C处时,如果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将保持静止【答案】B【解析】分析:(1)(3)根据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2)根据小球的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情况;(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者运动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A、小球的质量不变,在A、C处的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故A正确;B、小球在B处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共同作用,故B错误;C、小球由A到B过程中,不计阻力,机械能守恒,高度减小,速度增加,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D、小球运动到C处时,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小球仍然会静止,故D 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通过单摆运动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简单。
3.如图所示的装置,重100 N的物体A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 是20 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滑轮重和滑轮间摩擦)A.作用在物体A上水平拉力是100 NB.作用在物体A上水平拉力是20 N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80 ND.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40 N【答案】D【解析】【详解】AB.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因为有两条绳子作用在动滑轮上,所以作用在物体A上的水平拉力F=2×20 N=40 N;故AB错误;CD.因为物体匀速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作用在A上的水平拉力,大小为40 N,故C错误,D正确。
初一物理力与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物理力与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1. 力与运动练习题
题1:小明用力推一个质量为5kg的木箱,木箱受到的推力为80N,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为40N。
求木箱的加速度。
解:
木箱所受的合力 = 推力 - 摩擦力
= 80N - 40N
= 40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
将已知值代入,可得:
40N = 5kg * a
解得:
a = 8m/s²
答:木箱的加速度为8m/s²。
题2:小红用力拉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使其保持匀速运动。
已
知物体受到的牵引力为10N,摩擦力为4N,求小红施加的力大小。
解:
物体受到的合力 = 牵引力 - 摩擦力
= 10N - 4N
= 6N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匀速运动时合力为零,即牵引力等于摩擦力。
因此小红施加的力大小为:
F = 6N
答:小红施加的力大小为6N。
2. 力与运动练习题答案
题1答案:木箱的加速度为8m/s²。
题2答案:小红施加的力大小为6N。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的讲解,我们可以加深对力与运动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题的反复演练,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项训练及答案含分析一、运动和力1.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遇到力的作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由C.足球在空中飞翔过程中,运动状态必定发生改变D.空中飞翔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所有消逝,它必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C【分析】【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因此脚和球同时会遇到力的作用,故 A 错;B.球走开脚此后,就不再遇到脚的作使劲了,持续飞翔是因为拥有惯性,不是持续受力的原由,故 B 错;C.足球因为遇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均衡,因此运动状态是必定会改变的,故 C 正确;D.正在飞翔的足球,假如受力所有消逝,则它将会沿力消逝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错;2.如下图,单摆中的小球在 ABC间不断地来去运动,假如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小球在A、 C 处的势能最大B.小球在 B 处只受重力作用C.小球由 A 到D.小球运动到【答案】 B【分析】剖析:B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C处时,假如遇到的外力所有消逝,将保持静止(1)( 3)依据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要素剖析;(2)依据小球的运动状态剖析受力状况;(4)依据牛顿第必定律,物体不受力或许受均衡力时,必定处于静止或许运动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A、小球的质量不变,在A、C 处的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故 A 正确;B、小球在 B 处遇到重力和绳索的拉力的共同作用,故 B 错误;C、小球由 A 到 B 过程中,不计阻力,机械能守恒,高度减小,速度增添,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故 C 正确;D、小球运动到 C 处时,处于静止状态,假如遇到的外力所有消逝,小球仍旧会静止,故D 正确。
应选: B。
【点睛】本题经过单摆运动考察力和运动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察,较简单。
运动和力练习题, 有答案。。

1、火箭筒发射后0.8 s击中坦克,又过了2.6 s听到爆炸声.问:(1)坦克距发射点多远?(2)火箭筒的发射速度是多大?2、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进行100m短跑比赛。
小明是位短跑健将,他12.5s到达终点时,小强才跑了80m。
小明得意地说:“我们再跑一次,刚才你比我落后了20m,下次我的起跑线后退20m,我们还按原来的速度跑,我多跑20m,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
小强却说:“你既然要让我20m,那么,你不用后退了,只要把我的起跑线向前移20m,我少跑20m就行了,这样,我们准能同时到达终点。
”小明说:“嗨!反正是差20m,我多跑20m,你少跑20m,还不是一回事?”小强怀疑地说:“不一定吧!我觉得好像不是一回事如果将他们的运动都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问: (1)小明和小强的速度分别是多大?(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用他俩说的办法都能同时到达终点吗?3、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中所示位置,请回答:(1)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滑下?(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什么?(3)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较大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跟速度没关系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改变叫运动B.乌云遮住了太阳,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C.研究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同时选择几个物体做参照物D.某同学站着感到没风,当他快跑时,立即感到有风迎面吹来,是以他做参照物的6、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A.140 mB.170 mC.200 mD.230 m7、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一、计算题1、.884 m 1105 m/s2、(1)(2)二、简答题3、(1)使小车在三种不同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等(2)三种不同平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不同.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3)运动物体在不受阻力作用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三、多项选择4、CD5、.ABD四、选择题6、B7、.D。
