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 浙教版

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基础过关]1.电解水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电解水的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氢气+氧气。

2.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 100℃,凝固点是 0℃。

3.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清澈透明,喝起来有一种甘甜的滋味,因此矿泉水是纯净水。

这句话对吗? [答] 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物质是否纯净,要从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含有多种物质去分析。

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它含有多种物质,应该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4.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B )A.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B.纯净的水略带甜味C.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D.通常情况下,-10℃时水是固态5.一只烧杯中盛有100克水,测得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如图1—1所示,从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4℃时体积最小。

6.任何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而水在这方面却有一种异常现象,这就是当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是膨胀的(即反膨胀现象),结成冰体积更大。

[深化提高]7.你曾把饮料放到冰箱(或冰柜)中冷冻过吗?请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回答将一瓶可口可乐(玻璃瓶盛放)放入冰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1)提出问题: 将可口可乐瓶放入冰柜中冷冻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建立假设: 可口可乐瓶可能在冷冻过程中破裂。

(3)实验设计: 将一盛满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密封)放入冰柜,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4)观察到的现象: 瓶子在可乐结冰后破裂。

(5)得出结论: 可乐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最后使瓶子破裂。

(6)合作交流(略)。

浙教版-科学-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

浙教版-科学-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

科学-下册-打印版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水的异常现象有,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

3.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图上电源A代表极。

4.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解析】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解析】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解析】2023-2024 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3-2024 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2022八上·义乌期中)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知()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3.(2022八上·平阳月考)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5.(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氢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是电源的负极B.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6.(2022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张强同学自制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连接B的是电源的正极B.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试管A中得到的是氧气D.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7.(2022八上·鹿城月考)下图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8.(2022八上·长兴月考)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9.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10.(2022七下·慈溪期末)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氢气B.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有助燃性C.水电解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11.(2022八上·杭州月考)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

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通直流电氢气+氧气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

A.B.C.D.3.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纯净水是一种单质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4.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实验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②a、b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2:1③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④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B.生成物中两种分子大小相同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6.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7.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得多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8.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科学《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doc

科学《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doc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水的异常现象有,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

3.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图上电源A代表极。

4.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2 水的组成(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2  水的组成(含解析)

第2节水的组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电解水的实验中:①产生的气体中可以燃烧的是氧气;②产生的气体中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氢气。

( )(2)电解水实验中液面下降多的一侧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 )(3)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 )(4)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 )(5)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 )[核心知识] 电解水的实验中:①产生的气体中可以燃烧的是氢气;②产生的气体中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③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易错点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的目的是( )A.增强水的导电性B.增加产生氧气的量C.增加产生氢气的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2.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水由氢和氧组成B.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C.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3.下列证明电解水实验中两极产生气体种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4.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2∶1C.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水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5.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6.根据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纯净的矿泉水不含任何溶质B. 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C. 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纯净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答案】A【解析】【分析】了解纯净水、普通水、矿泉水的不同特点,知道获得纯净水的方法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等,可顺利解答。

根据不同水的特点,获得纯净水的方法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等,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A.纯净的矿泉水中一般含有多种矿物质,所以它是含有溶质的,故A错误;B.纯净的水不导电,是绝缘体,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故B正确;C.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为纯净,故C正确;D.从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A。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A. 水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B. 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约为2:1C.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 有气泡产生,且a、b管中体积比约为2: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1 / 10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D.根据“正氧负氢,氢2氧1”,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1.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蒸气的密度比水小,而冰的密度比水大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和氧组成C.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3.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还可以从实验中得到其他结论。

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都能燃烧B.氢气和氧气都能助燃C.氢气可以燃烧,氧气可以助燃D.氢气可以助燃,氧气可以燃烧4.模型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常用手段。

水分子很小,只能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下列模型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的是( )。

A. B. C. D.5.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管收集到的是氧气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C.a、b两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4∶1D.a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第5题)(第6题)6.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原子”最早是在公元前470年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提出来的。

如图所示为现在人们利用所看到的硅原子图像。

(第7题)7.如图所示为水电解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极。

(2)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目的是。

(3)观察到的现象是。

(4)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鉴别氢气和氧气的一种方法,其实鉴别这两种气体还有许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C. 在电解实验中可看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海水经过滤后可直接饮用
2.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水电解时,负极生成了10毫升的气体,则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A. 10毫升
B. 20毫升
C. 5毫升
D. 30毫升
4.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 水是由水原子组成的
5.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 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 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6.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C. 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 电解水实验说明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再分
7.在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二、中档题
8.下列证明水电解的实验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
D.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9.下列微粒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图中用“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A. B. C. D.
10.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1.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水由氢和氧组成
B. 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C. 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A是________极。

(2)试管中气体d是________。

(3)若收集到c气体22.4毫升,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________毫升。

(4)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电解水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1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________性。

(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毫升。

(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

三、拓展题)
14.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 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
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D.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15.下面左图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面右图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2)与右图装置相比,用左图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题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木条复燃;氧气;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水氢气+氧气
二、中档题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1)正
(2)氢气
(3)44.8
(4)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5)氢和氧
13.【答案】(1)氧;正
(2)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助燃
(3)已进行一段时间
(4)16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5)水→
三、拓展题)
14.【答案】D
15.【答案】(1)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2)硬质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