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17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鉴赏课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自主交流:一、基础知识⑴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①lín xún()_______________②chuò qì()________________③dà hǎn()________________④sǒng lì()________________⑤níng shì()________________⑵分别写出与下列各形声字同声旁的字,并组词:侍()啜()漫()踩()()()()()()()()()二、理解探究⑴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⑵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⑶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⑷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展示质疑:⑴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⑵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⑶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⑷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⑸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探究提升: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②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③“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心理描写。
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能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认识,正确把握的内涵。
一、故事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美国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国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光是想象着飞机被击中,自己将尸骨无存,就坚持不下去了。
但是军令如山,第二天,他起飞时,告诉自己,只是飞起来就行。
飞机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有告诉自己,只要按照无线电的指引,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行,这个并不难做到。
接下来他不断告诉自己,只是飞越荷兰就行,然后是飞越德国,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被称为“孤胆英雄“,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大家猜一猜这个飞行员叫什么名字?他就是莫顿亨特,美国的作家心理学家,他在65岁时写下了小时候的那段经历。
我们这节课就一些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经历。
请大家齐读今天的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预习检测出示学习目标上节课已经提前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现在来检测一些大家预习的情况。
找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些字词。
(出示幻灯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
三、读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记叙文六要素并勾画关键语句,并以此复述课文。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
(出示幻灯片)四、说一说那么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浏览课文。
划出能体现我性格品质的句子。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从____部分能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的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快速梳理基本故事情节。
2.品味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历程。
3.以事传理,领悟故事所传达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作者的飞行员传奇经历,良好的素质源于童年时的那一课。
一、初读感知1.积累字词,“怦怦、晕眩、恍惚、惊讶”2.复述课文。
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晰。
3.一次冒险的经历。
(冒险——遇险——脱险)一次心理成长历程。
(犹豫——害怕——惊讶)二、心路历程1.心理摧毁暗示一:妈妈的警告(严禁、不能)暗示二:朋友的嘲笑(滑稽小人、嘲笑、嘘声)暗示三:自我的否定(绝对回不去、肯定上不去)直接后果:进退两难,孤立无援2.心理重建暗示:爸爸的疏导①态度温和,缓解紧张。
(理性的父亲)请找出爸爸的语言中说的最多的字眼是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就在你下面一点儿”“就在边上”“就几英尺远”……(表示,这件事做起来很简单。
)我的语言和爸爸的语言后面种标点符号居多?(对比)我,感叹号居多。
感叹号多情绪比较激动爸爸,多是句号。
句号表示语气比较平和,冷静。
②肯定鼓励,方法指导。
(智慧的父亲)“好了”“好的”“很好”“你能”(鼓励、相信)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
(方法)这是一个理性而有智慧的父亲总结:在父亲的指导下,作者完成了从“心理摧残”到“心理重建”的心路历程,从一个病弱的胆怯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飞行员的,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作家。
三、以事传理学了这篇文章你又从中有哪些启示呢?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来说。
对我们自己来说——作为父母——作为朋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0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7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能力目标:1.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鉴赏课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3.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生活哲理。
学习难点:1.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获得教益。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预习准备(可利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1.字训诫陡峭嶙峋啜泣着眼纳罕凸凹迂回目眩屡次小心翼翼颤抖2.多音多义字颤┏chàn晕┏ yūn 弹┏ dàn┗zhàn┗ yùn┗ tán3.辨析形似字┏峋xún┏ 诫jiè┏ 纳nà┏ 眩xuàn ┏ 崖yá┗询xún┗ 械xiè┗ 呐nà┗ 炫xuàn┗ 涯yá4.解释下列词语耸立峭壁颤抖迂回屡次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灰心丧气5. 整体感知:A.概括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
B.你读后有何感受?6.学生质疑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二、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莫顿o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假如你 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 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 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解释:
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
优良
合格
不合格
第二
学段
1.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要求: A.抓住时间 、地点、人物、环境、情节。B.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
C.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 活经验。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家长们都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这个教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知道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利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中心。
3、理清文章脉络,根据提示复述课文,感悟故事内涵。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根据提示复述课文,感悟故事内涵。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准备课上展示)(一)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写在下面。
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二)默读课文,积累字词。
1、将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注音、写形、释义。
2、我的补充:二自主学习(先独立完成,后师友交流)(一)1、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圈出课文中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词句并整理在下面。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按照“本文讲述了谁……的经历,告诉了或揭示了……的道理”的语言模式概括。
)(二)合作探究(先组内展示,后班内展示)1、理清文章脉络,根据提示,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①复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
②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可采用课文原句,也可适当加入自己的联想。
③如复述不完整,可请小组其他同学补充2、读罢故事,谈谈你对故事内涵的感悟吧。