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运动和力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B.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答案】A【解析】【分析】(1)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一个物体上;(2)要判断是否为平衡力,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详解】A、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也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目主要考查了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的判断,看学生是否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识别平衡力.2.有关“合力”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合力是从力作用效果上考虑的B.合力的大小总比分力大C.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D.考虑合力时不用再考虑各分力【答案】B【解析】【详解】A.合力是指该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即合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上考虑的,故A正确;B.合力可能小于任一分力,如一力大小为3N,另一力大小为5N,而两力的方向相反,则二力的合力应为2N,小于任一分力,故B错误;C.由B项分析可知,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一分力,故C正确;D.因合力与分力存在等效替代的规律,故分析合力时,就不能再分析各分力了,故D正确;3.下列事例中,运用了与重力方向相关的知识的是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了B.用力拉弹簧C.向墙上敲钉子D.向前推箱子【答案】A【解析】【详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在一根细线下吊一个重物就做成了重锤线,用重锤线可以指示重力的方向,检查相框是否挂正;A.图中是利用重锤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道理,故A正确;B.图中是拉力,与重力方向无关,故B错误;C.图中向墙上钉钉子,是敲打施加的力,与重力方向无关;故C错误;D.图中向前推箱子是水平推力,都与重力的方向无关,故D错误.4.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的重力二力平衡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答案】D【解析】【详解】A.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且方向相同,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二力不平衡,故A错误;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二力不平衡,故B错误;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是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运动和力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共40分)1.如图1—19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不可能为0 D.大小可能为F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汁的定滑轮,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10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
有一质量m=5 kg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上爬.如图1-20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l0 m/s。
)A.25 m/s B.5 m/sC.10 m/s D.0.5m/s3.物体B放在物体A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1—2l所示,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A. 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B. 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C. 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D. 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4.如图1—22所示,物块先后两次从光滑轨道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从B处进入水平传送皮带到达C处,先后两次进入皮带的速度相等,第一次皮带不动,第二次皮带逆时针转动,则两次通过皮带所用的时间t1、t2的关系是A.t l > t2 B. t l < t2C .t 1 = t 2D .无法确定5. 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A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B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C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D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6. 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A .若R v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 若R v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C .若R v 1∝,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D .若Rv 1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7. 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5个共点刀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 N 和10 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 m/s 2B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足5 m/s 2C .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0 m/s 2D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 rn/s 28. 如图1—23所示,轻质弹簧A 和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和kz ,它们都处于竖直方向上,悬挂在下面的动滑轮重力不计.当滑轮的下边挂上重量为G 的重物 时,滑轮下降的距离是21212121212.4)(.||..k k G D k k k k G C k k G B k k GA ++-+ 9.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在竖直板面上记下了重垂线Y 的方向,但忘了记下平抛的初位置,在坐标纸上描出了一段曲线的轨迹,如图1—24所示,现在曲线上取A 、B 两点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AA’=x l ,BB’=x 2, 以及AB 的竖直距离h ,用这些可以求得小球平抛时初速度为hg x x D hg x x C h x x g B h x x g A 22.22.2)(.2)(.12212122122-+-- 10.同步卫星A 运行速率为v 1,向心加速度为a 1,运转周期为T 1;放置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v 2,向心加速度为a 2,运转周期为T 2;在赤道平面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地卫星C 的速率为v 3,向心加速度为a 3,周期为T 3,比较上述各量大小可得 ( ) A .T 1 = T 2 > T 3 B .v 3 > v 2 > v l C .a 1 < a 2 < a 3D .a 3 > a l > a 2二、实验题(共16分) 11.如图1—25所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 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条纸带下端与z 轴相重合,在左 边与Y 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求: (1)第一个 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是 m/s .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 m/s 。