三、训练与总结:这一节课,我有哪些收获(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等)?我还有哪些不足?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四、作业设计: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叙写一下自己的一次“冒险”经历,注意运用记叙的六要素。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研读重点文段,能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能结合语境体味出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领悟人生道路上再大的困难,只要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会赢得胜利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结合语境体味出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将你写出来的冒险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17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旨3、培养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的人生态度4、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感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习重点】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旨【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获得教益【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莫顿&8226;亨特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2、了解背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8226;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的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办法,一小步一小步地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自主预习案】1. 初读课文,给下列生字词注音训诫()屡次()啜泣()迂回()纳罕()凝视()耸立()嶙峋()2. 解释词语训诫:纳罕:啜泣:小心翼翼:3.辨字组词耸()屡()峭()暮()怂()篓()俏()幕()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两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圈出课文中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性词句并理清文章脉络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文章脉络:(一)、起因(1――3)(二)、经过(4——15)(三)、结果(16——22)(四)、启示(23 )5.重点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的格式概括最初:毫无信心(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继而:随后:最后:【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导语: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同学们能够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童年时的一段难忘的脱险经历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初步感知根据提示,用概括性语言复述故事1.读一读默读:注意速度,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到时说“时间到”2.答一答(采取分组抢答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为复述做准备)(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5)“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6)“我”是怎样脱险的?3.述一述(要求思路清晰,口语流畅,关键部分用原文)(1)根据“我”由“冒险”到“脱险”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2)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录下来(二)研讨主旨1.议一议(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2.悟一悟启示:(1)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1.写一写你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片段或短文。
七上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七上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第一篇:七上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激发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预想二: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什么困难?师:比如:老师让你把《春》背下来,你会不会想:那么长的文章怎么背下来?升入初中以来,你觉得自己比较努力,但成绩总和别人有差距;你很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总是遭到同学的误解……究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学后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师:板书课题、作者。
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及作者。
师: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来,一起读------明确了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章,了解内容。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做到眼到、手道、心到。
要求:1、圈点出不认识读不准的字词。
2、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还有小组不能解决的字词吗?你可以提出来。
(课件出示字词,检测读音)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课件出示抢答题)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地点)故事发生在哪里?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4、(起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5、(经过)“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6、(结果)我是怎样脱险的?(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2)、地点:费城的悬崖上(3)、人物:“我”,内德、杰利五个小男孩、父亲(4)、起因:无聊,决定爬悬崖(5)、经过:小伙伴爬下了悬崖,我害怕得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6)、结果: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一步步爬下悬崖(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师:现在,你能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3、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旨
3、培养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的人生态度
4、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感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获得教益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莫顿&8226;亨特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2、了解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8226;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的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办法,一小步一小步地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自主预习案】
1. 初读课文,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训诫()屡次()啜泣()迂回()
纳罕()凝视()耸立()嶙峋()
2. 解释词语
训诫:
纳罕:
啜泣:
小心翼翼:
3.辨字组词
耸()屡()峭()暮()
怂()篓()俏()幕()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两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圈出课文中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性词句并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文章脉络:(一)、起因(1――3)
(二)、经过 (4——15)
(三)、结果(16——22)
(四)、启示( 23 )
5.重点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注意示范内容,按
照这样的格式概括
最初:毫无信心(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继而:
随后:
最后: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语: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同学们能够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童年时的一段难忘的脱险经历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步感知
根据提示,用概括性语言复述故事
1.读一读
默读:注意速度,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到时说“时间到”
2.答一答(采取分组抢答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为复述做准备)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5)“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6)“我”是怎样脱险的?3.述一述(要求思路清晰,口语流畅,关键部分用原文)
(1)根据“我”由“冒险”到“脱险”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
(2)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录下来
(二)研讨主旨
1.议一议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2.悟一悟
启示:(1)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
会积累成大成
1.写一写
你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片段或短文。