.12.为测定木块与斜面问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做匀加速下滑运动,如图1—26所示,他使用的器材仅限于固定的 斜面、木块、秒表、米尺. (1)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2)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 . (3)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三、论述、计算题(共64分)13.(9分)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卜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14.(9分)如图1—27所示,一火箭内的实验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起动后以加速度g/2竖直匀加速上升,升至某高度时,测试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火箭起动前对平台压力的17/18,求此时火箭距地面的高度.(已知地球半径为×103km,g取10 m/s2)15.(10分)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1—28所示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在“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然后运动员停止发力,杠铃继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度恰好为零.从运动员开始“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个过程历时 s,杠铃升高0.6 m,该杠铃的质量为150 kg.求运动员发力时,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 (g取10 m/s2)16.(10分)人类为了探测距地球约30万千米的月球,发射了一种类似于四轮小车的月球登陆探测器,它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 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探测器上还装有两个相同的减速器(其中一个是备用的),这种减速器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某次探测器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从而使探测器只能匀速前进而不能自动避开障碍物,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必须对探测器进行人工遥控操作.下表为控制中心的显示屏的数据:收到信号时间9:10209:1030发射信号时间9:1033收到信号时间9:1040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单位:m)5232给减速器设定的加速度(单位:m/s2) 2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单位:m)12已知控制中心的信号发射与接收设备工作速度极快,科学家每次分析数据并输入命令最少需3 s,问:(1)经过数据分析,你认为减速器是否执行了减速命令(2)假如你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请计算说明.17.(12分)如图1—29所示,两个相同的小木块A、B放在半径足够大的水平转盘上,木块与转盘问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其重力的k倍,在两木块间用一条长为L的细绳连接.(1)若A放在转盘的轴心,B在距轴L处,要使它们相对转盘不发生滑动,转盘的角速度ω不能,超过多少(2)若将A放在轴心左边R1处,B放在轴心右边。
R2处,使R1>R2且R1+R2=L,要使它们相.对,转盘不发生相对滑动,转盘的角速度的最大值.,为多少18.(14分)一大木箱,放在平板车的后部,到驾驶室的距离L=1.6 m ,如图1—30所示,木箱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平板车以恒定的速度v 0=22.0 m/s 匀速行驶,突然驾驶员刹车,使车均匀减速.为不让木箱撞击驾驶室,从开始刹车到车完全停定,至少要经过多少时间(g 取10.m /s 2) (一)选择题: B D11. 因为第一段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第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s m T s v /225.01.0105.22311=⨯==-(2)用逐差法求“:22322123456/76.0/101.09)5.225.305.37()5.455.525.60(33s m s m T s s s s s s a =⨯⨯++-++=⨯---++=- 12.(1)斜面长度L ,斜面高度h ,木块下滑时间t ;斜面对应的底边长d .(2)dgt L d h 222-(3)多次实验测量求平均值.实验已经限定了木块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cos sin g g a μθ-=,从而θθμcos tan g a -=,只要测出夹角和加速度即可.题给器材只能测量长度和时间,根据 L h d h ==θθcos ,tan 。
且22tLa =,可知,只要测量出斜面长度L 、斜面高度h 、木块下滑的时间t ,斜面对应的底边长d ,即可求出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是dgt L d h 222-=μ.实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是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故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13.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 ,则有222L h x =+ ①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知,当初速度增大到2倍,其水平射程也增大到2x ,可得②解①②得3Lh =. 设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221gt h =③又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R MmG=2④式中锄为小球的质量,联立上述各式,解得M —22332Gt LR14.对于平台上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①得即g g g m mg mg g mma mg N 94',2'18172'==-==-而设此时火箭处于高度h 处,则有2)('h R GMmmg +=②222)3()2(L h x =+又由黄金代换2RGMg = ③解①②③得2R h =15.设杠铃到口处时速度为v ,ab 段高度为h 1,设ca 全程所用时间为t ,ba 段用时为t 1,则对全程有:s m t h v h t v /5.18.06.0222=⨯===可得. 所以g g v t 15.0105.11=== 那么cb 段用时t 2 = t -t l = 则cd 段杠铃加速度22/3.265.05.1s m t v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杠铃有F – mg = ma 代入a 得 F = 1845 N . 16.(1)因为信号传递时间s cS t 0.1==月地,故地面接收信号时刻要滞后 1 S .分析探测器的运动,可作出其运动流程图如图1—1—3所示.由图可知,从A →B →C ,时间间隔△t = 10s ,位移△s = 20m ,故减速器未执得减速命令,其速度s m ts/0.2=∆∆ (2)为了避免事故,必须启动备用减速器,而且在减速器接受到信号时,它已经运动了 s s s s t 0.5131'=++=它与障碍物的距离为m m m ut CM S 0.22512''=⨯-=-=∆,故设定减速器的加速度为a ,则其a 必须满足2222/0.1/2222s m s m DM v a =⨯=≥17.(1)当A 处盘心时,在临界状态时,A 要滑动,则对 kmg f T A m ==① L m kmg T f T Bm 2ω=+=+对②解得Lkg2=ω. (2)当A 在轴心左边R 1处,B 在轴心右边R 2处时,在临界条件下,A 、B 刚好都要滑动时,A 的最大静摩擦力向右,B 的最大静摩擦力向右. 则有对12R m mg T A ωμ=+③ 对22R m mg T Bωμ=-④解③④得212R R kg -=ω18.木箱的运动有两种可能情况(1)若木箱在汽车减速过程中始终相对汽车静止, 则车停住至少需要时间ma v t 01=而对木箱g mf a mμ=≤ 则s gv t 55.401==μ (2)若木箱在减速过程中相对车滑动,这时木箱的加速度g a μ=1,设车最大加速度为a ,则有L avg v ≤-222020μ 木箱停定至少要s av t 4.40==综合(1)(2)得至少要经过的时间为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